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类 5.故不错意也:“措”,放量。《错意,置意。) 6.仓脂击于殿上:通“苍”,深膏色 7.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一)通假字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应先说“x"通8.自耋卓已来:通“以 x”,再解释其意思。如:“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回来。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连接整教与零数 初中阶段通假字总结如下: 10.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11.子子之守團有余:通“御”,抵挡 2、公输盘诎:通“屈”理屈,屈服。13、吾知所以距子臭:還“拒”,抵抗 “强”還“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同“汝”,你 14、亲成胖之;通“叛”,背叛 1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 16、衡于虑:通“横”,梗塞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鸟”同“无”,没有。 17、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轴弼,辅佐。 6.载如星点:“”同“才”,仅仅,只 18.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躲遭 7.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表肯定和否定叠加的句子中,表示否定的一面。19.万钟则不瓣礼义而受之:遁“辨”,辨别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還“”,牵,引 2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0.清坐寂然:“坐”通“廛”,座位。11.止菴剩骨:“止η通“只”,只有 2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邏“德”,感激 七年级 22.小嘉未輪,民弗从也:通“遗”,及 1、便要还家:遁“邀”,邀请 2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還“返”,往返 2.舟首屠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违接基数和零数 3.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4.左手倚衡木:同“”,着。 24、汝之不高:通“意”聪明 25、河曲智叟亡以应:還“无,没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乏 26、一脣朔东:通“撸”,放量。 6.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二)文盲古◆异义 7.孙、寡、孤、独、废疾者:通“”,老而无妻的人。 初中阶段常见古今异义总结如 8.略无圆处:通“缺”,斷缺。 9、余一小舟:通“枷”,排船。七年级 10.蝉则千转不穷:還“”,鸟鸣声。11.寰谷忘反:還“返”,返 1.为人谋而不忠乎估古义:做事尽心力。今义:忠诚。)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或许可。) 3.是知也(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13、才美不外见:還“现”,表现。 14.食之不能尽其材:還“才”,才能4.高垣啤睨(古义:城墙上凹凸形的爆墙.今义:眼睛斜着看,形容很高微的样子。) 15.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5.惟危楼一座(古义:高楼。今义:不安全,有危险的楼房。) 16.至會,四支任劲不能动:還“肢”,肢体。 6,直接寓汉(古义:一直连接。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17.同舍生皆被鑰绣: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7.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年轻一代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8.太丘會去(古义:高开。今义:前往,到。) 18.百废具兴:通“俱”,全 19.属于作文以记之:通“嘱”, 9.相委而去(古义:食弃,丢下。今义:委屈,蚕托 九年级 10.居数月(古义:舒过。今义:居住。) 1.发阊左戍渔阳:通“谪”,被流放成贬职 2、为天下唱:還“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 1.其点义(古支分:考新续,衾麦柔,攻煮数F多, 4.将军身被坚执悦:通“披,穿。 13,余闻之也久(古义: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 1 - 七-九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类 (一)通假字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解释通假字的时候,应先说“x”通 “x”,再解释其意思。如:“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回来。 初中阶段通假字总结如下: 。 七年级 1、.颈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诲女知之乎:同“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同“无”,没有。 6.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只。 7.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表肯定和否定叠加的句子中,表示否定的一面。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10.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11.止奄剩骨:“止”通“只”,只有。 七年级 1、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乏 6.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7.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略无阙.处:通“缺”,断缺。 9、余 一小舟:通“桡”,撑船。 10.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1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13、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1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15.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1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17.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18.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19.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九年级 1.发闾左 戍渔阳:通“谪”,被流放或贬职。 2、为天下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5.故不错.意也:通“措”,放置。(错意,置意。) 6.仓.鹰击于殿上:通“苍”,深青色。 7.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8.自董卓已.来:通“以”。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10.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1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12、公输盘诎.:通“屈”,理屈,屈服。 13、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抗。 14、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1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6、衡.于虑:通“横”,梗塞。 17、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弼,辅佐。 18.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2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2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德”,感激。 22.小惠未犏.,民弗从也:通“遍”,遍及。 2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24、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25、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26、一厝.朔东:通“措”,放置。 (二)文言古今异义 初中阶段常见古今异义总结如下: 七年级 1.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或许可。) 3.是知也(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4.高垣睥睨(古义: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今义:眼睛斜着看,形容很高傲的样子。) 5.惟危楼一座(古义:高楼。