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70111 课程名称: 液压与夜力传动 英文名称:Hydraulic and pneumatic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nd debugging of assembly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5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10 学 分:3 适用对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部分前言 一、果程性质与地位 《液压与液力传动》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 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液压与液力传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 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 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实现了高 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 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 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 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引导学习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 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6。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验证和自行设计,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液压流体力学基础。一→液压元件 一→液压基本回路 一→液压典型系统。实现目标的学习领 域:液压与液力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学习液压为主,根据实际需要介绍液力传动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液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03070111 课程名称: 液压与液力传动 英文名称: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nd debugging of assembl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 学 时: 5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10 学 分: 3 适用对象: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液压与液力传动》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 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研究液压与液力传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动形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 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 控制手段,无论是机械制造、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实现了高 职的培养目标,满足了机电类教育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 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元件的结构、原理及应 用到基本回路的分析与应用,最后到具体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由系统的分析、 总结到根据要求设计系统。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详细的学习液压传动,引导学习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 5.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 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6.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验证和自行设计,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科技素养与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目标的四个方面: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液压典型系统。实现目标的学习领 域:液压与液力传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各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在系统中的应用、基本回路、典型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学习液压为主,根据实际需要介绍液力传动知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液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 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液力传动工作原理及系 统组成,掌握部分元气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运用,掌握部分元气件的设计计算,掌握分析基 本回路的方法,了解设计系统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液压传动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对典型系统的 功能分析、总结和阐述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 行设计系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学习,体验科技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抽象思维和辨证逻辑思 维。认识《液压与液力传动》的研究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并能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质 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该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与发展,进一步了解我国液压与液力技术 的国情,向国际先进技术学习,把握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感悟该技术在众多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该技术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 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 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必讲部分 单元1:液压传动概述(2学时) 1,知道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2.知道液压传动的特点 单元2:液压流体力学基础(4学时) 1。知道液玉油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流体静力学及相关计算。 3。知道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4.认识管路中液体的流动状态、特性和现象】 元3:动力装置(4学时)(现场教学一作理及结构特 1.说出齿轮泵 2.知首液玉泵的洗用 单元4:执行装置(2学时) 1.知道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 2。知首液玉江的十道 单元5:控制调节装置(4学时) 1.知道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知道各阀的图形符号表达及使用 单元6:辅助装置(2学时)(现场教学) 1.知道各元件的基本结构、特点。 2.知道部分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 单元7:基本回路(4学时) 1.知道各个回路的性能特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液力传动工作原理及系 统组成,掌握部分元气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运用,掌握部分元气件的设计计算,掌握分析基 本回路的方法,了解设计系统和排除故障的方法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液压传动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通过对典型系统的 功能分析、总结和阐述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 行设计系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学习,体验科技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抽象思维和辨证逻辑思 维。认识《液压与液力传动》的研究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并能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质 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该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与发展,进一步了解我国液压与液力技术 的国情,向国际先进技术学习,把握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感悟该技术在众多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该技术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 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 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一、必讲部分 单元1:液压传动概述(2学时) 1.知道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2.知道液压传动的特点。 单元2:液压流体力学基础(4学时) 1.知道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流体静力学及相关计算。 3.知道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4.认识管路中液体的流动状态、特性和现象。 单元3:动力装置(4学时)(现场教学) 1.说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2. 知道液压泵的选用。 单元4:执行装置(2学时) 1.知道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 2.知道液压缸的计算。 单元5:控制调节装置(4学时) 1.知道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知道各阀的图形符号表达及使用。 单元6:辅助装置(2学时)(现场教学) 1. 知道各元件的基本结构、特点。 2.知道部分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场合。 单元7:基本回路(4学时) 1.知道各个回路的性能特点
