2012届高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二 黄银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桀骜ao 酝酿nang 榫头san 引吭高歌kang B.宫绦to打烊yong 蹙缩c 一语成谶chen C.迸发bing噱头xue 拗 口ae 垂涎三尺xn D.殷红(yan)佣工(yong 巷道(hang) 前合后偃yo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纂 融恰 披沙拣金前功尽弃 B.座落 巨擘 飞扬跋扈关怀备至 C.迁徙 相册 口蜜腹箭膏粱子弟 D.严峻 愤懑 首屈一指巧舌如簧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能否实现升学目标,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们是否用心教学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 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 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魔高一尺,道高 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 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C.牛玉儒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给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D.人们常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 得太真切,生活中便烦恼丛生: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太少,虽然生活得简简单单,却因此觅得 了人生的大境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
2012 届高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二 黄银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共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桀骜.ào 酝酿.niàng 榫.头 sǔn 引吭.高歌 kàng B.宫绦.tāo 打烊. yáng 蹙.缩 cù 一语成谶.chèn C.迸.发 bìng 噱.头 xué 拗.口ào 垂涎.三尺 xián D. 殷.红(yān) 佣.工(yōng) 巷.道(hàng)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A.编纂 融恰 披沙拣金 前功尽弃 B.座落 巨擘 飞扬跋扈 关怀备至 C.迁徙 相册 口蜜腹箭 膏粱子弟 D.严峻 愤懑 首屈一指 巧舌如簧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 A.学校能否实现升学目标,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们是否用心教学。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 ....,过着惬意的隐居生 活。 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 ...., 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魔高一尺 ....,道高一 ... 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 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C.牛玉儒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给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 D.人们常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 得太真切,生活中便烦恼丛生;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太少,虽然生活得简简单单,却因此觅得 了人生的大境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
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着的是巍峨 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D.③⑥④⑤②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 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 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 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红楼梦》) B.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凶狠贪婪的继父摩德斯通,把大卫送到佩克提家里,后又 被送去当童工,但大卫历尽艰辛后,最终成为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了国王的镇压, 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D.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先 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 百年之久 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 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 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 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选、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 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祯将 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 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 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 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 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 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 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 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竞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
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着的是巍峨 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D.③⑥④⑤②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显得“端庄贤淑”, 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 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 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红楼梦》) B.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凶狠贪婪的继父摩德斯通,把大卫送到佩克提家里,后又 被送去当童工,但大卫历尽艰辛后,最终成为作家。(《大卫·科波菲尔》) C.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了国王的镇压, 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D.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先 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 百年之久。 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 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 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 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选、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 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祯将 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 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 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 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 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 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 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 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竞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
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 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 时,竞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 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 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中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 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 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 脱离现实的道路。 (节选自2012年《诗歌美学》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倡导的在清朝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 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清奇”的创作风格,反对“雄浑”“劲健”等风格 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 8.下列诗句中,符合“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基础,“神韵说”的提出就是如此。 B.在诗歌创作主张上,王士祯和严羽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主张含蓄蕴藉的创作风格 C.“神韵说”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在清代前期的诗坛上是占统治地位的一一种创作理论。 D.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士祯认为从诗歌的主旨考虑,杜牧的诗比不上王维的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日喻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①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 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日 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 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 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 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 也欤 南方多没人③,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 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友之要煮于没人而求基所以没以基意试之河未能不溺煮也故及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 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