今义:不安全,有危险的楼房。) 6.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7.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年轻一代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8.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 9.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丢下。今义:委屈,委托。) 10.居数月(古义:经过。今义:居住。) 11.死者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今义:数词,表数目。) 12.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表程度不深或数量不多。) 13.余闻之也久(古义: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14.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6.长而谢之(古义:道就。今义:感谢。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种学位。) 7.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凡是。) 16.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表特折,但是。) 8.遂用猖狐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17.会宾客大宴(义:适逢,正赶上今义:指开会或者会合等意。) 9.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中间夹杂。今 物的里面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灵也(古义 今义:深切的憎恨 19.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虽然。) 1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 义:行为言语恶劣,不道。) 20.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 由是感激,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感动振奋。今义:因对贺好意或帝助而产茔 21.饮于河、渭(古义:古代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 好感 22.禽兽之变诈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门学科,几何13.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沸) 学的简称。) 14.再拜(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5.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好。) 1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17.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率妾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妾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18.亲成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和婚烟关系的人。) 4.率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9.则凡可以辟意者何不为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可能、能够。) 5.无论弟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 20.于晕得腐鼠(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后一事物紧跟前一事物。)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21.肉食者着邮(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7.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娘。今义:归还,回归。) 22.牺牲玉帛古义:祭把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而献出 8.月色入户(古义:门。今义:窗户。) 生命。) 9.露飞戾天着古义:至。今义:泰暴戾。) 23.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10.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零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古义: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今义:领会别人的意思。)25.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个地点或某个部分。) 12.赞日:黔类之妾有言(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费美。) 26,群臣史民能面刺事人之过着(古义:指责。今义:讽刺。) 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同样,今义:等待。) 27.能滂讥于市朝(义:议论。今义:诽谤讥笑,含贬义。) 1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伪,不真实的。) 8.何苷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 15.麋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留下的汁水。) 三)几个常用文言字词理解 16.右备容臭(古义:气味,这里指香气。今义:气味难闻。) 耳、乎、焉、也、耶矣、赣 17.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的一种角色 这是一组文言文句末语气词 18.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现象。) ①“耳”用在句末表背定的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19.则有去国还乡(古义:国都。今义:一般泛指国家。) 例如:止增笑耳 20.微斯人G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九年级 ②“乎”用在句末表凝问、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 1.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管来会计 指当地有产望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⑧“焉”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表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集会商量。今义: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的人 “了”,也可以不翻译,有时候也可以表疑问语气 例如:寒看易节,始一反看。(陈述语气 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 钟于我何加焉?问语气 5.长而谢之(古义:跳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跪时则伸直腰股。今义:④“也”用在句末可以表判断、肯定或果问的语气。 两膝弯曲,让一个成两个膝盖着地。) 例如:环滁皆山也。(判断
- 2 - 14.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16.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17.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指开会或者会合等意。) 1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事物的里面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 19.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虽然。) 20.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脚交互向前移动。) 21.饮于河、渭(古义:古代专指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水道) 2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今义:一门学科,几何 学的简称。) 八年级 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7.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回归。) 8.月色入户(古义:门。今义:窗户。) 9.鸢飞戾天者(古义:至。今义:暴戾。) 10.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1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古义: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今义:领会别人的意思。) 12.赞日:黔娄之妻有言(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赞美。) 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等同,同样。