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眸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历程,那些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对当下和今后的 主题性美术创作有诸多启发意义,主要表现为: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旨。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人民的心声,关注人民的命运, 表现人民的疾苦,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最重要的精神特 质。今天,当代美术创作的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已成为 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重要课题。20世纪以来那些经典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无不深切关注着 人民的生存境遇,讴歌着人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彰 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内涵,也必然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表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用艺术的方式抒发家国情怀,高扬民族集体的奋斗精神 自强意识,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精神底色。今天,中国的当代美术不仅 要承扬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古代优秀传统,也应承扬百年来在争取民族解放与发展 中形成的为民族呐喊、为时代而歌、为祖国抒怀的新传统。全球范围内的现当代艺术,都在 以拓展延异的方式拉开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少有像中国的现代艺术那样与现实、与时代、与 国家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并形成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品格。中国当代艺术家家国情怀最 重要的体现,就是用心去体验时代变革中的新气象,用真情融入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 使自我的艺术理想与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三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情相融合。真实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的前提,而艺术性是重大 主题美术创作最重要的价值。重大题材,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关涉史实,更关涉艺 术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体验与感悟,关涉创作主体的文化想象与情感投入。无论是查希 文的《开国大典》,还是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不同时代对同一题材的表现, 无不暗含创作者对历史人物、事件与文明成果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认知与感悟。创作者在 历史回眸中融入自己的文化想象与情感因素,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因而这些作品 不仅引发人们对历史文脉的回顾,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家胸中深含的历史情怀与艺术创造的 激情。没有情怀的回眸,缺乏情感的解读与艺术化的表现,那不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根本 新时代,我们期待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现实、重视时代精神表达,他们将把对 历史的尊重、对现实的融入与对生活的审美感悟并重,这将会使主题性美术创作得到进一步 发展,从而更好地彰显为时代抒怀、为祖国添彩、为人民讴歌、为历史塑像的价值。 (选自《民族自强精神的视觉表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在文艺创作上的本质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主题性美术创作 也不例外。 B.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创作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C.艺术家对重大主题美术的创作,应有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并且需要情感的投入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回眸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历程,那些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对当下和今后的 主题性美术创作有诸多启发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旨。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人民的心声,关注人民的命运, 表现人民的疾苦,成为 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特别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最重要的精神特 质。今天,当代美术创作的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已成为 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重要课题。20 世纪以来那些经典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无不深切关注着 人民的生存境遇,讴歌着人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彰 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本质内涵,也必然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表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用艺术的方式抒发家国情怀,高扬民族集体的奋斗精神、 自强意识,成为 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精神底色。今天,中国的当代美术不仅 要承扬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古代优秀传统,也应承扬百年来在争取民族解放与发展 中形成的为民族呐喊、为时代而歌、为祖国抒怀的新传统。全球范围内的现当代艺术,都在 以拓展延异的方式拉开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少有像中国的现代艺术那样与现实、与时代、与 国家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并形成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品格。中国当代艺术家家国情怀最 重要的体现,就是用心去体验时代变革中的新气象,用真情融入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 使自我的艺术理想与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三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情相融合。真实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的前提,而艺术性是重大 主题美术创作最重要的价值。重大题材,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关涉史实,更关涉艺 术家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体验与感悟,关涉创作主体的文化想象与情感投入。无论是查希 文的《开国大典》,还是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不同时代对同一题材的表现, 无不暗含创作者对历史人物、事件与文明成果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认知与感悟。