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张艳 【教学目标】 1.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 2.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教学重点】 1.欣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 2.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教学难点】 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课时安排】 课时 、导入(配《枉凝眉》曲) 一部《红楼梦》,高髙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至今空前绝后,无人超越:一曲《枉 凝眉》,凄婉动人,传唱着宝玉和黛玉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就掀开红楼一角, 来欣赏“宝黛初会”的惊鸿一瞥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并探索宝黛爱情拉开序幕时的悲剧伏 笔 二、鉴赏:宝黛初会 (一)丹青妙手,四绘黛玉 1、让学生勾勒出宝黛见面前的黛玉画像 (1)初绘黛玉:作者叙述—一小心谨慎(辞饭、落座、回复读书) (2)二绘黛玉:众人之眼一—不俗、怯弱、风流 (3)三绘黛玉:熙凤之口一一标致、气派 2、重点鉴赏“四绘黛玉”一一宝玉眼中的黛玉之美 (1)放宝黛目光交会的视频 (2)学生找出以宝玉视角描写黛玉的句子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e)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 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3)学生自由品读文字,感受黛玉的精神气质之美。(配《葬花吟》曲) (4)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葬花吟》曲) (5)一个学生逐句点评黛玉的气质神韵之美。(配《葬花吟》曲)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 胃烟眉一一眉黛如一抹轻烟,清丽、淡雅、灵秀之美: 含情目一一多情 两靥愁、一身病、病如西子胜三分—一娇柔怯弱之美,体弱多病,令人怜爱: 姣花照水——清新脱俗之美,洗尽铅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弱柳扶风—一娴娜之美,超尘脱俗的空灵之美 心较比干多一窍一一聪慧灵秀之美 (6)概括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之美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张 艳 【教学目标】 1. 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 2. 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教学重点】 1. 欣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 2. 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教学难点】 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导入(配《枉凝眉》曲) 一部《红楼梦》,高高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至今空前绝后,无人超越;一曲《枉 凝眉》,凄婉动人,传唱着宝玉和黛玉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就掀开红楼一角, 来欣赏“宝黛初会”的惊鸿一瞥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并探索宝黛爱情拉开序幕时的悲剧伏 笔。 二、鉴赏:宝黛初会 (一) 丹青妙手,四绘黛玉 1、让学生勾勒出宝黛见面前的黛玉画像 (1)初绘黛玉:作者叙述——小心谨慎(辞饭、落座、回复读书) (2)二绘黛玉:众人之眼——不俗、怯弱、风流 (3)三绘黛玉:熙凤之口——标致、气派 2、重点鉴赏“四绘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之美 (1)放宝黛目光交会的视频 (2)学生找出以宝玉视角描写黛玉的句子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 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3)学生自由品读文字,感受黛玉的精神气质之美。(配《葬花吟》曲) (4)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葬花吟》曲) (5)一个学生逐句点评黛玉的气质神韵之美。(配《葬花吟》曲)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 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丽、淡雅、灵秀之美; 含情目——多情; 两靥愁、一身病、病如西子胜三分——娇柔怯弱之美,体弱多病,令人怜爱; 姣花照水——清新脱俗之美,洗尽铅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弱柳扶风——婀娜之美,超尘脱俗的空灵之美; 心较比干多一窍——聪慧灵秀之美 (6)概括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之美
