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1分 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 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 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 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 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 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 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 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 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 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 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 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 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 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 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
语 文 试 卷 本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1 分) 一、现代文阅读(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 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 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 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 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 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 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 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 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 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 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 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 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 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 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
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 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 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 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 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 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 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 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 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 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 得丰富”。 C.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 所谓痛苦 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 说前者重要 B.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 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 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 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 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 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 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 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 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 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 (3 分)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 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 得丰富”。 C.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 所谓痛苦。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3 分) A.“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 说前者重要。 B.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 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C.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 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D.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 成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6分) 老常的铃声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 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 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 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 铛蔽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 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晩自习时将铃绳 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 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 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 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 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 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 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 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 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 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 燎一般
C.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 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D.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 成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6 分) 老常的铃声 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 铃的职事。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 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娶不到老 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 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 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 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 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 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三两天一过,等馒头 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 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然而还是有学生嘴 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 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 他的存在。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 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 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 燎一般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 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 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 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 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 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 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 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 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 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 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 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 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 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 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 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己。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16年8月15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老常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因为他的脸黑,他的铃声还会扰了我们的清梦外,最根本的 是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处于乡村社会的底层 B.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这是动作描写,“摇了摇头” 是老常认为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打铃了的无奈。 C.作者之所以写校长的铃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了不痛快,目的在于拿校长的铃声与老常 飘逸自信的铃声作比较,突出老常打铃很专业。 D.“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常对他的 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同时也照应前面学生们常问的问题
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蹲在派 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打了 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 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无奈之下,所长只好把电话打到了镇中学。于是,马主任奉命 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 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 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他在各个班级巡视时,不停地看着 表,不知是怕错过了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 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 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 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 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 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我们只是听,不愿去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 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我们诧异 地瞪大了眼睛。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 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16 年 8 月 15 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 ) (5 分) A.老常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因为他的脸黑,他的铃声还会扰了我们的清梦外,最根本的 是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处于乡村社会的底层。 B.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这是动作描写,“摇了摇头” 是老常认为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打铃了的无奈。 C.作者之所以写校长的铃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了不痛快,目的在于拿校长的铃声与老常 飘逸自信的铃声作比较,突出老常打铃很专业。 D.“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常对他的 工作非常重视、认真;同时也照应前面学生们常问的问题
E.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打铃人,但他认真干 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沓或糊弄,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 5.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有什么作用? (5分) 6.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3分) 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 “老钱在北大开过不止一次的周氏兄弟专题课。在北大,中文系老师讲课风格各异,但 极少见像他那么感情投入的。太激动了,眼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拿在手里挥 舞,一副眼镜无意间变成了他的道具。他写板书时,粉笔好像赶不上他的思路,在黑板上踉 踉跄跄,免不了会一段一段地折断:他擦黑板时,似乎不愿耽搁太多时间,黑板擦和衣服 起用:讲到兴头上,汗水在脑门上亮晶晶的,就像他急匆匆地赶路或者吃了辣椒后的满头大 汗,来不及找手帕,就用手抹,白色的粉笔灰沾在脸上,变成了花脸。即使在冬天,他也能 讲得一头大汗,脱了外套还热,再脱毛衣。下了课,一边和意犹未尽的学生聊天,一边一件 一件把毛衣和外套穿回去。特别是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有时你能看到他眼中闪亮的泪光。每 当这个时刻,上百人的教室里,除了老钱的讲课声,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学生昵称的这位“老钱”,正是钱理群 “你看我像不像这尊弥勒佛?”鹤发秃顶的钱理群,正笑嘻嘻、小心翼翼地托起他家供 奉的“四神”之一,对着镜头摆起了pose 接着,老顽童般要求摄影记者拍下他与其他三神的合影,“喏,左边墙上是钟馗,还有, 还有,那件大衣柜侧面挂的关老爷,再就是 再就是——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书屋的正壁上,那是一幅鲁迅的肖像,“这是我家珍贵的 “神”凝视远方,任重道远:钱理群凝视着“神”,近在咫尺
E.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打铃人,但他认真干 好本职工作,从不拖沓或糊弄,由此表达作者对老常的敬佩。 5. 文章第一段“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有什么作用? (5 分) 6. 老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3 分) 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 “老钱在北大开过不止一次的周氏兄弟专题课。在北大,中文系老师讲课风格各异,但 极少见像他那么感情投入的。太激动了,眼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拿在手里挥 舞,一副眼镜无意间变成了他的道具。他写板书时,粉笔好像赶不上他的思路,在黑板上踉 踉跄跄,免不了会一段一段地折断;他擦黑板时,似乎不愿耽搁太多时间,黑板擦和衣服一 起用;讲到兴头上,汗水在脑门上亮晶晶的,就像他急匆匆地赶路或者吃了辣椒后的满头大 汗,来不及找手帕,就用手抹,白色的粉笔灰沾在脸上,变成了花脸。即使在冬天,他也能 讲得一头大汗,脱了外套还热,再脱毛衣。下了课,一边和意犹未尽的学生聊天,一边一件 一件把毛衣和外套穿回去。特别是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有时你能看到他眼中闪亮的泪光。每 当这个时刻,上百人的教室里,除了老钱的讲课声,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学生昵称的这位“老钱”,正是钱理群。 “你看我像不像这尊弥勒佛?”鹤发秃顶的钱理群,正笑嘻嘻、小心翼翼地托起他家供 奉的“四神”之一,对着镜头摆起了 pose。 接着,老顽童般要求摄影记者拍下他与其他三神的合影,“喏,左边墙上是钟馗,还有, 还有,那件大衣柜侧面挂的关老爷,再就是——” 再就是——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书屋的正壁上,那是一幅鲁迅的肖像,“这是我家珍贵的 神。” “神”凝视远方,任重道远;钱理群凝视着“神”,近在咫尺
