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 YI DAN YUAN 第一单元 单元序曲 交
林黛玉进贾府 伤流景,红楼深深深几许,深情始自宝黛初逢日:笑繁华,朱门重重重千道,重恨结于 金玉终殒时。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的悲剧了。她的孤冷清 高和无尽的愁情,铸就了她如玉似黛如诉如泣的悲情人生。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祝福 勤比牛马,苦似黄连,有心问灵魂:生若草芥,死若浮尘,无人怜死生。在大雪漫天 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中,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 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一只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另一只 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 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老人与海 当面对强大的对手而明知自己不可能获胜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当处于年老体 衰、希望渺茫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如果此时你手边有一本海明威的书,你将能得 到答案:“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掷地 有声的语言来自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之口
林黛玉进贾府 伤流景,红楼深深深几许,深情始自宝黛初逢日;笑繁华,朱门重重重千道,重恨结于 金玉终殒时。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的悲剧了。她的孤冷清 高和无尽的愁情,铸就了她如玉似黛如诉如泣的悲情人生。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祝 福 勤比牛马,苦似黄连,有心问灵魂;生若草芥,死若浮尘,无人怜死生。在大雪漫天、 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中,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 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一只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另一只 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 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老 人 与 海 当面对强大的对手而明知自己不可能获胜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精神?当处于年老体 衰、希望渺茫时,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如果此时你手边有一本海明威的书,你将能得 到答案:“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掷地 有声的语言来自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之口
1林黛玉进贾府 晨课诵读案 书声琅琅诵诗文 诗海拾贝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冋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作者在这首诗中借白海棠自况,写出自己高洁的品格。首联叙写白海棠含苞 欲放的美姿,“碾冰”句叙写栽培白海棠的环境;颔联主要描摹白海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 的风韵;颈联进一步刻画白海棠,描写它像月窟仙人穿着一身自己缝制的白色衣裳,花叶上 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的滴滴相思沮。尾联写白海棠空有无限的幽怨却无人可诉,最后笔锋 转写花的无奈,只能在黄昏中倦倚西风。 【思考】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写白海業的?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文本名句 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肖无双 3.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二、《红楼梦》中的名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自题一绝》)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第五回《聪明累》) 4.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 课前预习案 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用书P]) (基础(梳理
1 林黛玉进贾府 诗海拾贝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借白海棠自况,写出自己高洁的品格。首联叙写白海棠含苞 欲放的美姿,“碾冰”句叙写栽培白海棠的环境;颔联主要描摹白海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 的风韵;颈联进一步刻画白海棠,描写它像月窟仙人穿着一身自己缝制的白色衣裳,花叶上 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的滴滴相思泪。尾联写白海棠空有无限的幽怨却无人可诉,最后笔锋一 转写花的无奈,只能在黄昏中倦倚西风。 【思考】 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描写白海棠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 今不肖无双。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二、《红楼梦》中的名句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自题一绝》)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第五回《聪明累》) 4.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 ,[学生用书 P6])
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阜盛(fu) 敕造(chi) 台矶(j 纨椅(wan)(ku)两靥(ye)轩昂(xuan) 瞋视(chen)懵懂(meng)杜撰( zhuan) 付度(cn) (2)多音字 华冠丽服guan 帘笼long 冠 冠军guan 笼 笼罩16ng 削肩细腰ⅹue 小朝靴chao 削 削果皮xiao 朝 朝霞zhao 2.字形辨认 jwan(绾)起来 荒dan(诞)不经 饭gun(馆) xian(涎)皮赖脸 d(嫡)亲nie(孽)胎祸根 lhe(谪)居萌ne(蘖) chen(瞋)目而视「lan(懒)惰 zhen(缜)密 依lai(赖) chen(嗔)怪 水t(獭) ∫帷wo(幄)js(厮)守 M0(龌)龊|s(嘶)鸣 3.词语辨析 (1)委屈委曲 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待遇而心里难过。“委曲”有三 个意思: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②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③勉强服从。 (受了)委屈 (告知)委曲 填一填: 他们主动和政府相关人员联系,告知委曲,政府相关人员承诺将对该事件相关人员进行 处理,从此,他们不再感觉委屈。 (2)簇拥·蜂拥 两者都有“拥挤”的意思,但是“簇拥”指(很多人)团团围着,通常以一个人为中心;而 “蜂拥”指像蜂群一样拥挤着前行,强调“乱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阜.盛(fù) 敕.造(chì) 台矶.(jī) 纨袴..(wán)(kù) 两靥.(yè) 轩.昂(xuān) 瞋.视(chēn) 懵.懂(měng) 杜撰.(zhuàn) 忖.度(cǔn) (2)多音字 冠 华冠.丽服 guān 笼 帘笼.lóng 冠.军 guàn 笼.罩 lǒng 削 削.肩细腰 xuē 朝 小朝.靴 cháo 削.果皮 xiāo 朝.霞 zhāo 2.字形辨认 wǎn(绾)起来 饭guǎn(馆) 荒dàn(诞)不经 xián(涎)皮赖脸 dí(嫡)亲 zhé(谪)居 niè(孽)胎祸根 萌niè(蘖) chēn(瞋)目而视 zhěn(缜)密 chēn(嗔)怪 lǎn(懒)惰 依lài(赖) 水tǎ(獭) 帷wò(幄) wò(龌)龊 sī(厮)守 sī(嘶)鸣 3.词语辨析 (1)委屈·委曲 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待遇而心里难过。“委曲”有三 个意思: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②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③勉强服从。 填一填: 他们主动和政府相关人员联系,告知委曲,政府相关人员承诺将对该事件相关人员进行 处理,从此,他们不再感觉委屈。 (2)簇拥·蜂拥 两者都有“拥挤”的意思,但是“簇拥”指(很多人)团团围着,通常以一个人为中心;而 “蜂拥”指像蜂群一样拥挤着前行,强调“乱
