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抽搐相形见绌牲畜高高矗立 B.狙击含英咀华趑趄笑容可掬 C.洗濯卓尔不群桂棹文笔拙劣 D.亵渎不屑一顾解送歌台舞榭 解析A项加点字读音都读ch:B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狙j,咀j,趄j,掬j C项中加点字读音分别为:洗濯zhuo,卓尔不群zhuo,桂棹zhao、文笔拙劣zhuo;D项加点 字读音分别为:亵渎xie,不屑一顾xie,解送jie,歌台舞榭xie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前扑后继捋触须深邃恪守 B.苦思冥想专心致至亵渎熨帖 C.死有余辜绰有余裕辐射坍圮 D.矫揉造作杀一儆百癖好宏亮 解析A项扑一仆;B项至一志:D项宏一洪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 聆听到“杨 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 。徜徉在唐诗宋词这座美的 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①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 ②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③小桥流水,杏花春 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 A.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先唐诗,后宋词。既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又要注意和末句中“唐诗宋词”的照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津门两家企业同传捷报:在日本遭抢注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狗
- 1 -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 4》第四单元检测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抽搐. 相形见绌. 牲畜. 高高矗.立 B.狙.击 含英咀.华 趑趄. 笑容可掬. C.洗濯. 卓.尔不群 桂棹. 文笔拙.劣 D.亵.渎 不屑.一顾 解.送 歌台舞榭. 解析 A 项加点字读音都读 chù;B 项加点字读音分别为:狙 jū,咀 jǔ,趄 jū,掬 jū; C 项中加点字读音分别为:洗濯 zhuó,卓尔不群 zhuó,桂棹 zhào、文笔拙劣 zhuō;D 项加点 字读音分别为:亵渎 xiè,不屑一顾 xiè,解送 jiè,歌台舞榭 xiè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前扑后继 捋触须 深邃 恪守 B.苦思冥想 专心致至 亵渎 熨帖 C.死有余辜 绰有余裕 辐射 坍圮 D.矫揉造作 杀一儆百 癖好 宏亮 解析 A 项扑—仆;B 项至—志;D 项宏—洪。 答案 C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聆听到“杨 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在唐诗宋词这座美的 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①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 24 ②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 ③小桥流水,杏花春 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 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 m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A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H 解析 先唐诗,后宋词。既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又要注意和末句中“唐诗宋词”的照 应。g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x A.津门两家企业同传捷报:在日本遭抢注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狗
不理”集团。 B.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 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C.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 无法克敌制胜的。 D.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 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坨。 解析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A.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 本人。B.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 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异种脏器的移植,除了技术问题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特别是畜 间疾患在人间流行。 B.学校要健全保卫组织,充实保卫力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C.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为灾区群众搭建了数百顶 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能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断探索自身不断吸纳、融 合外来文化。a 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在“特别是畜间疾患在人间流行”后加“等问题”。B“提高”和 意识”不搭配。C不合逻辑,余震发生不能“防止”只能“防备”。 答案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项羽究竞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 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 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 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
- 2 - 不理”集团。U B.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 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9 C.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 无法克敌制胜的。6 D.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 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坨。w 解析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A.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 本人。B.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 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D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E A.异种脏器的移植,除了技术问题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特别是畜 间疾患在人间流行。m B.学校要健全保卫组织,充实保卫力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D C.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为灾区群众搭建了数百顶 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P D.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能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断探索自身不断吸纳、融 合外来文化。Q 解析 A 句子成分残缺,在“特别是畜间疾患在人间流行”后加“等问题”。B“提高”和 “意识”不搭配。C 不合逻辑,余震发生不能“防止”只能“防备”。Q 答案 D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S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V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 约三百里)。j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 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 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t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
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 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 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 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 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 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 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 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 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 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 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 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 “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 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 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 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 的一条完整路线 6.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解析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答案D 7.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解析A、B、D三项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C 项却没有。 答案C
