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图像增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S,文档页数:62,文件大小:637.5KB,团购合买
1. 熟悉并掌握本章基本概念、空间域图像增强的原理、方法及其特点; 2. 了解频率域图像增强的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3.重点掌握直方图修正方法、特点及其应用;空间域平滑、锐化和彩色增强技术。 4.1图像增强的点运算 4.2 图像的空间域平滑 4.3 图像空间域锐化 4.4图像的频率域增强 4.5 彩色增强技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S)

第四章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是采用一系列技术去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或将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的形式。例如采用一系列技术有选择地突出某些感兴趣 的信息,同时抑制一些不需要的信息,提高图像的使用 价值。 图像增强方法从增强的作用域出发,可分为空间域 增强和频率域增强两种。 空间域增强是直接对图像各像素进行处理; 频率域增强是对图像经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成分进 行处理,然后逆傅立叶变换获得所需的图像

第四章 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是采用一系列技术去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或将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的形式。例如采用一系列技术有选择地突出某些感兴趣 的信息,同时抑制一些不需要的信息,提高图像的使用 价值。 图像增强方法从增强的作用域出发,可分为空间域 增强和频率域增强两种。 空间域增强是直接对图像各像素进行处理; 频率域增强是对图像经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成分进 行处理,然后逆傅立叶变换获得所需的图像

讲解内容 目的 灰度变换 1.熟悉并掌握本章基本概 运方修法均念、空间域图像增强的原 规定化 局部统计法 理、方法及其特点; 图像平滑 局部运算 图像锐化 2.了解频率域图像增强的 图像增强 高通滤波 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频率域低通滤波 同态滤波增强 3.重点掌握直方图修正方 假彩色增强 法、特点及其应用;空间 彩色增强{伪彩色增强 域平滑、锐化和彩色增强 彩色变换及应用 图像的代数运算 技术

讲解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像的代数运算 彩色变换及应用 伪彩色增强 假彩色增强 彩色增强 同态滤波增强 低通滤波 高通滤波 频率域 图像锐化 图像平滑 局部运算 局部统计法 规定化 均衡化 直方图修正法 灰度变换 点运算 空间域 图像增强 目的 1. 熟悉并掌握本章基本概 念、空间域图像增强的原 理、方法及其特点; 2. 了解频率域图像增强的 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3.重点掌握直方图修正方 法、特点及其应用;空间 域平滑、锐化和彩色增强 技术

4.1图像增强的点运算 4.1.2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可调整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或图像对比度,是图 像增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1.线性变换 令图像(,的灰度范围为a,b] 线性变换后图像g(,)的范围为a',b 如图,g(i,与(,)之间的关系式为 f,) f b g(,)= (f(i1j)-a)(41-5 图4.1.1线性变换示意图

4.1图像增强的点运算 4.1.2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可调整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或图像对比度,是图 像增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 , ) ( ( , ) − ) (4.1− 5) −  −  =  + f i j a b a b a g i j a 黑 白 1.线性变换 令图像f(i,j)的灰度范围为[a,b], 线性变换后图像g(i,j)的范围为[a´,b´], 如图,g(i,j)与f(i,j)之间的关系式为:

在曝光不足或过度的情况下,图像灰度可能会局限 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时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将是一个 模糊不清、似乎没有灰度层次的图像。 下图是对曝光不足的图像采用线性变换对图像每 个像素灰度作线性拉伸。可有效地改善图像视觉效果

在曝光不足或过度的情况下,图像灰度可能会局限 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时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将是一个 模糊不清、似乎没有灰度层次的图像。 下图是对曝光不足的图像采用线性变换对图像每一 个像素灰度作线性拉伸。可有效地改善图像视觉效果

分段线性变换 g(x,y) 为了突出感兴趣目标所在 的灰度区间,相对抑制那些不 感兴趣的灰度区间,可采用分 段线性变换。 设原图像fxy)在[0,M感 兴趣目标的灰度范围在[ab],欲 使其灰度范围拉伸到[c,d],则对 应的分段线性变换表达式为c 9 M f(,r) (claf(r, y) 0sf(r, y)<a 8(x, y)=(d-c)/(b-a)f(x, y)-al+c asf(x, y) <b IMa-d)/(M -b)If(x, )-b]+d bsf(x,y)sM 通过细心调整折线拐点的位置及控制分段直线的 斜率,可对任一灰度区间进行拉伸或压缩

