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7版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五年制学生使用) 课程基本信息: 匚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 Physiology 匚课程编码_2310 匚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 口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口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果程类别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口专业必修课程 口专业选修课程 果程性质 √必修 口选修 学分 5.0学时80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用物理(或大学物理)、医用数学 先修课程(或大学数学)、医用有机和无机化学(或大学有机及无机化 中国大学MOO,山东大学/医学生理学网站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du-437005 课程网站 在线虚拟实验平台:山东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mvl.sdueducn/) 二、课程描述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核心课程,从不同水平(细胞、分子和组织器官)和不同侧面(组织的电活 动,机械活动,分泌活动等)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机理。通过采用在线微视频、小组讨论、文献查 阅、课堂讲授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上,了解生理学领域的最新动 态,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临床案例,为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治疗原理 奠定基础。课程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Physiology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medical schools, revealing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life phenomena from different levels (cells, molecules, tissues and organs) and different aspects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secretory activity). Using online micro-video, group discussions, literature review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hysiology, understand the frontier in the field of physiology,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clinical cases. Finally,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diseas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7版)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五年制学生使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生理学 英文名称 Physiology 课程编码 23131000 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院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学分 5.0 学时 80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 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用物理(或大学物理)、医用数学 (或大学数学)、医用有机和无机化学(或大学有机及无机化 学) 课程网站 中国大学MOOC,山东大学/医学生理学网站 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SDU-437005 在线虚拟实验平台:山东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http://mvl.sdu.edu.cn/)。 二、课程描述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核心课程,从不同水平(细胞、分子和组织器官)和不同侧面(组织的电活 动,机械活动,分泌活动等)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机理。通过采用在线微视频、小组讨论、文献查 阅、课堂讲授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上,了解生理学领域的最新动 态,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临床案例,为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治疗原理 奠定基础。课程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Physiology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medical schools, revealing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life phenomena from different levels (cells, molecules, tissues and organs) and different aspects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secretory activity). Using online micro-video, group discussions, literature review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hysiology, understand the frontier in the field of physiology,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clinical cases. Finally,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diseas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能描述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机制 2、紧密结合临床,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疾病发生时人体功能发生的变化及其机制。 3、应用生理学理论及实验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1、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要求2、培养理解、综合、分析等能力。 教学要求3、培养创新能力、批判思维、沟通协作、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0.2学时,其中授课0.2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具体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生理学的概念、了解生理学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机体的各级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个人体,讲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0.5学时,其中授课0.25学时,研讨0.2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体液的构成
and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能描述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机制。 2、紧密结合临床,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疾病发生时人体功能发生的变化及其机制。 3、应用生理学理论及实验方法,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进行探讨。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1、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要求2、培养理解、综合、分析等能力。 教学要求3、培养创新能力、批判思维、沟通协作、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0.2学时,其中授课0.2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具体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生理学的概念、了解生理学的重要性。 2、通过介绍机体的各级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个人体,讲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 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0.5学时,其中授课0.25学时,研讨0.2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体液的构成
2、熟记并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3、了解稳态失衡对机体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1、在讲解体液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什么是内环境,为什么内环境等同于细胞外液。 2、结合稳态失衡的病例,介绍稳态的维持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部分可启发学生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加深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1.3学时,其中授课0.6学时,研讨0.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简述其基本过程和特点并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机器生理意 2、了解自身调节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3、熟记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及其在机体中的作用。 4、知晓前馈控制系统特点,概述其临床意义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神经调节概念及基本过程。 2、重点讲解体液调节概念及基本过程。 3、介绍自身调节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4、简要介绍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5、重点讲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作用方式,介绍体内存在的正反馈和负反馈系统。 6、讲解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需要注意三种调节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机体的调节过程中三者共同起作用维持机体的生理 状态。建议同学联系实际,了解机体內分别存在哪些正反馈、负反馈以及前馈控制系统,并能举例 说明