创作者在 历史回眸中融入自己的文化想象与情感因素,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因而这些作品 不仅引发人们对历史文脉的回顾,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家胸中深含的历史情怀与艺术创造的 激情。没有情怀的回眸,缺乏情感的解读与艺术化的表现,那不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根本 旨意。 新时代,我们期待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现实、重视时代精神表达,他们将把对 历史的尊重、对现实的融入与对生活的审美感悟并重,这将会使主题性美术创作得到进一步 发展,从而更好地彰显为时代抒怀、为祖国添彩、为人民讴歌、为历史塑像的价值。 (选自《民族自强精神的视觉表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在文艺创作上的本质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主题性美术创作 也不例外。 B.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创作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C.艺术家对重大主题美术的创作,应有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并且需要情感的投入
D.中国现当代时期所创作的主题性美术精品,对当下和今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多启发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横向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来论证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旨和要求。 B.文章以说理论证为主,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运用了例证法,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C.文章在论证前两个分论点时,都把20世纪和今天的美术创作理念进行了对比论证。 D.文末提出号召,希望当代的艺术家在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时要观照历史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人民已当家做主,美术家不应关注人民命运而应关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 求 B.中国当代艺术家只要在创作中融入家国情怀,就能让自我的艺术理想与价值得以实现 C.对于重大主题美术的创作,真实性与艺术性缺一不可,而艺术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最 重要的价值。 D.任何试图对历史客观的解读都是一厢情愿的,绝不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根本旨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消逝的灯火 张炜 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 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一种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我们可能会想念朦胧的灯火 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起一层光。这一切都会被现代强 大的照明破坏。 ③另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 灯、單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 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神秘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 妤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罘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 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晩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 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 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跑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人们只需要奔 向那光明。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 抽烟喝酒。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 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 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一口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
D.中国现当代时期所创作的主题性美术精品,对当下和今后的美术创作有很多启发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横向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来论证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旨和要求。 B.文章以说理论证为主,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运用了例证法,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C.文章在论证前两个分论点时,都把 20 世纪和今天的美术创作理念进行了对比论证。 D.文末提出号召,希望当代的艺术家在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时要观照历史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天人民已当家做主,美术家不应关注人民命运而应关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 求。 B.中国当代艺术家只要在创作中融入家国情怀,就能让自我的艺术理想与价值得以实现。 C.对于重大主题美术的创作,真实性与艺术性缺一不可,而艺术性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最 重要的价值。 D.任何试图对历史客观的解读都是一厢情愿的,绝不是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根本旨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消逝的灯火 张炜 ①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 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一种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 ②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似乎带来另一种不适。 白天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昼与夜的区别减少了。我们可能会想念朦胧的灯火, 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浮起一层光。这一切都会被现代强 大的照明破坏。 ③另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也曾经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 灯、罩灯、桅灯、汽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 的。 ④在野外,那些于远处闪亮的灯火可能是看林人的煤油灯,也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 在瓜田里,看瓜老汉的灯也是桅灯,它就被挂在草铺的柱子上。