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兴国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语文试题 题号 五 得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3=9分 封禅①,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 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 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封禅”作 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 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 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 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 司马迁认为,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②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 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而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 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 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 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是第 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 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 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 能的 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 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 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 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 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 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 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 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 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 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 《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竟我 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 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 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 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 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 “封禅”大典 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 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不仅
山西省临汾市兴国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语 文 试 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 读 题 一、现代文阅读(3×3=9 分) 封禅①,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 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 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封禅”作 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 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 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 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 司马迁认为,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②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 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而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 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 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 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是第 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 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 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 能的。 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 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 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 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 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 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 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 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 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 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 “《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竟我 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 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 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 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 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 “封禅”大典。 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 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不仅
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 于亚洲,它还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注:①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 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 ②梁父:又称“梁甫”。山名,即梁父山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 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 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 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 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 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 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 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 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 描述,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 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 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 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壬者受 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 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 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 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 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 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 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 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鞬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 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 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 使宦者履鞬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 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 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 而以宗女妻之
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 于亚洲,它还见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注:①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 “祭 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 ②梁父:又称“梁甫”。山名,即梁父山。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 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 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 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 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 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 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 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 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 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 描述,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 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 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 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壬者受 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 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 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 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 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 D、“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 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 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 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 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 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 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 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 而以宗女妻之
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 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 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 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 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 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 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 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 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 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 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 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 受 C、穷而来此 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 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①③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 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 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 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 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 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 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 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 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 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 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 从者皆国 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 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 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 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 受 C、穷而来此 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 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 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 ①③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 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 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 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 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答张十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 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 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 yun dang)生长 在水边的大竹子。③踯躅:即杜鹃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8、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6分) 9、“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 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 謇朝谇而夕 ,又申之以揽茝。 替峦青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草色入帘 ,往来无白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 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 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 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 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 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 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 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 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 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 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 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 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 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 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 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 在水边的大竹子。③踯躅:即杜鹃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8、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6 分) 9、“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 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 ,謇朝谇而夕 替。 ,又申之以揽茝。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峦。 , 。 (3) ,草色入帘 青。 ,往来无白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 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 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 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 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 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 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 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 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 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 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 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 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 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
