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鲁迅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总分10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吟哦(e) 汲(j)水掳()掠通衢(qu)大道 B.缱绻(quan)马厩(ju) 夙愿(su) 残羹(gen)冷炙 C.给予(ji) 绯闻(fei)肇造(zhao)槛菊愁烟(jin) D.蹙眉(cu) 迄今(q1)沉湎(man)有史可稽(j)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英国人优雅大气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的行为方式,傲然物外的闲适品位,彬彬有 礼的待人礼仪,无不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 B.韩寒近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与马英九进行正式会晤。马英九看到韩寒后连称“久仰”, 两人并握手寒喧,气氛轻松愉快 C.一个普通人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与众不同,即对未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事务 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做事情有非常执著的态度。 D.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代劳,积累 实力,充当一位有头脑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篇幅简短、互动频繁、交流方便快捷,与《论语》在形式 及功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戏称孔子是微博的始作俑者。 B.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骄傲!他是集美学村的创始人,一生培养无数栋梁之 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络绎不绝,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C.据媒体披露,湖南一些上访者被抓去黑砖窑做苦力,一些老人因无力干活,经常遭 到毒打,浑身遍体鳞伤,瘦弱的少年人也多有此遭遇。 D.《滕王阁序》虽然是传世名篇,但是用典太多,晦涩难懂,所以老师一开始就提醒 同学们上课时一定要洗耳恭听,否则很难理解名篇的妙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 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 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 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 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摇摆”下定义。(3分)
浙江省鲁迅中学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总分 105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吟哦.(é) 汲.(jī)水 掳.(lǔ)掠 通衢.(qú)大道 B. 缱绻.(quǎn) 马厩.(jiù) 夙.愿(sù) 残羹.(gēn)冷炙 C. 给.予(jǐ) 绯.闻(fēi) 肇造.(zhào) 槛.菊愁烟(jiàn) D. 蹙.眉(cù) 迄.今(qì) 沉湎.(mián) 有史可稽.(jī) 2.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 英国人优雅大气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的行为方式,傲然物外的闲适品位,彬彬有 礼的待人礼仪,无不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 B. 韩寒近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与马英九进行正式会晤。马英九看到韩寒后连称“久仰”, 两人并握手寒喧,气氛轻松愉快。 C. 一个普通人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与众不同,即对未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事务 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做事情有非常执著的态度。 D. 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代劳,积累 实力,充当一位有头脑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篇幅简短、互动频繁、交流方便快捷,与《论语》在形式 及功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戏称孔子是微博的始作俑者 ....。 B.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骄傲!他是集美学村的创始人,一生培养无数栋梁之 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络绎不绝,真是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啊! C. 据媒体披露,湖南一些上访者被抓去黑砖窑做苦力,一些老人因无力干活,经常遭 到毒打,浑身遍体鳞伤 ....,瘦弱的少年人也多有此遭遇。 D. 《滕王阁序》虽然是传世名篇,但是用典太多,晦涩难懂,所以老师一开始就提醒 同学们上课时一定要洗耳恭听 ....,否则很难理解名篇的妙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 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 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 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 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 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 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 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5.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摇摆”下定义。(3 分)
①摇摆是小说的运行过程 ②摇摆的目的是打破情节运行方面对直线的追求。 ③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呈现出犹疑不定的迟疑状态。 ④摇摆指小说经过若干次曲折、回环、反复、陡转的运行过程 6.根据语境,为下面的诗歌补全诗行,要求与上一行结构一致,语意顺畅。(4分) 不要放弃希望 不要放弃理想 听,激昂的旋律已经奏响 看呵 灿烂的阳光在驱寒 自由之神在召示我们 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以“如此标语”为主题,对新闻事件发表简评,字数80左右。(5 分) 据财新网报道,近期正值焚烧秸秆的高发时期,由于焚烧秸秆会造成灰霾天气,在河南 省商丘市的公路两侧,许多禁烧的宣传条幅吸引不少路人的目光。“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 所里过生活”,“人生道路长漫漫,焚烧麦茬找难看”,“谁烧罚谁,烧谁罚谁”,“上午烧麦茬 下午就拘留”,“一粒粮食一滴汗,烧麦茬者坐牢监”……政府部门希望看到的老乡能够看在 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地里 如此标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6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 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 “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 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 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 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 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 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 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 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 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 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 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 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
①摇摆是小说的运行过程。 ②摇摆的目的是打破情节运行方面对直线的追求。 ③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呈现出犹疑不定的迟疑状态。 ④摇摆指小说经过若干次曲折、回环、反复、陡转的运行过程。 6. 根据语境,为下面的诗歌补全诗行,要求与上一行结构一致,语意顺畅。(4 分) 不要放弃希望 不要放弃理想 听,激昂的旋律已经奏响 看,____________________ 呵 灿烂的阳光在驱寒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之神在召示我们 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7.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以“如此标语”为主题,对新闻事件发表简评,字数 80 左右。(5 分) 据财新网报道,近期正值焚烧秸秆的高发时期,由于焚烧秸秆会造成灰霾天气,在河南 省商丘市的公路两侧,许多禁烧的宣传条幅吸引不少路人的目光。“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 所里过生活”,“人生道路长漫漫,焚烧麦茬找难看”,“谁烧罚谁,烧谁罚谁”,“上午烧麦茬, 下午就拘留”,“一粒粮食一滴汗,烧麦茬者坐牢监”……政府部门希望看到的老乡能够看在 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地里。 如此标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6 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 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 “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 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 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 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 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 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 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 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 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 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 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 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 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