神秘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 好的感觉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 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⑤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过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们,就有故 事,有水甚至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 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跑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人们只需要奔 向那光明。 ⑥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趣味横生。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孤独了只会 抽烟喝酒。因为太孤独了,所以他们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周身的酒气直呛人的 鼻子,见了小孩子就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 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一口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
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 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被吓哭了。 ⑦看林人的铺子比鱼铺高大,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 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景象让人永远难忘。看林人的身体比鱼铺老人的强壮,因为他们常 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猎物。这些人到了夜晩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们睡觉。 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声音,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 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一声,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 狗跑出去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⑧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至极,这 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 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答:“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 儿他整个人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瓜。在灯光下, 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不规 则的瓜块格外甜。看瓜老头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绝对不能沾铁器。” ⑨桅灯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它被挂在木柱上、被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⑩我有三十多年没见过桅灯了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现代城市璀璨逼人的灯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对这种做法作者并不认 同 B.过去的有些灯火曾象征着先进和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C.文章④⑤段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了过去野外的那些灯火给人以安慰和 感召。 D.文章⑥⑦⑧段形象地刻画了不同铺子里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5.作者写灯火,为什么不吝笔墨地写鱼铺老人、看林人、瓜铺老人的故事?(6分) 6.文章结尾“我有三十多年没见过桅灯了”,如何理解和评价这句话所蕴含的复杂情感?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灵芝 杨文丰 ①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 ②灵芝,本来只是真菌类生物,怪胎或肾形模样,菌柄,不像蘑菇那般基本撑在 中部,多含角质,质地怪异,异常坚硬,经久不腐,弥漫陈腐气息。成品灵芝更是 呈黑赭色,让人想起暮冬缺乏阳光的阴郁之日。 ③灵芝自然没有蕉叶那般的绿,无婴孩脸蛋或蛋青似的嫩,无你想象的总带紫气、 仙雾、祥云及仙乐。灵芝的叶片无法大幅度伸张发展,即便有日光,也不会发生光 合作用,因为灵芝不含叶绿素
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 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故事,小孩又被吓哭了。 ⑦看林人的铺子比鱼铺高大,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 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景象让人永远难忘。看林人的身体比鱼铺老人的强壮,因为他们常 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猎物。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们睡觉。 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声音,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 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一声,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 狗跑出去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⑧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至极,这 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 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答:“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 儿他整个人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瓜。在灯光下, 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不规 则的瓜块格外甜。看瓜老头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绝对不能沾铁器。” ⑨桅灯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它被挂在木柱上、被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⑩我有三十多年没见过桅灯了。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写现代城市璀璨逼人的灯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对这种做法作者并不认 同。 B.过去的有些灯火曾象征着先进和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C.文章④⑤段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了过去野外的那些灯火给人以安慰和 感召。 D.文章⑥⑦⑧段形象地刻画了不同铺子里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5.作者写灯火,为什么不吝笔墨地写鱼铺老人、看林人、瓜铺老人的故事?(6 分) 6.文章结尾“我有三十多年没见过桅灯了”,如何理解和评价这句话所蕴含的复杂情感?请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灵 芝 杨文丰 ①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 ②灵芝,本来只是真菌类生物,怪胎或肾形模样,菌柄,不像蘑菇那般基本撑在 中部,多含角质,质地怪异,异常坚硬,经久不腐,弥漫陈腐气息。成品灵芝更是 呈黑赭色,让人想起暮冬缺乏阳光的阴郁之日。 ③灵芝自然没有蕉叶那般的绿,无婴孩脸蛋或蛋青似的嫩,无你想象的总带紫气、 仙雾、祥云及仙乐。灵芝的叶片无法大幅度伸张发展,即便有日光,也不会发生光 合作用,因为灵芝不含叶绿素
