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一一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Q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回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回 1.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她背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高开。 C.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2.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 A.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3.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且认出,态度陡变。对这种陡变 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侍萍 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已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 理的事,也有过内疚。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侍萍一出现,他意识 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自私、虚伪、凶狠,也 表现了他性格复杂的一面 C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 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 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普,富有人情 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 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 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 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绍 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 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 上遂释然。时秋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疾曰 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槍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 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来者配,强杂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
复兴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68 分)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②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③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⑤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⑥ 1. 对语段中标明②④的周朴园的两次问话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肯定是来找她的女儿四凤的。 B. 她也许是无意找来的,但必须早点打发她离开。 C. 她此来必有目的,一定是来敲诈我的。 D. 我得先把她镇住,取得主动权。 2. 选出对标明③⑤的两句话的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 ) A. 她认为三十年来受的苦是命中注定的,同时也说明了她对不公平的世道的愤怒和不满。 B. 这表现了她的宿命论思想和性格的软弱无能,只能以责怪自己来解释自己所受的苦。 C. 这是她从根本上对不公平世道的坚决斗争。 D. 说明她不能理解三十年来受的苦到底是谁造成的,只好认为是命运安排的。 3.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处处表现出不忘旧情,而一旦认出,态度陡变。对这种陡变 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周朴园对鲁侍萍从来就没有一点真情,他保留旧家具之类的表现,全是一种伪装。侍萍 到来后,他的本质才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B.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一段旧情,因此他对侍萍有一点怀念,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伤天害 理的事,也有过内疚。但这种怀念和内疚都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侍萍一出现,他意识 到将危及自己的名誉地位,态度便突然变化,这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自私、虚伪、凶狠,也 表现了他性格复杂的一面。 C. 周朴园和鲁侍萍曾有过一段旧情,但侍萍出现后,他发现她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漂亮和 可爱,况且今天相认会危及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他态度的陡变,是这个资本家自私、虚伪、 狠毒的本性的彻底暴露。 D. 周朴园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侍萍,他的所谓不忘旧情的做法,是表明他的慈善,富有人情 味的伪装,一旦与侍萍相逢,他虚伪的本性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二、(3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 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 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 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 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 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 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 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 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
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来,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 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劫谢枋得过弃疾墓 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且且祭 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 C.召史民各举有干实者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来,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③军 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⑤逮遠其责令运来,不取子钱 期终月至城下发籴⑥弃疾雅普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B.②④⑥ C.①②⑤D.⑥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橛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 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 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 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 同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译文 (2始至,榜通衙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分) 译文: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分) 译文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8分) 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 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 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 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3 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 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 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 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 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 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 同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 8~9 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 10~11 题。(8 分)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 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六小题)(6分) 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 (3乱石穿空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到黄昏, (李清照《声声慢》)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人生如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 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高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 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教史册的文化突围, 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宜告着苏东坡进入了 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 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 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 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扃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 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 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 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 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 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 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 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 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 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 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 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 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 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 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 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 的宜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 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 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擦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 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六小题)(6 分) ⑴ 青, ,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重湖叠巘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⑶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⑸ ,到黄昏, 。 (李清照《声声慢》) ⑹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⑺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 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 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 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 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 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 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 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 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 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 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 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 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 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 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 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 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 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 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 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 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 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 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 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 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 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 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 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 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 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 燕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一一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 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 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 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事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 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躪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 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3.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14.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15.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4分) 16.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 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 四、(22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震憾通霄达旦弱不经风B.点缀良辰美景焕然一新 C.膨胀明辫是非饱经苍桑D.