适才,他还在电话里申明:“对不起,我个人不接受采访,关于鲁迅实无可说 喉咙沙哑,声音低沉,听不出半点浙江乡音。 良久,他嗫嚅道:“我现在每天时间排得好满……实在抽不出空来。” “可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记者紧追不舍 电话那边爆发出一阵突兀的爽朗笑声,爆笑过后,慨然应允 我曾说过,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他与鲁迅是无缘的。当一个人对生命充满 了困惑,在生命中去苦苦寻求……去寻求一种精神支援时,就是他读鲁迅,与鲁迅产生心灵 碰撞的最佳时刻。 我是生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充满了民族、国 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正是这“苦难体验与记忆”,成为我观察、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 与文学,以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基础。 我曾就读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生平最大爱好就是读书。毕业后被分至贵州地区任中学教 师。我在那里一呆就是18年,青葱岁月,而立之年……在那里,我曾因为家父是国民党高 官,1949年带着两个哥哥去了台湾,而被打成反动官僚出身的黑子弟,屋子被抄得狼藉一 片,父亲的照片就在那里被他们抄走了;在那里,我刚刚摘下“走反动路线”的帽子,父亲 的照片被送回来了,而我却不敢留下来,在夜里,我哆哆嗦嗦烧掉了它:在那里,我违心地 “坦白交待”、胡说一气时,我深爱过的学生,我关心备至的学生也在疏离我,他们甚至在 个黑夜将一件我送给他们的衣服还了回来,在上面狠狠戳了几个大洞,写着:钱理群,我 们要戳穿你的假面具… 假面具?鲁迅先生说过,人在白天都是要戴着假面具的,惟有当夜深人静,闭门独处时, 他才能卸下伪装,赤裸裸面对自己 也就在那时,我曾一度与他夜谈,并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我与鲁迅》。以后,我每 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1978年,我像个老童生一样考取了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父亲离世的消息从台湾传来了 哥哥又逝于美国,母亲最终葬在了南京。生不团圆,死各一方。一个大家族,十多个人,居 然没有一张全家福! 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百感交集。我在寻问,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未名湖畔,我 常常独自徘徊深思:深夜,我伏案向鲁迅先生裸裎心迹,寻求解答 我痛苦地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犯了如此多的错,我们长时间放弃了独立思考,长时间陷 入了一种盲目崇拜
适才,他还在电话里申明:“对不起,我个人不接受采访,关于鲁迅实无可说……” 喉咙沙哑,声音低沉,听不出半点浙江乡音。 良久,他嗫嚅道:“我现在每天时间排得好满……实在抽不出空来。” “可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记者紧追不舍。 电话那边爆发出一阵突兀的爽朗笑声,爆笑过后,慨然应允。 我曾说过,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他与鲁迅是无缘的。当一个人对生命充满 了困惑,在生命中去苦苦寻求……去寻求一种精神支援时,就是他读鲁迅,与鲁迅产生心灵 碰撞的最佳时刻。 我是生长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充满了民族、国 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正是这“苦难体验与记忆”,成为我观察、理解 20 世纪中国历史 与文学,以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基础。 我曾就读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生平最大爱好就是读书。毕业后被分至贵州地区任中学教 师。我在那里一呆就是 18 年,青葱岁月,而立之年……在那里,我曾因为家父是国民党高 官,1949 年带着两个哥哥去了台湾,而被打成反动官僚出身的黑子弟,屋子被抄得狼藉一 片,父亲的照片就在那里被他们抄走了;在那里,我刚刚摘下“走反动路线”的帽子,父亲 的照片被送回来了,而我却不敢留下来,在夜里,我哆哆嗦嗦烧掉了它;在那里,我违心地 “坦白交待”、胡说一气时,我深爱过的学生,我关心备至的学生也在疏离我,他们甚至在 一个黑夜将一件我送给他们的衣服还了回来,在上面狠狠戳了几个大洞,写着:钱理群,我 们要戳穿你的假面具…… 假面具?鲁迅先生说过,人在白天都是要戴着假面具的,惟有当夜深人静,闭门独处时, 他才能卸下伪装,赤裸裸面对自己。 也就在那时,我曾一度与他夜谈,并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我与鲁迅》。以后,我每 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1978 年,我像个老童生一样考取了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父亲离世的消息从台湾传来了, 哥哥又逝于美国,母亲最终葬在了南京。生不团圆,死各一方。一个大家族,十多个人,居 然没有一张全家福! 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百感交集。我在寻问,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未名湖畔,我 常常独自徘徊深思;深夜,我伏案向鲁迅先生裸裎心迹,寻求解答。 我痛苦地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犯了如此多的错,我们长时间放弃了独立思考,长时间陷 入了一种盲目崇拜
不断对自己提倡的东西进行质疑,直接影响了我日后的思考方式,也必然导致我骨子里 的不安分,和不那么讨人喜欢。 我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回到北大去,给青年人谈谈我的鲁迅观。 在北大,我最得意的事,就是我讲了17年的鲁迅,我成了鲁迅与青年之间的桥梁。 (摘编自彭苏《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 相关链接:钱理群,1939年出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学会理 事。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是20世 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钱理群根本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因记者巧妙引用鲁迅名言而慨然应允,还对着 镜头摆起了pose,可见他的真性情。 B.钱理群回忆在贵州地区工作的18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年因为害怕,他烧掉了 父亲的照片,文中他对此事进行了辩解 C.钱理群生长在充满了民族、国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的年代,这“苦难体验与记忆” 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 D.回到北大为青年人解读鲁迅是钱理群年轻时就产生的梦想,他后来不仅如愿以偿,而 且因此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引用学生的话,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词体现钱理群上课时的感情投入,突出钱理 群的形象特征。 B.钱理群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时,教室里“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这是用侧面描写的 手法来表现钱理群的课堂感染力。 C.钱理群认为,人春风得意时,是不适合读鲁迅的:只有对生命充满了困惑,需要寻求 种精神支援时,才会与鲁迅产生心灵碰撞 D.“我每篇研究鲁迅的文章的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这些后记是对钱理群真实内心的记录和纪念。 E.全文采用第一人称,以钱理群自述的方式行文,既给读者增添了亲切感,也增强了稳 重的可信度 9.钱理群为什么将鲁迅视为“珍贵的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不断对自己提倡的东西进行质疑,直接影响了我日后的思考方式,也必然导致我骨子里 的不安分,和不那么讨人喜欢。 我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回到北大去,给青年人谈谈我的鲁迅观。 在北大,我最得意的事,就是我讲了 17 年的鲁迅,我成了鲁迅与青年之间的桥梁。 (摘编自彭苏《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 相关链接:钱理群,1939 年出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学会理 事。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是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一项是( ) (3 分) A.钱理群根本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因记者巧妙引用鲁迅名言而慨然应允,还对着 镜头摆起了 pose,可见他的真性情。 B. 钱理群回忆在贵州地区工作的 18 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年因为害怕,他烧掉了 父亲的照片,文中他对此事进行了辩解。 C. 钱理群生长在充满了民族、国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的年代,这“苦难体验与记忆”, 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 D.回到北大为青年人解读鲁迅是钱理群年轻时就产生的梦想,他后来不仅如愿以偿,而 且因此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5 分) A.第一段引用学生的话,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词体现钱理群上课时的感情投入,突出钱理 群的形象特征。 B.钱理群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时,教室里“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这是用侧面描写的 手法来表现钱理群的课堂感染力。 C.钱理群认为,人春风得意时,是不适合读鲁迅的;只有对生命充满了困惑,需要寻求 一种精神支援时,才会与鲁迅产生心灵碰撞。 D.“我每篇研究鲁迅的文章的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这些后记是对钱理群真实内心的记录和纪念。 E.全文采用第一人称,以钱理群自述的方式行文,既给读者增添了亲切感,也增强了稳 重的可信度。 9. 钱理群为什么将鲁迅视为“珍贵的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 分)
