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12461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考试对象: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 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中 期(20%),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1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 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将产生一定的 影响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54(18周,周课时3)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 2.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彭扬烈、吴宁修订,电路原理(第二版)(上、下册),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5 3.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吴宁、彭扬烈修订,电路原理(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2年。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分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工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112461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电气信息类专业 考试对象: 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 一. 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 二. 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中 期(20%),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1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 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将产生一定的 影响。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三 、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 54(18 周,周课时 3)。 四.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参考书目 1.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9 年 2.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彭扬烈、吴宁修订,电路原理(第二版)(上、下册),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3.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吴宁、彭扬烈修订,电路原理(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 育出版社, 1992 年。 五. 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分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工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 件、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3)掌握功率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源、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了解受控源元件的特点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教学内容 电路等效变换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联接和△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计算: (2)了解电阻的丫形连接和△形连接等效变换的方法 (3)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以及电源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方法; (4)理解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ⅥL的独立方程数:电阻电路列写方程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 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 (2)掌握确定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熟练掌握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和结点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的计算方法 (2)了解替代定理、诺顿定理、对偶定理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的概念和比例电路的分析 (2)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储能元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 件、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3)掌握功率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源、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了解受控源元件的特点;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教学内容 电路等效变换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 Y 形联接和△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计算; (2)了解电阻的丫形连接和△形连接等效变换的方法; (3)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以及电源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方法; (4)理解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电阻电路列写方程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 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 (2)掌握确定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3)熟练掌握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和结点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电路定理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的计算方法; (2)了解替代定理、诺顿定理、对偶定理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的概念和比例电路的分析; (2)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 储能元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 应、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一阶、二阶 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动态电路及其方程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 (3)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计算: (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和阶跃响应的计算 (5)了解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 第八章相量法 1.教学内容 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2)掌握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教学内容 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 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2.基本要求 (1)掌握阻抗和导纳的计算方法 (2)掌握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3)理解相量图作图的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各个 功率表示的特性 (5)熟练掌握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 (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教学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互感现象; (2)熟练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和耦合电感功率的计算 (3)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和理想变压器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1.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 应、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一阶、二阶 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动态电路及其方程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 (3)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计算; (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和阶跃响应的计算; (5)了解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 第八章 相量法 1.教学内容 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2)掌握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教学内容 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 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2.基本要求 (1)掌握阻抗和导纳的计算方法; (2)掌握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3)理解相量图作图的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各个 功率表示的特性; (5)熟练掌握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 (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教学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互感现象; (2)熟练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和耦合电感功率的计算; (3)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和理想变压器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 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
波特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网络函数的意义和计算 (2)熟练掌握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谐振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波特图的作法。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1.学习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 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特性以及两种连接(丫形连接和与△形连接)的线电压与相电压、 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以及功率测量方法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学习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 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概念 (2)了解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的方法 (3)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4)熟练掌握非正弦电流、电压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5)了解非正弦电流、电压的平均值的计算 (6)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学习内容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电路:应用拉 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极点、零 点与冲激响应;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拉普拉斯的定义 (2)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3)掌握拉普拉斯的反变换及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4)理解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5)掌握复频率平面上的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与冲激响应、频率响应的关系 第十五章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学习内容 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方程的矩 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状态方程。 2.基本要求 (1)理解割集的概念;
波特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网络函数的意义和计算; (2)熟练掌握 RLC 串联和并联电路谐振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波特图的作法。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1. 学习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 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特性以及两种连接(丫形连接和与△形连接)的线电压与相电压、 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以及功率测量方法。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 学习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 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概念; (2)了解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的方法; (3)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4)熟练掌握非正弦电流、电压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5)了解非正弦电流、电压的平均值的计算; (6)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学习内容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运算电路;应用拉 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极点、零 点与冲激响应;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拉普拉斯的定义; (2)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3)掌握拉普拉斯的反变换及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电路。 (4)理解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5)掌握复频率平面上的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与冲激响应、频率响应的关系。 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 学习内容 割集、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方程的矩 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状态方程。 2.基本要求 (1)理解割集的概念;
(2)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列写 (3)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 形式的列写 (4)掌握状态方程的列写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 1.学习内容 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 口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掌握二端口网络方程和参数的列写 (3)理解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等效电路以及二端口连接的方法; (4)掌握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的计算方法 六、题型结构 本课程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及计算题 教研室名称: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执笔人:王正斌 审核人:王正斌 申定人:付文羽 编写日期:2011年10月9日 物理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11162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物理学专业 考试对象: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2)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列写; (3)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 形式的列写; (4)掌握状态方程的列写。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1. 学习内容 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 口的连接;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掌握二端口网络方程和参数的列写; (3)理解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等效电路以及二端口连接的方法; (4)掌握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的计算方法。 六、题型结构 本课程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及计算题。 教研室名称: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执笔人:王正斌 审核人:王正斌 审定人:付文羽 编写日期:2011 年 10 月 9 日 物理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1111628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物理学专业 考试对象: 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中 期(20%),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1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 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将产生一定的 影响。