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 Physiology》课程资源(章节复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附答案与题解)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1,文件大小:308.8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哪种脂质成分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内侧,并与第二信使DG和IP3的产生有关? A.磷脂酰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 E.鞘脂 2.下列哪种因素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A.膜蛋白的含量 B.膜蛋白的种类 C.膜上的水通道 D.脂质分子的排列形式E.糖类的含量和种类 3.推测膜蛋白肽链中可能存在的跨膜α螺旋数目,其主要依据是肽链中所含的 A.氨基酸总数目 B.疏水性氨基酸数目 C.亲水性氨基酸数目 D.疏水性片段数目 E.亲水性片段数目 4.细胞膜内、外Na和K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较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较大 C.Na和K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 D.Na-Ca2跨膜交换的结果 E.膜上Na泵的活动 关于Na'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B.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 C.以主动转运为唯一方式 D.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E.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6.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关于Ca2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 C.有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D.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E.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8.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是

1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脂质成分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内侧,并与第二信使 DG 和 IP3 的产生有关? A. 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 磷脂酰丝氨酸 E. 鞘脂 2. 下列哪种因素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A. 膜蛋白的含量 B. 膜蛋白的种类 C. 膜上的水通道 D. 脂质分子的排列形式 E. 糖类的含量和种类 3. 推测膜蛋白肽链中可能存在的跨膜 α 螺旋数目,其主要依据是肽链中所含的 A. 氨基酸总数目 B. 疏水性氨基酸数目 C. 亲水性氨基酸数目 D. 疏水性片段数目 E. 亲水性片段数目 4. 细胞膜内、外 Na+ 和 K+ 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 A. 膜在安静时对 K+ 通透性较大 B. 膜在兴奋时对 Na+ 通透性较大 C. Na+ 和 K+ 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 D. Na+ -Ca2+跨膜交换的结果 E. 膜上 Na+ 泵的活动 5. 关于 Na+ 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 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B. 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 C. 以主动转运为唯一方式 D. 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E. 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6. 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易化扩散 C. 经通道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7. 关于 Ca2+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 A. 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 B. 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 C. 有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D. 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E. 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 8. 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是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受体介导入胞 E.液相入胞 9.允许水溶性小分子和离子等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 0.在跨膜物质转运中,转运体和载体转运的主要区别是 A.被转运物完全不同 B.转运速率有明显差异 C.转运体转运没有饱和现象 D.转运体可同时转运多种物质 E.转运体转运需直接耗能 1.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性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 2.下列哪种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无饱和现象?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受体介导入胞 C.单纯扩散 D.易化扩散 E.NaCa2+交换 13.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膜蛋白帮助 D.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 有饱和现象 14.ACh在骨骼肌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构属于 A.化学门控通道 B.电压门控通道 C.机械门控通道 D.酶耦联受体 E.G蛋白耦联受体 15.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构上的两个ACh结合位点位于 A.两个a亚单位上 B.两个β亚单位上 C.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上 D.一个a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 E.一个y亚单位和一个δ亚单位上 16.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α-跨膜螺旋的膜蛋白是 A.G蛋白 B.腺苷酸环化酶 C.配体门控通道 D.酪氨酸激酶受体 E.G蛋白耦联受体 1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 A CAMP B. IP D. ACh E DG *18.视杆细胞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由下列哪种改变而引起? A.Cr内流增加 BK+外流增加 C.Na+内流减少

14 A. 原发性主动转运 B. 继发性主动转运 C. 经载体易化扩散 D. 受体介导入胞 E. 液相入胞 9. 允许水溶性小分子和离子等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0. 在跨膜物质转运中,转运体和载体转运的主要区别是 A. 被转运物完全不同 B. 转运速率有明显差异 C. 转运体转运没有饱和现象 D. 转运体可同时转运多种物质 E. 转运体转运需直接耗能 11.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性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2. 下列哪种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无.饱和现象? A. 原发性主动转运 B. 受体介导入胞 C. 单纯扩散 D. 易化扩散 E. Na+ -Ca2+交换 13.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 要消耗能量 B. 顺浓度梯度 C. 需膜蛋白帮助 D. 被转运物都是小分子 E. 有饱和现象 14. ACh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构属于 A. 化学门控通道 B. 电压门控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 D. 酶耦联受体 E. G 蛋白耦联受体 15. N2 型 ACh 受体阳离子通道结构上的两个 ACh 结合位点位于 A. 两个 α 亚单位上 B. 两个 β 亚单位上 C. 一个 α 亚单位和一个 β 亚单位上 D. 一个 α 亚单位和一个 γ 亚单位上 E. 一个 γ 亚单位和一个 δ 亚单位上 16. 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 7 个 α-跨膜螺旋的膜蛋白是 A. G 蛋白 B. 腺苷酸环化酶 C. 配体门控通道 D. 酪氨酸激酶受体 E. G 蛋白耦联受体 17.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 ...第二信使? A. cAMP B. IP3 C. Ca2+ D. ACh E. DG *18. 视杆细胞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由下列哪种改变而引起? A. Cl− 内流增加 B. K+ 外流增加 C. Na+ 内流减少

