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劝学(节选) 字音(红色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槁暴参省豉舆跬步 骐骥锲镂螯 二、文学常识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思想 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现存32篇。(《论语》 《孟子》是语录体散文,没有标题,一般以第一句或第 句前两个字作为标题;而《荀子》是有标题的) 主张性恶论,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重视礼法 (礼治、法制)的作用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1 劝学(节选) 一、字音(红色字)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槁暴 参省 跂 舆 跬步 骐骥 锲 镂 螯 二、文学常识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思想 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现存32篇。(《论语》 《孟子》是语录体散文,没有标题,一般以第一句或第一 句前两个字作为标题;而《荀子》是有标题的) 主张性恶论,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重视礼法 (礼治、法制)的作用。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四、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輮以为轮 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四、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輮以为轮 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五、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木直中绳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用心一也
五、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木直中绳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用心一也
六、文言虚词(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蟹六跪而二螯
六、文言虚词(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蟹六跪而二螯
于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七、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的标志)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七、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的标志)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九、背诵 1、整篇课文 2、重点句 A、第一段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九、背诵 1、整篇课文 2、重点句 A、第一段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师说 、字音(红色字) 句读谀郯子苌弘老聃六艺经传传说 李氏子蟠贻 二、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 任吏部侍郎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谥号“文”。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 必己出”的口号。 作品集《昌黎先生集》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荪轼、荪辙、干安石、曾巩
1-2 师说 一、字音(红色字) 句读 谀 郯子 苌弘 老聃 六艺经传 传说 李氏子蟠 贻 二、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 任吏部侍郎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谥号“文”。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 必己出”的口号。 作品集《昌黎先生集》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不焉 四、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1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 3而耻学于师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7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三、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不焉 四、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1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 3而耻学于师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7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五、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和今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吾从而师之 4小学而大遗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六、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4术业有专攻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和今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吾从而师之 4小学而大遗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六、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4术业有专攻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七、文言虚词 其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未见其明也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余嘉其能行古道
七、文言虚词 其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未见其明也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 余嘉其能行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