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形线虫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虫形态 成中形态 线形 体小,体长154mm 虫体前端咽管约占虫体的1/3-/2 雌虫的阴门位于体前1/3处
旋 毛 虫 形 态 • 成虫形态 – 线形 – 体小,体长1.5-4mm – 虫体前端咽管约占虫体的1/3-1/2 – 雌虫的阴门位于体前1/3处
旋毛虫形态 幼虫形态 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 (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 平行 大小约04x0.3mm 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
• 幼虫形态 – 在宿主肌肉组织内形成幼虫囊包 (幼虫-营养细胞复合体) – 囊包长梭形,其长轴与肌肉纤维相 平行 – 大小约0.4x0.3mm – 囊内卷曲有1-2条幼虫 旋 毛 虫 形 态
旋毛虫生活史 (猪、鼠、熊等) (人、猪、鼠等) 成虫(小肠壁) 被感染者 幼虫(肌肉内形成囊包) 经口 肌肉内幼 感染 虫囊包 (感染阶段)
旋毛虫生活史 被感染者 (猪、鼠、熊等) (感染阶段) (人、猪、鼠等) 成虫(小肠壁) 幼虫(肌肉内形成囊包) 经口 感染 肌肉内幼 虫囊包
旋毛虫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均营寄生生活,寄居于 同一宿主体内,无体外发育 成虫寄生部位、寄生状态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无虫卵期(卵胎 生) 幼虫的移行与定居 成虫与幼虫的寿命
• 成虫和幼虫均营寄生生活,寄居于 同一宿主体内,无体外发育 – 成虫寄生部位、寄生状态 – 雌虫直接产出幼虫,无虫卵期(卵胎 生) – 幼虫的移行与定居 – 成虫与幼虫的寿命 旋毛虫生活史
旋毛虫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与幼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 (成虫 幼虫) 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 (幼虫—→成虫) 卵胎生 幼虫囊包为感染阶段 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而感染
• 生活史特点 • 成虫与幼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 – (成虫 幼虫) • 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 – (幼虫 成虫) • 卵胎生 • 幼虫囊包为感染阶段 • 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而感染 旋毛虫生活史
旋毛虫致病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侵入期(肠道期) 约感染后1周,消化道症状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画 约感染后2-3周,全身性症状明显 成囊期恢复期) 约感染后46周,病情好转或恶化
旋 毛 虫 致 病 • 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 • 侵入期(肠道期): – 约感染后1周,消化道症状 • 幼虫移行期(急性期): – 约感染后2-3周,全身性症状明显 • 成囊期(恢复期): – 约感染后4-6周,病情好转或恶化
河南旋毛虫病的临床特点 肠道期症状不明显 低热(T375-385℃) °眼睑及颜面部浮肿多见 全身酸困、乏力,剧烈肌痛不明显 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原因与感染度较低有关
河南旋毛虫病的临床特点 • 肠道期症状不明显 • 低热(T 37.5 - 38.5℃) • 眼睑及颜面部浮肿多见 • 全身酸困、乏力,剧烈肌痛不明显 • 死亡率低,预后较好 • 原因与感染度较低有关
旋毛虫病的诊断 流行感染史 病原学检查:肌肉活检 剩肉压片检查协诊 免疫学诊断: ELIA,IFAT,职M早于G出现
旋毛虫病的诊断 • 流行感染史 • 病原学检查:肌肉活检 • 剩肉压片检查协诊 • 免疫学诊断: – ELISA, IFAT, IgM早于IgG出现
旋毛虫病的诊断 早期诊断标准 发病前1周有食动物肉的历史 临床上以发热、肌痛、颜面水肿为主 征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肌肉活检查出幼虫或 ELISAAIFAT抗 体阳性
• 早期诊断标准 – 发病前1周有食动物肉的历史 – 临床上以发热、肌痛、颜面水肿为主 征 –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肌肉活检查出幼虫或ELISA/IFAT抗 体阳性 旋毛虫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