D.Ca内流减少 E.胞内cAMP减少 9.下列哪种物质是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 A ANP B. ACh C DA D NA E IGF 20.下列哪种物质是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 A ANP B ACh C DA D NA E IGF 21.完全由膜固有电学性质决定而非离子通道激活所引起的电活动是 A.动作电位 B.局部反应 C.终板电位 D.电紧张电位 E.突触后电位 *2.神经细胞在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A.K和NaB.K和CC.Na和CrD.Na和Ca2+E.K+和Ca2+ 2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B. K a2+E.任意一价阳离子 24.在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 A.等于K的平衡电位 B.等于Na的平衡电位C.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 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 接近于Nat的平衡电位 25.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A.仅有少量K外流 B.仅有少量Na内流 C.没有K和Na的净扩散 D.有少量K外流和Na内流 E.有少量K和Na的同向流动 6.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27.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28.神经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29.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与K通道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有开放状态 B.都有关闭状态 C.都有激活状态 D.都有失活状态 E.都有静息状态 30.生理学所说的可兴奋组织 A.仅指神经 B.仅指肌肉 C.仅指腺体

15 D. Ca+ 内流减少 E. 胞内 cAMP 减少 19. 下列哪种物质是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 A. ANP B. ACh C. DA D. NA E. IGF 20. 下列哪种物质是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 A. ANP B. ACh C. DA D. NA E. IGF 21. 完全由膜固有电学性质决定而非离子通道激活所引起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局部反应 C. 终板电位 D. 电紧张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22. 神经细胞在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A. K+ 和 Na+ B. K+ 和 Cl− C. Na+ 和 Cl− D. Na+ 和 Ca2+ E. K+ 和 Ca2+ *2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任意一价阳离子 24. 在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 A. 等于 K+ 的平衡电位 B. 等于 Na+ 的平衡电位 C. 略小于 K +的平衡电位 D. 略大于 K+ 的平衡电位 E. 接近于 Na+ 的平衡电位 25.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A. 仅有少量 K+ 外流 B. 仅有少量 Na+ 内流 C. 没有 K+ 和 Na+ 的净扩散 D. 有少量 K+ 外流和 Na+ 内流 E. 有少量 K+ 和 Na+ 的同向流动 26. 增加细胞外液的 K+ 浓度后,静息电位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27.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 Na+ 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28. 神经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29.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 Na+ 通道与 K+ 通道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都有开放状态 B. 都有关闭状态 C. 都有激活状态 D. 都有失活状态 E. 都有静息状态 30. 生理学所说的可兴奋组织 A. 仅指神经 B. 仅指肌肉 C. 仅指腺体

D.包括神经和腺体 E.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 31.可兴奋组织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 A.动作电位B.局部电位C.收缩D.分泌E.收缩和分泌 *32.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通以直流电刺激时,兴奋 A.发生于刺激电极正极处 B.发生于刺激电极负极处 C.同时发生于两个刺激电极处 D.在两个刺激电极处均不发生 E.先发生于正极处,后发生于负极处 33.细胞内侧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E.极化 34.神经细胞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的全过程中,Nat的电化学驱动力 A.持续增大 B.持续减小 C.由大变小而后恢复 D.由小变大而后恢复E.没有变化 35.假定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Na平衡电位为+60mV,则Na的电化学驱动力为 A.-130 mV B.-80 mv C. -10 mV D +10 mV E. +130 mV 36.骨骼肌终板膜上ACh受体阳离子通道与ACh结合而使Na内流远大于K+外流,是因为 A.ACh受体阳离子通道对Na通透性远大于K B.细胞膜两侧Na浓度差远大于K浓度差 C.Na的电化学驱动力远大于K的电化学驱动力 DNa平衡电位距离静息电位较近 E.K平衡电位距离静息电位较远 3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电位值超过0mV的部分称为 A.去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超射 E.极化 3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内外两侧电位发生倒转,称为 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极化 39.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因Na通道失活所致 B.仅因K通道激活所致 C.由Na通道失活和K通道激活共同引起 D.仅因C『通道激活所致 E.由K通道和CI通道一同激活所致 *40.将神经细胞由静息电位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0mV水平时 A.先出现内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