2、熟记并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3、了解稳态失衡对机体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1、在讲解体液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什么是内环境,为什么内环境等同于细胞外液。 2、结合稳态失衡的病例,介绍稳态的维持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部分可启发学生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加深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1.3学时,其中授课0.6学时,研讨0.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简述其基本过程和特点并分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机器生理意 义。 2、了解自身调节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3、熟记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及其在机体中的作用。 4、知晓前馈控制系统特点,概述其临床意义。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神经调节概念及基本过程。 2、重点讲解体液调节概念及基本过程。 3、介绍自身调节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4、简要介绍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5、重点讲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作用方式,介绍体内存在的正反馈和负反馈系统。 6、讲解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需要注意三种调节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机体的调节过程中三者共同起作用维持机体的生理 状态。建议同学联系实际,了解机体内分别存在哪些正反馈、负反馈以及前馈控制系统,并能举例 说明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体液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是本节的难点及重点 第二章细胞(12学时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正确概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功能。 2、熟记单纯扩散概念,理解单纯扩散是一种物理过程。 3、熟记易化扩散的概念,分析并总结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4、熟记主动转运的概念,理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异同点,并能举例说明。 5、了解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及意义 【具体教学内容】 1、复习细胞膜的细胞镶嵌模型学说,介绍细胞膜的三种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介绍单纯扩散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重点讲解易化扩散及主动转运的类型及特点,以离子通道和转运体为例讲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作用及特点;以离子泵和继发性转运体为例讲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 边转运的过程及特点 4、介绍出胞和入胞的过程及生理意义,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概念 【教学和学习建议】 易化扩散及主动转运的类型及特点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建议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 解。 2、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本节的难点,注意二者的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易化扩散的特点,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主动转运的概念,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原发性主动转运消耗能量的来源。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及其主要的转导方式。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6学时,其中授课4学时,研讨2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体液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是本节的难点及重点。 第二章 细胞(12学时)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正确概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功能。 2、熟记单纯扩散概念,理解单纯扩散是一种物理过程。 3、熟记易化扩散的概念,分析并总结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4、熟记主动转运的概念,理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异同点,并能举例说明。 5、了解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及意义。 【具体教学内容】 1、复习细胞膜的细胞镶嵌模型学说,介绍细胞膜的三种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介绍单纯扩散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重点讲解易化扩散及主动转运的类型及特点,以离子通道和转运体为例讲解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的作用及特点;以离子泵和继发性转运体为例讲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 动转运的过程及特点。 4、介绍出胞和入胞的过程及生理意义,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概念。 【教学和学习建议】 1、易化扩散及主动转运的类型及特点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建议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 解。 2、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本节的难点,注意二者的异同点的比较。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易化扩散的特点,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主动转运的概念,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原发性主动转运消耗能量的来源。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及其主要的转导方式。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6学时,其中授课4学时,研讨2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的构成。 2、熟记静息电位的概念、理解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离子的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 特点及意义,分析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的不同 3、熟记动作电位、阈电位、阈刺激的概念。理解动作电位的不同分期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分析动 作电位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改变,熟记动作电位的特点。 4、熟记电导与膜通透性的关系,理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理解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钠电导和 钾电导的变化及其机制,了解细胞内记录及膜片钳记录等电生理学方法。 5、熟记局部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熟记动作电位的传导凡事以及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6、了解轴向电阻的概念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细胞膜内外的离子的分布,是细胞产生生物电的基础。 2、重点讲解静息电位概念、以神经细胞为例讲解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分析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机 制。介绍钾漏通道、钠泵在静息电位产生中的作用。 介绍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及静息电位改变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4、重点讲解动作电位的概念、以神经细胞为例讲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解释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 中钾电导、钠电导的变化规律及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钾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以单通道膜片钳记 录为例,分析电导改变的实质 5、介绍动作电位传播的特点及机制,讲解局部电流的作用,理解局部电位的特点及细胞兴奋后兴奋 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和学习建议】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本部分内容相对难以理解,建议结合模型及动画进 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本节的难点,建议分阶段讲解,并通过介绍电压钳与膜片钳技 术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静息电位的概念,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作用。 2、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并解释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2、了解粗细肌丝的分子构成,了解骨骼肌细胞内的橫管与纵管系统及其作用及机制
1、了解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的构成。 2、熟记静息电位的概念、理解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离子的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 特点及意义,分析静息电位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的不同。 3、熟记动作电位、阈电位、阈刺激的概念。理解动作电位的不同分期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分析动 作电位期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改变,熟记动作电位的特点。 4、熟记电导与膜通透性的关系,理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理解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钠电导和 钾电导的变化及其机制,了解细胞内记录及膜片钳记录等电生理学方法。 5、熟记局部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熟记动作电位的传导凡事以及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规律。 6、了解轴向电阻的概念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细胞膜内外的离子的分布,是细胞产生生物电的基础。 2、重点讲解静息电位概念、以神经细胞为例讲解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分析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机 制。介绍钾漏通道、钠泵在静息电位产生中的作用。 3、介绍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及静息电位改变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4、重点讲解动作电位的概念、以神经细胞为例讲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解释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 中钾电导、钠电导的变化规律及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钾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以单通道膜片钳记 录为例,分析电导改变的实质。 5、介绍动作电位传播的特点及机制,讲解局部电流的作用,理解局部电位的特点及细胞兴奋后兴奋 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和学习建议】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本部分内容相对难以理解,建议结合模型及动画进 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本节的难点,建议分阶段讲解,并通过介绍电压钳与膜片钳技 术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静息电位的概念,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作用。 2、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3、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并解释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 2、了解粗细肌丝的分子构成,了解骨骼肌细胞内的橫管与纵管系统及其作用及机制
