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 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 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 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 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 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 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 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 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 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 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 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 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 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 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 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 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 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 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 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 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 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 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 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 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 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 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 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 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 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 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 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 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 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 2
2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 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 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 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 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 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 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 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 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 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 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 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近 3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 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 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 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 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
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 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 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 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 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 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 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 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 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 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 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 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 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 的客观要求。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时过程中,邓 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 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 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 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3 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 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 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 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 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 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 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 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 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 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 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 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 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 的客观要求。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时过程中,邓 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 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 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 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 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