16 D. 包括神经和腺体 E. 包括神经、肌肉和腺体 31. 可兴奋组织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 A. 动作电位 B. 局部电位 C. 收缩 D. 分泌 E. 收缩和分泌 *32. 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通以直流电刺激时,兴奋 A. 发生于刺激电极正极处 B. 发生于刺激电极负极处 C. 同时发生于两个刺激电极处 D. 在两个刺激电极处均不发生 E. 先发生于正极处,后发生于负极处 33. 细胞内侧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34. 神经细胞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的全过程中,Na+ 的电化学驱动力 A. 持续增大 B. 持续减小 C. 由大变小而后恢复 D. 由小变大而后恢复 E. 没有变化 35. 假定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 mV,Na+ 平衡电位为+60 mV,则 Na+ 的电化学驱动力为 A. −130 mV B. −80 mV C. −10 mV D. +10 mV E. +130 mV 36. 骨骼肌终板膜上 ACh 受体阳离子通道与 ACh 结合而使 Na+ 内流远大于 K+ 外流,是因为 A. ACh 受体阳离子通道对 Na+ 通透性远大于 K+ B. 细胞膜两侧 Na+ 浓度差远大于 K+ 浓度差 C. Na+ 的电化学驱动力远大于 K+ 的电化学驱动力 D. Na+ 平衡电位距离静息电位较近 E. K+ 平衡电位距离静息电位较远 37.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电位值超过 0 mV 的部分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38.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内外两侧电位发生倒转,称为 A. 去极化 B. 复极化 C. 超极化 D. 反极化 E. 极化 39.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仅因 Na+ 通道失活所致 B. 仅因 K+ 通道激活所致 C. 由 Na+ 通道失活和 K+ 通道激活共同引起 D. 仅因 Cl− 通道激活所致 E. 由 K+ 通道和 Cl− 通道一同激活所致 *40. 将神经细胞由静息电位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 0 mV 水平时 A. 先出现内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

B.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 C.仅出现内向电流 D.仅出现外向电流 E.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流 41.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替代浸浴液中的Na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基本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42.神经轴突经河豚毒素处理后,其生物电的改变为 A.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C.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D.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E.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3.可兴奋细胞电压钳实验所记录的是 A.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 B.离子电流本身 C.膜电位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44.可兴奋细胞的正后电位是指 A.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B.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C.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D.锋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E.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和超极化电位 45.可兴奋细胞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 46.在可兴奋细胞,能以不衰减的形式在细胞膜上传导的电活动是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 47.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 A.各自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 C.Na+K泵的活动程度 D.绝对不应期长短 E.刺激的强度 48.细胞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电活动过程是

17 B. 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 C. 仅出现内向电流 D. 仅出现外向电流 E. 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流 41. 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替代浸浴液中的 Na+ 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基本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42. 神经轴突经河豚毒素处理后,其生物电的改变为 A.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C. 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D. 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E. 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3. 可兴奋细胞电压钳实验所记录的是 A. 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 B. 离子电流本身 C. 膜电位 D. 动作电位 E. 局部电位 44. 可兴奋细胞的正后电位是指 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C. 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D. 锋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E. 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和超极化电位 45. 可兴奋细胞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6. 在可兴奋细胞,能以不衰减的形式在细胞膜上传导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7. 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 K+ 外流的量决定于 A. 各自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 Na+ -K+ 泵的活动程度 D. 绝对不应期长短 E. 刺激的强度 48. 细胞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电活动过程是