美貌多情,聪慧灵秀,多愁善感,心思细密,气质脱俗,弱不禁风 3、讨论:黛玉的形象贯穿全文始终,为什么直至宝玉出场才对黛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因为惟有宝玉之心,才能悟黛玉之韵,故惟有宝玉之眼,才能传黛玉之神。宝玉眼中的 黛玉,是对黛玉美的升华,将黛玉之美上升到气质、神韵、精神的高度。众人看黛玉,是为 宝玉看黛玉作铺垫、陪衬,是烘云托月的笔法 4、讨论:从凤姐“气派”二字断定,黛玉服饰应该极其讲究,但作者四绘黛玉,均未涉及 黛玉的衣着打扮,与凤姐的珠光宝气、盛装亮相相比,作者为什么不描写黛玉的服饰? 煕风一一实写、工笔、绘其形:美丽、华贵、俗气 黛玉—一虚笔、写意、传其神,突出了黛玉作为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精神气质:其眉若轻烟 的清丽淡雅之美,双目含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情态之美,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空灵 之美,“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慧灵秀之美,“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柔怯弱之美,从宝玉 的视角才能表现得更为传神、深刻。 (二)欲扬先抑,三识宝玉 宝玉眼中的黛玉如此之美,那么,黛玉眼中的宝玉又如何呢? 1、三识宝玉一一黛玉之眼:英俊多情 (1)学生找出以黛玉视角描写宝玉的句子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14段)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 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17段) (2)学生品读、概括黛玉眼中的宝玉形象:英俊、多情、内心澄澈(目若秋波) (3)宝黛对视的刹那,是心灵的相通,是精神的震撼,请同学们找出宝、黛初会时最能表 现其心灵相通的两处细节,并品读这两处细节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活动。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 此!”(14段)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 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亦未为不可。”(17段) 黛玉之“惊 “惊”出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也“惊”出了眼见与耳闻的天壤 之别。 宝玉之“笑”一—“笑”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2、二识宝玉:黛玉之疑一一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1)在亲见之前,黛玉对宝玉印象如何呢?(提示:“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2)未见之前,黛玉何以有“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的印象?(因为王夫人和黛玉 母亲对宝玉的侧面介绍) 3、一识宝玉:王夫人和黛玉母亲的侧面介绍—一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1)学生归纳众人眼中的宝玉形象: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2)讨论:黛玉眼中的宝玉和众人眼中的宝玉为什么反差如此大 提示 众人眼里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在黛玉眼中,竟然是如此的英俊多情郎!突
美貌多情,聪慧灵秀,多愁善感,心思细密,气质脱俗,弱不禁风 3、讨论:黛玉的形象贯穿全文始终,为什么直至宝玉出场才对黛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提示: 因为惟有宝玉之心,才能悟黛玉之韵,故惟有宝玉之眼,才能传黛玉之神。宝玉眼中的 黛玉,是对黛玉美的升华,将黛玉之美上升到气质、神韵、精神的高度。众人看黛玉,是为 宝玉看黛玉作铺垫、陪衬,是烘云托月的笔法。 4、讨论:从凤姐“气派”二字断定,黛玉服饰应该极其讲究,但作者四绘黛玉,均未涉及 黛玉的衣着打扮,与凤姐的珠光宝气、盛装亮相相比,作者为什么不描写黛玉的服饰? 熙风——实写、工笔、绘其形:美丽、华贵、俗气 黛玉——虚笔、写意、传其神,突出了黛玉作为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精神气质:其眉若轻烟 的清丽淡雅之美,双目含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情态之美,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空灵 之美,“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慧灵秀之美,“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柔怯弱之美,从宝玉 的视角才能表现得更为传神、深刻。 (二) 欲扬先抑,三识宝玉 宝玉眼中的黛玉如此之美,那么,黛玉眼中的宝玉又如何呢? 1、三识宝玉——黛玉之眼:英俊多情 (1)学生找出以黛玉视角描写宝玉的句子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14 段)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 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17 段) (2)学生品读、概括黛玉眼中的宝玉形象:英俊、多情、内心澄澈(目若秋波) (3)宝黛对视的刹那,是心灵的相通,是精神的震撼,请同学们找出宝、黛初会时最能表 现其心灵相通的两处细节,并品读这两处细节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活动。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 此!”(14 段)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 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 别重逢,亦未为不可。”(17 段) 提示: 黛玉之“惊”——“惊”出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也“惊”出了眼见与耳闻的天壤 之别。 宝玉之“笑”——“笑”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2、二识宝玉:黛玉之疑——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1)在亲见之前,黛玉对宝玉印象如何呢?(提示:“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2)未见之前,黛玉何以有“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的印象?(因为王夫人和黛玉 母亲对宝玉的侧面介绍) 3、一识宝玉:王夫人和黛玉母亲的侧面介绍——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1)学生归纳众人眼中的宝玉形象: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2)讨论:黛玉眼中的宝玉和众人眼中的宝玉为什么反差如此大? 提示: 众人眼里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在黛玉眼中,竟然是如此的英俊多情郎!突
