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事迹及 颁奖词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一年。第十一届《感动中 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已于与2014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感动 中国2014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沈克泉沈昌 倓父子、卖全珍、刘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陈俊贵、姚厚芝。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 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 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 1、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3、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6、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 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 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 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2000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 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黄华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 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委员评价】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 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 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 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
作文素材:感动中国 2014 十大人物事迹及 颁奖词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一年。第十一届《感动中 国 2014 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已于与 2014 年 2 月 10 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感动 中国 2014 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被评为“感动中国 2014 十大人物”的分别是:黄旭华、胡佩兰、方俊明、沈克泉沈昌 健父子、龚全珍、刘盛兰、段爱平、格桑德吉、陈俊贵、姚厚芝。特别奖授予中国载人航 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 感动中国 2014 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 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 1、黄旭华:隐姓埋名 30 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2、胡佩兰:退休后 20 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 3、方俊明:荣誉迟到 28 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4、沈克泉、沈昌健:35 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5、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6、刘盛兰:年届 90 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7、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 8、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9、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10、姚厚芝:为子女筹学费,耗时 3 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 特别奖: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 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 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 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 2000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 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1、黄旭华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 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委员评价】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 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 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 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事迹】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 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 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 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 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 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 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 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 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 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 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硏制岀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 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 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盛兰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 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委员评价】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 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 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事迹】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 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 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 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 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 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 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 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 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黄旭华,男,87 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 国核潜艇之父”。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 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 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 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 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 华被选中参研。 30 多年中,8 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 干什么的,母亲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 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 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 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 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 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300 米, 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 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 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委员评价】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 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 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事迹】 刘盛兰,男,91 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 岁 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 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 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 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 岁的他就将 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 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 50 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 捡回一大堆破烂。他 17 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 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 7 万多元,资助了 100 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 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 4000 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 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 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 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陈俊赓 【获奖名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 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 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委员评价】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 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 大的战友致敬! 【事迹】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 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 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 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 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 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 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 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 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 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 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 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爱平 【获奖名片】:一秉至公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委员评价】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 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 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 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 年 8 月,因为肾病, 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 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3、陈俊贵 【获奖名片】:心比金坚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 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 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委员评价】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 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 大的战友致敬! 【事迹】 陈俊贵,男,汉族,55 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 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 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 年 4 月 6 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 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 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 4 年冻 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 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 多方打听无果,1985 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 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 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 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 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 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4、段爱平 【获奖名片】:一秉至公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委员评价】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 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 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 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事迹】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 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 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 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 间陪肝癌晩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 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 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 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昌健: 【获奖名片】:梦想天开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 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 样的 【推选委员评价】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 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事迹】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 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 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 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 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 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 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 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 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 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 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 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事迹】 段爱平,女,57 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 主任。 1998 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 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 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 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 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 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 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 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 沈昌健: 【获奖名片】:梦想天开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 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 样的。 【推选委员评价】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 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事迹】 沈昌健,男,46 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 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 3 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 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 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 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 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 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 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 投入油菜研发。 2004 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 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 年, 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 12 届国际油菜大会,引 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 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 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 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 里有 300 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 200 元;300 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
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 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硏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 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 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 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 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整乘德吉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委员评价】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 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 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 现实。 【事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 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 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 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 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 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 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 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 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 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 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吴佩兰 【获奖名片】:秋兰为佩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 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委员评价】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 35 年没有主业收入的 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 资金 150 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 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 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 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 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格桑德吉: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 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委员评价】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 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 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 现实。 【事迹】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 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 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 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 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 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 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 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2013 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 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 天入学率 95%。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 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吴佩兰: 【获奖名片】:秋兰为佩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 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推选委员评价】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 年如一日的坚守。 【事迹】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 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 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 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 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 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 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 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 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 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 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 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8、姚厚校 【获奖名片】:寸草春晖 【颁奖词】: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 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选委员评价】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 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 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事迹】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 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 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岀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髙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 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 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 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 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陈 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 20 年如一日的坚守。 【事迹】 胡佩兰,女,98 岁,解放军 3519 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坐诊医生。 1944 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 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 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 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 50 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 年7月,98 岁 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 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 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 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 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 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 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 20 年, 坚持每周出诊 6 天,风雨无阻。 8、姚厚枝 【获奖名片】:寸草春晖 【颁奖词】: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 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推选委员评价】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 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 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事迹】 姚厚芝,女,38 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 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 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 年,一场病魔突袭, 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 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 年 2 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 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 2800 元购回一幅 6.5 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 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 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 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 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岀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 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 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 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 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 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 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 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 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 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 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方俊劳 【获奖名片】:克明俊德 【颁奖词】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 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推选委员评价】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 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 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事迹】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 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 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 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 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 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 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 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 进分子荣誉称号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 17 个小 时。2012 年 7 月,经过 3 年零 5 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 127 万针才能刺制 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 20 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 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 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 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 22 米、宽 0.85 米的《清明上 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 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 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 2006 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 10 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 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 6 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 3 年时间。她现在就是 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 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9、方俊明 【获奖名片】:克明俊德 【颁奖词】: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 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推选委员评价】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 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 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事迹】 方俊明,男,56 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 年 8 月,28 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 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 2013 年 11 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 28 年的见义勇 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 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 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 1993 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 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 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 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 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 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 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乘全 【获奖名片】:松筠之节 【颁奖词】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 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委员评价】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 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 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事迹】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 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 "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 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筒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 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 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 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 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 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 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 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 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 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 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 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 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 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 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特别奖:載人航天英雄群体 壮志苍穹 浩瀚星空中,他们让中国闪耀出最灿烂的光芒。广袤银河里,华夏儿女的飞 天愿望不再是幻想。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那 个个肃穆的军礼,是对祖国最庄严的承诺!
虽然荣誉迟到了 28 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 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龚全珍 【获奖名片】:松筠之节 【颁奖词】: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 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委员评价】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 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 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事迹】 龚全珍,女,90 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 年 8 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 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 34 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 "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 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 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 11 口人的行装只有 3 个箱子,却带了 8 只笼子,里面 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 330 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 2/3 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 3 座水 库、4 座电站、3 条公路、12 座桥梁、25 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 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 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 25 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 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 3 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 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 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 13 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 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 年 3 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 产,里面用红布包着 3 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 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 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 年 9 月 26 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 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特别奖: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壮志苍穹 浩瀚星空中,他们让中国闪耀出最灿烂的光芒。广袤银河里,华夏儿女的飞 天愿望不再是幻想。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那一 个个肃穆的军礼,是对祖国最庄严的承诺!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
《感动中国》还向中国载人航天十周年的中国航天人群体表达了年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