A.形成静息电位的K外流 B.动作电位去极相的Na内流 C.动作电位复极相的K外流 D.复极后的Na外流和K内流 E.静息电位时极少量的Na内流 49.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生物电的改变为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改变 50.采用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静息电位 B.锋电位 C.锋电位和后电位 D.单相动作电位E.双相动作电位 51.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 A.组织反应强度 B.动作电位幅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阈刺激或阈强度E.刺激持续时间 阈电位是指一种膜电位临界值,在此电位水平上,神经细胞膜上的 A.Na通道大量开放 B.Na通道少量开放 C.Na通道开始关闭 D.K通道大量开放 E.K通道开始关闭 53.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的阈电位值较其静息电位值 A.小40~50mV B.小10~20mV C.小,但很接近 D.大10~20mV E.大40~50mV 54.神经纤维上前后两个紧接的锋电位,其中后一锋电位最早见于前一锋电位兴奋性周期的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低常期之后 55.如果某细胞兴奋性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为2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 数最多不超过 5次 D.400次 E.500次 56.神经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18

18 A. 形成静息电位的 K+ 外流 B. 动作电位去极相的 Na+ 内流 C. 动作电位复极相的 K+ 外流 D. 复极后的 Na+ 外流和 K+ 内流 E. 静息电位时极少量的 Na+ 内流 49.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 Na+ -K+ 泵活动时,生物电的改变为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改变 50. 采用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 静息电位 B. 锋电位 C. 锋电位和后电位 D. 单相动作电位 E. 双相动作电位 51. 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 A. 组织反应强度 B. 动作电位幅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 阈刺激或阈强度 E. 刺激持续时间 52. 阈电位是指一种膜电位临界值,在此电位水平上,神经细胞膜上的 A. Na+ 通道大量开放 B. Na+ 通道少量开放 C. Na+ 通道开始关闭 D. K+ 通道大量开放 E. K+ 通道开始关闭 53. 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的阈电位值较其静息电位值 A. 小 40~50 mV B. 小 10~20 mV C. 小,但很接近 D. 大 10~20 mV E. 大 40~50 mV 54. 神经纤维上前后两个紧接的锋电位,其中后一锋电位最早见于前一锋电位兴奋性周期的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低常期之后 55. 如果某细胞兴奋性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为 2 ms,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 数最多不超过 A. 5 次 B. 50 次 C. 100 次 D. 400 次 E. 500 次 56. 神经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57.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的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导到另一端 B.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将在中点相遇后停止传导 D.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 E.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5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 A.反应幅度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 C.都可以叠加或总和 D.都有不应期 E.都有Na通道的激活 59.局部反应的时间总和是指 A.同一部位连续的阙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阔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0.局部反应的空间总和是 部位连续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阔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1.下列哪一过程在神经末梢递质释放中起关键作用? A.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B.神经末梢去极化 C.神经末梢处的Na内流 D.神经末梢处的K外流 E.神经末梢处的Ca2内流 62.在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D Ca2+ E Mg21 63.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浆内的Ca2来自 A.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外Ca2内流

19 *57.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的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 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导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 将在中点相遇后停止传导 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 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58.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的共同点是 A. 反应幅度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B. 反应幅度都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 C. 都可以叠加或总和 D. 都有不应期 E. 都有 Na+ 通道的激活 59. 局部反应的时间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0. 局部反应的空间总和是 A. 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1. 下列哪一过程在神经末梢递质释放中起关键作用? A. 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B. 神经末梢去极化 C. 神经末梢处的 Na+ 内流 D. 神经末梢处的 K+ 外流 E. 神经末梢处的 Ca2+内流 62. 在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63. 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浆内的 Ca2+来自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外 Ca2+内流