今义:等待。) 1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伪,不真实的。) 15.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留下的汁水。) 16.右备容臭(古义:气味,这里指香气。今义:气味难闻。) 17.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的一种角色。) 18.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现象。) 19.则有去国还乡(古义:国都。今义:一般泛指国家。) 20.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九年级 1.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商量。今义: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的人 员。) 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 5.长跪而谢之(古义:跪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跪时则伸直腰股。今义: 两膝弯曲,让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6.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7.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凡是。) 8.遂用猖獗(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 9.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第一次营业。) 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的憎恨。) 1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行为言语恶劣,不道德。)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感动振奋。今义:因对贺桷好意或帮助而产茔 好感。 13.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4.再拜(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5.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 1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17.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8.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 19.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 20.于晕鸱得腐鼠(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后一事物紧跟前一事物。) 21.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2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而献出 生命。) 23.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24.零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25.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个地点或某个部分。) 2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讽刺。) 27.能滂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笑,含贬义。) 28.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苦。) (三)几个常用文言字词理解 耳、乎、焉、也、耶、矣、哉 这是一组文言文句末语气词。 ①“耳”用在句末表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例如:止增笑耳。 ②“乎”用在句末表疑问、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 ③“焉”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表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了”,也可以不翻译,有时候也可以表疑问语气。 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陈述语气) 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语气) ④“也”用在句末可以表判断、肯定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环滁皆山也。(判断)
安求其能千里也?问) 9.或:①有人。(或以钱币乞之) ⑤“耶”用在句末裘艇闻成反间语气 2有时。(一食或尽果一石) 例如:其无马邪?(“邪”還“耶”,表问语气,相当于 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0.谓:①告诉,对…说。(初,权谓吕蒙日) ⑥“矣”用在句末可以表陈述、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认为。(看谓计将安出) 例如:可以为师臭。(陈述 是。(太守谓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 11、若:①像,比得上。(孰若弧 ⑦“蛰”用在句末裘反问或强烈的感叹语 ②你。(若为佣耕) 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 12、及:①到……时候。(及鲁肃过得阳 非人隶!与人期行。(感叹) ②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四)一词多义 13、乳:①动词,喂奶。(妇抚J粗 初中阶段常见的多义词总结如下: ②名词,乳头。(几含乳啼) 1、鷹:①名词,景观,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离也 14、绝:①极点。(以为妙绝) ②动词,看。(昂首观之 ②消失。(群响毕绝)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③隔绝,隔斷。(沿溯阻绝) ②知道,值得。(知之为知之) 15、意:①心情。(宾客意少舒 ③通“智”,明智。(是知也) 图,打算。(意将隴人以攻其后也) 3.然:①代词,这。(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情趣。Q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衰特折,但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16、名:①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形容词词尾 ④正确。(吴广以为然) 的样子。(气弟莽然 ②名字。(则 题名其上) 有名,出名。(有仙则名) ⑥这样。(虽然,公着盘为我为云梯) ④动词,取名,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①丢失。(而果大亡其财) ①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选跑。(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原因。(公问其故 5.将:①将。(必将有盗) 旧的知识。(温放而知新) ②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④故意。(广故言欲亡 回名词,将领。(项燕为楚将) 8、顾:①看。〔顾野有变场) 6.可以:①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②拜访。(三顾茅庐 ②能够。(士不可以不弘毅) 19、穷:①穷尽。(欲穷其林 ③可以用来。(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书:①动词,写。(即书诗四句) 20、属:①类。(有良田夔池乘竹之属 ②名词,信。(与朱元思书) ②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 字条。(鱼腹中书) ③连接。(属引凄异) 写上。〔并自为其名) 通“”,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当作,作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1、具:①岸细,详尽。(具答 ③动词,雕刻。(为宫氢,器皿) ②具有。(各具情态 ④名词,指心理活动。(成异二着之为) 量办 故人具鸡柔) ⑥介词,给,誊。(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机 ④通“俱 都。(百废具兴) ⑥介词,表被动。(仅有“敌船”为火所荧) 22.乃:①竟然。(乃不知有汉)
