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妇女参政论者》:破镜之击,未竟之役 一一《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影评作业 作为一名把平权作为毕生最高理想的女生,当听到老师布置的这份影评作业时,我第一 个想到的就是前不久刚刚看过的这一部《妇女参政论者》。原谅我没有用英语书写,因为对 于母语不是英语的我,用中文才能把我的一些想法阐释清楚。 《妇女参政论者》是部怎样的电影呢?一一如果你问的是职业影评人,他们兴许会这样 告诉你:平淡、生硬、公式化。甚至于,你还可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还有表现玛德的家庭 生活灾难性解体的画面,以及为了破坏绝食抵抗而用管子强制喂食的场景,都让人感到做作 和虚假:这些场景明显游离于叙事的自然主线之外,存在的意义似乎完全只是为博取观众的 同情,突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极度艰难的处境。”(摘自时光新闻)一一应该说,影评人说的并 不是假话。出于职业道德,他们绝对有义务告知你这一切。然而,作为一名被影片的题材一 一女权运动一一打动的观众,我想知道的却绝不仅仅于此。就拿上面的引文来说吧,我更想 知道,被判定为“做作虚假”的插管喂食场景,其作为史实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在评论者那 里是否意味着什么:更进一步,我想了解,在评论者看来,《妇女参政论者》这样的电影“存 在的意义”应当为何,是否就只是单单带给观众一次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最后,当影评人 洋洋洒洒地对电影的几乎各个方面展开十分专业的点评,而仅以一句“非常值得尊敬”保持 对影片题材“敬而远之”的审慎态度,我疑惑,这是否正是对银幕内外女权主义处境的某种 绝妙隐喻。 如果盘点2015年的好莱坞关键词,那么“女权”一词想必会榜上有名。乍看之下, 今时今日,性别平等似已沦为一套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但实际情况却远较表面的“政治正 确”复杂得多:2015年前后,多位女性电影人自觉为妇女权益发声,所彰显的也正是这种 表象之下的“复杂”。但是,即便是在此背景下,影片《妇女参政论者》的题材依然具有一 定的敏感性,因其所聚焦的乃是女权运动史上尤为激进的一页:在和平争取妇女投票权未果 后,妇女参政论者开始采取一系列有组织的暴力手段,以引起公众关注,迫使政府就范。正 如片中表现的那样,她们砸毁商店橱窗、破坏邮政设施、引爆自制炸弹,甚至不借自蹈于马 蹄之下(虽然对Emily Wilding Davison究竟是蓄意自杀还是意外殒身依然存在争议,但其 不恤性命却属毋庸置疑)…尽管自诩从未以伤害人身安全作为目标,但她们的诸种做法, 仍极易被当下观众不由分说地指认为“恐怖主义”一一一如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所言,“恐 怖主义是在一个没有革命可能性的年代里想象革命的方式”;当片头字幕中的“working women”己无法与中国人民一度熟知的“劳动妇女”一词及其所携带的历史记忆顺利对接之 际,影片所着意表现的这一斗争(女权斗争,不过同时也部分地与阶级矛盾相缠绕),将可 能遭遇怎样的隔膜与非议,便可见一斑了。因此,对本片的(女)编剧和(女)导演来说, 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展现“激进”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令观众信服于影片的叙事逻辑
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1 《妇女参政论者》:破镜之击,未竟之役 ——《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影评作业 作为一名把平权作为毕生最高理想的女生,当听到老师布置的这份影评作业时,我第一 个想到的就是前不久刚刚看过的这一部《妇女参政论者》。原谅我没有用英语书写,因为对 于母语不是英语的我,用中文才能把我的一些想法阐释清楚。 《妇女参政论者》是部怎样的电影呢?——如果你问的是职业影评人,他们兴许会这样 告诉你:平淡、生硬、公式化。甚至于,你还可能得到这样的评价:“还有表现玛德的家庭 生活灾难性解体的画面,以及为了破坏绝食抵抗而用管子强制喂食的场景,都让人感到做作 和虚假;这些场景明显游离于叙事的自然主线之外,存在的意义似乎完全只是为博取观众的 同情,突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极度艰难的处境。”(摘自时光新闻)——应该说,影评人说的并 不是假话。出于职业道德,他们绝对有义务告知你这一切。然而,作为一名被影片的题材— —女权运动——打动的观众,我想知道的却绝不仅仅于此。