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 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 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 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 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 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 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 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 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 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 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 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 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 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8.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 则 B.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 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 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 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10.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3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 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 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 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 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 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 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 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 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 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 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 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 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 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 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 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8. 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 “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 “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 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9.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 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 则。 B. 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 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 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 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 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10. 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13 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 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 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妤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 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 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 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另一个说,“我们就可以活捉他们了。他们没有几 个人。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有人说 “是时候了。”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另外有人说:“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他们说。但是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 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 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大叫 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他们说:“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这边跑,从那里包抄。”我们叫着,另外那 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 掉他们了。”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我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 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 袋里,开始走,二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11.文章开始“我”碰到的一伙人显然是在“盗窃”,但文中却说“他们在干活”,作者为 什么用“干活”而不用“盗窃”?(2分) 12.“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的重复有什么作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 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 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 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另一个说,“我们就可以活捉他们了。他们没有几 个人。”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有人说。 “是时候了。”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另外有人说:“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他们说。但是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 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 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大叫。 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他们说:“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这边跑,从那里包抄。”我们叫着,另外那 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 掉他们了。”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我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 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 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11. 文章开始“我”碰到的一伙人显然是在“盗窃”,但文中却说“他们在干活”,作者为 什么用“干活”而不用“盗窃”?(2 分) 12.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的重复有什么作
用?(4分) 1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1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会产生如此荒诞的事情,但在小说中,“我”的一切却给人以真 实感,为什么?(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4分)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 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 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 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 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 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 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 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 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 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 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释】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送石昌言使北引 引:出使 B.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C.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D.虽不言,察其意甚恨恨:痛恨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以亲戚故,甚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B.安知其至此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说大人,则藐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D.吾始数岁,未学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南录后序》)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苏洵为友人昌言出使边塞,为壮其行而写的。文中借孟子的话,鼓励石昌言 慨然赴边,展示天朝大国的雄壮气概,从气势上压倒夷狄,为国扬威。 B.作者在文中回忆幼时,石昌言在生活中、学业上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尤其强调 了对“我”废学的“恨”,“摧折复学”后的欣喜,表达了对故交的感激之情。 C.夷狄骑兵数万在宋使的驿亭旁彻夜奔驰,使昌言的随从惊吓得变了脸色,胆战心惊 以此反衬石昌言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气度 D.苏洵对石昌言的描述,从参加科举考试写起,一直到他代表天子出使强悍凶悍的契
