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宁 全 集 LIENING QUANJI 第 三 十二卷 1917年7—10月
列 宁 全 集 LIENING QUANJI 第 三 十二卷 1917年7—10月
凡 例 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 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 顺序则作变通处理。 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 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 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 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 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 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 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 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5.在引文中尖括号〈 〉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 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 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 《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 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凡 例 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 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 顺序则作变通处理。 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 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 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 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 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 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 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 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5.在引文中尖括号〈 〉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 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 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 《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 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目 录 前言 ……………………………………………………… - 1917年 政治形势(7月10日〔23日〕)………………………………… 1—5 论口号(7月中旬) ………………………………………… 6—13 感谢格·叶·李沃夫公爵(7月19日〔8月1日〕) ……… 14—16 论立宪幻想(7月5日和26日〔7月18日和8月8日〕之间)………… 17—32 答复(7月26日和27日〔8月8日和9日〕 ………………… 33—44 波拿巴主义的开始(7月29日〔8月11日〕) ……………… 45—49 革命的教训(7月底)……………………………………… 50—65 论加米涅夫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关于斯德哥尔摩代表 会议的发言(8月16日〔29日〕)………………………… 66—68 关于阴谋的谣言(8月18—19日〔8月31日—9月1日〕) … 69—7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8月19日〔9月1日〕) ……………… 75—81 就印发《关于里加沦陷的传单》所写的一封信(8月下旬) …… 82—85 政治讹诈(8月24日〔9月6日〕) ………………………… 86—89 纸上的决议(8月26日〔9月8日〕) ……………………… 90—93 论斯德哥尔摩代表会议(8月26日〔9月8日〕)………… 94—103 1
目 录 前言 ……………………………………………………… - 1917年 政治形势(7月10日〔23日〕)………………………………… 1—5 论口号(7月中旬) ………………………………………… 6—13 感谢格·叶·李沃夫公爵(7月19日〔8月1日〕) ……… 14—16 论立宪幻想(7月5日和26日〔7月18日和8月8日〕之间)………… 17—32 答复(7月26日和27日〔8月8日和9日〕 ………………… 33—44 波拿巴主义的开始(7月29日〔8月11日〕) ……………… 45—49 革命的教训(7月底)……………………………………… 50—65 论加米涅夫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关于斯德哥尔摩代表 会议的发言(8月16日〔29日〕)………………………… 66—68 关于阴谋的谣言(8月18—19日〔8月31日—9月1日〕) … 69—74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8月19日〔9月1日〕) ……………… 75—81 就印发《关于里加沦陷的传单》所写的一封信(8月下旬) …… 82—85 政治讹诈(8月24日〔9月6日〕) ………………………… 86—89 纸上的决议(8月26日〔9月8日〕) ……………………… 90—93 论斯德哥尔摩代表会议(8月26日〔9月8日〕)………… 94—103 1
政论家札记 农民和工人(8月29日〔9月11日〕)……… 104—112 论诽谤者(8月30日〔9月12日〕) ……………………… 113—114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8月30日〔9月12日〕) ……………………………… 115—118 政论家札记(9月1日〔14日〕) ………………………… 119—129 1.祸根 …………………………………………………… 119 2.徭役制和社会主主 ……………………………………… 127 论妥协(9月1日和3日〔14日和16日〕)………………… 130—136 党纲问题(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37—138 齐美尔瓦尔德问题(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39—140 关于在群众组织中违反民主的现象 (不晚于9月3日〔16日〕)…………………………………… 141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决议草案(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42—147 革命的任务(9月6日〔19日〕) ………………………… 148—157 同资本家妥协的危害性 …………………………………… 150 政权归苏维埃 …………………………………………… 151 给各国人民以和平………………………………………… 151 土地归劳动者 …………………………………………… 153 防止饥荒和消除经济破坏 ………………………………… 154 同地主和资本家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 ……………………… 155 革命的和平发展 ………………………………………… 156 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9月7日〔20日〕) ……………… 158—165 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 有人用国内战争来吓唬人 (9月8日和9日〔21日和22日〕)……………………… 166—180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9月10—14日〔23—27日〕)…… 181—225 饥荒逼近 ………………………………………………… 181 2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政论家札记 农民和工人(8月29日〔9月11日〕)……… 104—112 论诽谤者(8月30日〔9月12日〕) ……………………… 113—114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8月30日〔9月12日〕) ……………………………… 115—118 政论家札记(9月1日〔14日〕) ………………………… 119—129 1.