出了宝玉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黛玉的心灵相同,而这正是宝黛爱情的基础。 (3)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4、赏析《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学生读 (2)学生点评并概括该词对宝玉的评价: 提示: 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价值观批评贾宝玉,实际赞颂了宝玉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性 格。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做“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做“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 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看做“富贵不知乐业”“于 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三、挖掘: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本应充满喜庆气氛的宝黛初会,已为小说的悲剧结局埋下了千里伏 笔。那么,你从林黛玉进贾府中,读出了哪些悲剧的影子? 提 宝黛的爱情悲剧,根源在于宝黛与世俗价值观的错位 1、从对宝玉的评价看价值观的错位。 众人看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看宝玉:英俊多情,内心澄澈 2、从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看价值观的错位 众人看黛玉:“有不足之症”,难以担当贵族之家宝二奶奶的角色重任 宝玉看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清新脱俗的神韵美涤荡了宝玉的灵魂 3、从摔玉看价值观的错位 宝玉:流泪摔玉,摔出了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不屑,但玉摔而无损,又暗寓了 宝玉无法挣脱世俗绳索的可悲。 众人:流泪护玉,护出了对宝玉光耀门楣的厚望 4、总结 黛玉是超凡拔俗的才女,不是世事通达的淑女,所以,世外仙葩、风露清愁的林妹妹, 担当不起贵族之家宝二奶奶的世俗重任,她逃不脱一缕香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鄙弃世俗的 宝哥哥,也惟有了却红尘,才能彻底摆脱世俗的牵绊。 四、结束语:(放乐曲《枉凝眉》) 宝黛初会,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剧气氛。宝黛脱俗纯情的生命,永远无法承载功名利禄 和复兴家族的世俗之重。在宝黛初会的一片泪光中,《红楼梦》拉开了宝黛爱情悲歌的序幕 让我们再次在《枉凝眉》哀惋的乐曲中感受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吧! 五、作业
出了宝玉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黛玉的心灵相同,而这正是宝黛爱情的基础。 (3)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4、赏析《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学生读 (2)学生点评并概括该词对宝玉的评价: 提示: 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价值观批评贾宝玉,实际赞颂了宝玉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叛逆性 格。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做“潦倒不通世务, 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做“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 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看做“富贵不知乐业”“于 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三、挖掘: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本应充满喜庆气氛的宝黛初会,已为小说的悲剧结局埋下了千里伏 笔。那么,你从林黛玉进贾府中,读出了哪些悲剧的影子? 提示: 宝黛的爱情悲剧,根源在于宝黛与世俗价值观的错位。 1、从对宝玉的评价看价值观的错位。 众人看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看宝玉:英俊多情,内心澄澈 2、从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看价值观的错位。 众人看黛玉:“有不足之症”, 难以担当贵族之家宝二奶奶的角色重任。 宝玉看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清新脱俗的神韵美涤荡了宝玉的灵魂。 3、从摔玉看价值观的错位。 宝玉:流泪摔玉,摔出了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不屑,但玉摔而无损,又暗寓了 宝玉无法挣脱世俗绳索的可悲。 众人:流泪护玉,护出了对宝玉光耀门楣的厚望。 4、总结: 黛玉是超凡拔俗的才女,不是世事通达的淑女,所以,世外仙葩、风露清愁的林妹妹, 担当不起贵族之家宝二奶奶的世俗重任,她逃不脱一缕香魂归故里的悲剧命运。