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 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 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 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 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 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 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 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 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 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 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 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 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 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 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 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 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 文试题第1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17 页 2012 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 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 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 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 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 2011 年第 1 期《读书》上读到《从 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 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 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 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 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 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 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 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 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 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 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 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
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 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 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 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 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 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 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 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 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 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 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 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 在如今社会萎缩了,沦落了。 (选自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 下列关于原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 理论研究还不够。 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 似概括太少。 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 是先走了一步 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 点给予了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 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 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 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 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 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 文试题第2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17 页 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 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 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 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 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 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 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 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 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 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 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 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 在如今社会萎缩了,沦落了。 (选自 2011 年 9 月 20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 1 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 理论研究还不够。 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 似概括太少。 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 是先走了一步。 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 点给予了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 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 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 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 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 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
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 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 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 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 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C.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 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 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 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应有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 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 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 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 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 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 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 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 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 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盜,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 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 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 文试题第3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17 页 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 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 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 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 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C.因为熟人社会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 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 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 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应有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 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 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 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 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 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 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 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 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 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 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 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
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 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 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 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遺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 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 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天下铨衡 铨:选拔官吏 B.无加镛者 加:超过 C.俾俊秀入学宫 俾:强迫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 加镛者。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 为《五经》师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 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 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 韩镛到任后,就拆毀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 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译文: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译文: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文试题第4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17 页 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 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 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 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 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 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吏部掌天下铨.衡 铨:选拔官吏 B. 无加.镛者 加:超过 C. 俾.俊秀入学宫 俾:强迫 D. 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 加镛者。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 为《五经》师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 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 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 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 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 分) 译文: 。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 分) 译文: 。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8.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答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5)夙兴夜寐, 。(《诗经·氓》)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守巷者 庄因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輛小汽车停 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 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 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文试题第5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 17 页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8.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 分) 答: 。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 (5)夙兴夜寐, 。(《诗经·氓》)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守 巷 者 庄 因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 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 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 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 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 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 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岀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 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买馄炖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 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的讨厌。 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 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 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 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 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 文试题第6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6 页 共 17 页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 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 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 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 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买馄炖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 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的讨厌。 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 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 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 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 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
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 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 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 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1960年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一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炖 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之情。 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 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这颗星似的灯, 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夸 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 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 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 (2)“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在写卖馄炖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守巷者”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文试题第7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7 页 共 17 页 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 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 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 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1960 年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炖 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之情。 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 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这颗星似的灯,……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夸 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 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 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 (2)“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3)在写卖馄炖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4)“守巷者”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 分) 答: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 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 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 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 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 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 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 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 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 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 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文试题第8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8 页 共 17 页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 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 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 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 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 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 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 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 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 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 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 20 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 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 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 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 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 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 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 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 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 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 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 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 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 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 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 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文试题第9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9 页 共 17 页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 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 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 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 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 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 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 20 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 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 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 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 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 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 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 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 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 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 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 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 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 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 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 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2)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慘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 作用?(6分)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分) (4)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 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分) 第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 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势在 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C.CBA全明星赛于2月18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马布里、布鲁克斯等明星的风采, 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广州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D.2012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的确可圈可点,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 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4届奧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行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制,可实现每千名老人 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 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语文试题第10页共17页
语文试题第 10 页 共 17 页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方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 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 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 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 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 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2)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 作用?(6 分) 答: 。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 分) 答: 。 (4)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 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 分) 答: 。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 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 B.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势在 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 C.CBA 全明星赛于 2 月 18 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马布里、布鲁克斯等明星的风采, 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广州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 D.2012 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的确可圈可点 ....,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 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 84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行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制,可实现每千名老人 拥有 30 张养老床位。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 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