祸根 …………………………………………………… 119 2.徭役制和社会主主 ……………………………………… 127 论妥协(9月1日和3日〔14日和16日〕)………………… 130—136 党纲问题(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37—138 齐美尔瓦尔德问题(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39—140 关于在群众组织中违反民主的现象 (不晚于9月3日〔16日〕)…………………………………… 141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决议草案(不晚于9月3日〔16日〕) … 142—147 革命的任务(9月6日〔19日〕) ………………………… 148—157 同资本家妥协的危害性 …………………………………… 150 政权归苏维埃 …………………………………………… 151 给各国人民以和平………………………………………… 151 土地归劳动者 …………………………………………… 153 防止饥荒和消除经济破坏 ………………………………… 154 同地主和资本家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 ……………………… 155 革命的和平发展 ………………………………………… 156 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9月7日〔20日〕) ……………… 158—165 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 有人用国内战争来吓唬人 (9月8日和9日〔21日和22日〕)……………………… 166—180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9月10—14日〔23—27日〕)…… 181—225 饥荒逼近 ………………………………………………… 181 2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政府不起任何作用………………………………………… 185 监督办法是众所周知和轻而易举的………………………… 187 银行国有化 ……………………………………………… 189 辛迪加国有化 …………………………………………… 195 取消商业秘密 …………………………………………… 198 强迫参加联合组织………………………………………… 202 调节消费 ………………………………………………… 205 政府破坏民主组织的工作 ………………………………… 208 财政破产和挽救的办法 …………………………………… 212 害怕走向社会主义能不能前进? ………………………… 216 消除经济破坏和战争问题 ………………………………… 220 革命民主派和革命无产阶级 ……………………………… 223 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 (9月12日〔25日〕以前) ……………………………… 226—231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的信 (9月12—14日〔25—27日〕) ………………………… 232—234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 委员会的信(9月13—14日〔26—27日〕) ……………… 235—241 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布尔什维克的错误 (9月17日和23日〔9月30日和10月6日〕之间)……… 242—250 政论家札记 我们党的错误 (9月22—24日〔10月5—7日〕) ……………………… 251—257 给芬兰陆军、海军和工人区域委员会主席伊· 捷·斯米尔加的信(9月27日〔10月10日〕)………… 258—263 目 录 3
政府不起任何作用………………………………………… 185 监督办法是众所周知和轻而易举的………………………… 187 银行国有化 ……………………………………………… 189 辛迪加国有化 …………………………………………… 195 取消商业秘密 …………………………………………… 198 强迫参加联合组织………………………………………… 202 调节消费 ………………………………………………… 205 政府破坏民主组织的工作 ………………………………… 208 财政破产和挽救的办法 …………………………………… 212 害怕走向社会主义能不能前进? ………………………… 216 消除经济破坏和战争问题 ………………………………… 220 革命民主派和革命无产阶级 ……………………………… 223 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 (9月12日〔25日〕以前) ……………………………… 226—231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的信 (9月12—14日〔25—27日〕) ………………………… 232—234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 委员会的信(9月13—14日〔26—27日〕) ……………… 235—241 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布尔什维克的错误 (9月17日和23日〔9月30日和10月6日〕之间)……… 242—250 政论家札记 我们党的错误 (9月22—24日〔10月5—7日〕) ……………………… 251—257 给芬兰陆军、海军和工人区域委员会主席伊· 捷·斯米尔加的信(9月27日〔10月10日〕)………… 258—263 目 录 3
我党在国际中的任务(评齐美尔瓦尔德第三次代表会议) (9月28日〔10月11日〕以后)………………………… 264—266 危机成熟了(9月29日〔10月12日〕)…………………… 267—278 告工人、农民、士兵书(9月30日〔10月13日〕以后)…… 279—281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 (9月底—10月1日〔14日〕)…………………………… 282—331 再版序言 ………………………………………………… 282 后记 ……………………………………………………… 325 给中央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彼得堡委员会以及 彼得格勒、莫斯科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委员的信 (10月1日〔14日〕)…………………………………… 332—334 在彼得堡组织代表会议10月8日会议上的报告以及 决议草案和给党代表大会代表的委托书的提纲 (9月底—10月初) …………………………………… 335—339 关于党参加预备议会的问题 ……………………………… 335 关于“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336 关于“政权归苏维埃”的决议草案的附注 ……………… 337 关于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名单 …………………………… 338 《关于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名单》这一提纲的附注 ……… 338 给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的信 供在秘密会议上宣读 (10月7日〔20日〕)…………………………………… 340—343 论修改党纲(10月6—8日〔19—21日〕)………………… 344—372 局外人的意见(10月8日〔21日〕)……………………… 373—375 给参加北方区域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 同志的信(10月8日〔21日〕)………………………… 376—382 4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我党在国际中的任务(评齐美尔瓦尔德第三次代表会议) (9月28日〔10月11日〕以后)………………………… 264—266 危机成熟了(9月29日〔10月12日〕)…………………… 267—278 