④然而,如此的灵芝,却被渲染成集千年天地日月精华的“不死仙草” 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 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神农本草经》)。《淮南子》则说“紫芝 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你可能以为灵芝脚下应该是五色土,土色纯净 祥云缭绕,灵光四射。甘泉流在灵芝左右,喜鹊来去灵芝前后……至少是生活在童 话里。 ⑤想一想,在中国,又有哪一种生物能像灵芝这样长期笼罩如此神秘、灵异的光 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似灵芝一般被视为令人起死回生,乃长生不老的“仙药”呢? 有哪一种生物,会被抬至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当然,在古埃及、古希腊,蘑菇是被 崇拜成“神物”,而在中国,灵芝却不仅已是“瑞草”,还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 仙的象征! ⑥凡事总是物极必反的吧,只要探究,你就会发现:灵芝,其实早已与疾病、与 怪异相连一一宿命的连接。 ⑦我们大抵还记得《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上峨眉盗灵芝。现代医学倒是证 明,灵芝确实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整体上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人体新陈代谢,促使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对神 经衰弱等,也有协同治疗作用,还可以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 等一一然而,纵然如此,也断然不可能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 ⑧何况自上世纪以来,被人工引种驯化过的灵芝,体内已被嵌入人工污染和环境 污染。灵芝之“灵”,与灵魂、与灵柩、与死亡,我以为,早已明里暗里有剥不开 的干系 ⑨灵芝被奉上神坛,可说与皇权有关。汉武帝居位时,宫廷年久失修,栋梁腐朽 灵芝滋生焉,臣子怕皇上怪罪便诡称是吾皇无量功德感动夭地,灵芝降生宫廷,乃 国泰民安之瑞兆。从此,乡野朝贡灵芝,便几成“潜规则”。 ⑩显然,非无风起浪,亦非无中生有,灵芝除了已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还戴 顶神幻的光环。 ⑩尘世之所以出现“灵芝现象”,在于灵芝得天独厚就关涉了终极问题一一人之 生死,还在于这人生太需要寄托太需要信仰却又太害怕死亡了,何况,这人的黑眼 睛,还并不太难飞入一羽羽黑“寒鸦”。既然如此,又会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被创 造出来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芝,是真菌类生物,因为不含有叶绿素,所以不会发生光合作用 B.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常会崇拜某种生物,比如古代欧洲就把“蘑菇”视 为神物 C.灵芝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也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其作 用 D.人害怕死亡又时常遭遇灾难需要寄托和信仰,灵芝正好关涉了人之生死问题 因此被渲染成“瑞草” 8.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④然而,如此的灵芝,却被渲染成集千年天地日月精华的“不死仙草”。“山川 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 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 (《神农本草经》)。《淮南子》则说“紫芝 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你可能以为灵芝脚下应该是五色土,土色纯净, 祥云缭绕,灵光四射。甘泉流在灵芝左右,喜鹊来去灵芝前后……至少是生活在童 话里。 ⑤想一想,在中国,又有哪一种生物能像灵芝这样长期笼罩如此神秘、灵异的光 环呢?有哪一种生物会似灵芝一般被视为令人起死回生,乃长生不老的“仙药”呢? 有哪一种生物,会被抬至如此之高的地位呢?当然,在古埃及、古希腊,蘑菇是被 崇拜成“神物”,而在中国,灵芝却不仅已是“瑞草”,还是吉祥、美好和得道登 仙的象征! ⑥凡事总是物极必反的吧,只要探究,你就会发现:灵芝,其实早已与疾病、与 怪异相连——宿命的连接。 ⑦我们大抵还记得《白蛇传》里白娘子为救许仙上峨眉盗灵芝。现代医学倒是证 明,灵芝确实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整体上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人体新陈代谢,促使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对神 经衰弱等,也有协同治疗作用,还可以抗疲劳、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治艾滋病 等——然而,纵然如此,也断然不可能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 ⑧何况自上世纪以来,被人工引种驯化过的灵芝,体内已被嵌入人工污染和环境 污染。灵芝之“灵”,与灵魂、与灵柩、与死亡,我以为,早已明里暗里有剥不开 的干系。 ⑨灵芝被奉上神坛,可说与皇权有关。汉武帝居位时,宫廷年久失修,栋梁腐朽, 灵芝滋生焉,臣子怕皇上怪罪便诡称是吾皇无量功德感动天地,灵芝降生宫廷,乃 国泰民安之瑞兆。从此,乡野朝贡灵芝,便几成“潜规则”。 ⑩显然,非无风起浪,亦非无中生有,灵芝除了已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还戴一 顶神幻的光环。 ○1 1 尘世之所以出现“灵芝现象”,在于灵芝得天独厚就关涉了终极问题——人之 生死,还在于这人生太需要寄托太需要信仰却又太害怕死亡了,何况,这人的黑眼 睛,还并不太难飞入一羽羽黑“寒鸦”。既然如此,又会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被创 造出来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灵芝,是真菌类生物,因为不含有叶绿素,所以不会发生光合作用。 B.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常会崇拜某种生物,比如古代欧洲就把“蘑菇”视 为神物。 C.灵芝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也是神异的心理安慰药,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其作 用。 D.人害怕死亡又时常遭遇灾难需要寄托和信仰,灵芝正好关涉了人之生死问题, 因此被渲染成“瑞草”。 8.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不仅介绍了灵芝的类别、形状、质地、颜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也 分析了“灵芝”成为“瑞草”的原因。 B.第③段通过与蕉叶、婴孩脸蛋、蛋清的比较说明灵芝长相普通,没有想象中的 仙气。 C.文章举白娘子盗灵芝救许仙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灵芝早已和疾病怪异相连,古人 早已认清了灵芝的各种医疗保健作用 D.文章以说明为主,配合描写和议论,介绍了有关灵芝的知识和事理,语言既富 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9.文章开头说“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灵芝为什么会被供上神坛?结合全 文概括。(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 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進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 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 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漫念而憎疾从事尝与人庆父不死意难表从事息基书司求司求以蜜在是漬燒 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 zheng,淳厚。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A.