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林业技术专业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期末试题(7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87.8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2759 座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试题 2015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多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栽培区域最广,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一种亚热带果树是( A.柑橘 B.荔枝 C.龙眼 D.香蕉 2.糯米糍属于( )果实类型。 A,大核 B.焦核 C.部分焦核 D.无核 3.龙眼“冲梢”现象发生,除与气候因素有关外,还与树体养分不平衡有关,其主要原因是 () A.氨素偏高,磷素偏低 B.氨素偏高,钾素偏低 C.氨素偏低,磷素偏高 D.氨素偏低,钾素偏高 4.大蕉所属的基因组群是( A.AAA B.AAB C.ABB D.AA 5.菠萝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的侧芽,被称为( )。 A.裔芽 B.吸芽 C.蘖芽 D.冠芽 2327

6.枇把的主要的结果母枝是()。 A.春梢 B.夏梢 C.秋梢 D.冬梢 7.为了忙果种植后的头4年获得最大量的树体生长,一般在秋季抑制成花喷( A.多效唑 B.比久 C.赤霉素 D.乙烯利 8.杨桃的枝梢经过几次延长而下垂的枝条俗称( ),是重要的结果母枝或结果枝。 A.下垂枝 B.马尾枝 C.针刺枝 D.马鞭枝 9.以下属于热带亚热带半落叶果树的是( )。 A.番荔枝 B.梅 C.柿 D.杨桃 10.保花保果是柿树丰产稳产关键措施。其中在初花期和幼果期喷30~50毫克/千克的 ()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A.赤素 B.乙烯利 C.2,4-D D.多效唑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低温和 是诱导柑橘形成花芽的主要条件。 12.柑橘新梢生长有顶芽 现象。 13.荔枝的根系庞大,由主根、侧根、 和大量的根毛组成。 14.龙眼开花的顺序一般是雄花(6一13天)→ (3一4天)·中性花,雌花,雄 花(4一8天)·雄花(6一10天)·结束。 15.香蕉 是整个植株的养料贮存中心,义是吸芽着生处。 16.菠萝果实为 结实果。 17.番木瓜花从叶腋中抽出,花性比较复杂,依花的摊雄蕊发育情况,花形,大小及花瓣形 状等,可分为3个基本类型:雄花、雄花、 18.成熟枇杷的标志是 19.在我国,橄榄作为果树栽培的有白榄和 两种。 20.黄皮的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忌讳 或严重干早。 2328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21,柑橘的保花保果措施有哪些? 22.简述控制荔枝冬梢促进花芽分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3.介绍杨梅采收的技术要点。 24.简述柿保花保果的技术措施。 得 分 评卷人 四、问答题(每题14分,共28分)】 25.结合当地南方果树实际生产情况,论述我国南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6.结合生产实际,论述香蕉树体管理技术。 2329

试卷代号:2759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7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B 3.B 4.C 5.B 6.B 7.C 8.D 9.A 10.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千旱 12.“自剪” 13.吸收根 14.雌花 15.地下茎 16.单性 17.两性花 18.果皮易剥 19.乌榄 20.连续阴雨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21.柑橘落花及落果较多。提高坐果率的措施是: (])控制越冬、谢花两次用肥的氮肥使用量。(2分) (2)环割保果。(2分) (3)根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和营养。(1分) (4)及时抹除夏梢。(1分) (5)及时控制病虫灾害。(1分) 2330

(6)防寒越冬。(1分) 22.(1)深锄断根法。(2分) (2)谣根法。(1分) (3)环割法。(1分) (4)缚扎铁线法。(1分) (5)人工摘除或短截冬梢法。(1分) (6)药物控梢法。(1分) (7)螺旋环剥法。(1分) 23.(1)果实成熟后极易腐烂和落果,要随熟随采,分批采收。(1分) (2)正确的采收手势是以三个指头握果柄,果实悬于手心中,连柄采下。(1分) (3)轻采轻放,置于较浅的果篮里,果篮四周及底部可垫软纸或就地取材。(1分) (4)果实不宜堆码太高。(1分) (5)采收时间应在清晨或傍晚,雨后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1分) (6)防止剧烈摇动。(1分) (7)采后果实摊放于室内,散去热气后再分级包装,包装容器用木箱,纸板箱,内销多用竹 篓,箱篓四周要铺放柔软的衬垫物,果实散装至满八九分,铺上洁净的衬纸,再铺以垫村物,加 盖封箱待运。(1分) (8)新近有用通气的塑料小盒子作容器,盒子内壁没有衬垫物,内置500克果实。(1分) 24.保花保果是柿树丰产稳产关键措施。其措施是: (1)对单性结实力差的品种,应配植10%的授粉树,或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增加授粉 受精机率,提高坐果率。(2分)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花期不施速效氨肥,前后不要肥水过多,以防枝梢旺长与花 果争夺养分,造成落花落果。(2分) (3)重点防治柿角斑病、圆斑病、炭疽病、柿蒂虫、柿花蟓、柿绵蚧等病虫害。(1分) (4)初花期和幼果期喷30~5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可明显提高坐果率。(1分) (5)对生长壮旺树,在初花期进行螺旋环割处理,可有效减少落果。(1分) (6)对结果过多的枝适当疏果,控制结果量,提高好果率。(1分) 2331