鄙弃世俗的 宝哥哥,也惟有了却红尘,才能彻底摆脱世俗的牵绊。 四、结束语:(放乐曲《枉凝眉》) 宝黛初会,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剧气氛。宝黛脱俗纯情的生命,永远无法承载功名利禄 和复兴家族的世俗之重。在宝黛初会的一片泪光中,《红楼梦》拉开了宝黛爱情悲歌的序幕。 让我们再次在《枉凝眉》哀惋的乐曲中感受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吧! 五、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追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框架 (一)明确两个重点 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浓墨重彩赏宝黛初会,二是深入挖掘探爱情悲剧。两个教学重点按 如下框架逐步展开: 丹青 初绘黛玉:作者叙述——小心谨慎(辞饭、落座、回复读书) 妙手 二绘黛玉:众人之眼一一不俗、怯弱、风流 四绘 三绘黛玉:熙凤之口—一标致、气派 黛玉 四绘黛玉:宝玉之眼—一美貌多情,聪慧灵秀,多愁善感,心思细密,气 质脱俗,弱不禁风 欲扬 识宝玉:黛玉之眼一一英俊多情 先抑 识宝玉:黛玉之疑一一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三识 识宝玉:侧面描写—一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 宝玉 读书 爱 从对宝玉的评价看价值观错位 悲剧根源是宝黛与 世俗价值观的错位 悲 从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看价值观错位 剧 从摔玉看价值观错位 (二)确定一个难点 确定一个教学难点,即从宝黛初会探爱情悲剧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的七个追求 (一)精 “精”是就教学内容的取舍而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林黛玉进贾府》是我曾经的一节示范课,后来我又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蓝本,录制 了一节微课,2018年获得了首届“语文报杯”微课大赛高中组国家二等奖。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精彩的教学点很多。本文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 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是以黛玉之眼观贾府,并以黛玉之眼把史老太君、王夫人、邢夫 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宝玉等众多核心人物首次推到读者眼前。黛玉眼中贾府宏 伟的建筑格局,迎、探、惜三春初次露面的形象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及形象描写,主人公黛 玉和宝玉的形象描写,都可以作为本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示范课、竞赛课这样的课型,在只有一个课时的情况下,众多教学内容该如何 取舍?这就需要“精”字当头,突出重点。我选择“宝黛初会”这个切入点走进文本,通过 “四绘黛玉”和“三识宝玉”,浓墨重彩地鉴赏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从而走
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追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反思 一、《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框架 (一) 明确两个重点 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浓墨重彩赏宝黛初会,二是深入挖掘探爱情悲剧。两个教学重点按 如下框架逐步展开: 丹青 初绘黛玉:作者叙述——小心谨慎(辞饭、落座、回复读书) 妙手 二绘黛玉:众人之眼——不俗、怯弱、风流 四绘 三绘黛玉:熙凤之口——标致、气派 黛玉 四绘黛玉:宝玉之眼——美貌多情,聪慧灵秀,多愁善感,心思细密,气 质脱俗,弱不禁风 欲扬 三识宝玉:黛玉之眼——英俊多情 先抑 二识宝玉:黛玉之疑——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三识 一识宝玉:侧面描写——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 宝玉 读书 爱 情 从对宝玉的评价看价值观错位 悲 从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看价值观错位 剧 从摔玉看价值观错位 (二)确定一个难点 确定一个教学难点,即从宝黛初会探爱情悲剧。 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的七个追求 (一) 精 “精”是就教学内容的取舍而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林黛玉进贾府》是我曾经的一节示范课,后来我又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蓝本,录制 了一节微课,2018 年获得了首届“语文报杯”微课大赛高中组国家二等奖。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精彩的教学点很多。本文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 节选自《红楼梦》第 3 回,是以黛玉之眼观贾府,并以黛玉之眼把史老太君、王夫人、邢夫 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宝玉等众多核心人物首次推到读者眼前。黛玉眼中贾府宏 伟的建筑格局,迎、探、惜三春初次露面的形象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及形象描写,主人公黛 玉和宝玉的形象描写,都可以作为本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示范课、竞赛课这样的课型,在只有一个课时的情况下,众多教学内容该如何 取舍?这就需要“精”字当头,突出重点。我选择“宝黛初会”这个切入点走进文本,通过 “四绘黛玉”和“三识宝玉”,浓墨重彩地鉴赏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从而走