- 3 - 安求其能千里也?(疑问) ⑤“耶”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例如: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 ⑥“矣”用在句末可以表陈述、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例如:可以为师矣。(陈述)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 ⑦“哉”用在句末表反问或强烈的感叹语气。 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 非人哉!与人期行。(感叹) (四)一词多义 初中阶段常见的多义词总结如下: 1、观:①名词,景观,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动词,看。(昂首观之)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②知道,懂得。(知之为知之) ③通“智”,明智。(是知也) 3.然:①代词,这。(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表转折,但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尘气莽莽然) ④正确。(吴广以为然) ⑤这样。(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4.亡:①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②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 5.将:①将要。(必将有盗) ②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③名词,将领。(项燕为楚将) 6.可以:①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②能够。(士不可以不弘毅) ③可以用来。(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书:①动词,写。(即书诗四句) ②名词,信。(与朱元思书) ③名词,字条。(得鱼腹中书) 8、为:①动词,写上。(并自为其名) ②动词,当作,作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动词,雕刻。(为宫室,器皿) ④名词,指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⑤介词,给,替。(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⑥介词,表被动。(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9.或:①有人。(或以钱币乞之) ②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0.谓:①告诉,对……说。(初,权谓吕蒙日) ②认为。(君谓计将安出) ③是。(太守谓谁) 11、若:①像,比得上。(孰若孤) ②你。(若为佣耕) 12、及:①到……时候。(及鲁肃过浔阳) ②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13、乳:①动词,喂奶。(妇抚 JL*L) ②名词,乳头。(儿含乳啼) 14、绝:①极点。(以为妙绝) ②消失。(群响毕绝) ③隔绝,隔断。(沿溯阻绝) 15、意:①心情。(宾客意少舒) ②意图,打算。(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16、名:①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名字。(则题名其上) ③有名,出名。(有仙则名) ④动词,取名,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7、故:①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原因。(公问其故) ③旧的知识。(温放而知新)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18、顾:①看。(顾野有麦场) ②拜访。(三顾茅庐) 19、穷:①穷尽。(欲穷其林’ ②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0、属:①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 ③连接。(属引凄异) ④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21、具:①详细,详尽。(具答之) ②具有。(各具情态) ③置办,准备。(故人具鸡黍) ④通“俱”,全,都。(百废具兴) 22.乃:①竟然。(乃不知有汉)
②才。(凡三往,乃见 过,经过。一年胡人大入寥 判断,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7.胜:①优美的。(观夫巴陵胜状) 23、寻:①寻找。(向所志) 胜利,取胜。(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一种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 ③承担,能受。(高处不胜寒 就着。(罔不因势象形 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于是。(因屏人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5、 而不可褻玩 40、次:①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6、比:O翁近。(其两腺相比者) ②驻扎,停留。(又间令是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比拟,认为和 41、数:①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27、曾:①竟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几。(然数念恒不一见) ②用来加强语气,可以译为“连 …”(曾不若娜弱子)42.问:①私自,暗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⑥通“层”,曼。(荡胸生曾云) ②参与。(肉食着谋之,又何问局) 28.作:①起,兴起。(盗窃乱而不作 ③中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2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者:①代词,……的人;…的事。〔更有痴似相公者) 回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吾姜之夔我者;私我也) 29.自:在,从。(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陈涉者,阳城人也) 自己。(自云先世造来时乱) 用:①因此。(遂用猖狐 30.方:@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②任用。(贤能为之用 ②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5.诚:①实在,的确。(此诚不可与争峰) @见方指面积。(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如果,果真 诚如是,则业可成) 31.许:①表约数,相当于“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6.所以:①用来…东西。(此殆所以资将军) ②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答应,赞同。(时人寞之许也) 47.发:①起,被饪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与家期日中) ②期望。(期在必醉 ②出发。(有时朝发白帝) (不通,度已失期 ③开放。(芳发而幽香 (期(j)年之后,“期年”指濟年) 48.固:①本来。(子同非鱼也) 33.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坚决。(吾义同不杀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ILJ ③顽固。(汝一之同) ③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49.安:①养。(衣食所安) 34.道:①思想,学说。(益幕圣贤之道 ②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方法。(之不以其 孰:①谁。(我教与城北徐公美 ②仔细。(孰视之) 到。(色愈恭,礼意至 1.私:①偏爱。(妻之美我着,私我也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私自,自己。(私 @极点。(多助之至 私情,(不应偏我)作群鹌舞于空中) 不可久居) 52.国:①国都。(去国怀乡) 地勢。(国险而民附 居住。(面山而居 地方。(用武之国)④国家。(民股国富) 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4 - ②才。(凡三往,乃见) ③表判断,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3、寻: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不久。(寻病终) ③一种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寻。(飞来山上千寻塔) 24.因:①顺着,就着。(罔不因势象形) ②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于是。(因屏人日) 25、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 ②可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6、比:①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②等到。(比至陈) ③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7、曾:①竟然。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②用来加强语气,可以译为“连……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③通“层”,重叠。(荡胸生曾云) 28.作:①起,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③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29.自:①在,从。(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③自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0.方:①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②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③见方,指面积。(方七百里,高万仞) 31.许:①表约数,相当于“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③答应,赞同。