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8微量移液器不同加样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微量移液器最佳加样方式实验设计。 2.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3.熟悉所用微量移液器规范性操作与校准方法。 实验器材 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5如1000如l之间的微量移液器及吸头,电子分析天平, 小烧杯,重蒸馏水,试管及试管架,具有统计学功能的计算器,恒温水浴箱,恒 温箱,振荡器,漩涡混旋器,临床定量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生化分 析仪、酶标仪、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某一临床检验定量分析所用试剂及样 品。 实验原理 在熟练使用微量移液器的基础上,根据所用微量移液器的误差原理,运用所 学知识及查阅的有关资料写出微量移液器的不同加样方式对某一临床检验项目 检测结果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仪器描述 微量移液器替代了过去的玻璃吸管,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计量仪器已经被 广泛用于各种实验室。且种类越来越多,包括单道移液器、多道移液器、电子移 液器、瓶口移液器等。特别在痕量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越来越显示其无比的 优越性。但作为实验室的一种常用计量仪器,其移液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且不同 的移液方式引起误差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对不同性质液体的移液误差的大小也不 同,移液误差对不同临床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实验室工作人 员必须清楚微量移液器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掌握微量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本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程序包括:酝酿与明确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论 证与确定方案:开题报告:组织实施实验:综合分析和撰写报告等。 1.每四至六人一组,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及所作过的实验酝酿讨论后明确选 题
实验 18 微量移液器不同加样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微量移液器最佳加样方式实验设计。 2.掌握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3.熟悉所用微量移液器规范性操作与校准方法。 实验器材 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5μl~1000μl 之间的微量移液器及吸头,电子分析天平, 小烧杯,重蒸馏水,试管及试管架,具有统计学功能的计算器,恒温水浴箱,恒 温箱,振荡器,漩涡混旋器,临床定量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生化分 析仪、酶标仪、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某一临床检验定量分析所用试剂及样 品。 实验原理 在熟练使用微量移液器的基础上,根据所用微量移液器的误差原理,运用所 学知识及查阅的有关资料写出微量移液器的不同加样方式对某一临床检验项目 检测结果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仪器描述 微量移液器替代了过去的玻璃吸管,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计量仪器已经被 广泛用于各种实验室。且种类越来越多,包括单道移液器、多道移液器、电子移 液器、瓶口移液器等。特别在痕量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越来越显示其无比的 优越性。但作为实验室的一种常用计量仪器,其移液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且不同 的移液方式引起误差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对不同性质液体的移液误差的大小也不 同,移液误差对不同临床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实验室工作人 员必须清楚微量移液器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掌握微量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本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程序包括:酝酿与明确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论 证与确定方案;开题报告;组织实施实验;综合分析和撰写报告等。 1.每四至六人一组,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及所作过的实验酝酿讨论后明确选 题
2。按照选题,每两人一组,查找不同的文献资料,如实验教材,检验手册 等,看期刊目录,查阅近5年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等文献。了解这方面己经进行 过的工作和目前现状,总结研究进展状况。 3.小组汇总,提出各自的设计路线的思路、拟采用的实验方法,反复论证 推敲,确定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内容包括试验的详细步骤和分工,如所选择的 临床检验项目和仪器,所用的所有试剂及级别、试验原理和条件,计算公式,校 准方法,不低于6个不同的加样方式,检验结果或数据统计表格,统计学处理方 法,实验分工和要求,注意事项等等。 4.将组内论证方案制成幻灯,各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课堂交流、质疑、讨论, 最后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和分析方法。按照实验室要求的时间提前将各组的设计方 案提交到指导教师处进行审核,并与指导教师讨论,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并 在实验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5.按照最后确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运用实验室现有分析仪器用不同的 加样方式测定某一临床检验项目的有关参数,并做好记录。 6.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分析报告。每组均须提交格式正确、内容 完整的实验报告(2000~3000字)1份。 注意事项 1,确定实验项目或选题时项目不宜过大过多,应在实验时间段内能够完成。 2.实施方案所用的实验仪器不应超出“可供选择实验仪器”范围。 3.应遵循科学实验的有关原则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步骤要 尽可能详细。 4.设计性实验报告的重点应放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择以 及对最后结果的分析讨论上。 5.分析讨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必须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作出相 的解释。 思考题 1.微量移液器的加样方式有几种?误差最小和最大的方式是哪种 2.哪些移液方式的检测结果不可接受?如何判定?
2. 按照选题,每两人一组,查找不同的文献资料,如实验教材,检验手册 等,看期刊目录,查阅近 5 年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等文献。了解这方面已经进行 过的工作和目前现状,总结研究进展状况。 3.小组汇总,提出各自的设计路线的思路、拟采用的实验方法,反复论证 推敲,确定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内容包括试验的详细步骤和分工,如所选择的 临床检验项目和仪器,所用的所有试剂及级别、试验原理和条件,计算公式,校 准方法,不低于 6 个不同的加样方式,检验结果或数据统计表格,统计学处理方 法,实验分工和要求,注意事项等等。 4.将组内论证方案制成幻灯,各组对设计方案进行课堂交流、质疑、讨论, 最后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和分析方法。按照实验室要求的时间提前将各组的设计方 案提交到指导教师处进行审核,并与指导教师讨论,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并 在实验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5.按照最后确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运用实验室现有分析仪器用不同的 加样方式测定某一临床检验项目的有关参数,并做好记录。 6.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分析报告。每组均须提交格式正确、内容 完整的实验报告(2000~3000 字)1 份。 注意事项 1.确定实验项目或选题时项目不宜过大过多,应在实验时间段内能够完成。 2.实施方案所用的实验仪器不应超出“可供选择实验仪器”范围。 3.应遵循科学实验的有关原则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步骤要 尽可能详细。 4.设计性实验报告的重点应放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择以 及对最后结果的分析讨论上。 5.分析讨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必须对实验现象和结果作出相 应 的解释。 思考题 1.微量移液器的加样方式有几种?误差最小和最大的方式是哪种? 2.哪些移液方式的检测结果不可接受?如何判定?
3.血液和水溶液的最佳移液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
3.血液和水溶液的最佳移液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