进宝黛的精神世界,并进一步捕捉宝黛爱情悲剧的影子。这样,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就聚焦在 “宝黛初会”和“爱情悲剧”这两个问题上,实现了问题设计“精”的追求 (二)深 “深”是就文本的挖掘而言,文本解读要触及精神和心灵,向思维的深处漫溯。《林黛 玉进贾府》这样的经典文本,由于精彩之笔太多,教学中很容易陷于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 流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时特意在“深”字上下了一番功夫。 “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宝玉和黛玉的形象鉴赏触及灵魂:二是从宝黛初会看宝黛 爱情悲剧的探究,并未停留在黛玉进贾府这个局部文本中,而是关照了《红楼梦》原著中宝 黛爱情的悲剧结局,通过局部文本勾连原著,走向了文本的深处 (三)巧 “巧”是就教材整合而言的,要在主问题的统领下,对文本内容进行巧妙地整合,使课 堂教学的推进主线突出,逻辑严密,起承转合过渡自然,给人以流畅圆融一气呵成之感。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我在教材的巧妙整合上费了一番心思。 第一,文本顺序独具匠心巧调整。 在宝黛形象鉴赏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绘黛玉,后赏宝玉,使课堂有序推进。 顺序绘黛玉。黛玉形象鉴赏的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即文本展开的先后顺序,通过作者 叙述、众人之眼、熙凤之口、宝玉之眼四个步骤进行“四绘黛玉”,一步步烘云托月地将黛 玉之美推向气质、神韵、精神之美的巅峰。在教学过程中,一绘黛玉、二绘黛玉、三绘黛玉 是铺垫,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众人看黛玉,是为宝玉看黛玉作铺垫、陪衬,是烘云托月的 安排。四绘黛玉是黛玉形象鉴赏环节的重点,因为惟有宝玉之心,才能悟黛玉之韵,故惟有 宝玉之眼,才能传黛玉之神,宝玉眼中的黛玉,是对黛玉美的升华,将黛玉之美上升到气质 神韵、精神的高度 倒序识宝玉。宝玉形象的鉴赏与黛玉形象的鉴赏顺序恰好相反,采用倒序法,按照与文 本中描写宝玉形象的相反顺序展开。第一步先鉴赏在文中最后出现的“三识宝玉”,即黛玉 眼中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 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先通过黛玉之眼把宝玉盛装华服、转盼多情、内心澄澈的英俊公子形象浓墨重彩地呈现给学 生。鉴赏宝玉形象的第二步是“二识宝玉”和“一识宝玉”。从“三识宝玉”退回宝玉出场 前的黛玉之疑一一这是怎样一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如此的英俊多情郎,为什么在 众人眼里是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以黛玉之疑顺势带出“一识宝玉”,引出王夫 人和黛玉母亲对宝玉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等侧面评价。在 此基础上,再引出《西江月》词二首便水到渠成了,以词二首认识世俗人们对宝玉的普遍评 价,突出了宝玉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黛玉的心灵相同,而这正是宝黛爱情的基础。至此 便顺利过渡到这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通过宝黛初会探宝黛爱情悲剧 第二,形象鉴赏宝黛互现巧联通。 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同时,又适时以宝黛互现法将两个人物的鉴赏打通,重点抓住 黛玉之“惊”和宝玉之“笑”两处细节描写,来让学生体会宝黛之间的精神相通,前世的绛 珠仙草与曾经的神瑛侍者,在人间相逢的一瞬,那心有灵犀的一“惊”与一“笑”,便唱响 了宝黛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的序曲
进宝黛的精神世界,并进一步捕捉宝黛爱情悲剧的影子。这样,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就聚焦在 “宝黛初会”和“爱情悲剧”这两个问题上,实现了问题设计“精”的追求。 (二) 深 “深”是就文本的挖掘而言,文本解读要触及精神和心灵,向思维的深处漫溯。《林黛 玉进贾府》这样的经典文本,由于精彩之笔太多,教学中很容易陷于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 流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时特意在“深”字上下了一番功夫。 “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宝玉和黛玉的形象鉴赏触及灵魂;二是从宝黛初会看宝黛 爱情悲剧的探究,并未停留在黛玉进贾府这个局部文本中,而是关照了《红楼梦》原著中宝 黛爱情的悲剧结局,通过局部文本勾连原著,走向了文本的深处。 (三) 巧 “巧”是就教材整合而言的,要在主问题的统领下,对文本内容进行巧妙地整合,使课 堂教学的推进主线突出,逻辑严密,起承转合过渡自然,给人以流畅圆融一气呵成之感。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我在教材的巧妙整合上费了一番心思。 第一, 文本顺序独具匠心巧调整。 在宝黛形象鉴赏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绘黛玉,后赏宝玉,使课堂有序推进。 顺序绘黛玉。黛玉形象鉴赏的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即文本展开的先后顺序,通过作者 叙述、众人之眼、熙凤之口、宝玉之眼四个步骤进行“四绘黛玉”,一步步烘云托月地将黛 玉之美推向气质、神韵、精神之美的巅峰。在教学过程中,一绘黛玉、二绘黛玉、三绘黛玉 是铺垫,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众人看黛玉,是为宝玉看黛玉作铺垫、陪衬,是烘云托月的 安排。四绘黛玉是黛玉形象鉴赏环节的重点,因为惟有宝玉之心,才能悟黛玉之韵,故惟有 宝玉之眼,才能传黛玉之神,宝玉眼中的黛玉,是对黛玉美的升华,将黛玉之美上升到气质、 神韵、精神的高度。 