填一填 位于岩头镇礼张村的百亩桃花争相绽放,高大的黄桃树一棵连着一棵,使得密密匝匝的 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娇艳诱人的桃花云,吸引了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和摄影 爱好者。 4.词义辨误 (1)在贺岁大片《一步之遥》中,舒淇饰演的花国总统成为影片“戏眼”,她那顾盼神飞 气宇不凡的神态,令人艳羡不已 辨 (2)当又一项大奖在鼓乐声中即将揭晓时,整个会场敛声屏气,当“丁祖诒”这三个字从 场上颁奖嘉宾口里倾吐而出时,会场又是一阵掌声。 辨 辨 3)“‘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 专家,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纯属不经之谈。 辨 辨 参考答案: (1)顾盼神飞: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用在此处符合语境。(2)敛声屏气:抑 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用在此处不符语境。(3)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 根据的话。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资料助读 [作者卡片] 生卒年 约1715-1763 字号称谓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又号芹溪、芹圃 籍贯 辽宁辽阳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满洲正白旗包衣。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 相关材料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 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 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背景呈现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18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表面上是“康乾
填一填: 位于岩头镇礼张村的百亩桃花争相绽放,高大的黄桃树一棵连着一棵,使得密密匝匝的 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娇艳诱人的桃花云,吸引了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和摄影 爱好者。 4.词义辨误 (1)在贺岁大片《一步之遥》中,舒淇饰演的花国总统成为影片“戏眼”,她那顾盼神飞 ....、 气宇不凡的神态,令人艳羡不已。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又一项大奖在鼓乐声中即将揭晓时,整个会场敛声屏气 ....,当“丁祖诒”这三个字从 场上颁奖嘉宾口里倾吐而出时,会场又是一阵掌声。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 专家,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纯属不经之谈 ....。 辨一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顾盼神飞: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用在此处符合语境。(2)敛声屏气:抑 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用在此处不符语境。(3)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 根据的话。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作者卡片] 姓 名 曹雪芹 生卒年 约 1715—1763 字号称谓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又号芹溪、芹圃 籍 贯 辽宁辽阳 相关材料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满洲正白旗包衣。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 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 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 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背景呈现]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 18 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表面上是“康乾
盛世”的表象,该书暴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形象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期这 一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 知识链接] 章回体小说: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其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小 说中经常出现“话说”和“看官”等字样。著名的作品还有明代的《西游记》《金瓶梅》,清 代的《红楼梦》等。 。0 速读感知 1.林黛玉进贾府都拜见了哪些人物?人物出场顺序是怎样的? 我 的 答 案 课文中几次写到哭?请加以梳理 我 的 答 案 [答案] 1.林黛玉首先拜见的是贾母。经贾母指点,先后拜见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接着 贾母吩咐“请姑娘们来”,这样“三春”就出场了。之后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 煕凤出场。再后,贾母即命“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而结果是贾赦和贾政都没见着。吃 完饭后,贾母和黛玉刚要说几句话,贾宝玉就来了,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高潮 2.课文中六次写到哭。第一次是黛玉拜见贾母,贾母将她“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 着大哭起来”;接着“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再后来说到伤心 处,贾母“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一次会面,四次提到哭。王熙凤见了黛玉,先陪笑 见礼,但也没忘了“用帕拭泪”哭了一回。最后一次是宝玉因黛玉无玉而狠命摔玉,且生气 哭得“满面泪痕
盛世”的表象,该书暴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形象地反映了 18 世纪上半期这 一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 [知识链接] 章回体小说: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其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小 说中经常出现“话说”和“看官”等字样。著名的作品还有明代的《西游记》《金瓶梅》,清 代的《红楼梦》等。 1.林黛玉进贾府都拜见了哪些人物?人物出场顺序是怎样的?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几次写到哭?请加以梳理。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林黛玉首先拜见的是贾母。经贾母指点,先后拜见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接着, 贾母吩咐“请姑娘们来”,这样“三春”就出场了。之后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 熙凤出场。再后,贾母即命“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而结果是贾赦和贾政都没见着。吃 完饭后,贾母和黛玉刚要说几句话,贾宝玉就来了,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高潮。 2.课文中六次写到哭。第一次是黛玉拜见贾母,贾母将她“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 着大哭起来”;接着“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再后来说到伤心 处,贾母“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一次会面,四次提到哭。王熙凤见了黛玉,先陪笑 见礼,但也没忘了“用帕拭泪”哭了一回。最后一次是宝玉因黛玉无玉而狠命摔玉,且生气 哭得“满面泪痕