- 3 - 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 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 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 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 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 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 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 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 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 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 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g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 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 “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 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 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 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 的一条完整路线。= 6.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解析 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答案 D 7.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解析 A、B、D 三项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 C 项却没有。 答案 C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解析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 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 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 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 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 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 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①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 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 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 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 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 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 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 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十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 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 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 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 【注】①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 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解析 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答案 B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 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 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 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 损,何至涕零。”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 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 深相接,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沈麟士,黄叔度①之流也,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 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 或劝之仕,答曰:“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 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 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吴差山中有贤 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 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浑沌以蛾 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 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 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 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 卒于家,年八十五。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六》,略有改动) 【注】 ①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 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游都下 游:游学, B.左率勃来候之 候:等候。 C.依止其侧 止:居住。 D.有蹈东海死耳 蹈:踏入。 解析B项候:看望,问候 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即跣而反弃甲曳兵而走 C言无所遗失如姬父为人所杀 D乃作《玄散赋》以绝世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解析B连词,表方式或状态。A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自己。C结构助词,构成 所”字结构:与“为”一起表被动。D目的连词,来;介词,用 答案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沈麟士隐逸性格的一组是( ①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②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③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 可澄清淆浊邪?④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⑤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⑥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A.①②③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①言其孝;③是何尚之评价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居错认穿了沈麟士的鞋,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还时,沈麟士“笑而受之”, 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B.宋元嘉末年,县里举荐沈麟士到京都担任抄撰五经的学士,他虽然不情愿,却有机会 饱览四部书籍,慨叹自己远不及古人 C.“以笃学为务”的精神追求与“并日而食”的物质需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沈麟 士安贫乐道的形象。 D.沈麟士年过八十,仍然耳聪目明,书籍被大火烧毁后,他又重抄了二三千卷,当时的 人们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身养性 解析D项对“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理解误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 5 - A.因游.都下 游:游学。 B.左率勃来候.之 候:等候。 C.依止.其侧 止:居住。 D.有蹈.东海死耳 蹈:踏入。 解析 B 项候:看望,问候。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即跣而反弃甲曳兵而走 C.言无所遗失如姬父为人所杀 D.乃作《玄散赋》以绝世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解析 B 连词,表方式或状态。A 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自己。C 结构助词,构成 “所”字结构;与“为”一起表被动。D 目的连词,来;介词,用。 答案 B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沈麟士隐逸性格的一组是( ) ①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 ②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 ③沈麟士,黄叔度之流也,岂 可澄清淆浊邪? ④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 ⑤守操终老,读书不倦 ⑥与何点同征,又不就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 ①言其孝;③是何尚之评价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错认穿了沈麟士的鞋,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送还时,沈麟士“笑而受之”, 这一“笑”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特点。 B.宋元嘉末年,县里举荐沈麟士到京都担任抄撰五经的学士,他虽然不情愿,却有机会 饱览四部书籍,慨叹自己远不及古人。 C.“以笃学为务”的精神追求与“并日而食”的物质需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沈麟 士安贫乐道的形象。 D.沈麟士年过八十,仍然耳聪目明,书籍被大火烧毁后,他又重抄了二三千卷,当时的 人们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身养性。 解析 D 项对“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理解误。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3分) 译文 (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3分) 译文 (3)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4分) 译文 答案(1)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感慨而悲伤罢了 (2)不久,沈麟士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 (3)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做为最重要的事,经常凭靠素几弹奏素琴,不 弹奏今乐。 【参考译文】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太中年间的大夫。父亲沈虔之,是宋乐 安县令。沈麟士年幼时便聪慧出众,七岁那年,听到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客人散去后 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沈岳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我们家能够诗书相继的话,大 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长大,他广泛通晓经书历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 服丧期间竭尽礼节。丧期结束,每到父母的忌日总是十几天流泪不止。平日甘于清贫,一边 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口诵、手织不停息,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曾经给人制作竹帘 不小心伤了手,便流着眼泪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说:“这点伤不会有什么伤害,何至于落泪?” 他回答说:“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 曾经在路上行走时,邻居错认了他穿的鞋,沈麟士问:“这是你的鞋吗?”就赤着脚走回家。 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将之前那双鞋送还给他,沈麟士说:“这不是你的鞋吗?”笑着 收下了。 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写五经,寻求举荐学士,县里便让沈麟士来应选 不得已来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何偃说:“山野中本来就多有奇 士,沈麟士是像黄叔度一样的人,度量弘阔。你应当拜他为师。”沈麟士曾经苦于没有书读, 这时便游学都下,遍览四部书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样的人啊!”不久,称病还乡, 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我确实没能达到节操高尚、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为什么 不一天天地减少欲望呢?”于是写下《玄散赋》来和世俗断绝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 有应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隐居在余干