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54(18周,周课时3)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 2.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彭扬烈、吴宁修订,电路原理(第二版)(上、下册),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5年 3.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吴宁、彭扬烈修订,电路原理(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2年。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分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工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 件、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3)掌握功率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源、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了解受控源元件的特点;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 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 二. 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中 期(20%),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1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 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学习将产生一定的 影响。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三 、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 54(18 周,周课时 3)。 四.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参考书目 1.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9 年 2.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彭扬烈、吴宁修订,电路原理(第二版)(上、下册),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3.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吴宁、彭扬烈修订,电路原理(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 育出版社, 1992 年。 五. 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分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工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容元 件、电感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3)掌握功率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源、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5)了解受控源元件的特点;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教学内容 电路等效变换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联接和△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计算 (2)了解电阻的丫形连接和△形连接等效变换的方法; (3)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以及电源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方法 (4)理解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ⅥL的独立方程数:电阻电路列写方程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 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 (2)掌握确定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熟练掌握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和结点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的计算方法 (2)了解替代定理、诺顿定理、对偶定理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的概念和比例电路的分析; (2)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储能元件 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 应、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一阶、二阶 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基本要求 (1)理解动态电路及其方程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 (3)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计算 (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和阶跃响应的计算:
1.教学内容 电路等效变换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 Y 形联接和△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计算; (2)了解电阻的丫形连接和△形连接等效变换的方法; (3)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以及电源的等效变换的计算方法; (4)理解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的概念。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电阻电路列写方程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 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 (2)掌握确定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3)熟练掌握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和结点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电路定理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的计算方法; (2)了解替代定理、诺顿定理、对偶定理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2.基本要求 (1)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的概念和比例电路的分析; (2)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 储能元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 应、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一阶、二阶 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2.基本要求 (1)理解动态电路及其方程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 (3)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计算; (4)掌握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和阶跃响应的计算;
(5)了解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 第八章相量法 教学内容 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2)掌握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教学内容 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 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2.基本要求 (1)掌握阻抗和导纳的计算方法 (2)掌握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3)理解相量图作图的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各个 功率表示的特性 (5)熟练掌握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 (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教学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互感现象 (2)熟练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和耦合电感功率的计算; (3)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和理想变压器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2.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波特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网络函数的意义和计算 (2)熟练掌握RLC串联和并联电路谐振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波特图的作法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学习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 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特性以及两种连接(丫形连接和与△形连接)的线电压与相电压 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5)了解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计算。 第八章 相量法 1.教学内容 复数;正弦量;相量法的基础;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2)掌握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教学内容 阻抗和导纳、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 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 2.基本要求 (1)掌握阻抗和导纳的计算方法; (2)掌握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3)理解相量图作图的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各个 功率表示的特性; (5)熟练掌握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 (6)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计算方法。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1.教学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原理;理想变压器。 2.基本要求 (1)理解互感现象; (2)熟练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和耦合电感功率的计算; (3)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和理想变压器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2. 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 波特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网络函数的意义和计算; (2)熟练掌握 RLC 串联和并联电路谐振的意义和计算; (3)掌握波特图的作法。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2. 学习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 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三相电路的特性以及两种连接(丫形连接和与△形连接)的线电压与相电压、 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以及功率测量方法 六、题型结构 本课程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及计算题。 教研室名称: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执笔人:王正斌 申核人:王正斌 审定人:付文羽 编写日期:2009.10.9 修订日期:2011.4.14 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本科专业 考试对象: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本科专业学生 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平时考核成绩占40%,操作考试成绩占30%,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30%,考 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 步学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试时间:单人操作考试为半小时;实验理论考试为一小时 教学时数 本课程电气信息类专业24学时(周课时1.5),物理学专业18学时(周课时1)
(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以及功率测量方法。 六、题型结构 本课程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及计算题。 教研室名称: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执笔人:王正斌 审核人:王正斌 审定人:付文羽 编写日期:2009.10.9 修订日期: 2011.4.14 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实验》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本科专业 考试对象:电气信息类和物理学本科专业学生 一、课程考核目的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 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 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 本课程的考试平时考核成绩占 40%,操作考试成绩占 30%,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 30%,考 核成绩为百分制。本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 步学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试时间:单人操作考试为半小时;实验理论考试为一小时。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电气信息类专业 24 学时(周课时 1.5),物理学专业 18 学时(周课时 1)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电路实验讲义》张春明、李高清主编 参考书目 《电路原理》(上、下册)周守昌主编,第2版,2003年9月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实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路实验的理论知识体系,提 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理论考核。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实验目的 1.掌握线形电阻元件,非线形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2.学习只读式仪表和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线形元件的伏安特性 2.掌握非线形元件的伏安特性 3.了解理想电源的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4.掌握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理 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 2.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教学要求 1.从理论上用基尔霍夫定理计算电流、电压的值 2.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已知电路的电流、电压 3.用相对误差表示测量的准确度 实验三叠加定理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 2.正确使用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 教学要求 1.从理论上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值 2.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已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四戴维宁定理 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宁定理 2.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和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教学要求 掌握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 2.等效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电路实验讲义》张春明、李高清主编。 参考书目 《电路原理》(上、下册)周守昌主编,第 2 版,2003 年 9 月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考试大纲根据《电路实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电路实验的理论知识体系,提 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理论考核。 实验一 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实验目的 1. 掌握线形电阻元件,非线形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2. 学习只读式仪表和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 1. 掌握线形元件的伏安特性 2. 掌握非线形元件的伏安特性 3. 了解理想电源的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4. 掌握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理 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理的理解 2. 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教学要求 1. 从理论上用基尔霍夫定理计算电流、电压的值 2.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已知电路的电流、电压 3. 用相对误差表示测量的准确度 实验三 叠加定理 实验目的 1. 验证叠加定理 2. 正确使用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 教学要求 1. 从理论上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值 2.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已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 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四 戴维宁定理 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 2. 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和戴维宁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教学要求 1. 掌握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 2. 等效电阻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