就拿上面的引文来说吧,我更想 知道,被判定为“做作虚假”的插管喂食场景,其作为史实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在评论者那 里是否意味着什么;更进一步,我想了解,在评论者看来,《妇女参政论者》这样的电影“存 在的意义”应当为何,是否就只是单单带给观众一次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最后,当影评人 洋洋洒洒地对电影的几乎各个方面展开十分专业的点评,而仅以一句“非常值得尊敬”保持 对影片题材“敬而远之”的审慎态度,我疑惑,这是否正是对银幕内外女权主义处境的某种 绝妙隐喻。 如果盘点 2015 年的好莱坞关键词,那么“女权”一词想必会榜上有名。 乍看之下, 今时今日,性别平等似已沦为一套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但实际情况却远较表面的“政治正 确”复杂得多; 2015 年前后,多位女性电影人自觉为妇女权益发声,所彰显的也正是这种 表象之下的“复杂”。但是,即便是在此背景下,影片《妇女参政论者》的题材依然具有一 定的敏感性,因其所聚焦的乃是女权运动史上尤为激进的一页:在和平争取妇女投票权未果 后,妇女参政论者开始采取一系列有组织的暴力手段,以引起公众关注,迫使政府就范。正 如片中表现的那样,她们砸毁商店橱窗、破坏邮政设施、引爆自制炸弹,甚至不惜自蹈于马 蹄之下(虽然对 Emily Wilding Davison 究竟是蓄意自杀还是意外殒身依然存在争议,但其 不恤性命却属毋庸置疑)…… 尽管自诩从未以伤害人身安全作为目标,但她们的诸种做法, 仍极易被当下观众不由分说地指认为“恐怖主义”——一如弗里德里克 · 杰姆逊所言,“恐 怖主义是在一个没有革命可能性的年代里想象革命的方式”;当片头字幕中的“working women”已无法与中国人民一度熟知的“劳动妇女”一词及其所携带的历史记忆顺利对接之 际,影片所着意表现的这一斗争(女权斗争,不过同时也部分地与阶级矛盾相缠绕),将可 能遭遇怎样的隔膜与非议,便可见一斑了。因此,对本片的(女)编剧和(女)导演来说, 最大挑战便是如何展现“激进”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令观众信服于影片的叙事逻辑
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认同于片中主人公的价值立场。而就成片来看,她们显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一一影片自 女工们无言却充斥着男性声音的劳动画幅开始,有条不紊地演绎了斗争从“发声”发展到“行 动”的必然,并以女主角的个人生活折射出当时女性在经济、法律和身体上的“囚徒之境” (就像片中许多镜头所暗示的),纵使没能对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得失进行更为深入的探 讨,也足以令人对那段历史肃然起敬。 不过,这也许同样解释了本片何以会招致“教条”和“公式化”的批评一一毕竞,只要 你多多少少对女权主义有一定了解,便不难将整部电影的情节走向猜出个大概。但我仍然以 为,今日的观众,包括那些坐享着每一次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福祉,甚至己将之视作天经地义、 理所当然的人群,未必不需要以电影这种相对直观的方式,来感受当时斗争的残酷与沉痛。 与之相比,观影过程中一点点“惊奇”的缺失,便大可不必引为致命的缺陷。当然,《妇女 参政论者》之所以令一些人反感,只怕还与其旗帜昭彰地为女权主义话语代言,因而犯了他 们眼中“为政治服务”的原罪有关。但如果将电影理解为一种参与现实建构的表意实践,那 么类似“政治/非政治(纯艺术)”这种二元论的架构体系,便大可值得怀疑。说到底,又 有哪一个文本不曾直接或间接地向世界敞开呢?实际上,最令我欣赏的,也恰恰是片中那些 有意打破银幕界限、力求突入现实的地方。例如,影片开始后不久,女主角驻足于一家商店 的橱窗前:在她神往的目光下,几个装扮入时的模特假人构成了一幅精致温馨的“主妇携子 图”。很快,这幅富有诱惑力、却也同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图景,就被妇女参政论者的 石块击得粉碎一一同样被击碎的还有穆里根投射在橱窗玻璃上的镜像:一份关于自身处境的 误认,或一道遮蔽现实深渊的屏障?…下一秒,观众忽然发现自己置身窗内,石块“击 穿”银幕、扑面飞来!一一这极具震撼力的“迎头一击”,在结尾时得到再现和升华一一 的 当我以为影片将于主人公手捧鲜花,一步步迈向那景深处的眩光时终结,忽见一队队真实的、 铭刻在历史影像中的妇女参政论者,正从那片眩光中迎面走来。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还记得 影片第一组镜头中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女工在银幕上“踏”出涟漪,仿佛观众是隔着水面 注视着“1912年的伦敦”: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影片的结尾一一历史的光芒,终于在 穿透了电影这面“镜子”后,照进了现实。 