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 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 时,竞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 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 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中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 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 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 脱离现实的道路。 (节选自 2012 年《诗歌美学》第 1 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倡导的在清朝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 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清奇”的创作风格,反对“雄浑”“劲健”等风格。 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 8.下列诗句中,符合“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基础,“神韵说”的提出就是如此。 B.在诗歌创作主张上,王士祯和严羽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主张含蓄蕴藉的创作风格。 C.“神韵说”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在清代前期的诗坛上是占统治地位的一一种创作理论。 D.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士祯认为从诗歌的主旨考虑,杜牧的诗比不上王维的诗。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日 喻 说 (北宋)苏轼 生而眇者①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 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日 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 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 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 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 也欤! 南方多没人③,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 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 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
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眇(mi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e):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③没 (m)人:能潜水的人。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达:豁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 拔剑撞而破之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其孰能讥之乎 C.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B.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D.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第II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 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4分) 译文 (2)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4分) 译文 (3)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眇(miǎ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②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③没 (mò)人:能潜水的人。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达:豁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扣盘而.得其声 拔剑撞而.破之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其.孰能讥之乎 C.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 A.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B.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D.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 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第 II 卷(共 114 分) 注意事项: 第 II 卷共 4 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 效。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 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笑言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 (2)其间旦暮闻何物?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 行》) (3)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4)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夕愁予 。(屈原《湘夫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 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 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 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 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 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 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 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 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 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 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 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 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 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己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 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 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一一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 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 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 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分)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4 分)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 ___________, 笑言晏晏。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 (2)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 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 《琵琶 行》)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 苏轼《定 风波》) (4) ,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夕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 《湘夫人》)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 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 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 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 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 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 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 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 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 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 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 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 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 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 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 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 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 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 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 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 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 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 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 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 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 个赌 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 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 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 塌了呢! ⑩0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 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 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 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①D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 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 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 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只与一面清 与乡村,相守到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 16.