课堂探究案 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用书P]) (精要研读)… 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态怎样? [名师指津]林黛玉先是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来到贾府又看到“这几个三 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所以才有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这与她的小 心谨慎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我的理解]黛玉眼中的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 笑了他去”,表现出林黛玉小心谨慎的心态,体现出一个寄人篱下又心地孤傲的女子自尊敏 感的心理特点 2.在黛玉眼中,贾府的外观建筑有什么特点?“敕造”有什么深刻含义? [名师指津]林黛玉进賈府首先看到的是外观建筑,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无不彰显着贾府 的权势和地位,对“敕造”二字的理解也要由此出发。 [我的理解]在黛玉眼中,贾府的外观建筑宏伟,具有豪门气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大”,文中连续使用四个“大”字,渲染了贾府权势之煊赫,门禁之森严。“敕造”表明 贾府是奉皇帝之命建造的,暗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3.贾母是相见场面的核心人物,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她“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 的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贾母见到黛玉悲感交集,既有对亡女的怀思,也有对黛玉的疼爱,三个动词 就将其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的理解]这几个个性化动作不仅写出了贾母因思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 种悲中有喜、且喜且悲的复杂心情,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 心理特点。 4.王熙凤的出场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妙在哪里? [名师指津]作者善于写人物的出场,这篇文章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独具特色,答题时 要仔细揣摩。 [我的理解]采用了先声夺人的写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与众 人的“敛声屏气”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种写法 妙在王煕凤一出场必然引起黛玉的“纳罕”,也吸引了读者,在情节上掀起了波澜。 5.怎样理解《西江月》二词? [名师指津]小说中作者着意写《西江月》二词,反其意而用之,似贬实褒,写出了贾宝 玉的叛逆性 [我的理解]《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眼光批判宝玉,而实际上是宝玉 叛逆性格的写照。前一首写出了宝玉厌弃功名利禄和独立不羁的性格,后一首写出了宝玉不 顺从封建卫道者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而被看作“无能”“不肖”之人。 6.“摔玉”的情节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 [名师指津]“玉”代表着天命,天命本难违,但宝玉仍然要以“摔玉”这一做法来表现
,[学生用书 P7]) 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心态怎样? [名师指津] 林黛玉先是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来到贾府又看到“这几个三 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所以才有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这与她的小 心谨慎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我的理解] 黛玉眼中的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 笑了他去”,表现出林黛玉小心谨慎的心态,体现出一个寄人篱下又心地孤傲的女子自尊敏 感的心理特点。 2.在黛玉眼中,贾府的外观建筑有什么特点?“敕造”有什么深刻含义? [名师指津] 林黛玉进贾府首先看到的是外观建筑,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无不彰显着贾府 的权势和地位,对“敕造”二字的理解也要由此出发。 [我的理解] 在黛玉眼中,贾府的外观建筑宏伟,具有豪门气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大”,文中连续使用四个“大”字,渲染了贾府权势之煊赫,门禁之森严。“敕造”表明 贾府是奉皇帝之命建造的,暗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3.贾母是相见场面的核心人物,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她“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 的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贾母见到黛玉悲感交集,既有对亡女的怀思,也有对黛玉的疼爱,三个动词 就将其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的理解] 这几个个性化动作不仅写出了贾母因思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 种悲中有喜、且喜且悲的复杂心情,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 心理特点。 4.王熙凤的出场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妙在哪里? [名师指津] 作者善于写人物的出场,这篇文章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独具特色,答题时 要仔细揣摩。 [我的理解] 采用了先声夺人的写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与众 人的“敛声屏气”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种写法 妙在王熙凤一出场必然引起黛玉的“纳罕”,也吸引了读者,在情节上掀起了波澜。 5.怎样理解《西江月》二词? [名师指津] 小说中作者着意写《西江月》二词,反其意而用之,似贬实褒,写出了贾宝 玉的叛逆性格。 [我的理解] 《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眼光批判宝玉,而实际上是宝玉 叛逆性格的写照。前一首写出了宝玉厌弃功名利禄和独立不羁的性格,后一首写出了宝玉不 顺从封建卫道者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而被看作“无能”“不肖”之人。 6.“摔玉”的情节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 [名师指津] “玉”代表着天命,天命本难违,但宝玉仍然要以“摔玉”这一做法来表现