最后,也许不得不承认的是,《妇女参政论者》的确是一部缺乏“高潮”的电影一一如 果在此,“高潮”指的是那种振奋人心、慷慨激昂,于艰苦斗争后欢庆胜利,宣告一切牺牲 皆有回报的戏剧性场景。不,那样的场景并不存在:当Emily Wilding Davison魂断赛马场后, 女主人公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将一个与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女孩儿救出洗衣车间,将其置于 一个拥有更高地位女性的庇护之下一一但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且不说女孩儿的身后还 有无数女工在老板的威吓下沉默退缩,便是庇护的提供者,不也早已被证明了根本无力跳出 丈夫及其背后整个父权社会的宰治?至于Emly的葬礼,诚然盛大,却又如何能消除“一场 惨死换得一次正视”背后莫大的苦涩、哀恸与悲凉?更何况,正如片尾字幕所暗示的,事 实是,又过了六年(其间一战爆发,整个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女性才部分地 被赋予了选举权:自此又过了十年,选举权问题的男女平等,才终得以实现。当然,如果问 2
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2 认同于片中主人公的价值立场。而就成片来看,她们显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影片自 女工们无言却充斥着男性声音的劳动画幅开始,有条不紊地演绎了斗争从“发声”发展到“行 动”的必然,并以女主角的个人生活折射出当时女性在经济、法律和身体上的“囚徒之境” (就像片中许多镜头所暗示的),纵使没能对二十世纪初女权运动的得失进行更为深入的探 讨,也足以令人对那段历史肃然起敬。 不过,这也许同样解释了本片何以会招致“教条”和“公式化”的批评——毕竟,只要 你多多少少对女权主义有一定了解,便不难将整部电影的情节走向猜出个大概。但我仍然以 为,今日的观众,包括那些坐享着每一次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福祉,甚至已将之视作天经地义、 理所当然的人群,未必不需要以电影这种相对直观的方式,来感受当时斗争的残酷与沉痛。 与之相比,观影过程中一点点“惊奇”的缺失,便大可不必引为致命的缺陷。当然,《妇女 参政论者》之所以令一些人反感,只怕还与其旗帜昭彰地为女权主义话语代言,因而犯了他 们眼中“为政治服务”的原罪有关。但如果将电影理解为一种参与现实建构的表意实践,那 么类似“政治 / 非政治(纯艺术)”这种二元论的架构体系,便大可值得怀疑。说到底,又 有哪一个文本不曾直接或间接地向世界敞开呢?实际上,最令我欣赏的,也恰恰是片中那些 有意打破银幕界限、力求突入现实的地方。例如,影片开始后不久,女主角驻足于一家商店 的橱窗前;在她神往的目光下,几个装扮入时的模特假人构成了一幅精致温馨的“主妇携子 图”。很快,这幅富有诱惑力、却也同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图景,就被妇女参政论者的 石块击得粉碎——同样被击碎的还有穆里根投射在橱窗玻璃上的镜像:一份关于自身处境的 误认,或一道遮蔽现实深渊的屏障? …… 下一秒,观众忽然发现自己置身窗内,石块“击 穿”银幕、扑面飞来!——这极具震撼力的“迎头一击”,在结尾时得到再现和升华 —— 正 当我以为影片将于主人公手捧鲜花,一步步迈向那景深处的眩光时终结,忽见一队队真实的、 铭刻在历史影像中的妇女参政论者,正从那片眩光中迎面走来。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还记得 影片第一组镜头中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女工在银幕上“踏”出涟漪,仿佛观众是隔着水面 注视着“1912 年的伦敦”;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影片的结尾 —— 历史的光芒,终于在 穿透了电影这面“镜子”后,照进了现实。 最后,也许不得不承认的是,《妇女参政论者》的确是一部缺乏“高潮”的电影——如 果在此,“高潮”指的是那种振奋人心、慷慨激昂,于艰苦斗争后欢庆胜利,宣告一切牺牲 皆有回报的戏剧性场景。不,那样的场景并不存在:当 Emily Wilding Davison 魂断赛马场后, 女主人公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将一个与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女孩儿救出洗衣车间,将其置于 一个拥有更高地位女性的庇护之下 —— 但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且不说女孩儿的身后还 有无数女工在老板的威吓下沉默退缩,便是庇护的提供者,不也早已被证明了根本无力跳出 丈夫及其背后整个父权社会的宰治?至于 Emily 的葬礼,诚然盛大,却又如何能消除“一场 惨死换得一次正视”背后莫大的苦涩、哀恸与悲凉? 更何况,正如片尾字幕所暗示的,事 实是,又过了六年(其间一战爆发,整个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女性才部分地 被赋予了选举权;自此又过了十年,选举权问题的男女平等,才终得以实现。当然,如果问