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 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 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 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 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 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 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 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 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 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 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 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 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 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 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 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 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 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 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 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 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 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 实的反映出史铁 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 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 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 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 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 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 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 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 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 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 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 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 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 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 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 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 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 年 1 月,我带女儿去 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 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 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 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 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 年 1 月 6 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 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 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 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 实的反映出史铁 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 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 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 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 来,带着的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 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 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 难,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12、根据作者陈村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13、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 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14、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 的命题。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 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时下,国内一些地方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果 这股”申遗热”是出于保护和延续人类文化瑰宝的目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 B、有的地方把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作发财机遇,以复兴传统文化之 名,行发财之实,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 C、多难的人生使黄永厚对生活更加热爱,使他养成独特的生活态度,他处心 积虑的研究绘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卓异的绘画风格。 D、我活了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 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预计到2012年,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4.5亿英镑左右 (约合人民币70亿元)的费用。 B、文物保护总是要花钱的,商业经营如果能弥补经费的不足,减轻纳税人负 担,并能更好地保护文物,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C、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对我国货运情况进行了体验式调查,结果发现 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 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 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 后 ,波都可以传播 过去。 ①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②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 ③不管海洋深度如何 ④震荡波在海面上以 不断扩大的圆圈 ⑤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 ⑥传播 到很远的距离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 来,带着的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 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 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 难,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12、根据作者陈村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13、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 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 分) 14、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 的命题。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 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 达 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时下,国内一些地方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果 这股”申遗热”是出于保护和延续人类文化瑰宝的目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 B、有的地方把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作发财机遇,以复兴传统文化之 名,行发财之实,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 C、多难的人生使黄永厚对生活更加热爱,使他养成独特的生活态度,他处心 积虑的研究绘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卓异的绘画风格。 D、我活了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 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预计到 2012 年,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 4.5 亿英镑左右 (约合人民币 70 亿元)的费用。 B、文物保护总是要花钱的,商业经营如果能弥补经费的不足,减轻纳税人负 担,并能更好地保护文物,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C、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对我国货运情况进行了体验式调查,结果发现, 运费至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 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 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千米以内、里氏震级 6.5 以 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 后, , , 。 , , ,波都可以传播 过去。 ①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②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 ③不管海洋深度如何 ④震荡波在海面上以 不断扩大的圆圈 ⑤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 ⑥传播 到很远的距离
A、①④⑥③②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④⑥①②⑤③D、 ⑤②⑥④①③ 18、下面一封求职信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3分) 我是江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近 日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贵公司将招聘市场营销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垂询,请与我洽谈 (1)将 为 (2)将 为 改改改 (3)将 为 19、针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网友们纷纷质疑。下列网友们的诘问包含着对我 国慈善事业的哪些期盼?(4分) 【网上链接】:陈光标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 公布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从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此后 他每年对社会捐助都数额巨大。但他的行善方式和宣传方式一贯高调。20l年 有媒体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 揽项目之实,引起舆论关注。陈光标在其微博回应,媒体报道歪曲事实。央视逐 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网友一】陈光标先生去年为社会捐助了大量钱物,谁能否认?何必苛求? 【网友二】2010年9月,陈光标先生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这在当下中国, 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如此? 【网友三】因为陈光标撇开慈善机构亲自到贫困地区现场发钱,不开发票不作登 记,就不能纳入慈善统计,这合理吗? 【网友四】陈光标怎样才能避免遭遇种种质疑呢? 20、仿照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二句话,和上下文内容衔接贴切顺畅,句 式与划线部分相同。(4分)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有的人希望成 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 难 有的 人希望成为姚明式的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 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 呢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自拟标题
A、①④⑥③②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④⑥①②⑤③ D、 ⑤②⑥④①③ 18、下面一封求职信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3 分) 我是江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近 日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贵公司将招聘市场营销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惠赠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垂询,请与我洽谈。 (1)将 改 为 ; (2)将 改 为 ; (3)将 改 为 ; 19、针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网友们纷纷质疑。下列网友们的诘问包含着对我 国慈善事业的哪些期盼?(4 分) 【网上链接】:陈光标在 2007 年全年共捐出 1.81 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 公布的“2008 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从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此后 他每年对社会捐助都数额巨大。但他的行善方式和宣传方式一贯高调。2011 年 有媒体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 揽项目之实,引起舆论关注。陈光标在其微博回应,媒体报道歪曲事实。央视逐 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网友一】陈光标先生去年为社会捐助了大量钱物,谁能否认? 何必苛求? 【网友二】2010 年 9 月,陈光标先生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这在当下中国, 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如此? 【网友三】因为陈光标撇开慈善机构亲自到贫困地区现场发钱,不开发票不作登 记,就不能纳入慈善统计,这合理吗? 【网友四】陈光标怎样才能避免遭遇种种质疑呢? 20、仿照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二句话,和上下文内容衔接贴切顺畅,句 式与划线部分相同。(4 分)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有的人希望成 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 难; , ; , ;有的 人希望成为姚明式的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 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 呢! 五、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自拟标题;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ID 2C 3D 4.C"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5.A 6.B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7.(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 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8.