告工人、农民、士兵书(9月30日〔10月13日〕以后)…… 279—281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 (9月底—10月1日〔14日〕)…………………………… 282—331 再版序言 ………………………………………………… 282 后记 ……………………………………………………… 325 给中央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彼得堡委员会以及 彼得格勒、莫斯科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委员的信 (10月1日〔14日〕)…………………………………… 332—334 在彼得堡组织代表会议10月8日会议上的报告以及 决议草案和给党代表大会代表的委托书的提纲 (9月底—10月初) …………………………………… 335—339 关于党参加预备议会的问题 ……………………………… 335 关于“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336 关于“政权归苏维埃”的决议草案的附注 ……………… 337 关于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名单 …………………………… 338 《关于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名单》这一提纲的附注 ……… 338 给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的信 供在秘密会议上宣读 (10月7日〔20日〕)…………………………………… 340—343 论修改党纲(10月6—8日〔19—21日〕)………………… 344—372 局外人的意见(10月8日〔21日〕)……………………… 373—375 给参加北方区域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 同志的信(10月8日〔21日〕)………………………… 376—382 4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 10日(23日)会议文献……………………………… 383—385 1.报告 记录 …………………………………………… 383 2.决议 …………………………………………………… 385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 16日(29日)会议文献……………………………… 386—389 1.报告 记录 …………………………………………… 386 2.发言 记录 …………………………………………… 388 给同志们的信(10月17日〔30日〕) …………………… 390—410 后记 ……………………………………………………… 409 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10月18日〔31日〕) ……… 411—414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 (10月19日〔11月1日〕)……………………………… 415—419 社会革命党对农民的又一次欺骗 (10月20日〔11月2日〕)……………………………… 420—425 “地主同立宪民主党人串通一气了” (10月20日〔11月2日〕以后) ………………………… 426—428 给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的信 (10月22日或23日〔11月4日或5日〕)……………………… 429 给中央委员的信(10月24日〔11月6日〕)……………… 430—431 附 录 备忘记事(8月12日〔25日〕以后) ……………………… 433—434 同意做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的两份声明(10月) …… 435—436 1.声明(10月15日〔28日〕) ………………………………… 435 2.声明(10月15日〔28日〕以后)……………………………… 435 目 录 5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 10日(23日)会议文献……………………………… 383—385 1.报告 记录 …………………………………………… 383 2.决议 …………………………………………………… 385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 16日(29日)会议文献……………………………… 386—389 1.报告 记录 …………………………………………… 386 2.发言 记录 …………………………………………… 388 给同志们的信(10月17日〔30日〕) …………………… 390—410 后记 ……………………………………………………… 409 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10月18日〔31日〕) ……… 411—414 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 (10月19日〔11月1日〕)……………………………… 415—419 社会革命党对农民的又一次欺骗 (10月20日〔11月2日〕)……………………………… 420—425 “地主同立宪民主党人串通一气了” (10月20日〔11月2日〕以后) ………………………… 426—428 给雅·米·斯维尔德洛夫的信 (10月22日或23日〔11月4日或5日〕)……………………… 429 给中央委员的信(10月24日〔11月6日〕)……………… 430—431 附 录 备忘记事(8月12日〔25日〕以后) ……………………… 433—434 同意做立宪会议代表候选人的两份声明(10月) …… 435—436 1.声明(10月15日〔28日〕) ………………………………… 435 2.声明(10月15日〔28日〕以后)……………………………… 435 目 录 5
关于传单附录的设想(10月20日〔11月2日〕) ……………… 437 注释 …………………………………………………… 439—483 年表 …………………………………………………… 484—497 插 图 1917年7月10日(23日)列宁《政治形势》一文手稿第1页 ………… 3 1917年9月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小册子手稿第1页 ……… 183 1917年10月7日(20日)载有列宁《危机成熟了》一文的 《工人之路报》第30号第1版 ………………………………… 269 6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关于传单附录的设想(10月20日〔11月2日〕) ……………… 437 注释 …………………………………………………… 439—483 年表 …………………………………………………… 484—497 插 图 1917年7月10日(23日)列宁《政治形势》一文手稿第1页 ………… 3 1917年9月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小册子手稿第1页 ……… 183 1917年10月7日(20日)载有列宁《危机成熟了》一文的 《工人之路报》第30号第1版 ………………………………… 269 6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前 言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7月10日(23日)至10月24日 (11月6日)即从七月事变后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这一期间 所写的著作。 在此期间,俄国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阶级斗争异常激烈。七 月事变是形势急剧变化的转折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凶残地镇压 7月4日(17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和平游行示威的工人和士兵,诽 谤并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下令逮捕列宁。一句话,政权完全转到反 革命资产阶级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至此终结了。 七月事变后,列宁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开始隐居离彼得格勒不 远的拉兹里夫湖畔,不久移居芬兰。10月7日(20日)又秘密回到 彼得格勒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从本卷所收的文献中可 以看出,列宁在这三个月秘密活动期间如何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及时为无产阶级制定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斗争方针和策略, 指引布尔什维克党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七月间写的《政治形势》、《论口号》、《波拿巴主义的开 始》和《革命的教训》等文章中,回顾二月革命以来阶级斗争的特点 和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七月事变以后的新形势,制定了布尔什维 克的新策略。他指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 立宪民主党、军人 集团和黑帮君主派这三股主要的反革命势力已经完全组织起来和