尊言萍水相逢礼上往来 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还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2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0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 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 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 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 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 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 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 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 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 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 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 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 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 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 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13.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 分) 14.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 分) 15.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4 分) 16.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 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82 分) 四、(22 分)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震憾 通霄达旦 弱不经风 B.点缀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C.膨胀 明辩是非 饱经苍桑 D.尊言 萍水相逢 礼上往来 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 C.曾经炙手可热 ....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 ....了。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2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 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 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 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⑧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1请联系前后文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4分) 位老农拿着柴刀,使劲砍一棵歪枣树,口中念念有词:“叫你不结枣子。” 一位老太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待在窝里解蛋。大冬天,老太拎住 它的翅膀,把它浸到冰冷的水里。 枣树被砍后, 母鸡被浸了水后, 。世上的万物实 在有些奇怪,竟然真应了那句 的老话 22.“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把它扩写成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符合原词意境。(6分) 五、(60分) 23.约輸福音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謇他的经 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廖西法律规定,这 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 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 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 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Q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兴中学2012年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④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请联系前后文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4 分) 一位老农拿着柴刀,使劲砍一棵歪枣树,口中念念有词:“叫你不结枣子。” 一位老太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待在窝里孵蛋。大冬天,老太拎住 它的翅膀,把它浸到冰冷的水里。 枣树被砍后, ;母鸡被浸了水后, 。世上的万物实 在有些奇怪,竟然真应了那句“ ”的老话。 22.“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把它扩写成一段 80 字左右的文字,要求符合原词意境。(6 分) 五、(60 分) 23. 约翰福音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 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 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 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 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 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兴中学 2012 年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3.B 4B期:约定期限 5c.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原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 6c.“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7.(们)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 的想法 (2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3)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刭来,根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过饥荒 10.①起句“红藕香残玉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从视觉嗅觉写户外之景,下 半句“玉簟秋”从触觉室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2分)花开花落,既是自然 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挚象征;桃席生凉,既是肌肤司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心感 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全句设色清圊,意象蕴藉,不仅刻出四周景色, 而且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然,颇有仙风灵气。(2分) 11①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 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2分)②“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感。两个 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2 分) 13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 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 本。(2分) 14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1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 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 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作者认为,与那 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3分,意思相近即可) 15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1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 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 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3分) 16①苏东坡被贬黄州经肋了凄苦生活,这“使苏东坡经肋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和升华”,他在黄州留下了《赤壁》等文学杰作,“既 宣告着黃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磨难 让他最终能旷达于己,洒脱于文。(2分,联系上下文,意思相近即可) ②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亦如苏东坡,往往在经历了人生磨滩之后,成就了一生的美名。如“西 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秦,《说滩》《甄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结合事例) ③“优美的诗文”往往来自于对“痛苦”的深刻思索,对人生的不断反思。在人生困局中 的“突者”若能最终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笔端,终成美文。当 然,并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诗人经历“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滩难会让人成熟得更 超然,而从此能突破自我人生局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4分,言之成理环可) 17B 19c.A项,是逻辑错误造成的词序不当,应为“建立和健全”;B项,语意矛盾,可删除“大 约喊上”D项,语意错误,当删除“不再” 20.D 21.第二年真的结满了枣子(1分)果然又开始生蛋了(1分)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 富(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拂晓风起,残月将落,东方即将吐白,河流两岸
1. C 2. D 3. B 4.B 期:约定期限 11.①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 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2 分)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感。两个 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2 分) 12.略 13.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 (2 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 本。(2 分) 14.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1 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 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 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作者认为,与那 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3 分,意思相近即可) 15.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1 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 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 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3 分) 21. 第二年真的结满了枣子(1 分) 果然又开始生蛋了(1 分)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 富(2 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一夜漂流后,词人来到异乡,拂晓风起,残月将落,东方即将吐白, 河流两岸
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形影单只的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 示例二: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高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 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 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 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高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 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 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股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 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 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 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 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 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 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 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 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 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 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 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 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 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 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 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 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 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基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 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 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形影单只的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 示例二: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 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 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 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附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 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 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 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 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 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 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 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 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 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 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 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 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 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 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 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 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 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 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 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 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 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