B.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外Ca2内流 C.肌浆网上Ca2释放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内Ca释放 D.肌浆网上Ca2+泵的反向转运 E.线粒体内Ca2的释放 4.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乙酰胆碱合成加速 B.胆碱酯酶活性降低C.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乙酰胆碱水解减慢 E.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变异 65.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冲动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递质含量减少 B.递质释放量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受体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 E.微终板电位减小 66.下列哪种毒素或药物能阻断骨骼肌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A.河豚毒素B.阿托品 C.箭毒D.心得安 E.四乙铵 67.引发微终板电位的原因是 A.神经末梢连续兴奋 B.神经末梢一次兴奋 C.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 D.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 E.自发释放的一个ACh分子 68.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胆碱乙酰转移酶 B.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Na+K+依赖式ATP酶E.单胺氧化酶 69.肌丝滑行理论的直接证据是骨骼肌收缩时 A.明带和H带缩短,暗带长度不变B.明带缩短,暗带和H带长度不变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明带、暗带和H带长度均缩短 E.明带、暗带和H带长度均不变 70.骨骼肌收缩时,下列哪一结构的长度不变? A.明带 B.暗带 H带D.肌小节 E.肌原纤维 71.将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牵拉伸长后,其 A.明带长度不变 B.暗带长度增加 C.H带长度增加 D.细肌丝长度增加 E.粗、细肌丝长度都增加 72.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都属于 A.等张收缩 B.等长收缩 C.单收缩

20 B. 细胞膜上 NMDA 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外 Ca2+内流 C. 肌浆网上 Ca2+释放通道开放引起的胞内 Ca2+释放 D. 肌浆网上 Ca2+泵的反向转运 E. 线粒体内 Ca2+的释放 64.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合成加速 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减慢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变异 65.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冲动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 C.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 受体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 E. 微终板电位减小 66. 下列哪种毒素或药物能阻断骨骼肌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A. 河豚毒素 B. 阿托品 C. 箭毒 D. 心得安 E. 四乙铵 67. 引发微终板电位的原因是 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 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 C. 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 D. 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 E. 自发释放的一个 ACh 分子 68.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胆碱乙酰转移酶 B. 胆碱酯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Na+ -K+ 依赖式 ATP 酶 E. 单胺氧化酶 69. 肌丝滑行理论的直接证据是骨骼肌收缩时 A. 明带和 H 带缩短,暗带长度不变 B. 明带缩短,暗带和 H 带长度不变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 H 带不变 D. 明带、暗带和 H 带长度均缩短 E. 明带、暗带和 H 带长度均不变 70. 骨骼肌收缩时,下列哪一结构的长度不变? A. 明带 B. 暗带 C. H 带 D. 肌小节 E. 肌原纤维 71. 将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牵拉伸长后,其 A. 明带长度不变 B. 暗带长度增加 C. H 带长度增加 D. 细肌丝长度增加 E. 粗、细肌丝长度都增加 72. 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都属于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73.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B.足够强度-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C.间隔大于潜伏期的连续阈下刺激D.间隔小于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间隔大于收缩期的连续阈上刺激 74.骨骼肌细胞的钙释放通道主要位于下列何处膜结构上? A.连接肌浆网B.纵形肌浆网C.横管D.运动终板E.线粒体 75.骨骼肌舒张时,回收胞浆中Ca+的Ca2泵主要分布于下列何处膜结构上? A.连接肌浆网B.纵行肌浆网C.横管D.一般肌膜E.线粒体 76.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 B.初长度 C.传导性 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E.收缩性 77.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骨骼肌收缩时的 A.缩短速度加快 B.缩短长度增加 C.主动张力增大 D.缩短起始时间提前 E.初长度增加 78.各种平滑肌都有 A.自律性 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C.细胞间的电耦联 D.内在神经丛 E.时相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 79.与骨骼肌收缩机制相比,平滑肌收缩 A.不需要胞浆内Ca2浓度升高 B.没有粗、细肌丝的滑行 C.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有赖于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 E.都具有自律性 80.下列有关平滑肌收缩机制的各个环节中哪一环节与骨骼肌收缩相类似 A.钙-钙调蛋白复合物的形成 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激活 C.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D.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 E.肌球蛋白轻链脱磷酸,粗细肌丝解离 (二)B型题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入胞作用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81.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21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3. 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C. 间隔大于潜伏期的连续阈下刺激 D. 间隔小于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 间隔大于收缩期的连续阈上刺激 74. 骨骼肌细胞的钙释放通道主要位于下列何处膜结构上? A. 连接肌浆网 B. 纵形肌浆网 C. 横管 D. 运动终板 E. 线粒体 75. 骨骼肌舒张时,回收胞浆中 Ca2+的 Ca2+泵主要分布于下列何处膜结构上? A. 连接肌浆网 B. 纵行肌浆网 C. 横管 D. 一般肌膜 E. 线粒体 76.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 兴奋性 B. 初长度 C. 传导性 D. 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E. 收缩性 77.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骨骼肌收缩时的 A. 缩短速度加快 B. 缩短长度增加 C. 主动张力增大 D. 缩短起始时间提前 E. 初长度增加 78. 各种平滑肌都有 A. 自律性 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C. 细胞间的电耦联 D. 内在神经丛 E. 时相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 79. 与骨骼肌收缩机制相比,平滑肌收缩 A. 不需要胞浆内 Ca2+浓度升高 B. 没有粗、细肌丝的滑行 C. 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 有赖于 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 80. 下列有关平滑肌收缩机制的各个环节中哪一环节与骨骼肌收缩相类似? A. 钙-钙调蛋白复合物的形成 B.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激活 C.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D. 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 E. 肌球蛋白轻链脱磷酸,粗细肌丝解离 (二) B 型题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入胞作用 D. 原发性主动转运 E. 继发性主动转运 81. Na+ 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82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83.CO2和O2跨膜转运属于 84.葡萄糖和氨基酸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属于 85.r由血液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属于 B K D. CI E. M: 86.在肠道和肾小管管腔中,与葡萄糖实现联合转运的主要离子是 87.与甲状腺细胞聚碘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是 88.在神经末梢去极化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89 GABA受体激活后允许通过通道的离子是 A.G蛋白耦联受体 B.化学门控通道 C.电压门控通道 D.机械门控通道 E.酪氨酸激酶受体 0.骨骼肌终板膜上的ACh受体属于 91.神经轴突膜上与动作电位的产生直接有关的蛋白质属于 92.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属于 A AC C PLC D PLA E PDE 93.NO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 94.可以被兴奋性G蛋白激活的是 95.促使第二信使DG和P3产生的是 A.结构域Ⅰ和Ⅱ之间的3个氨基酸 B.结构域Ⅲ和Ⅳ之间的3个氨基酸 C.各结构域中S5和S6之间的胞外环 D.各结构域中S5或S6本身 E.各结构域中的S4 96.构成电压门控Na通道内壁并决定离子选择性的结构是 97.使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的关键结构是 8.在电压门控Na通道中对膜电位变化敏感的结构是 A.磷脂酶A B.磷脂酶C C.腺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 E.鸟苷酸环化酶 99.与胞浆中cAMP生成有直接关系的膜效应器酶是 100.与IP3和DG生成的有直接关系的膜效应器酶是 101.细胞内能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 A.使胞内Ca库释放 B.活化PLC C.活化PLA