四、问答题(每题14分,共28分) 25.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大宗水果发展过快,树种和品种结构不合理。(1分) 柑橘、荔枝和龙眼等大宗果树面积大,产量多,已出现相对过剩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者的 积极性,而部分种类的水果生产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品种结构方面,主栽品种大多比较 单一,或者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同时,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当,使得加工企业缺乏稳定 的优质原料基地。(1分) (2)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1分) 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速度跟不上面积的高速扩张,因此目前我国果树栽培管理还是比 较粗放,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果园投人严重不足;二是部分果农尚未正确举握和 运用现已总结出的丰产稳产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结果导致产量低而不稳。(1分) (3)安全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成。(1分) 安全果品生产在我国才起步不久,技术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通过树种品种区域规划、以 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等技术。(1分) (4)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滯后。(1分) 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在环境、种苗、种植、土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树冠管理、采收与采后处 理、品质控制、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规程。而在制定这些 标准体系方面我国明显滞后,即使标准已经制定出来,也普遍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1分) (5)产业化体系薄弱,组织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生产的整体质量低。(1分) 我国果树生产目前仍以家庭为基本的单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 环节的关联度小,很难实现产、加、贮、运、销一体化 (6)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贮运加工条件和技术落后。(1分) 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多半本身不耐贮运,再加上缺少产地的预冷库和现代化包装机械,以 及冷藏运输设备,使得采后损失严重。另外,大宗水果的加工比例低,品种也不多,如大宗的荔 枝和龙眼在我国的加工比例不超过10%,其中80%以上是较为低档的带壳荔枝或龙眼干。 (1分)注:联系当地生产实际(3分) 26.树体管理包括拉线或立支柱,割叶,套袋,断蕾和疏果(包括疏果穗、疏果梳及疏果指) 等。 2332

(1)立支柱防风(1分) 抽蕾前或台风来临前,用粗壮的竹或木干,背常驻风向撑好绑稳。(1分) (2)割叶(1分) 每个时期每株的健康功能叶片够维持在10~15片便有可能实现高产目标。一般每月应 割叶1次,从叶柄在假茎上的着生处割除。(1分) (3)断蕾、套袋与疏果(1分) 在最后一梳果抽出后、花蕾开完1~2梳雄花时于末梳蕉果下端10~15厘米处摘除雄花 蕾称为“断蕾”。一般在断蕾之后进行套袋。果袋用打孔、透明或具条色带的聚乙烯袋,厚度约 0.5毫米。套袋前要把大的苞片叶移开并割除带状苞片叶,基部扎紧避免雨水进人。套好袋 后可用条状色带标记套袋日期,以利判断采收期。(1分) 末梳果一般须疏除,留7一8梳。疏果一般在抽蕾后一个月进行,同时顺便抹除雌花残留 物如尊片和柱头,避免干枯后擦伤果指。(1分) (4)收果后的树体管理(1分) 采后留下全部假茎和叶片,让旧蕉株慢慢腐烂死亡,则提供给吸芽的光合产物更多,比采 后立即砍掉假茎对吸芽的生长更为有利。(1分) (5)产期调节技术(1分) 把大部分果实采收期调整到市场需要量最大和价格最高的时期。选择适当的栽种期或留 芽期可使蕉果在预定的时间采收。(1分) (6)灾后处理(1分) 香蕉容易遭受低温、水涝和台风的危害,常用的灾后处理措施如下: ①冷害后的处理。 ②涝害后的处理。 ③台风害后的管理。(2分) 233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