2.知道分析回路的方法 单元8:典型液压系统(4学时) 1.知道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 2.知道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单元9: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约4学时) 1知道故障现象及产生原因。 2.知道排除故障的方法。 单元10:液力传动概述(2学时) 1.知道液力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知道液力传动的特点。 2.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三、实验部分 实验1:液压系统压力形成实验(2学时) 1.深入分析液压系统中压力形成的原因。 2.认真参与实验并作好数据记录。 3.认真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2:节流调速性能实验(2学时) 1.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速度一负载特性,并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2.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3.认真参与实验并作好数据记录。 4.认真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3:泵、阀的拆装(2学时) 1.通过对泵的拆装,来了解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绘制泵的内部结构图 2.通过对阀的拆装,来了解阀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绘制阀的内部结构图 实验4:液动基本回路的设计(2学时,建议增加2) 1. 自行设计液动基本回路,要求能实现基本的液压传动功能,并绘制系统图 2.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实验5:液压系统的设计(4学时) (选做) 1.自行设计简单液压系统,要求能实现基本的液压传动功能,并绘制系统图。 2.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课程作业:作业主要是课堂作业(主要是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安排20次,实验报告4次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单元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实验 其他 合计 液压传动概述 2 2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2 6 动力装置 4 8 执行装置 2 控制调节装置 6 辅助装置 2 基本回路 4 2 6 典型液压系统 2
2.知道分析回路的方法。 单元8:典型液压系统(4学时) 1.知道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 2.知道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单元9: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约4学时) 1.知道故障现象及产生原因。 2. 知道排除故障的方法。 单元10:液力传动概述(2学时) 1.知道液力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知道液力传动的特点。 2.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三、实验部分 实验1:液压系统压力形成实验(2学时) 1.深入分析液压系统中压力形成的原因。 2.认真参与实验并作好数据记录。 3.认真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2:节流调速性能实验(2学时) 1.通过对节流阀三种调速回路的实验,得出它们的速度—负载特性,并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2.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3.认真参与实验并作好数据记录。 4.认真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3:泵、阀的拆装(2学时) 1.通过对泵的拆装,来了解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绘制泵的内部结构图。 2.通过对阀的拆装,来了解阀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绘制阀的内部结构图。 实验4:液动基本回路的设计(2学时,建议增加2) 1.自行设计液动基本回路,要求能实现基本的液压传动功能,并绘制系统图。 2.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实验5:液压系统的设计(4学时)(选做) 1.自行设计简单液压系统 ,要求能实现基本的液压传动功能,并绘制系统图。 2.安装系统,并能调试出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课程作业:作业主要是课堂作业(主要是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安排20次,实验报告4次。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教学单元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液压传动概述 2 2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4 2 6 动力装置 4 4 8 执行装置 2 2 控制调节装置 4 6 辅助装置 2 2 基本回路 4 2 6 典型液压系统 4 2 6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4 液力传动概述 4 合计 40 10 50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 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该技术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 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创新精神。 4.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实际生产中的运用。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注意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的能力,自行设计液压系统.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尽可能地把艺术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7.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电类学生注意现场教学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未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1.平时成绩 30% 2.实验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去完成。 实验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实验态度、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形式去完成。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参考资料: 《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技术》(杨平)科学出版社2007.9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张春阳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液压与气动》(徐文生编)北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液压传动》(章宏甲,黄谊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液压与气动》(姚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液压与气动》(陆全龙刘明皓主编)北凉:科学出版社2005.8 《液压与气动技术学习及训练指南》(何法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4 4 液力传动概述 4 4 合计 40 10 50 二、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 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该技术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 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创新精神。 4.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实际生产中的运用。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注意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的能力,自行设计液压系统。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尽可能地把艺术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7.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电类学生注意现场教学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1.平时成绩 30% 2.实验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 50% 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去完成。 实验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实验态度、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形式去完成。 (二) 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 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参考资料: 《液压、液力与气压传动技术》(杨平)科学出版社2007.9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张春阳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8 《液压与气动》(徐文生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液压传动》(章宏甲,黄谊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液压与气动》(姚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液压与气动》(陆全龙 刘明皓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8 《液压与气动技术学习及训练指南》(何法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模型、实 物、图纸、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 以文字教材为中心,以实物、模型为辅助,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制订人:汤振周 审核及修订:杨平 制订日期:2010修订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模型、实 物、图纸、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 以文字教材为中心,以实物、模型为辅助,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制订人:汤振周 审核及修订:杨平 制订日期:2010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