文章不仅介绍了灵芝的类别、形状、质地、颜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也 分析了“灵芝”成为“瑞草”的原因。 B.第③段通过与蕉叶、婴孩脸蛋、蛋清的比较说明灵芝长相普通,没有想象中的 仙气。 C.文章举白娘子盗灵芝救许仙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灵芝早已和疾病怪异相连,古人 早已认清了灵芝的各种医疗保健作用。 D.文章以说明为主,配合描写和议论,介绍了有关灵芝的知识和事理,语言既富 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9.文章开头说“很早以前灵芝就被供上了神坛”,灵芝为什么会被供上神坛?结合全 文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 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 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 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 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 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 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 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 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 他因而心怀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4~15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4.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 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 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 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 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 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 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 他因而心怀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 分)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 14~15 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4.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 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 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15.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 起?”一句。(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分清自我与外界,荣誉与耻辱界限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来否定等同生死,等同寿夭的思想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蜚声中外。黄山不仅是 的自然美景,而且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1990年12月 12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遺产名录》,继泰山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二个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遺产”。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100多处,令 人。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300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历代文 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 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 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大黄山”“大旅游”,黃山市正发生 着 的变化。“大开放”“大交通”,日益发达的高铁网和航空网,把黄山与世界联结 起来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钟灵毓秀目不暇接另起炉灶日新月异 B.秀色可餐目不交睫独树一帜泾渭分明 C.钟灵毓秀目不交睫另起炉灶泾渭分明 D.秀色可餐目不暇接独树一帜日新月异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B.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 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 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还让微州改名为黄山市,徽州曾经是徽商故里、徵文化的发祥地
15.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 起?”一句。(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分清自我与外界,荣誉与耻辱界限的句子是 , 。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来否定等同生死,等同寿夭的思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蜚声中外。黄山不仅是 的自然美景,而且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1990 年 12 月 12 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继泰山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二个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现有楼台、亭阁、桥梁等古代建筑 100 多处,令 人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近 300 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一应俱全。历代文 人雅士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 2 万多篇(首)。 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 坛 。当然,黄山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如今的黄山市,正继往开来,坚持 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新型工业化。“大黄山”“大旅游”,黄山市正发生 着 的变化。“大开放”“大交通”,日益发达的高铁网和航空网,把黄山与世界联结 起来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钟灵毓秀 目不暇接 另起炉灶 日新月异 B.秀色可餐 目不交睫 独树一帜 泾渭分明 C.钟灵毓秀 目不交睫 另起炉灶 泾渭分明 D.秀色可餐 目不暇接 独树一帜 日新月异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B.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世 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 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它还让微州改名为黄山市,徽州曾经是徽商故里、徴文化的发祥地