(时人莫之许也) 32.期:①约定。(君与家君期日中) ②期望。(期在必醉) ③期限。(道不通,度已失期) ④一周。(期(ji)年之后。“期年”指满一年。) 33.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 I LJ) ③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4.道:①思想,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②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③道路。(道不通) 35.至:①周到。(色愈恭,礼愈至) ②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极点。(多助之至) 36.居:①停留。(不可久居) ②居住。(面山而居) ③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④过,经过。(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37.胜:①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胜利,取胜。(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承担,能承受。(高处不胜寒) 39.归:①归依。(吾谁与归) ②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③归来,回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0、次:①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②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1、数:①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②几。(然数念恒不一见) 42.问:①私自,暗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参与。(肉食着谋之,又何问焉) ③中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43.者:①代词,……的人;……的事。(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陈涉者,阳城人也)。 44.用:①因此。(遂用猖獗) ②任用。(贤能为之用) 45.诚:①实在,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如果,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46.所以:①用来……东西。(此殆所以资将军) ②……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7.发: ①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出发。(有时朝发白帝) ③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48.固: ①本来。(子同非鱼也) ②坚决。(吾义同不杀人) ③顽固。(汝一 fi,之同) 49.安:①养。(衣食所安) ②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50.孰:①谁。(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仔细。(孰视之) 51.私:①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私自,自己。(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③私情。(不宜偏私) 52.国:①国都。(去国怀乡) ②地势。(国险而民附) ③地方。(用武之国) ④国家。(民殷国富)
(五)词类活用 22.居右者椎一仰面:推警:名词作动词,德着锥形发昏。 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类和特点与现代汉语基本一敦,但古代汉语23.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的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常见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4.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的人 (1)名词作动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指以宾客之礼相待,是名2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词作动阒用 26.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文彩 (2)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奔”,这里指“飞奔27.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屠 的马” 作名词用。 8.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3)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有时动词、形容词等后面跟宾语,表示使这个宾语所29.互相轩:轩邋: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如:“无案胺之劳形”中的“劳”是“使……劳眾”30.以乐其志:乐:使动用法,使……乐 的意思 3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孑打 (4)意动用法。意动法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怎么样,客上不一32.屡白玉之环:屡:名词作动词,腰佩 定如此。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意思是“认为…奇异”,属于形容词的33.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蕴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意动用法 3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比较常见,主买有以下几种。①表示方位或35,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处所。如:“北饮大泽”中的“北”是“向北”的意思。②表示工具。如:“鲁运于3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渤海之尾的“箕鲁”是“用箕鲁”的意思。表比喻。如: 犬坐于前”中的37.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北斗星一样;像蛇样 犬”是“像狗一样”的意思 3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齿一样 初中阶段的词类活用总结如下: 9.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京;使……冷 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用孑打。 40.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 3.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 41.名之者准: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42.泉为酒:泉:名词作状语,用酿泉 4.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以……为聪明. 4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44.泉而著者,章而砍者,红装而蹇者:泉、著、車、蹇、紅装、蹇:名词作动词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汲泉;寰荼;端着酒杯;穿着艳装;骑驴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45,陈胜蹇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8.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46.置人所嚼鱼腹中:警:名词作动词,用渔网捕 9.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7.狐鸣呼日:氯鸣: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嘻叫 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4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11.欲得饮:饮:动词作名词,喝的水 49.忿毒尉:忿毒:使动用法,使…悯怒 12.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50.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杖或竹板打。 13.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往东 51.将军身被坚执悦: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1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轻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53.百姓孰敢不算食查浆以迎将军者乎:算:名词作动词,用算盛饭;壶:用壶盛浆 6.意将陛人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荣草堆中打洞。 5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17.