- 6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感慨而悲伤罢了。 (2)不久,沈麟士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 (3)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做为最重要的事,经常凭靠素几弹奏素琴,不 弹奏今乐。 【参考译文】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太中年间的大夫。父亲沈虔之,是宋乐 安县令。沈麟士年幼时便聪慧出众,七岁那年,听到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客人散去后, 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沈岳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我们家能够诗书相继的话,大 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长大,他广泛通晓经书历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 服丧期间竭尽礼节。丧期结束,每到父母的忌日总是十几天流泪不止。平日甘于清贫,一边 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口诵、手织不停息,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曾经给人制作竹帘 不小心伤了手,便流着眼泪回家。一起做工的人说:“这点伤不会有什么伤害,何至于落泪?” 他回答说:“这伤本来不痛,只是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时感慨因而悲伤罢了。” 曾经在路上行走时,邻居错认了他穿的鞋,沈麟士问:“这是你的鞋吗?”就赤着脚走回家。 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便将之前那双鞋送还给他,沈麟士说:“这不是你的鞋吗?”笑着 收下了。 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写五经,寻求举荐学士,县里便让沈麟士来应选。 不得已来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何偃说:“山野中本来就多有奇 士,沈麟士是像黄叔度一样的人,度量弘阔。你应当拜他为师。”沈麟士曾经苦于没有书读, 这时便游学都下,遍览四部书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样的人啊!”不久,称病还乡, 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我确实没能达到节操高尚、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为什么 不一天天地减少欲望呢?”于是写下《玄散赋》来和世俗断绝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没 有应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隐居在余干
吴差山,讲经教授,跟他学习的学生数十百人,各自营建房屋,靠着他住,当时的人编成谚 语说:“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陆机的《连珠》,每每给学生讲解。 征北的张永做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中。麟士听说郡后堂有秀丽的山水,就想观赏一下,于 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担任功曹,沈麟士说:“如果您一定让我为官,那么我 虽不聪明,也请让我追求高尚的义节,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受这样的责罚。”张永这才不 再邀请。升明末年,太守王奂,永明年间,中书郎沈约都上奏表举荐他,被征召时他都没有 去就任。 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靠在素几上弹奏素琴,不 弹奏今乐。背柴汲水,生活穷困。一直到老坚守节操,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 十,依然耳聪目明,用旧纸反面抄写,在灯下用小字书写,又写成二三千卷,盛满几十个箱 子。当时人认为这是他涵养本性、清静无为才做到的。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 没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 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 答案(⑩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 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 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5.补写诗文名句。(6分)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7 - 吴差山,讲经教授,跟他学习的学生数十百人,各自营建房屋,靠着他住,当时的人编成谚 语说:“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陆机的《连珠》,每每给学生讲解。 征北的张永做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中。麟士听说郡后堂有秀丽的山水,就想观赏一下,于 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担任功曹,沈麟士说:“如果您一定让我为官,那么我 虽不聪明,也请让我追求高尚的义节,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受这样的责罚。”张永这才不 再邀请。升明末年,太守王奂,永明年间,中书郎沈约都上奏表举荐他,被征召时他都没有 去就任。 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靠在素几上弹奏素琴,不 弹奏今乐。背柴汲水,生活穷困。一直到老坚守节操,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 十,依然耳聪目明,用旧纸反面抄写,在灯下用小字书写,又写成二三千卷,盛满几十个箱 子。当时人认为这是他涵养本性、清静无为才做到的。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 没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听 筝 7810529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 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 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 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5.补写诗文名句。(6 分) (1) 盖 文 王 拘 而 演 《 周 易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2)人固有一死, 答案(1)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用之所趋异也 五、(12分) 16.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接触过许多人物,如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他们会从 事什么职业呢?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特 点。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少于30字。(4分) 示例:《水浒传》中的林冲说:既然我打败天下无敌手,那么就开办林冲武校,让我的弟 子遍天下。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说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 解析写时要从孔乙己识字多、玛蒂尔德爱美的特点入手考虑。 答案《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说:既然我连茴字有几种写法都知道,那么就做一个汉字 规范巡视员,让大江南北的汉字运用都符合规范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既然我的美丽天下无人能比,那么就做一个时装模特儿,让 我穿的时装风靡全世界 17.从2011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 驾与飙车入刑定罪。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杈行为,以连带责仼追责赔 付。交警部门为了遏制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发生,向社会征集酒驾警示语,张贴宣传。 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句不超过 15字。(4分) 对驾驶员: 对劝酒者: 解析此题考査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是近 年来比较引起民众关心的问题,醉酒驾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经到了非采取有效措 施不可的时候了。此则法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因此写时要围绕酒驾的危害来写, 还要注意对象。 答案(对驾驶员:(1)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2)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对劝酒者:)劝酒须担责,斟酒要三思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4分)
- 8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思来者 (2)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 毛 用之所趋异也 五、(12 分) 16.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接触过许多人物,如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他们会从 事什么职业呢?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特 点。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少于 30 字。(4 分) 示例:《水浒传》中的林冲说:既然我打败天下无敌手,那么就开办林冲武校,让我的弟 子遍天下。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时要从孔乙己识字多、玛蒂尔德爱美的特点入手考虑。 答案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说:既然我连茴字有几种写法都知道,那么就做一个汉字 规范巡视员,让大江南北的汉字运用都符合规范。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既然我的美丽天下无人能比,那么就做一个时装模特儿,让 我穿的时装风靡全世界。 17.从 2011 年 5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 驾与飙车入刑定罪。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权行为,以连带责任追责赔 付。交警部门为了遏制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发生,向社会征集酒驾警示语,张贴宣传。 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句不超过 15 字。(4 分) 对驾驶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劝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是近 年来比较引起民众关心的问题,醉酒驾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经到了非采取有效措 施不可的时候了。此则法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因此写时要围绕酒驾的危害来写, 还要注意对象。 答案 (对驾驶员:)(1)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2)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对劝酒者:)劝酒须担责,斟酒要三思。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4 分)