自己的反抗精神。 我的理解]“摔玉”是宝玉性格的突出表现。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 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 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的叛逆性格呢? 00非0壶垂 重难探究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王熙凤这个角色,有人爱之,有人恨之, 有人妒之。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人物的? [名师指津]对于小说中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尽管人们的看法不一,但探究时, 仍然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具体分析。 我的理解](观点一)王熙凤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子,她贪婪、俗气、爱表现,为了迎合 贾母,在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在贾母面前极尽奉承之能事 (观点二)王熙凤笑里藏刀,阴险狠毒,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威势敛财弄权,是个“明是一盆 火,暗是一把刀,脸上带着笑,脚下使绊子”的危险人物。 (观点三)王熙凤确实巧于逢迎、圆滑世故,但她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否认的。她说话得体 八面玲珑,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协理宁国府,处理种种弊端,雷厉风行,充分显现 出她的精干,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观点四)王熙凤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她数次帮助刘姥姥,也为后来她的女儿巧姐被解 救种下了善果。 文脉图示 端:初进荣国府拜见贾母及众人 展:拜见众人火切 鐵川测:初见宝玉(拜见母舅,未果 技法(借鉴 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写法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描写。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 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是不同的。王熙凤的语言与林黛玉、贾宝玉的语言各具特点 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描写,或直接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或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或 侧面烘托人物性格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够使我们通过“闻其言”,而能“见其人”。具体来说,人物语言 个性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可以说“ 千人有一千个不同的身份”,把握了这其中的差别,才能塑造出个性化的人物 2.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年龄特点。人的年龄不同语言也有差别。儿童天真而率性,成 人稳重而深刻,老人慈祥而语重心长 3.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的语言不尽相同。如性格乖戾 的人,说话往往尖刻:性格宽厚的人,说话常常温和。 4.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个人修养。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官员,语言注意政治修养
自己的反抗精神。 [我的理解] “摔玉”是宝玉性格的突出表现。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 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 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的叛逆性格呢?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王熙凤这个角色,有人爱之,有人恨之, 有人妒之。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人物的? [名师指津] 对于小说中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态度,尽管人们的看法不一,但探究时, 仍然要结合故事情节来具体分析。 [我的理解] (观点一)王熙凤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子,她贪婪、俗气、爱表现,为了迎合 贾母,在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在贾母面前极尽奉承之能事。 (观点二)王熙凤笑里藏刀,阴险狠毒,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威势敛财弄权,是个“明是一盆 火,暗是一把刀,脸上带着笑,脚下使绊子”的危险人物。 (观点三)王熙凤确实巧于逢迎、圆滑世故,但她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否认的。她说话得体, 八面玲珑,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协理宁国府,处理种种弊端,雷厉风行,充分显现 出她的精干,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观点四)王熙凤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她数次帮助刘姥姥,也为后来她的女儿巧姐被解 救种下了善果。 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写法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了语言描写。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 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是不同的。王熙凤的语言与林黛玉、贾宝玉的语言各具特点。 生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描写,或直接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或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或 侧面烘托人物性格。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够使我们通过“闻其言”,而能“见其人”。具体来说,人物语言 个性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点。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可以说“一 千人有一千个不同的身份”,把握了这其中的差别,才能塑造出个性化的人物。 2.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年龄特点。人的年龄不同语言也有差别。儿童天真而率性,成 人稳重而深刻,老人慈祥而语重心长。 3.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的语言不尽相同。如性格乖戾 的人,说话往往尖刻;性格宽厚的人,说话常常温和。 4.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个人修养。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官员,语言注意政治修养;
普通人,语言注意通俗。 随堂练笔 在你的周围一定生活着很多你熟悉的人物,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刻画一下他们的性 格,300字左右。 范文示例 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 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 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繄把水 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 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 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 车后面用足了力,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课后拓展案一 多师是汝师 学生用书P9]) 写,送你一点材料 悲剧人物的赞歌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见”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之歌的序曲。然而,这首歌却 是一首忧伤的悲剧之歌。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 蕴最丰富、最让后人叹惋不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 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一致,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礼教的人生道路。他们的爱情寻求 的是一种志同道合、两情相悦,却忽略了周围事、周围人及周围环境。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悲 剧,普通人无法避免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 [适用话题]