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奇怪。 5.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 1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胺之劳形:乱:使动用法,使……乱:劳:使……劳黑。 5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19.不蔓不技: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长枝节 57.域民不以封之界;域:名词作动词,限制 20.箬能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特 21.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59.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 5 - (五)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类和特点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古代汉语 的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常见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作动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指以宾客之礼相待,是名 词作动阋用。 (2)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奔”,这里指“飞奔 的马”,是动词作名词用。 (3)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有时动词、形容词等后面跟宾语,表示使这个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是“使……劳累” 的意思。 (4)意动用法。意动法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或怎么样,客观上不一 定如此。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意思是“认为……奇异”,属于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5)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表示方位或 处所。如:“北饮大泽”中的“北”是“向北”的意思。②表示工具。如:“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的“箕畚”是“用箕畚”的意思。③表比喻。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 “犬”是“像狗一样”的意思。 初中阶段的词类活用总结如下: 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3.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4.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以……为聪明.| 5.父异焉: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6.邑人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8.父利其然也:利: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9.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11.欲得饮:饮:动词作名词,喝的水。 12.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13.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往东。 1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5.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16.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17.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奇怪。 1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动用法,使……乱;劳:使……劳累。 19.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长枝节。 20.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髯:长着许多胡须。 22.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锥形发髻。 23.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24.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的人。 2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6.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文彩。 27.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28.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9.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30.以乐其志:乐:使动用法,使……乐。 3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32.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33.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蕴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3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5.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37.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3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齿一样。 39.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40.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 41.名之者准: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42.酿泉为酒:酿泉:名词作状语,用酿泉。 4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4.泉而茗者,孽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孽、蹇、红装、蹇:名词作动词, 汲泉;煮茶;端着酒杯;穿着艳装;骑驴。 45.陈胜蹇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4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渔网捕。 47.狐呜呼日:狐呜: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嗥叫。 4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49.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 50.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5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5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5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名词作动词,用箪盛饭;壶:用壶盛浆。 5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5.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 5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5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作动词,限制。 58.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59.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60.悅其体肤:其:使动用法 怅恨久之 何陋之有? 61.空乏其身:乏:使动用法 宋何罪之有?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62,行拂乱其所为:拂乱:使动用法 背错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3.所以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坚韧。 2.其 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钟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 :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①前后受其敢 名词作动词,击鼓。 其岸势大牙差互 7.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藏 ③下视其微。 68.