前 言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7月10日(23日)至10月24日 (11月6日)即从七月事变后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这一期间 所写的著作。 在此期间,俄国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阶级斗争异常激烈。七 月事变是形势急剧变化的转折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凶残地镇压 7月4日(17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和平游行示威的工人和士兵,诽 谤并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下令逮捕列宁。一句话,政权完全转到反 革命资产阶级的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至此终结了。 七月事变后,列宁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开始隐居离彼得格勒不 远的拉兹里夫湖畔,不久移居芬兰。10月7日(20日)又秘密回到 彼得格勒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从本卷所收的文献中可 以看出,列宁在这三个月秘密活动期间如何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及时为无产阶级制定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斗争方针和策略, 指引布尔什维克党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七月间写的《政治形势》、《论口号》、《波拿巴主义的开 始》和《革命的教训》等文章中,回顾二月革命以来阶级斗争的特点 和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七月事变以后的新形势,制定了布尔什维 克的新策略。他指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 立宪民主党、军人 集团和黑帮君主派这三股主要的反革命势力已经完全组织起来和
巩固起来,并且实际上取得了国家政权;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 的领袖们彻底背叛了革命事业,他们操纵的苏维埃领导机关变成 了反革命的一块遮羞布;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的口号已不适用,必须撤回。列宁在《论口号》一文中写道, 每个口号都应当以一定政治形势的全部特点作为依据。“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的口号在七月事变以前是正确的,因为那时的“苏维埃 是由广大自由的即不受任何外力强制的、武装的工人和士兵的代 表组成的。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强制人民,—— 这就是 问题的实质。这就开辟并保障了整个革命和平向前发展的道路” (本卷第6—7页)。政权及时地和平地转归苏维埃,对人民来说是 最为有利的痛苦最少的道路,然而现在已经毫无可能。如果不撤回 这个口号,客观上会使人民对屈从于资产阶级的苏维埃产生错觉 和幻想,似乎只要苏维埃愿意,现在就可以取得政权。而当时能取 得政权的唯一方法是举行工人武装起义,战胜掌握实权的军人集 团。但是,列宁提醒全党,目前还不能立即举行起义,必须重新组织 力量,聚集力量,等待时机。他说,撤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 号,并不等于放弃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新型的国家形式,苏维埃在新 的革命中一定会重新出现,不过它不再是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机关, 而是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机关。 《政治形势》和《论口号》两篇文章是1917年7月26日—8月 3日(8月8—16日)在彼得格勒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 六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报告和决议的思想指南。列宁未能出席这次 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的名誉主席。他通过中央委员会指派的同志 同代表大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领导了代表大会的工作。根据列 宁关于无产阶级同贫苦农民结成联盟、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争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
巩固起来,并且实际上取得了国家政权;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 的领袖们彻底背叛了革命事业,他们操纵的苏维埃领导机关变成 了反革命的一块遮羞布;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全部政权归 苏维埃”的口号已不适用,必须撤回。列宁在《论口号》一文中写道, 每个口号都应当以一定政治形势的全部特点作为依据。“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的口号在七月事变以前是正确的,因为那时的“苏维埃 是由广大自由的即不受任何外力强制的、武装的工人和士兵的代 表组成的。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强制人民,—— 这就是 问题的实质。这就开辟并保障了整个革命和平向前发展的道路” (本卷第6—7页)。政权及时地和平地转归苏维埃,对人民来说是 最为有利的痛苦最少的道路,然而现在已经毫无可能。如果不撤回 这个口号,客观上会使人民对屈从于资产阶级的苏维埃产生错觉 和幻想,似乎只要苏维埃愿意,现在就可以取得政权。而当时能取 得政权的唯一方法是举行工人武装起义,战胜掌握实权的军人集 团。但是,列宁提醒全党,目前还不能立即举行起义,必须重新组织 力量,聚集力量,等待时机。他说,撤回“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 号,并不等于放弃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新型的国家形式,苏维埃在新 的革命中一定会重新出现,不过它不再是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机关, 而是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机关。 《政治形势》和《论口号》两篇文章是1917年7月26日—8月 3日(8月8—16日)在彼得格勒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 六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报告和决议的思想指南。列宁未能出席这次 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的名誉主席。他通过中央委员会指派的同志 同代表大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领导了代表大会的工作。根据列 宁关于无产阶级同贫苦农民结成联盟、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争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二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