3、描述肌丝滑行的过程及其机制,理解橫桥周期的产生过程及机制 4、熟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并理解其产生机制 5、熟记骨骼肌细胞触发肌丝滑行所需要的钙离子增加的机制,并与心肌细胞钙触发的钙释放进行比 1、了解前负荷与后负荷及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2、以骨骼肌为例讲解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详细讲解肌丝湑行的过程,掌握粗细肌丝的分子构成,了解骨骼肌细胞内的橫管与纵管系统的作 用及机制。 4、详细讲解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特别是橫管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及钙泵在此过 程中的作用,并比较骨骼肌心肌的不同 5、讲解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并介绍各种因素对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彯响,同时介绍骨骼肌收缩的 表现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建议与神经突触传递相比较,加深同学的理 解。提醒学生先复习细胞生物学中肌丝及肌管系统的相关内容,再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产生机制 3、骨骼肌的肌丝滑行过程及横桥周期的产生机制。 4、骨骼肌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产生机制的异同点。 第三章血液(4学时)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正常值及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组成和生理意义 2、概述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功能。 3、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 【具体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血液的概念、生理功能。 2、通过血细胞比容测定实验,讲解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
3、描述肌丝滑行的过程及其机制,理解横桥周期的产生过程及机制。 4、熟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并理解其产生机制。 5、熟记骨骼肌细胞触发肌丝滑行所需要的钙离子增加的机制,并与心肌细胞钙触发的钙释放进行比 较。 1、了解前负荷与后负荷及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2、以骨骼肌为例讲解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详细讲解肌丝滑行的过程,掌握粗细肌丝的分子构成,了解骨骼肌细胞内的橫管与纵管系统的作 用及机制。 4、详细讲解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特别是横管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及钙泵在此过 程中的作用,并比较骨骼肌心肌的不同。 5、讲解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并介绍各种因素对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影响,同时介绍骨骼肌收缩的 表现。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建议与神经突触传递相比较,加深同学的理 解。提醒学生先复习细胞生物学中肌丝及肌管系统的相关内容,再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产生机制。 3、骨骼肌的肌丝滑行过程及横桥周期的产生机制。 4、骨骼肌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产生机制的异同点。 第三章 血液(4学时)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正常值及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组成和生理意义。 2、概述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功能。 3、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 【具体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血液的概念、生理功能。 2、通过血细胞比容测定实验,讲解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
3、重点讲解血液的理化特性(粘滞性、血浆渗透压、酸碱度等) 【教学和学习建议】 建议结合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介绍血液的组成,学生学习此内容时多联系临床检验。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能区别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熟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会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3、了解白细胞的分类,概述其功能。 【具体教学内容】 1、结合贫血病例,介绍红细胞的数量及功能。重点介绍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 性及渗透脆性)。结合临床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结合血小板减少症病例,介绍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重点介绍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教学和学习建议】 此部分内容与临床结合紧密,可启发学生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加深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2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生理性止血的概念,简述其过程。 2、熟记血液凝固的概念,简述其基本过程和特点,区分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 并分析两者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生理性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4、通过査阅文献,了解凝血障碍相关疾病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3、重点讲解血液的理化特性(粘滞性、血浆渗透压、酸碱度等) 【教学和学习建议】 建议结合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介绍血液的组成,学生学习此内容时多联系临床检验。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及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能区别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熟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会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3、了解白细胞的分类,概述其功能。 【具体教学内容】 1、结合贫血病例,介绍红细胞的数量及功能。重点介绍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 性及渗透脆性)。结合临床介绍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结合血小板减少症病例,介绍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重点介绍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教学和学习建议】 此部分内容与临床结合紧密,可启发学生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加深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2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生理性止血的概念,简述其过程。 2、熟记血液凝固的概念,简述其基本过程和特点,区分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 并分析两者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生理性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4、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凝血障碍相关疾病。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2、重点讲解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比较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分析两者 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3、介绍生理性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4、简要介绍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纤溶系统的组成。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时本节的难点及重点,特别是区分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 同,并分析两者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AB血型的分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2、知晓Rh血型的分型和特点,概述其临床意义。 3、简述ABO血型鉴定过程及输血原则。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ABO血型的分型、抗原和抗体,简要介绍ABO血型鉴定过程。 2、讲解Rh血型的分型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讲解输血原则。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建议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输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ABO血型的分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正确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熟记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及地 3、熟记并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分析并总结前负荷影响心肌及骨骼肌收缩的异同点
2、重点讲解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比较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分析两者 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3、介绍生理性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4、简要介绍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纤溶系统的组成。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时本节的难点及重点,特别是区分内源性凝血途径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 同,并分析两者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研讨0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ABO血型的分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2、知晓Rh血型的分型和特点,概述其临床意义。 3、简述ABO血型鉴定过程及输血原则。 【具体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ABO血型的分型、抗原和抗体,简要介绍ABO血型鉴定过程。 2、讲解Rh血型的分型和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讲解输血原则。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建议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输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ABO血型的分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3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正确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熟记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及地 位。 3、熟记并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分析并总结前负荷影响心肌及骨骼肌收缩的异同点