B.它还让徽商故里、徵文化的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为黄山市。 C.微州是徽商故里、徵文化的发祥地,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 D.微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这里曾是徽商故里、徵文化的发祥地。 20.某校校庆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为同学们作励志演讲。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的开头部 分,其中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5分) 多次接到母校的召唤,总因各种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 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真是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 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 ① 改为 改为 _改为 改为 改为 21.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 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6分) 毕业典礼 准备工作 5月3日 仪式流程 场地音喇 合影留念 师生况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河北女孩王心仪在2018年的高考中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境贫困的她写了一篇 主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文中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 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段话看哭了无数人,不少人为她点赞,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贫穷真的值得感谢吗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B.它还让徽商故里、徴文化的发祥地徽州因之而改名为黄山市。 C. 微州是徽商故里、徴文化的发祥地,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 D. 微州也因黄山而改名黄山市,这里曾是徽商故里、徴文化的发祥地。 20.某校校庆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为同学们作励志演讲。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的开头部 分,其中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5 分) 多次接到母校的召唤,总因各种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 惊闻母校 20 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真是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 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 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5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河北女孩王心仪在 2018 年的高考中以 707 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家境贫困的她写了一篇 主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文中说:“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 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段话看哭了无数人,不少人为她点赞,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贫穷真的值得感谢吗?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人:运城中学崔海娟
命题人:运城中学 崔海娟
运城中学、芮城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 1.D范围失当,从原文内容来看,应该是“对当下和今后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很多 启发意义”。(3分) 2.C,无中生有,“都把20世纪和今天的美术创作理念进行了对比论证”错误,从原文内容 来看,文章并没有进行对比论证,只是对20世纪和今天不同的美术创作要求作了简单的说 明。(3分) 3.C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今天,当代美术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 需求已成为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重要课题”,并没有说“不应关注人民命运”。B项,条件混 淆,原文的表述“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关系,而选项“只要……就……”是充分条 件关系。D项,于文无据,“任何试图对历史客观的解读都是一厢情愿的”这一观点在文章 中并未被提及。(3分) (二) 4.D“敬仰之情”不正确,刻画不同铺子里人的形象,其主要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过去生活 的怀念。(3分) 5.①这些故事富有生活情趣,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这些故事都与灯火有关,带给人温暖、 关切的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3分,共6分) 6.①“桅灯”曾代表着先进和文明。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它们已成为落后的象征 ②在作者心中,“桅灯”代表着朦胧、神秘、期许、安慰、美好,它们让童年趣味横生,而 对现代工业文明,作者毁既有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农业文明消失的遗憾,又有对 工业文明的不适应。③作者这复杂情感既是时代变革在作者心中的折射,也与作者个人经历 和对美的追求有关。(每点2分,共6分) (三) 7.B原文说的是古代希腊和埃及,不能等同于古代欧洲。(3分) 8.C不能说明后半句(3分)
运城中学、芮城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D 范围失当,从原文内容来看,应该是“对当下和今后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很多 启发意义”。(3 分) 2.C,无中生有,“都把 20 世纪和今天的美术创作理念进行了对比论证”错误,从原文内容 来看,文章并没有进行对比论证,只是对 20 世纪和今天不同的美术创作要求作了简单的说 明。(3 分) 3.C A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今天,当代美术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 需求已成为时代对艺术家提出的重要课题”,并没有说“不应关注人民命运”。B 项,条件混 淆,原文的表述“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关系,而选项“只要……就……”是充分条 件关系。D 项,于文无据,“任何试图对历史客观的解读都是一厢情愿的”这一观点在文章 中并未被提及。(3 分) (二) 4. D “敬仰之情”不正确,刻画不同铺子里人的形象,其主要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过去生活 的怀念。(3 分) 5. ①这些故事富有生活情趣,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这些故事都与灯火有关,带给人温暖、 关切的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 3 分,共 6 分) 6. ①“桅灯”曾代表着先进和文明。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它们已成为落后的象征。 ②在作者心中,“桅灯”代表着朦胧、神秘、期许、安慰、美好,它们让童年趣味横生,而 对现代工业文明,作者毁既有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农业文明消失的遗憾,又有对 工业文明的不适应。③作者这复杂情感既是时代变革在作者心中的折射,也与作者个人经历 和对美的追求有关。(每点 2 分,共 6 分) (三) 7. B 原文说的是古代希腊和埃及,不能等同于古代欧洲。(3 分) 8. C 不能说明后半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