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杰审题人;熊果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客观题填涂在机读卡相应题号下,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3.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乡文化的交融 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 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 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 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 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 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 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
彭州市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杰 审题人;熊栗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客观题填涂在机读卡相应题号下,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乡文化的交融 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 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 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 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 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 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 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
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 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 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 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 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 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 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构成要素了。 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 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 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 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 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 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 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 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 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 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滲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 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 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 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 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 ,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 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 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 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 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 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 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构成要素了。 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 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 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 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 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 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 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 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 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 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一 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 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 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 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 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 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 ,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 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 先天不足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 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 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 历史的必然 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 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 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 向衰亡 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 的到来 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 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 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 ,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 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 先天不足。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 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 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 历史的必然。 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 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 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 向衰亡。 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 的到来。 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 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
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 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 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 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 “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 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 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 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 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 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 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 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 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 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 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 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等待
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 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 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 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 :“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 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 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 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 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 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 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 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 ,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 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 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 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先归,留聚俟 . 之 俟: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副手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驻扎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 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 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 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 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B.以聚副 . 耿炳文为元帅 副:副手 C.归次 . 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驻扎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 课:考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 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 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 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 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 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8.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9.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三)10.名篇名句款写(6分) (1)《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体现周瑜指挥若定风度的句子: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江天壮丽的句子: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按所答的 第一大题评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 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8.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5 分) 答: 9.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 分) 答: (三)10.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体现周瑜指挥若定风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江天壮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 .. 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按所答的 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
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晩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 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 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 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 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 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咋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 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 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 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 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 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 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 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 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 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 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 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 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 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 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 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 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 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 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 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
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 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 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 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 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无钱大亨卢作孚 何昆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原名魁先,别名卢思,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 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现 在民生集团的前身),数十年励精图治,期望以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卢作孚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却卓有成就,被世人称为“航运巨子”,又被称为 “中国船王”。然而,这个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的卢作孚,却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 日常穿戴上,他既没有大老板们的西装革履,也没有社会名流的珠光宝气,平日里就是一袭 土布衣裳。因为朴素,还闹了一些误会 次,有客人要见卢作孚,恰巧卢作孚正与自己的下属某分公司经理闲聊。客人进了房 间,一看那位分公司经理衣着光鲜,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卢作孚,于是上前大献殷勤,那位 分公司经理慌忙介绍自己的老板卢作孚。那位客人十分尴尬,卢作孚却哈哈一笑,只当没事
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B.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 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 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 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 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无钱大亨卢作孚 何昆 卢作孚 1893 年生于重庆合川,原名魁先,别名卢思,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 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1925 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现 在民生集团的前身),数十年励精图治,期望以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卢作孚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却卓有成就,被世人称为“航运巨子”,又被称为 “中国船王”。然而,这个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的卢作孚,却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 日常穿戴上,他既没有大老板们的西装革履,也没有社会名流的珠光宝气,平日里就是一袭 土布衣裳。因为朴素,还闹了一些误会。 一次,有客人要见卢作孚,恰巧卢作孚正与自己的下属某分公司经理闲聊。客人进了房 间,一看那位分公司经理衣着光鲜,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卢作孚,于是上前大献殷勤,那位 分公司经理慌忙介绍自己的老板卢作孚。那位客人十分尴尬,卢作孚却哈哈一笑,只当没事
还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去见当时的某位政要,递上名片后,那人上下打量卢作 孚,看卢作孚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便很随意地对卢作孚说:“告诉你的主人,请进会客室。” 原来这人竟把卢作孚当成仆人了。卢作孚笑了笑说:“在下正是卢作孚。”那位政要一听, 立刻瞠目结舌。 据当时负责民生公司航船调度的副总经理童少生回忆: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逐渐壮大,他 的轮船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各港口之间,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卢作孚每天都会出现在 宜昌的各个码头,实地查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 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那些监工们看到一个“乡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便要他走开,有的 甚至还骂骂咧咧的。童少生上前呵斥道:“放肆,这是咱们的卢作孚总经理!”这些人听说 这个土里土气的人就是卢作孚后,惊诧不已:什么?他就是卢总经理?真看不出来,看不出 卢作孚的节俭并非只在创业初期,也绝不是作秀,而是性格使然,理想使然。卢作孚早 年因家贫遭人嫌弃,但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俭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 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 民生公司创立时,卢作孚作为总经理月工资是三十元,当时万县市政督办杨森盛情邀请 他去做市政协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月薪五百元,车马费另算。可卢作孚却写信拒绝说: “我平生只愿做事,不愿做官。”随着事业走上正轨,卢作孚的收入不能算少,但他除了将 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捐给了四川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 等学校。当年的西南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同学结伴出门吃饭,结账的那个人大家 就叫他“董事长”。意思是:别的董事长都是赚钱的董事长,只有卢作孚是个出钱的董事长 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大佬张群评价卢作孚说:“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 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卢作孚的一生都是十分节俭的,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不追求个人享受,为社会做 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B.卢作孚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他们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他们不是没有钱 而是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
还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去见当时的某位政要,递上名片后,那人上下打量卢作 孚,看卢作孚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便很随意地对卢作孚说:“告诉你的主人,请进会客室。” 原来这人竟把卢作孚当成仆人了。卢作孚笑了笑说:“在下正是卢作孚。”那位政要一听, 立刻瞠目结舌。 据当时负责民生公司航船调度的副总经理童少生回忆: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逐渐壮大,他 的轮船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各港口之间,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卢作孚每天都会出现在 宜昌的各个码头,实地查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 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那些监工们看到一个“乡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便要他走开,有的 甚至还骂骂咧咧的。童少生上前呵斥道:“放肆,这是咱们的卢作孚总经理!”这些人听说 这个土里土气的人就是卢作孚后,惊诧不已:什么?他就是卢总经理?真看不出来,看不出 来…… 卢作孚的节俭并非只在创业初期,也绝不是作秀,而是性格使然,理想使然。卢作孚早 年因家贫遭人嫌弃,但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俭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 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 民生公司创立时,卢作孚作为总经理月工资是三十元,当时万县市政督办杨森盛情邀请 他去做市政协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月薪五百元,车马费另算。可卢作孚却写信拒绝说: “我平生只愿做事,不愿做官。”随着事业走上正轨,卢作孚的收入不能算少,但他除了将 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捐给了四川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 等学校。当年的西南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同学结伴出门吃饭,结账的那个人大家 就叫他“董事长”。意思是:别的董事长都是赚钱的董事长,只有卢作孚是个出钱的董事长。 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大佬张群评价卢作孚说:“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 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卢作孚的一生都是十分节俭的,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不追求个人享受,为社会做 出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B.卢作孚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他们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他们不是没有钱, 而是将节约的钱都贡献给了教育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