4、解释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搏岀量、射血分数、心输岀量、心指数)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 理学意义 5、了解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心泵功能的储备。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循环系统是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重点讲解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左心室为例讲解心脏泵血的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 血中的作用及地位。解释第一及第二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搏岀量、射血分数、心输岀量、心指数)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学 意义。心脏做功的概念 4、重点讲解影响心输岀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及心率)。解释心力储备的概 【教学和学习建议】 1、心脏泵血过程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建议结合书上心动周期各时相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和 瓣膜等的变化"图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心动周期中各要素的变化 2、心室功能曲线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分阶段讲解,并注意与骨骼肌的比较。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心动周期中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及地位 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及心率),特别是对心室功能曲线的分 析 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8学时,其中授课3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并解释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解释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 3、描述心肌细胞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等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分析并比较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生理特性上的异同点。 5、解释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6、通过蛙心灌流实验,了解离体器官的硏究方法;了解某些离子、药物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理解心脏正常活动需要适当的理化环境。 【具体教学内容】
4、解释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 理学意义。 5、了解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心泵功能的储备。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循环系统是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重点讲解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左心室为例讲解心脏泵血的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 血中的作用及地位。解释第一及第二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学 意义。心脏做功的概念。 4、重点讲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及心率)。解释心力储备的概 念。 【教学和学习建议】 1、心脏泵血过程是本节的重点讲述内容,建议结合书上“心动周期各时相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和 瓣膜等的变化”图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心动周期中各要素的变化。 2、心室功能曲线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分阶段讲解,并注意与骨骼肌的比较。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心动周期中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分析心房、心室及瓣膜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及地位。 2、心泵功能的基本评定指标。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及心率),特别是对心室功能曲线的分 析。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8学时,其中授课3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并解释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解释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 3、描述心肌细胞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等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分析并比较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生理特性上的异同点。 5、解释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6、通过蛙心灌流实验,了解离体器官的研究方法;了解某些离子、药物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理解心脏正常活动需要适当的理化环境。 【具体教学内容】
1、分别以心室肌细胞及浦肯野纤维细胞、窦房结P细胞为例,重点讲解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之 跨膜电位的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详细讲解心肌细胞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等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心肌细胞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注意与骨骼肌进行比较。 3、解释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4、通过蛙心灌流实验,了解离体器官的硏究方法;了解K艹、Na、Ca2-等离子、肾上腺素、乙酰胆 碱、酸碱度诸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彯响,理解心脏正常活动需要适当的理化环境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建议对照神经细胞的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进行讲解。提醒学生先复习第 二章细胞的相关内容,再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离子形成机制 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 3、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生理特性上的异同点。 4、分析蛙心灌流实验中,某些离子、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机制。 第三节血管生理(5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概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叙述血流动力学三大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熟记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熟记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影响因素。运用血液循环基本规律解释体位改 变、运动、血容量改变等因素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5、熟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会分析某些生理、病理因素造成的水肿。 6、通过人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能正确描述 Korotkoff法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并能用学过的理论 解释其工作原理。 7、理解动脉脉搏波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乂。微循环的组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淋 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介绍弹性储器血管和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的结 构特点和功能 2、讲解血流动力学三大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层流和 湍流两种流动形式
1、分别以心室肌细胞及浦肯野纤维细胞、窦房结P细胞为例,重点讲解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之 跨膜电位的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详细讲解心肌细胞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等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心肌细胞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注意与骨骼肌进行比较。 3、解释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4、通过蛙心灌流实验,了解离体器官的研究方法;了解K+、Na+、Ca2+等离子、肾上腺素、乙酰胆 碱、酸碱度诸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理解心脏正常活动需要适当的理化环境。 【教学和学习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建议对照神经细胞的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进行讲解。提醒学生先复习第 二章细胞的相关内容,再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离子形成机制。 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收缩的关系。 3、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生理特性上的异同点。 4、分析蛙心灌流实验中,某些离子、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及机制。 第三节血管生理(5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研讨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概述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叙述血流动力学三大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熟记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熟记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影响因素。运用血液循环基本规律解释体位改 变、运动、血容量改变等因素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5、熟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会分析某些生理、病理因素造成的水肿。 6、通过人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能正确描述Korotkoff法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并能用学过的理论 解释其工作原理。 7、理解动脉脉搏波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微循环的组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淋 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具体教学内容】 1、介绍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介绍弹性储器血管和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的结 构特点和功能。 2、讲解血流动力学三大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层流和 湍流两种流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