用?(4 分) 13.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 分) 14. 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会产生如此荒诞的事情,但在小说中,“我”的一切却给人以真 实感,为什么?(3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2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4 分)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 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 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 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 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 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 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 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 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 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 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释】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5.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送石昌言使北引. 引:出使 B. 吾始.数岁,未学也 始:开始 C. 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D. 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恨:痛恨 16.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又以.亲戚故,甚狎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B. 安知其.至此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 说大人,则藐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D. 吾始数岁,未学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南录后序》) 1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本文是苏洵为友人昌言出使边塞,为壮其行而写的。文中借孟子的话,鼓励石昌言 慨然赴边,展示天朝大国的雄壮气概,从气势上压倒夷狄,为国扬威。 B. 作者在文中回忆幼时,石昌言在生活中、学业上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尤其强调 了对“我”废学的“恨”,“摧折复学”后的欣喜,表达了对故交的感激之情。 C. 夷狄骑兵数万在宋使的驿亭旁彻夜奔驰,使昌言的随从惊吓得变了脸色,胆战心惊。 以此反衬石昌言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气度。 D. 苏洵对石昌言的描述,从参加科举考试写起,一直到他代表天子出使强悍凶悍的契
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昌言深深的敬佩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 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瞽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20.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21.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4分)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 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淮南子》) 22.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4分) (四)古诗文默写。(4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而谋动干 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论语》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3)昨咋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山长水阔知何处?《蝶 恋花》 (4)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滕王阁序》 四、作文(40分) 24.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 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昌言深深的敬佩。 18.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 分) 昔 者 奉 春 君 使 冒 顿 壮 士 健 马 皆 匿 不 见 是 以 有 平 城 之 役 今 之 匈 奴 吾 知 其 本 能 为 也。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 分)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3 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4 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20. 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 分) 21. 请赏析划线句子。(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4 分)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 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淮南子》) 22. 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4 分) (四)古诗文默写。(4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2 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 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 恋花》 (4)关山难越,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滕王阁序》 四、作文(40 分) 24. 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 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 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试题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C.(A.汲为阳平;B.羹为后鼻音:湎为上声)(2分) 2.C.(A.温文尔雅;B.寒暄:;D.以逸待劳)(2分) 3.B(A褒贬误用:C.浑身与“遍体”重复:D.谦敬误用)(2分) 4.C(A.“变成为了”中的“为”赘余;B.“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D.关联词 不仅”位置不当,应移至“教育”之后)(2分) 5.摇摆是为了打破小说情节运行方面对直线的追求,经过若干次曲折、回环、反复、陡 转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的运行过程。(3分) 6.破浪的舰船开始起航/沉睡的大地在苏醒(每处2分,共4分) 7.关键词:语言暴力,语言不文明,语言不庄重,执法态度蛮横,威胁恐吓,不尊重民 众,农民可怜(5分) 、现代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6分) 8.B(这是对“敬畏”的理解,不是对“敬畏伦理”的理解)(2分) 9A(原文中有“大约”一词)(2分) 10.慎独就是在独处无人看见时,也要警示、规约自身的言行,谨慎不苟,这是内心对道 德规范的敬畏,是个人修养的极高境界。(2分) (二)(13分) 11.用“干活”表达了“我”对行为目的的漠视(1分),为“我”的参与提供了一个理由 (1分)。 12.①这两句话一在开头,一在结尾,首尾照应(1分,孤独的开始和孤独的结束,而其 中发生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其实仍然与自己无关(内容具体阐释1分)。 ②事实上发生过但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事件表明一切的虚无,来揭示“我”作为“局 外人”的身份,突出了“孤独”的主题。“孤独”来自虚无,而虚无则产生于“我”与实际 发生的事件的似有实无的联系。(主题阐释2分) 13.使故事更具真实感。(1分)叙述者隐去“我”的心理叙述内容,只是把人物的全部行 为描写给读者,(1分)而且作家主体身份也消失,文本并不是完整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1 分)这就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文学欣赏活动有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可能性。(1 分) 14.(1)细节具有真实感(1分)。文中的不少细节,比如撬门板而“浑身是汗”,咒骂声 等都真实可信。(2)心理具有真实性(1分),小说讽刺了现代人生活的虚无与无聊,孤独 使生命失去了一切重量然而又沉重无比,这些无疑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结合主题具体阐释1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 (一)(14分) 15.C(A.序、序文。B.才。D.遗憾。)(2分) 16.A(皆为介词,译为“因为”。B.他,代词;也许,语气词。C.他,代词:到、往, 动词。D.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停顿,句中语气助词。)(2分) 17.C(惊慌失措的,应是富公的从者)(2分) 18.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