普通人,语言注意通俗。 ►随堂练笔 在你的周围一定生活着很多你熟悉的人物,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刻画一下他们的性 格,300 字左右。 ►范文示例 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 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 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 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 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 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 车后面用足了力,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学生用书 P9]) 悲剧人物的赞歌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见”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之歌的序曲。然而,这首歌却 是一首忧伤的悲剧之歌。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 蕴最丰富、最让后人叹惋不已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 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一致,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礼教的人生道路。他们的爱情寻求 的是一种志同道合、两情相悦,却忽略了周围事、周围人及周围环境。这是普通人的普通悲 剧,普通人无法避免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 [适用话题]
传统与世俗的观念 爱情悲剧)(林黛玉进贾府)(张扬个性 生存与环境 读,给你经典美文上 泣血的杜鹃 孙敏强 《红棧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 的瑰丽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宿命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 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岀了氽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 《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珠圆玉 润的词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 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 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 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載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一种富于 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传统的传承者与批判者,我们是以特殊的心境来感受和面对黛 形象,感受她和她的创造者所感受到的一切的。实际上,当我们面对和审视这一形象时,我 们也是在面对和审视我们自己的心性,面对和审视从古到今的中国诗人那心灵跋涉的漫漫 路及审美精神、审美实践的悠悠旅程 《红棧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緣,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 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 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似乎包含着一个相反相 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则笼 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 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黛玉, 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棧梦》是一曲悲歌。从笫五回离恨夭、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梦引 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 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鹃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鹃便 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鵑的寓意就是啼 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鵑,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 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
泣血的杜鹃 孙敏强 《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 的瑰丽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宿命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 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 《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珠圆玉 润的词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 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 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 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一种富于 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传统的传承者与批判者,我们是以特殊的心境来感受和面对黛玉 形象,感受她和她的创造者所感受到的一切的。实际上,当我们面对和审视这一形象时,我 们也是在面对和审视我们自己的心性,面对和审视从古到今的中国诗人那心灵跋涉的漫漫长 路及审美精神、审美实践的悠悠旅程。 《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 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 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似乎包含着一个相反相 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则笼 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 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黛玉, 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 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 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鹃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鹃便 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 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 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