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文中描写了哪些篱笆,各有什么特点?(6分) 答 17.以第⑧段“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为例,简要分析本文 语言表达的特点。(6分) 答 18.“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3分) 19.文章最后一段说“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简要探究其中的含义。(6 分) 六、(15) 20.请欣赏下面优美的风景图,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写景文字。要求用到两种以上的修 辞(比喻,排比,拟人,夸张,通感等),使用两种以上的观察顺序,调动各种感官,充分 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全方位立体再现你欣赏到的景色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 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 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 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 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 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 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 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 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 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 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 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 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 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 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 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 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 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10 年第 4 期) 16.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文中描写了哪些篱笆,各有什么特点?(6 分) 答: 17.以第⑧段“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为例,简要分析本文 语言表达的特点。(6 分) 答: 18.“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3 分) 答: 19.文章最后一段说“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简要探究其中的含义。(6 分) 答: 六、(15) 20. 请欣赏下面优美的风景图,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写景文字。要求用到两种以上的修 辞(比喻,排比,拟人,夸张,通感等),使用两种以上的观察顺序,调动各种感官,充分 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全方位立体再现你欣赏到的景色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000位成功人士。在这些人士中,99%记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成功 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走向成功的计划书。 随后网站又向公众征集1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评选出来的成功的计划书可谓十 分完美,不仅极具诱惑力(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各类超级明星等),且具可 操作性,它们详尽地列出了为了成功每年、每月、每天直至每小时应该做的事,还列出了启 动资金和所需的费用。经网站了解,这1000人全是未成功人士:正在努力追求实现梦想但 还未成功。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请联系社会的、个 人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模拟二参考答案 1.D(A吭 hang B烊 yang C进beng) 2.D(A融洽B坐落G口蜜腹剑) 3.A(分析:A项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B项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 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 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
答: 。 七、(5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 1000 位成功人士。在这些人士中,99%记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成功; 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走向成功的计划书。 随后网站又向公众征集 1000 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评选出来的成功的计划书可谓十 分完美,不仅极具诱惑力(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各类超级明星等),且具可 操作性,它们详尽地列出了为了成功每年、每月、每天直至每小时应该做的事,还列出了启 动资金和所需的费用。经网站了解,这 1000 人全是未成功人士:正在努力追求实现梦想但 还未成功。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请联系社会的、个 人的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 700 字。(4)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模拟二参考答案 1.D(A 吭 háng B 烊 yàng C 迸 bèng ) 2.D(A 融洽 B 坐落 C 口蜜腹剑) 3.A (分析:A 项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B 项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 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 项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 “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 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
压倒邪恶。) 4.D.(分析:A项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B、不合逻辑,应 该是“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C、搭配不当,“苦口婆心”和“行为”不能搭配。 5.A.(A.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排列即可。先是“少林景区”,然后“少林寺方向”,接下来“少 林寺的门前”,之后“走进少林寺”,后是“沿着一条甬道往里走”,是“天王殿”,最后“该殿 怎么样) 6.D“水淹七军”改为“火烧连营” 7.D〔条件和结果颠倒,原文最后说的是“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 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8.B(“神韵说”强调含蓄、蕴藉,只有B项符合这一要求。 9.D(王士祯是从诗歌的含蓄、蕴藉这个角度来评价杜牧和王维的咏息夫人的诗的。) 10.B(达:知道、明白) 11.A(A项连词,表承接。(B项前句代词,他们,指瞎子,后句副词,难道。C 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D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 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介词,“比”。 13.①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虽,巧譬善导, ②善于作战的人能使敌人接近自己,而不会被敌人牵引过去。(善战者,致,于) ③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 14.(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岀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岀诗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 之情。 (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 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②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 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 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15.(1)总角之宴,信誓旦旦 (2)杜鹃啼血猿哀呜,春江花朝秋月夜 3)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 锦簇,优雅羞怯。(每点2分) 17.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 等角度,描写了乡村早晨的美 好景色,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排比如:把篱笆比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 乡韵”,生动形象描写出花墙篱笆的优雅之美。拟人,如“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露 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生动有情趣。(4分)(其手法每一种2 分,要有阐述,说出两种就可以得到4分)②语言清新典雅,描写富有图画美。一丛篱笆, 一颗露珠,几只蚂蚁,都是一幅美妙的画。(2分) 18.由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殷勤而联想到 自己,让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3分 19.①“与篱笆相守”守住心灵,也就是守住我们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要让物欲膨胀了 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②“与乡村相守”守护乡村,篱笆所守住的乡 村文明,远离现代社会的尘嚣,在纯朴的乡村里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因 此,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6分)(一点2分) 20.示例一:远远的,(我)便听见了一阵急促的流水声,仿佛一条无绳(无形)的细线拉着我 走近,再走近…映入眼帘的是急速冲下的(环形的)瀑布,卷起(激起一串串)洁白的水花像 (恰似)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升腾起一层层的水雾,(升腾起的薄薄的水雾仿佛笼着轻纱的美梦。 叮叮当当(这清脆悦耳)的水声在这空谷中回响,使人忍不住要与这水声和歌一曲。瀑布上面是 一片〕茂密的树林,绿得清新,绿得怡人,绿得盎然,与(这)群山环抱,拱(烘)托岀一幅 和谐的景象。瀑布下面是环形的湖(一个深潭),像聚宝盆一般将洁白的水花装在自己的身体里 珍藏。 示例二:潭底的水草绿绿的、油油的(在水底轻舞),仿佛在向我招手。对岸(潭水的两边)各 种颜色的花争奇斗艳地开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吹过,送来缕绫清香,(令