倒序识宝玉。宝玉形象的鉴赏与黛玉形象的鉴赏顺序恰好相反,采用倒序法,按照与文 本中描写宝玉形象的相反顺序展开。第一步先鉴赏在文中最后出现的“三识宝玉”,即黛玉 眼中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 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先通过黛玉之眼把宝玉盛装华服、转盼多情、内心澄澈的英俊公子形象浓墨重彩地呈现给学 生。鉴赏宝玉形象的第二步是“二识宝玉”和“一识宝玉”。从“三识宝玉”退回宝玉出场 前的黛玉之疑——这是怎样一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如此的英俊多情郎,为什么在 众人眼里是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以黛玉之疑顺势带出“一识宝玉”,引出王夫 人和黛玉母亲对宝玉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等侧面评价。在 此基础上,再引出《西江月》词二首便水到渠成了,以词二首认识世俗人们对宝玉的普遍评 价,突出了宝玉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与黛玉的心灵相同,而这正是宝黛爱情的基础。至此, 便顺利过渡到这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通过宝黛初会探宝黛爱情悲剧”。 第二,形象鉴赏宝黛互现巧联通。 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同时,又适时以宝黛互现法将两个人物的鉴赏打通,重点抓住 黛玉之“惊”和宝玉之“笑”两处细节描写,来让学生体会宝黛之间的精神相通,前世的绛 珠仙草与曾经的神瑛侍者,在人间相逢的一瞬,那心有灵犀的一“惊”与一“笑”,便唱响 了宝黛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的序曲
第三,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巧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对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文字的品读与解读,是这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在宝 黛互现的环节,插入83版《红楼梦》宝黛初会时四目相触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品读一“惊” 与一“笑”两个细节描写,将这节课推向第二个高潮。在探究隐藏在初会中的悲剧影子的环 节,插入83版《红楼梦》宝玉“摔玉”的视频片段,从众人与黛玉对宝玉的不同评价、众 人和宝玉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众人和宝玉对玉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宝黛 价值观与众人价值观的错位这一真相,从而得出宝黛爱情悲剧已在宝黛初会时埋下伏笔这 结论。这个环节将这节课从感性之美推向了理性之美的高度,是这节课的第三个高潮。至此 教学内容完成,《葬花吟》凄美的乐曲响起,久久回荡在师生心头 四)实 “实”是就文本解读的落实而言,要立足于文本,通过字、词、句的品读进行文本的解 读,把文本解读坐实于语言的揣摩与品味上,而不是凌驾于文字之上得出空洞的结论。 比如黛玉的形象鉴赏,是通过“四绘黛玉”的相关字、词、句、段的品读,逐步从形象 描写上升到抽象提炼的。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 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 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文字避实就虚,是一 幅透过宝玉之眼透视黛玉精神世界的水墨画,对黛玉精神世界的展现可谓可意会而不可言 传,可神通而不宜笔现。黛玉貌若天仙的外形美,超凡脱俗的空灵美,聪慧灵秀的气质美, 病如西子的神韵美,是通过宝玉之眼以特写镜头展现给读者的。在品读与解读中,重点引导 学生抓住“似蹙非蹙”体会黛玉的多愁善感,以“胃烟眉”感受黛玉眉黛如一抹轻烟的清丽、 淡雅、灵秀之美,以“含情目”体会黛玉的多情,以“两靥愁”“娇喘微微”“病如西子胜 三分”体会黛玉的娇柔怯弱之美,以“姣花照水”体会黛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洗尽铅华的清新脱俗之美,以“弱柳扶风”体会黛玉的超尘脱俗的婀娜、空灵之美,以“心 较比干多一窍”体会黛玉的聪慧灵秀之美。 又如宝玉的形象鉴赏对一“惊”一“笑”两个细节的品读。“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 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笑道:“虽然 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黛玉 之“惊”,“惊”出了似曾相识的愕然,也“惊”出了眼见与耳闻的天壤之别;宝玉之“笑” “笑”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惊”与“笑”两处细节所蕴含的宝、黛心灵相通的丰富的 内心世界,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五 “广”是就教学视野而言的,要立足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适当把视野投向文本之外的 远处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有两个主问题,第一个是宝玉与黛玉的形象,第二个是通过 初会探宝黛爱情悲剧。第一个问题立足于课文就可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仅仅停留在文本中 是无法解决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宝黛的初次见面,而宝黛心 事终虚化的爱情悲剧结局集中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至第九十八回,这三回 的回目分别是“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 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从宝黛初会跳到宝黛悲剧结局,跨度 比较大,课堂上需要对九十六至九十八回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补充,这加大了教学难度,但也 拓展了教学视野,使《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不至于太单薄