【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 C. (A. 汲.为阳平;B. 羹.为后鼻音;湎.为上声)(2 分) 2. C. (A. 温文尔雅;B. 寒暄;D. 以逸待劳)(2 分) 3. B(A. 褒贬误用;C. 浑身与“遍体”重复;D. 谦敬误用)(2 分) 4. C(A. “变成为了”中的“为”赘余;B. “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D. 关联词 “不仅”位置不当,应移至“教育”之后)(2 分) 5. 摇摆是为了打破小说情节运行方面对直线的追求,经过若干次曲折、回环、反复、陡 转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的运行过程。(3 分) 6.破浪的舰船开始起航/沉睡的大地在苏醒(每处 2 分,共 4 分) 7. 关键词:语言暴力,语言不文明,语言不庄重,执法态度蛮横,威胁恐吓,不尊重民 众,农民可怜(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6 分) 8. B(这是对“敬畏”的理解,不是对“敬畏伦理”的理解)(2 分) 9. A(原文中有“大约”一词)(2 分) 10. 慎独就是在独处无人看见时,也要警示、规约自身的言行,谨慎不苟,这是内心对道 德规范的敬畏,是个人修养的极高境界。(2 分) (二) (13 分) 11. 用“干活”表达了“我”对行为目的的漠视(1 分),为“我”的参与提供了一个理由 (1 分)。 12. ①这两句话一在开头,一在结尾,首尾照应(1 分),孤独的开始和孤独的结束,而其 中发生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其实仍然与自己无关(内容具体阐释 1 分)。 ②事实上发生过但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事件表明一切的虚无,来揭示“我”作为“局 外人”的身份,突出了“孤独”的主题。“孤独”来自虚无,而虚无则产生于“我”与实际 发生的事件的似有实无的联系。(主题阐释 2 分) 13. 使故事更具真实感。(1 分)叙述者隐去“我”的心理叙述内容,只是把人物的全部行 为描写给读者,(1 分)而且作家主体身份也消失,文本并不是完整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1 分)这就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文学欣赏活动有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可能性。(1 分) 14. (1)细节具有真实感(1 分)。文中的不少细节,比如撬门板而“浑身是汗”,咒骂声 等都真实可信。(2)心理具有真实性(1 分),小说讽刺了现代人生活的虚无与无聊,孤独 使生命失去了一切重量然而又沉重无比,这些无疑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结合主题具体阐释 1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26 分) (一)(14 分) 15. C(A. 序、序文。B. 才。D. 遗憾。)(2 分) 16. A(皆为介词,译为“因为”。B. 他,代词;也许,语气词。C. 他,代词;到、往, 动词。D. 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停顿,句中语气助词。)(2 分) 17. C(惊慌失措的,应是富公的从者)(2 分) 18.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
能为也。(∥处可断可不断。错一处扣0.5分,共2分) 19.(1)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才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为使 1分,折冲1分,其他1分 (2)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或” 0.5分、“何其”0.5分,“以为夷狄笑”被动句式1分,“何其不思之甚也”倒装句式1分。) (二)(4分) 20.“兴”既关涉了作者所登的“高兴亭”,写出了此亭的风景(1分);又表达了作者凭 高酹酒之兴致。(1分) 21.①是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场景:长安名胜之地月华满地,良辰美景,正是赏月的好地 方:(1分)②结合大背景来看,表达了沦陷区军民期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早日到来的意 思。(1分) (三)22.儒家主张义利统一观,虽然以义为先,重义轻利,但并不排斥对利的合理索求。 子路救人受谢,义利两全,既合乎道德又合乎人性,行义获利对行善是一种鼓励,可推动助 人之风(2分)。子贡重义让利,虽然合乎义,但也因行义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会让许多 想行善者望而却步。(2分) (四)(4分) 23.(4分)(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在萧墙之内也 (2)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己惘然 (3)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4)谁悲失路之人尽是他乡之客(每处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想当年,我同一群小孩在我父亲身边嬉 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 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 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 的意思好像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进士第四名,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 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 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读了很高兴,称赞写 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听到昌言的称赞,才 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 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竖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 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啊!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 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会有这样显赫呢? 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些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 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 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 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禁不住胆颤心惊。”大凡敌人用来 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 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 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本来只能这么做了。孟子说
能为也。(//处可断可不断。错一处扣 0.5 分,共 2 分) 19. (1)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才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为使” 1 分,折冲 1 分,其他 1 分) (2)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或” 0.5 分、“何其”0.5 分,“以为夷狄笑”被动句式 1 分,“何其不思之甚也”倒装句式 1 分。) (二)(4 分) 20. “兴”既关涉了作者所登的“高兴亭”,写出了此亭的风景(1 分);又表达了作者凭 高酹酒之兴致。(1 分) 21. ①是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场景:长安名胜之地月华满地,良辰美景,正是赏月的好地 方;(1 分)②结合大背景来看,表达了沦陷区军民期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早日到来的意 思。(1 分) (三)22. 儒家主张义利统一观,虽然以义为先,重义轻利,但并不排斥对利的合理索求。 子路救人受谢,义利两全,既合乎道德又合乎人性,行义获利对行善是一种鼓励,可推动助 人之风(2 分)。子贡重义让利,虽然合乎义,但也因行义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会让许多 想行善者望而却步。(2 分) (四)(4 分) 23. (4 分)(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在萧墙之内也 (2)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3)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4)谁悲失路之人 尽是他乡之客 (每处 1 分,共 4 分) 【参考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想当年,我同一群小孩在我父亲身边嬉 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 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 对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 的意思好像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进士第四名,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 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 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读了很高兴,称赞写 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听到昌言的称赞,才 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 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竖起了大旗,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 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啊!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 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会有这样显赫呢? 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些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 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 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 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禁不住胆颤心惊。”大凡敌人用来 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 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 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本来只能这么做了。孟子说:
“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句话作为赠言
“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句话作为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