2.分段线性变换 为了突出感兴趣目标所在 的灰度区间,相对抑制那些不 感兴趣的灰度区间,可采用分 段线性变换。 设原图像f(x,y)在[0,Mf ],感 兴趣目标的灰度范围在[a,b],欲 使其灰度范围拉伸到[c,d],则对 应的分段线性变换表达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g f M f M d M b f x y b d b f x y d c b a f x y a c a f x y b c a f x y f x y a g 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通过细心调整折线拐点的位置及控制分段直线的 斜率,可对任一灰度区间进行拉伸或压缩

3.非线性灰度变换 当用某些非线性函数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作为 映射函数时,可实现图像灰度的非线性变换 ①对数变换 对数变换的一般表达式为 g(,)=a+ h/(+ 41-7) C 这里abc是为了调整曲线↑g) 的位置和形状而引入的参数。 当希望对图像的低灰度区较 大的拉伸而对高灰度区压缩 时,可采用这种变换,它能 f(ii 使图像灰度分布与人的视觉 特性相匹配

3.非线性灰度变换 当用某些非线性函数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作为 映射函数时,可实现图像灰度的非线性变换。 ①对数变换 对数变换的一般表达式为   (4.1 7) ln ln ( , ) 1 ( , ) −  + = + b c f i j g i j a 这里a,b,c是为了调整曲线 的位置和形状而引入的参数。 当希望对图像的低灰度区较 大的拉伸而对高灰度区压缩 时,可采用这种变换,它能 使图像灰度分布与人的视觉 特性相匹配。 f (i,j) g(i,j)

②指数变换 指数变换的一般表达式为 gi=60)-1 这里参数a,b,c用来调整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这种变 换能对图像的高灰度区给予较大的拉伸。 f(i,i)

②指数变换 指数变换的一般表达式为 这里参数a,b,c用来调整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这种变 换能对图像的高灰度区给予较大的拉伸。   ( , ) 1 (4.1 8) ( , ) = − − c f i j −a g i j b g (i,j) f (i,j)

41.3直方图修整法 灰度直方图反映了数字图像中每一灰度级与其出现频率 间的关系,它能描述该图像的概貌。通过修改直方图的方法 增强图像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处理技术。 直方图修整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及直方图规定化两类 1.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化是将原图像通过某种变换,得到一幅灰度 直方图为均匀分布的新图像的方法。 直方图均衡化

4.1.3 直方图修整法 灰度直方图反映了数字图像中每一灰度级与其出现频率 间的关系,它能描述该图像的概貌。通过修改直方图的方法 增强图像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处理技术。 直方图修整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及直方图规定化两类。 1.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化是将原图像通过某种变换,得到一幅灰度 直方图为均匀分布的新图像的方法。 直方图均衡化

下面先讨论连续变化图像的均衡化问题,然后推广 到离散的数字图像上。 设r和s分别表示归一化了的原图像灰度和经直方图 修正后的图像灰度。即 0<r,S<1 (4.1-9) 在[0,1]区间内的任一个r值,都可产生一个s值,且 s=T(r) (4.1-10 T(r)作为变换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0≤r≤1内为单调递增函数,保证灰度级从黑到 白的次序不变 ②在0≤r≤1内,有0≤T(r)≤1,确保映射后的像素 灰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下面先讨论连续变化图像的均衡化问题,然后推广 到离散的数字图像上。 设r和s分别表示归一化了的原图像灰度和经直方图 修正后的图像灰度。即 (4.1-9) 在[0,1]区间内的任一个r值,都可产生一个s值,且 (4.1-10) 0  r,s  1 s = T(r) T(r)作为变换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0≤r≤1内为单调递增函数,保证灰度级从黑到 白的次序不变; ②在0≤r≤1内,有0≤T(r)≤1,确保映射后的像素 灰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S)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62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