吾之夔我者:夔: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 (2)指示代词,相当于 69.闻事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例:①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70.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71、箕鲁运于渤海之尾:箕鲁:名词作状语,用簧 (3)代词,其中的 (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其一大坐于前 (4)语气词,表推测、反问、命令或期望等语气。有时候也起 (1)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它(、他)…“它(他们”等。 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①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叉至 例:①其真无马邪? 回忿惫尉,令辱之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 练习 (2)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缀句子语气,不译。 其兽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例: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暑,恐前后受其敌 其人视端容友,若听茶声然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勉其学者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蜀之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3)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其如土石何?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例: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安陵君其许寡人 2本在属州之南,河阳之北 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动词,以为,认为 (4)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例:先帝不以臣卑邮 例:①久之,目似瞑 (2)介词,引出动词行为所使用的T具、凭借的条件等。可 ②怅恨久之。 译为“把”、“凭借 (5)动词,相当手“去”,“到”。 例:①隶辞以军中多物 例:①辍耕之垄上 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练习: 3)介词,表行为动作的原因。可泽为“因为”、“由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之赛 并杀两尉。 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徒以有先生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病以为功。 (4)连词,可以用来丧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也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可译 于独愛莲之出激泥而不染 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将鼓之 似瞑,意暇甚 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 6 - 60.饿其体肤:其:使动用法,使……饥饿。 61.空乏其身:乏:使动用法,使……缺乏。 62.行拂乱其所为:拂乱:使动用法,使……违背错乱。 63.所以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坚韧。 64、人恒过: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65.惠子相梁: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66.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67.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68.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69.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70.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7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1)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它(她、他)…‘它(他)们”等。 例:①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叉至。 ②忿恚尉,令辱之。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欲报之于陛下也。 (2)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舒缓句子语气,不译。, 例: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例:①久之,目似瞑。 ②怅恨久之。 (5)动词,相当手“去”,“到”。 例: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练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肉食者谋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将鼓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例: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下视其辙。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例: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3)代词,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4)语气词,表推测、反问、命令或期望等语气。有时候也起 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①其真无马邪? ②其真不知马也。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练习: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勉其学者也 其一犬坐于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如土石何?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以 (1)动词,以为,认为。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介词,引出动词行为所使用的 T 具、凭借的条件等。可 译为“把”、“凭借”、“用”、“靠”、“按照”等。 例:①蒙辞以军中多物。 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介词,表行为动作的原因。可泽为“因为”、“由于” 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徒以有先生也。 (4)连词,可以用来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也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可译 为“以致”。 例: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③引喻失义,以忠谏之路也。 (5)表连接,相当于“而”。有时也可不泽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翻译为“,在”、“到”、“向”、“从” ①近岸,卷石底以出 对于”等 例:①于厅事之东北角 ②手自笔录,诗日以还 ②公与之乘,战于氏勺。 子曼于闻之,赵于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介词,表比较。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例:①贤于才人远奥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城民不以封骚之界 ②盲操比于震绍。 屠惧,投以骨 递许先帝以驱驰 练习: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子曼子闻之,起于鲁 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贫者语于富者日 故为之文以志 不宜妄自菲薄,引啥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祖、灵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不以臣阜酃,猥自枉屈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生于忧息,死于安乐 (5)为 (1)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A、动词(单用或与“以”连用) 例:①妇拍而鸣之。 ①以为、认为。如:见上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是、就是。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表承接,可译为“就”,或不泽。表承接前后的动作有时间的先后关系,而并列③制造、刻、接受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今为宫壑之 没有。 美为之 例:①若夫日出而林开。 