“竞”“闲”用的比较传神(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 活了(1分)“闲”字则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 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 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3分) 9.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 度余生(1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1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 下去的担心;(1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分)又有对未来 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 10.略 11.(1)B(3分)E(2分)C(1分)其它选项不得分。 【解析】A项:陈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 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史铁生作为人的真实,选项对原因的理 解有误。D项:作者对照了自己和史铁生,但并不是在找差距,作者也并没有感 到自己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选项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误。C项:作者在文中用 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说明史铁生以他的存 在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深刻思考,并不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 家。选项的逻辑关系比较牵强。E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的超越了生 命的苦难,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史铁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选项的表述不够严谨。 B项完全符合文意。 筛选出文章对史铁生生命的评价,根据文意比较容易概括筛选出。 (3)①为了表明史铁生的生存状态。(2分)②表明史铁生在死神的追逐下, 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与疾病抗争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2分)③表明史铁生对 许多事情兴致盎然,没有退缩到麻木无知的颓唐地步。(2分)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写作意图分析作用题,在文段这个事例的前后,作者进行 了总结和强调。相关语句很容易找出,设题意图在考察学生的分点概括和准确表 达的语言能力 (4)“残疾”:①史铁生是一个罹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 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2分)②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 实现罢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没有麻痹麻醉自己。(2分)③ 残疾是生命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心灵的伟大。(4 分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1D 2C 3D 4.C "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5.A 6.B 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7.(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 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8.“竞”“闲”用的比较传神(1 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 活了(1 分)“闲”字则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 分) 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 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3 分) 9.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 度余生(1 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1 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 下去的担心;(1 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 分)又有对未来 建功立业的憧憬(1 分) 10.略 11.(1)B(3 分)E(2 分)C(1 分)其它选项不得分。 【解析】A 项:陈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 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史铁生作为人的真实,选项对原因的理 解有误。D 项:作者对照了自己和史铁生,但并不是在找差距,作者也并没有感 到自己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选项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误。C 项:作者在文中用 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说明史铁生以他的存 在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深刻思考,并不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 家。选项的逻辑关系比较牵强。E 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的超越了生 命的苦难,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史铁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选项的表述不够严谨。 B 项完全符合文意。 筛选出文章对史铁生生命的评价,根据文意比较容易概括筛选出。 (3)①为了表明史铁生的生存状态。(2 分)②表明史铁生在死神的追逐下, 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与疾病抗争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2 分)③表明史铁生对 许多事情兴致盎然,没有退缩到麻木无知的颓唐地步。(2 分)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写作意图分析作用题,在文段这个事例的前后,作者进行 了总结和强调。相关语句很容易找出,设题意图在考察学生的分点概括和准确表 达的语言能力。 (4)“残疾”: ①史铁生是一个罹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 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2 分)②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 实现罢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没有麻痹麻醉自己。(2 分)③ 残疾是生命存在的诸多形式之一,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心灵的伟大。(4 分)
“生命”:①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 的存在。(2分)②即使面对苦难,史铁生也从不抱怨,他知道感恩,他用自己 的思索给生命找到了意义。(2分)③我们可以用坦然和喜悦去平衡生命中的困 苦,我们依然可以在生存的夹缝中让自己快乐。(4分) “有无”:①生命中有了苦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快乐。(2分)②史铁 生罹患残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和健康的体魄,但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存在的价 值与意义。(2分)③有和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决定有和无终极意义的是 人的精神与思考。(4分) 【解析】本题属于文本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的探究题。题干中结合全文的要求, 是指答案应该先总结文本中这三个词结合于史铁生的含义。题干中谈谈你的看法 的要求,是指在文本意义的引领下,考生应该作出一定的阐释和延伸。给出的答 案仅供参照,考生只要结合文本阐释了有一定内涵和意义的看法,即可相应得分。 12.C.(“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13.C.(A“将近”与“左右”矛盾,B项“如果”应该放在“商业经营”之前, D项缺少主语) 14.(3分)C(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15.(1)“莘莘学子”改为“应届毕业生”或“学生”;(2)“惠顾”改为“浏览” 3)“惠赠”改为“寄”;(4)“垂询”改为“意向”;(5)“洽谈”改为“联系 16.①期盼出现更多的“陈光标”;②社会(媒体)对慈善家能有更多的宽容; 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捐赠机制。(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7.有的人希望成为莫泊桑式的“短篇小说之王”,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 有的人希望成为贝多芬式的“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 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 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一一无 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 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 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 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 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 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 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 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 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 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
“生命”: ①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 的存在。(2 分)②即使面对苦难,史铁生也从不抱怨,他知道感恩,他用自己 的思索给生命找到了意义。(2 分)③我们可以用坦然和喜悦去平衡生命中的困 苦,我们依然可以在生存的夹缝中让自己快乐。(4 分) “有无”: ①生命中有了苦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快乐。(2 分)②史铁 生罹患残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和健康的体魄,但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存在的价 值与意义。(2 分)③有和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决定有和无终极意义的是 人的精神与思考。(4 分) 【解析】本题属于文本思想意义与社会价值的探究题。题干中结合全文的要求, 是指答案应该先总结文本中这三个词结合于史铁生的含义。题干中谈谈你的看法 的要求,是指在文本意义的引领下,考生应该作出一定的阐释和延伸。给出的答 案仅供参照,考生只要结合文本阐释了有一定内涵和意义的看法,即可相应得分。 12.C.(“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13.C.(A“将近”与“左右”矛盾,B 项“如果”应该放在“商业经营”之前, D 项缺少主语) 14.(3 分)C(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15.⑴“莘莘学子”改为“应届毕业生”或“学生”;⑵“惠顾”改为“浏览”; ⑶“惠赠”改为“寄”;⑷“垂询”改为“意向”;⑸“洽谈”改为“联系”。 16.①期盼出现更多的“陈光标”;②社会(媒体)对慈善家能有更多的宽容; 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捐赠机制。(1 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 17.有的人希望成为莫泊桑式的“短篇小说之王”,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 有的人希望成为贝多芬式的“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 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 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 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 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 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是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 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 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 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 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 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 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 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
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 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题目】《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 《何必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主人》、《别只盯住远方》 附参考译文: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 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 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 宦者履輥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 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 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 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 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 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 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 ia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 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 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 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 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 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 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 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 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 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 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 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 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 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 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 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来源:学科网 ZXXK] 【参考题目】《抓住身边的幸福》、《给错觉纠偏》、《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 《何必攀比》、《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做自己主人》、《别只盯住远方》 等。 附参考译文: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 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 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 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 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 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 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 现在听说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 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 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 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 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 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 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 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 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 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 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 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 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 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 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 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 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 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 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