背景材料释永信,这位嵩山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方丈,中国第一位修得MBA学 位的僧人,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为河 南大学教授。释永信,引发了人们对他的争议。为了与世界接轨,他允许少林小武僧业余时 间玩电脑,打游戏,听周杰伦的歌。同时,圈地,盖楼,办公司,商业演出,一个千年的佛 门圣地,如今却成为文化产业的典范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写出人们对其“争议”的内容。 (1)对释永信表示理解: (2)对释永信提出质疑: 答案(示例)(1)保护文化遗产,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根本。 没有人,即使守着那么一堆破铜烂铁,又有什么意义呢? (2)作为一个佛教弟子,当以弘扬佛法为宗旨,佛教追求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在释永信 那里变成了铜臭逼人,少林寺犹如都市市场一般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①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但就是 这个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 ②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③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 下的悬崖,有的深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④而身后,人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 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的农舍和用秫秸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 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⑤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过来,撒了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 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一—吃哩? ⑥“哎一一吃哩。” ⑦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 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⑧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 的夜世界… ⑨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 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
- 9 - 背景材料 释永信,这位嵩山少林寺 1 500 年来最年轻的方丈,中国第一位修得 MBA 学 位的僧人,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聘为河 南大学教授。释永信,引发了人们对他的争议。为了与世界接轨,他允许少林小武僧业余时 间玩电脑,打游戏,听周杰伦的歌。同时,圈地,盖楼,办公司,商业演出,一个千年的佛 门圣地,如今却成为文化产业的典范。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写出人们对其“争议”的内容。 (1)对释永信表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释永信提出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保护文化遗产,要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根本。 没有人,即使守着那么一堆破铜烂铁,又有什么意义呢? (2)作为一个佛教弟子,当以弘扬佛法为宗旨,佛教追求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在释永信 那里变成了铜臭逼人,少林寺犹如都市市场一般。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①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但就是 这个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 ②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③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 下的悬崖,有的深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④而身后,人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 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的农舍和用秫秸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 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⑤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过来,撒了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 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⑥“哎——吃哩。” ⑦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 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⑧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 的夜世界…… ⑨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 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
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 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 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⑩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 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 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 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 在春种秋收之余,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 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①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⑩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 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枝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 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与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 地刮着,对准光秃的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⑩3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 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妵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狂 风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 ⑩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⑩与江南的鱼米之乡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⑩⑥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 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 高原,甚至远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 ——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 子里指指戳戳。 ①这到底是谁之功勋呢? ③8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⑨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 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 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 恐怕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⑩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 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 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 10 - 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 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 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⑩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 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 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 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 在春种秋收之余,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 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⑪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⑫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 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枝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 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与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 地刮着,对准光秃的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⑬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 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狂 风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 ⑭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⑮与江南的鱼米之乡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⑯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 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 高原,甚至远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 ——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 1940 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 子里指指戳戳。 ⑰这到底是谁之功勋呢? ⑱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⑲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 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 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 恐怕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⑳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 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 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