第三,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巧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对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文字的品读与解读,是这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在宝 黛互现的环节,插入 83 版《红楼梦》宝黛初会时四目相触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品读一“惊” 与一“笑”两个细节描写,将这节课推向第二个高潮。在探究隐藏在初会中的悲剧影子的环 节,插入 83 版《红楼梦》宝玉“摔玉”的视频片段,从众人与黛玉对宝玉的不同评价、众 人和宝玉对黛玉之美的不同感受、众人和宝玉对玉的不同态度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宝黛 价值观与众人价值观的错位这一真相,从而得出宝黛爱情悲剧已在宝黛初会时埋下伏笔这一 结论。这个环节将这节课从感性之美推向了理性之美的高度,是这节课的第三个高潮。至此, 教学内容完成,《葬花吟》凄美的乐曲响起,久久回荡在师生心头。 (四) 实 “实”是就文本解读的落实而言,要立足于文本,通过字、词、句的品读进行文本的解 读,把文本解读坐实于语言的揣摩与品味上,而不是凌驾于文字之上得出空洞的结论。 比如黛玉的形象鉴赏,是通过“四绘黛玉”的相关字、词、句、段的品读,逐步从形象 描写上升到抽象提炼的。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 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文字避实就虚,是一 幅透过宝玉之眼透视黛玉精神世界的水墨画,对黛玉精神世界的展现可谓可意会而不可言 传,可神通而不宜笔现。黛玉貌若天仙的外形美,超凡脱俗的空灵美,聪慧灵秀的气质美, 病如西子的神韵美,是通过宝玉之眼以特写镜头展现给读者的。在品读与解读中,重点引导 学生抓住“似蹙非蹙”体会黛玉的多愁善感,以“罥烟眉”感受黛玉眉黛如一抹轻烟的清丽、 淡雅、灵秀之美,以“含情目”体会黛玉的多情,以“两靥愁”“娇喘微微”“病如西子胜 三分”体会黛玉的娇柔怯弱之美,以“姣花照水”体会黛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洗尽铅华的清新脱俗之美,以“弱柳扶风”体会黛玉的超尘脱俗的婀娜、空灵之美,以“心 较比干多一窍”体会黛玉的聪慧灵秀之美。 又如宝玉的形象鉴赏对一“惊”一“笑”两个细节的品读。“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 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笑道:“虽然 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黛玉 之“惊”,“惊”出了似曾相识的愕然,也“惊”出了眼见与耳闻的天壤之别;宝玉之“笑”, “笑”出了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惊”与“笑”两处细节所蕴含的宝、黛心灵相通的丰富的 内心世界,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五) 广 “广”是就教学视野而言的,要立足文本却不拘泥于文本,适当把视野投向文本之外的 远处。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有两个主问题,第一个是宝玉与黛玉的形象,第二个是通过 初会探宝黛爱情悲剧。第一个问题立足于课文就可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仅仅停留在文本中 是无法解决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宝黛的初次见面,而宝黛心 事终虚化的爱情悲剧结局集中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至第九十八回,这三回 的回目分别是“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 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从宝黛初会跳到宝黛悲剧结局,跨度 比较大,课堂上需要对九十六至九十八回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补充,这加大了教学难度,但也 拓展了教学视野,使《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不至于太单薄
(六)活 “活”是就课堂预设转化为课堂生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而言的,问题的设计要 给学生留下思维活跃的空间,从而使预设转化为生成,再由生成抵达预设。 比如在欣赏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环节,我让学生先找出相关文段,再让学 生自由品读,之后请学生点评相关字词提炼概括出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找、读、评均由学生 完成,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课堂生成由此而来,最终达到了鉴赏宝玉和黛玉形象的预 设目的。 (七)美 “美”是就师生的感受而言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沉浸在美 的艺术享受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绚烂得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其思想之深、 视野之广、辞采之美至今无出其右。