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我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平权主义者,我想我还是必须要问:拥有了选举权又如何呢?从影片 最后的一组史料中可以得知,印度和中国一样,早在1949年便赋予了妇女这一权利。但那 又怎样?哪一个对当地性别状况稍有一点关注的观众会相信,选举权的获得己经一劳永逸地 解决了问题?莫说别人,随着生育政策的再度调整,可以预见,中国女性就业方面的处境势 必将变得更加严峻:而即便是“直男癌”俨然过街老鼠的网络空间,不也照样放任类似“撕 逼”这样的语汇泛滥横行?后者所包含的恶意与讽意,难道不是全部来自将男性气质赋予美 感(骑士精神?)而以女性争斗为丑态百出的性别想象?凡此种种,无不在揭示一个事实: 在妇女参政论者走上街头百余年后,以反抗父权秩序、实践性别平等为旨归的女权主义运动, 仍是一场未竞的战役! 所以,《妇女参政论者》究竞是部怎样的电影呢?如果你问的是我的话,那么我兴许会 说,这是一部让我无法满足于仅从文本内部去审视,或是仅从观影体验上去评判的电影。特 别是当你了解到,真的有上千万妇女被捕入狱,而在她们当中,真的有人绝食抗议而被插管 强制喂食,而她们也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同情与致敬的时候,你又将怎样看待本文开头部分的 评论:“还有表现玛德的家庭生活灾难性解体的画面,以及为了破坏绝食抵抗而用管子强制 喂食的场景,都让人感到做作和虚假:这些场景明显游离于叙事的自然主线之外,存在的意 义似乎完全只是为博取观众的同情,突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极度艰难的处境…”? 最后我想用片中有关“理性”的一袭对话来结束这篇不算影评的影评一一 女漫游者前去寻找自由之地,“我要怎样才能抵达那里?” 理性答道:“沿努力的河岸而下,将艰辛的苦水渡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那已抛弃了一切所恋的女人放声道:“为何我要到那无人涉足的遥远之地呢? 一一我独自一人,子然一身。” 理性对她说:“安静,你听见了什么?” 她说:“我听见了脚步声一一成千上万,千千万万:正沿此路,纷至沓来。” “那是后来人的脚步,在追随你, 一一引领它们前行!” ——2016.4.14 3
影评作业 5134139001 贾心拙 3 我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平权主义者,我想我还是必须要问:拥有了选举权又如何呢?从影片 最后的一组史料中可以得知,印度和中国一样,早在 1949 年便赋予了妇女这一权利。但那 又怎样?哪一个对当地性别状况稍有一点关注的观众会相信,选举权的获得已经一劳永逸地 解决了问题?莫说别人,随着生育政策的再度调整,可以预见,中国女性就业方面的处境势 必将变得更加严峻;而即便是“直男癌”俨然过街老鼠的网络空间,不也照样放任类似“撕 逼”这样的语汇泛滥横行?后者所包含的恶意与讽意,难道不是全部来自将男性气质赋予美 感(骑士精神?)而以女性争斗为丑态百出的性别想象? 凡此种种,无不在揭示一个事实: 在妇女参政论者走上街头百余年后,以反抗父权秩序、实践性别平等为旨归的女权主义运动, 仍是一场未竟的战役! 所以,《妇女参政论者》究竟是部怎样的电影呢? 如果你问的是我的话,那么我兴许会 说,这是一部让我无法满足于仅从文本内部去审视,或是仅从观影体验上去评判的电影。特 别是当你了解到,真的有上千万妇女被捕入狱,而在她们当中,真的有人绝食抗议而被插管 强制喂食,而她们也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同情与致敬的时候,你又将怎样看待本文开头部分的 评论:“还有表现玛德的家庭生活灾难性解体的画面,以及为了破坏绝食抵抗而用管子强制 喂食的场景,都让人感到做作和虚假;这些场景明显游离于叙事的自然主线之外,存在的意 义似乎完全只是为博取观众的同情,突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极度艰难的处境……”? 最后我想用片中有关“理性”的一袭对话来结束这篇不算影评的影评—— 女漫游者前去寻找自由之地,“我要怎样才能抵达那里?” 理性答道:“沿努力的河岸而下,将艰辛的苦水渡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那已抛弃了一切所恋的女人放声道:“为何我要到那无人涉足的遥远之地呢? ——我独自一人,孑然一身。” 理性对她说:“安静,你听见了什么?” 她说:“我听见了脚步声——成千上万,千千万万;正沿此路,纷至沓来。” “那是后来人的脚步,在追随你, ——引领它们前行!” ——201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