22 82. K+ 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属于 83. CO2 和 O2 跨膜转运属于 84. 葡萄糖和氨基酸由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属于 85. I− 由血液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属于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86. 在肠道和肾小管管腔中,与葡萄糖实现联合转运的主要离子是 87. 与甲状腺细胞聚碘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是 88. 在神经末梢去极化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89. GABAA 受体激活后允许通过通道的离子是 A. G 蛋白耦联受体 B. 化学门控通道 C. 电压门控通道 D. 机械门控通道 E. 酪氨酸激酶受体 90. 骨骼肌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属于 91. 神经轴突膜上与动作电位的产生直接有关的蛋白质属于 92.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属于 A. AC B. GC C. PLC D. PLA2 E. PDE 93. NO 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 94. 可以被兴奋性 G 蛋白激活的是 95. 促使第二信使 DG 和 IP3 产生的是 A. 结构域Ⅰ和Ⅱ之间的 3 个氨基酸 B. 结构域Ⅲ和Ⅳ之间的 3 个氨基酸 C. 各结构域中 S5 和 S6 之间的胞外环 D. 各结构域中 S5 或 S6 本身 E. 各结构域中的 S4 96. 构成电压门控 Na+ 通道内壁并决定离子选择性的结构是 97. 使电压门控 Na+ 通道失活的关键结构是 98. 在电压门控 Na+ 通道中对膜电位变化敏感的结构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C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蛋白激酶 E. 鸟苷酸环化酶 99. 与胞浆中 cAMP 生成有直接关系的膜效应器酶是 100. 与 IP3 和 DG 生成的有直接关系的膜效应器酶是 101. 细胞内能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 A. 使胞内 Ca2+库释放 Ca2+ B. 活化 PLC C. 活化 PLA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1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