压倒邪恶。) 4. D. (分析:A 项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B、不合逻辑,应 该是“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C、搭配不当,“苦口婆心”和“行为”不能搭配。) 5.A.(A. 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排列即可。先是“少林景区”,然后“少林寺方向”,接下来“少 林寺的门前”,之后“走进少林寺”,后是“沿着一条甬道往里走”,是“天王殿”,最后“该殿” 怎么样) 6. D“水淹七军”改为“火烧连营” 7. D(条件和结果颠倒,原文最后说的是“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 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8. B(“神韵说”强调含蓄、蕴藉,只有 B 项符合这一要求。) 9. D(王士祯是从诗歌的含蓄、蕴藉这个角度来评价杜牧和王维的咏息夫人的诗的。) 10.B(达:知道、明白) 11.A(A 项 连词,表承接 。(B 项 前句代词,他们, 指瞎子,后句副词,难道。C 项“则”, 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D 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 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介词,“比”。) 12.A 13.①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虽,巧譬善导, 过) ②善于作战的人能使敌人接近自己,而不会被敌人牵引过去。(善战者,致,于) ③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 道。(,百工,肆,成 ) 14.(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②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的孤独来写诗人的离情,更能突出诗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为诗人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 之情。 (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对螺山的依恋之情融入“月” “秋山”“残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感人。 ②虚实相生。如颔联写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 短棹似乎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的、 浮动的,虚实相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15.(1)总角之宴,信誓旦旦 (2)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 (3)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 锦簇,优雅羞怯。(每点 2 分) 17.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乡村早晨的美 好景色,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排比如:把篱笆比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 乡韵”,生动形象描写出花墙篱笆的优雅之美。拟人,如“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露 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生动有情趣。(4 分)(其手法每一种 2 分,要有阐述,说出两种就可以得到 4 分)②语言清新典雅,描写富有图画美。一丛篱笆, 一颗露珠,几只蚂蚁,都是一幅美妙的画。(2 分) 18.由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殷勤而联想到 自己,让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3 分) 19.①“与篱笆相守”守住心灵,也就是守住我们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要让物欲膨胀了 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②“与乡村相守”守护乡村,篱笆所守住的乡 村文明,远离现代社会的尘嚣,在纯朴的乡村里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因 此,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6 分)(一点 2 分 ) 20.示例一:远远的,(我)便听见了一阵急促的流水声,仿佛一条无绳(无形)的细线拉着我, 走近,再走近……映入眼帘的是急速冲下的(环形的)瀑布,卷起(激起一串串)洁白的水花像 (恰似)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升腾起一层层的水雾,(升腾起的薄薄的水雾仿佛笼着轻纱的美梦。) 叮叮当当(这清脆悦耳)的水声在这空谷中回响,使人忍不住要与这水声和歌一曲。瀑布上面是 (一片)茂密的树林,绿得清新,绿得怡人,绿得盎然,与(这)群山环抱,拱(烘)托出一幅 和谐的景象。瀑布下面是环形的湖(一个深潭),像聚宝盆一般将洁白的水花装在自己的身体里 珍藏。 示例二:潭底的水草绿绿的、油油的(在水底轻舞),仿佛在向我招手。对岸(潭水的两边)各 种颜色的花争奇斗艳地开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令
人心旷神怡);(也〕将花瓣轻轻送到了潭中。湖里的游鱼你追我赶的在湖中嬉戏(鱼儿们在碧绿 清澈的潭水里追逐着五彩的花瓣,趣味盎然)。山谷中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歌声,悠远(动听) 而回味深长… 21.思路点拨:上述材料的最后原来有这样一句话:于是,网站得出结论,成功不在能知,而在 能行。这句结论性的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行,对于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起决 定性作用的字眼 立意参考:①成功不在能知,而在能行。②成功应有明确的追求目标③理想与良心助我们成功。 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 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 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 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 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 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 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 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 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 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 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 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 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 这就是“致”的意思啊!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 浮在水面游泳,十岁五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 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 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 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 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t去国家以讲究声律的诗赋考试择取人才,所以士人所学繁杂而不是立志学习儒家之道;现 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知道要追求儒道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 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应试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
人心旷神怡);(也)将花瓣轻轻送到了潭中。湖里的游鱼你追我赶的在湖中嬉戏(鱼儿们在碧绿 清澈的潭水里追逐着五彩的花瓣,趣味盎然)。山谷中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歌声,悠远(动听) 而回味深长…… 21.思路点拨:上述材料的最后原来有这样一句话:于是,网站 得出结论,成功不在能知,而在 能行。这句结论性的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行,对于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起决 定性作用的字眼。 立意参考:①成功不在能知,而在能行。②成功应有明确的追求目标③理想与良心助我们成功。 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 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 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 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 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 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 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 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 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 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 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 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 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 这就是“致”的意思啊!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 浮在水面游泳,十岁五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 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 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 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 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过去国家以讲究声律的诗赋考试择取人才,所以士人所学繁杂而不是立志学习儒家之道;现 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知道要追求儒道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 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应试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 他。 版权所有: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