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农业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76KB,团购合买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病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主 要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 原理等。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类型;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 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为防治各种病害奠定基础。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2102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总学时:4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 实验课学时数0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3天 编写说明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病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主 要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原 理等。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类型: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 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为防治各种病害奠定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植物病 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病害诊断识别,区分病害性质,了解病害发生发展,分析病情,防治各种病 害奠定基础。也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本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吸引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循 环: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病害流行预测: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以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微生物、遗传学、 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等为基础。是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病研究方法、植物检疫学、病害流行 学、植物免疫学等课程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 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的内容以及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结合课时缩减、课程内容更新及植保 专业的特点,总结我校十余年来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经验,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念: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从外部直观初 步认识病害,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及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 好这门课的信心 2、教学内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 环、病害症状类型,从外部直观初步认识病害,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及植物 病理学简史。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掌握概念,对植物病 理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4、教学重点与难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 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6、自学指导: 第二章非侵染性病害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2102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总 学 时:40 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 40 学时; 实验课学时数 0 学时; 实践课学时数 3 天。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病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主 要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原 理等。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类型;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 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为防治各种病害奠定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植物病 害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病害诊断识别,区分病害性质,了解病害发生发展,分析病情,防治各种病 害奠定基础。也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本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吸引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循 环;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病害流行预测;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以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微生物、遗传学、 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等为基础。是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病研究方法、植物检疫学、病害流行 学、植物免疫学等课程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根据面向 21 世纪课程 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的内容以及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结合课时缩减、课程内容更新及植保 专业的特点,总结我校十余年来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经验,进行重新编写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绪论部分实际上是小总论,初步提出一些概念,供以下有关章节使用。概念: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从外部直观初 步认识病害,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及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增加学生学 好这门课的信心。 2、教学内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侵染循 环、病害症状类型,从外部直观初步认识病害,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本门课的性质、内容及植物 病理学简史。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病害的危害性、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掌握概念,对植物病 理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4、教学重点与难点:概念:植物病害、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过程、 侵染循环、病害症状类型。 5、实验与实践内容: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6、自学指导: 第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原因及特点, 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教学内容:(1)化学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2)物理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3)非侵染性病 害的诊断。 3、本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应了解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原因及特点,掌握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原因及诊断。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三章侵染过程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微观方面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本章是病 理学中重要章节。 2、教学内容:病程的概念;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本章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侵染过程的概念、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侵入期和潜育期难点:侵入前阶段与侵入期的界线不清,容易混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四章病害循环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传染、传播。 2、教学内容:(1)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3)初侵染、再侵染(4)病原物的 传播 3、本章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病害循环的过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害循环的过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病 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2、教学内容:(1)生理小种的概念;(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3)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4)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变异。重点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寄主的抗病性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基因对基因 学说和稳定化选择、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了解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 2、教学内容:(1)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3)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 择(4)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5)寄主的抗性机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寄主的抗性机制。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由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原因及特点, 并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教学内容:(1)化学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2)物理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3)非侵染性病 害的诊断。 3、本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应了解各种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非侵染病害的致病原因及特点,掌握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病原因及诊断。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三章 侵染过程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微观方面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本章是病 理学中重要章节。 2、教学内容: 病程的概念;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本章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侵染过程的概念、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侵入期和潜育期 难点:侵入前阶段与侵入期的界线不清,容易混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四章 病害循环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传染、传播。 2、教学内容:(1)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3)初侵染、再侵染(4)病原物的 传播。 3、本章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病害循环的过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病害循环的概念,病害循环的过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掌握各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掌握病 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2、教学内容:(1)生理小种的概念;(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3)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4)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3、 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变异。重点掌握生理小种的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理小种的概念,病原物致病性变异途径。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 寄主的抗病性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基因对基因 学说和稳定化选择、植物抗病性的抗性机制。了解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 2、教学内容:(1)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3)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 择(4)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5)寄主的抗性机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受侵染后的一般生理生化变化、寄主的抗性机制。掌握寄主抗病性的概念

类别。重点掌握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4、教学重点与难点: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七章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及病害测报方法 2、教学内容:(1)病害流行的概念、流行条件、基本规律;(2)病害的类型(单循环、少循环、多循环 病害):(3)病害流行的类型(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4)病害测报方法(长期预测、短期预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病害流行的类型,病害测报方法。重点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 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八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教学目的:通这讲授,使学生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 识和柯赫氏法则。掌握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树立综合防治的思 相 2、教学内容: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病害防治的概念及原则,常用防治方法的原理及 注意事项,综合防治的原理。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论。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 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树立综合防治的 思想。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注意事项,。难点:综合防治的原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理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总课时数 绪论 「2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过程 4病害循环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和致病性 6植物的抗病性 33435769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 769 40 实习内容与安排

类别。重点掌握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理论、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寄主抗病性的概念、类别、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稳定化选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七章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及病害测报方法 。 2、教学内容:(1)病害流行的概念、流行条件、基本规律;(2)病害的类型(单循环、少循环、多循环 病害);(3)病害流行的类型(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4)病害测报方法(长期预测、短期预测)。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病害流行的类型,病害测报方法。重点掌握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病害流行条件、基本规律。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八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 教学目的:通这讲授,使学生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 识和柯赫氏法则。掌握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树立综合防治的思 想。 2、教学内容: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病害防治的概念及原则,常用防治方法的原理及 注意事项,综合防治的原理。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论。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 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树立综合防治的 思想。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柯赫氏法则。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注意事项,。难点:综合防治的原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3 3 2 非侵染性病害 3 3 3 侵染过程 4 4 4 病害循环 3 3 5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和致病性 5 5 6 植物的抗病性 7 7 7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6 6 8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 治 9 9 合 计 40 40 实习内容与安排 实习名称 实习内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植物病害的采集标本 了解各类病状、病症类型,识|1天第二周 别 别各种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的 植物病害标制作病害标本 掌握标本的保存方法 2天第二周 本的制作 (液浸、干标本、塑封标本)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面向21世纪教材 2、《植病研究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3、《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1985年, 4、《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教材, 5、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 Agrios,G.N.(陈永萱等译),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6、 Plant Pathology, Academic Press(第四版) Agrios,G.N.,1997 7、病害诊断(第二版),陆家云主编,1997,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8、农业大百科全书一植物病理学卷,方中达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郑雯台莲梅靳学慧范文艳辛惠普

植物病害的 识别 采集标本 了解各类病状、病症类型,识 别各种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的 症状 1 天 第二周 植物病害标 本的制作 制作病害标本 (液浸、干标本、塑封标本) 掌握标本的保存方法 2 天 第二周 四、 主要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许志刚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年,面向 21 世纪教材 2、《植病研究法》(第三版)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年 3、《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华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1985 年, 4、《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面向 21 世纪教材, 5、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 Agrios, G.N.(陈永萱等译),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 6、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第四版) Agrios, G.N.,1997, 7、病害诊断(第二版),陆家云主编,1997,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8、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方中达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郑 雯 台莲梅 靳学慧 范文艳 辛惠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