古诗文阅读(共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赔偿 B.唯君图之…… 希望 C.范增数目项王 ·多次 D.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夜缒而出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项王、项伯东向坐 D.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赔偿 B.唯.君图之………… 希望 C. 范增数.目项王………多次 D.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 )(3 分) A.夜.缒而出 B.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项王、项伯东.向坐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战国策》,作者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B.烛之武先推辞后许之,是因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人,也因为郑伯能够对他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 C.《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选文体现的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和刘邦的能言善辩。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分) (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诗词,回答14-15题(8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4、《沁园春·长沙》中最能概括湘江秋景特点的是哪个字?它概括出景物怎样的特点?(4 分) 15、刘诗寓情于景,诗的前两句中最能凝聚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请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A.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战国策》,作者相传为春秋时的左丘明,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 B.烛之武先推辞后许之,是因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人,也因为郑伯能够对他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 C.《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选文体现的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和刘邦的能言善辩。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 分)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 分) (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诗词,回答 14-15 题 (8 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 14、《沁园春·长沙》中最能概括湘江秋景特点的是哪个字?它概括出景物怎样的特点?(4 分) 15、刘诗寓情于景,诗的前两句中最能凝聚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请试作简要分析。(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真的猛士 第Ⅱ卷表达题(共79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认为“萨德”不会对中国造成军事威胁的人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缺乏相关常识或知 识积累的人,另一种则是居心叵测之人,希望以“避重就轻”的说法蒙騙中国人。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 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 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因为并非所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都会看医生、采样和进行甲流病毒 检测,所以现在所监测到的甲流病例仅仅是风毛麟角。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 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之别啊! ⑥昆明的4月,正是鲜花饼上市的时期,市民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 司空见惯的景象 A.③④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②③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制度,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动物饲养 部门和畜牧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自然应关注世界动物福利的动向。 B.英国议会大厦外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 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C.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希望在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 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D.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购物、交流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 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2)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真的猛士,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 79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 19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认为“萨德”不会对中国造成军事威胁的人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缺乏相关常识或知 识积累的人,另一种则是居心叵测之人,希望以“避重就轻”的说法蒙骗中国人。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 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 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 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因为并非所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都会看医生、采样和进行甲流病毒 检测,所以现在所监测到的甲流病例仅仅是凤毛麟角。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 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之别啊! ⑥昆明的 4 月,正是鲜花饼上市的时期,市民排着长队等待购买新鲜上市的鲜花饼早已成为 司空见惯的景象。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3 分) A.世界上已有 100 多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福利制度,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动物饲养 部门和畜牧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自然应关注世界动物福利的动向。 B.英国议会大厦外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 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 6 万次以上。 C.蒲伟带着 8 岁的儿子背着沉沉的行囊徒步旅行,希望在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 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D.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购物、交流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 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