《林黛玉进贾府》又是《红楼梦》的经典篇目,如何在 此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一窥《红楼梦》万丈光芒中的哪怕一丝微光,成为我在该文教学设计 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为此目标,我设计了六条抵达美的途径:一是以鉴赏文字感受 宝玉与黛玉的形象美,二是以83版《红楼梦》的视频片段抵达宝黛四目相触瞬间给人的心 灵震颤美,三是通过对初会中宝黛爱情悲剧的探究发现《红楼梦》对人生、社会思考深度的 思想美,四是通过宝黛初会就为悲剧埋下伏笔看《红楼梦》千里伏线遥呼应的结构美,五是 以描写黛玉、宝玉的相关文字和《西江月》词二首鉴赏《红楼梦》的语言美,六是以83版 《红楼梦》插曲《枉凝眉》《葬花吟》营造课堂的氛围美 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在通过宝黛初会探究宝黛爱情悲剧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对《红楼梦》原著不熟悉,以 及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导致课堂生成不足,需要老师的铺垫启发来推动课堂进程。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追求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吾 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张艳,襄阳东风中学高级教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后获华中师大现当代文学 专业硕士学位。曾获襄阳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及“教坛新秀”“百名青年教师标兵”等称 号。2016年以来先后获教育部优课,第六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 例及论文一等奖,首届“语文报杯”微课大赛国家二等奖。教研论文、教育叙事等散见于《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北教育》《江西教育》《黑龙江教育》《襄阳教育》等杂志,曾有五 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2017年8月加入诗意语文工作室至2018年底,十二篇文章 在“诗意语文”微信公众号推送,三次参与工作室书籍撰稿,其中六篇文章围绕一菲老师“诗 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理念展开,参加线上教研活动六次
(六) 活 “活”是就课堂预设转化为课堂生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而言的,问题的设计要 给学生留下思维活跃的空间,从而使预设转化为生成,再由生成抵达预设。 比如在欣赏宝玉眼中的黛玉和黛玉眼中的宝玉环节,我让学生先找出相关文段,再让学 生自由品读,之后请学生点评相关字词提炼概括出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找、读、评均由学生 完成,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课堂生成由此而来,最终达到了鉴赏宝玉和黛玉形象的预 设目的。 (七) 美 “美”是就师生的感受而言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沉浸在美 的艺术享受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绚烂得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其思想之深、 视野之广、辞采之美至今无出其右。《林黛玉进贾府》又是《红楼梦》的经典篇目,如何在 此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一窥《红楼梦》万丈光芒中的哪怕一丝微光,成为我在该文教学设计 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为此目标,我设计了六条抵达美的途径:一是以鉴赏文字感受 宝玉与黛玉的形象美,二是以 83 版《红楼梦》的视频片段抵达宝黛四目相触瞬间给人的心 灵震颤美,三是通过对初会中宝黛爱情悲剧的探究发现《红楼梦》对人生、社会思考深度的 思想美,四是通过宝黛初会就为悲剧埋下伏笔看《红楼梦》千里伏线遥呼应的结构美,五是 以描写黛玉、宝玉的相关文字和《西江月》词二首鉴赏《红楼梦》的语言美,六是以 83 版 《红楼梦》插曲《枉凝眉》《葬花吟》营造课堂的氛围美。 三、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在通过宝黛初会探究宝黛爱情悲剧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对《红楼梦》原著不熟悉,以 及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导致课堂生成不足,需要老师的铺垫启发来推动课堂进程。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追求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吾 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张艳,襄阳东风中学高级教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后获华中师大现当代文学 专业硕士学位。 曾获襄阳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及“教坛新秀”“百名青年教师标兵”等称 号。2016 年以来先后获教育部优课,第六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 例及论文一等奖,首届“语文报杯”微课大赛国家二等奖。教研论文、教育叙事等散见于《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北教育》《江西教育》《黑龙江教育》《襄阳教育》等杂志,曾有五 篇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2017 年 8 月加入诗意语文工作室至 2018 年底,十二篇文章 在“诗意语文”微信公众号推送,三次参与工作室书籍撰稿,其中六篇文章围绕一菲老师“诗 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理念展开,参加线上教研活动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