词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3)表修饰,即“而”前的词修饰“而”后面的词。可译为“着”“地 ②普、给。如:士卒多为用者 例:①面山而屠 ②仅有“敌船”为火所荧,随波而逝 与“以”连用,枸成“以为”“以……为”,可师为“把……当作”“把……作为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吾悔恂而起 由…变为”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可是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以弱为强。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 练习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5)调节语音,不译。 梅花为寒气所勒 为宫室之美,妾妾之率,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如:朝而往,暮而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练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属今为之虏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 臣请为王言乐 如姬为公子泣 扁講望祖候而还走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予独愛莲之出泥而不染 灌清涟而不妖 接,可胥为“就、于是、那么”等。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可远观而不可玩蒿 欲信大义 设,可肾为“如果”等。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高,故自号日醉翕也 表 词,当相于“就是”如:此则岳阳樱之大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 7 -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③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表连接,相当于“而”。有时也可不泽。 例:①近岸,卷石底以出。 ②手自笔录,诗日以还。 练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屠惧,投以骨 遂许先帝以驱驰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故为之文以志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4.而 (1)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例:①妇拍而呜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可译为“就”,或不泽。表承接前后的动作有时间的先后关系,而并列 没有。 例: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表修饰,即“而”前的词修饰“而”后面的词。可译为“着”“地” 例:①面山而居。 ②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吾恂恂而起。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可是”。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5)调节语音,不译。 如:朝而往,暮而归 练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翻译为“。在”、“到”、“向”、“从”、 “对于”等。 例:①于厅事之东北角。 ②公与之乘,战于氏勺。 ③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2)介词,表比较。 例:①贤于才人远矣。 ②曹操比于袁绍。 练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贫者语于富者曰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为 A、动词(单用或与“以”连用) ①以为、认为。如:见上。 ②是、就是。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制造、雕刻、接受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 B、介词 ①对、向。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替、给。如:士卒多为用者。 ③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C、与“以”连用,构成“以为”“以……为”,可译为“把……当作”“把……作为” “由……变为”。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以弱为强。 练习: 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为具言所闻 梅花为寒气所勒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两 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 属今为之虏矣 臣 请为王言乐 如姬为公子泣 6、则 A、连词 ①表承接,可译为“就、于是、那么”等。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表假设,可译为“如果”等。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B、副词,当相于“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练习: 10、且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出则无敌国外息者 学而不思则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将近、将要。如:北山最公者,年且九十。 然则北通巫 则有去国怀乡 2姑且、誓且。如:存着且偷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并且。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如:且焉量土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①于是、就。如:乃重修岳阳楼 练习 ②才。乃悟前狼假寐。羽、飞乃止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竟、竟然。如: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且燕赵处革灭殆尽之际。 臣死且不避,酒安足辞 ④表判斷,相当于“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代词,可译为“你、你的如:家祭无忘告乃翕。 存着且偷生,死着长已矣 北山最公者,年且九十 11、所(所以) C、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霜。(《示儿》)A、表处所,可译为“地方”。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何所人也。 B、与后面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什么”如:闻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断其噪,尽其肉,乃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所以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①表原因,可为“…的原因” 以兴隆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入吴寻二陆 乃修岳阳楼 ②表目的,可译为“通过…的”。如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表手段,可译为“用…方法”吾知 A、代词,可译为“这、那,哪里等”如:且焉量土石。 练习 B、助词,一般用于句尾,可译为“啊、呢、呀、了等”,也可不译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某所,而母立于兹。 非吾子之居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兼词,可译为“于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漏。吾所以特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后汉所以倾顽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且焉量土石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3)学生自己归纳其它常见的:“乎、因、与、着、遂”等 忽啼求之,父异萧 不复出焉 练习 寒看易节,始一反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或异于二着之为,何赣 此三着,皆布衣之士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霜失马,焉知非福 9、然 醉翡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连词,表转折关系,可对为“却、然而”。如:然而不胜者。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吾孰与徐公美 B、代词,可译为“这、这样”。如:然则何时而乐也?虽然,受地于先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罔不因势象形 C、词(词尾), 的样子”如:恰然自乐。伯然不动。若听茶声然 因以为号萧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形容词,可诉为“对、正确”如:是广以为然 等死,死国可乎 遂逐齐师 B、相当于“地”如:杂然相许 练习: 哥向所志,不复得路,遂迷 父利其然也 谓为信然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志犹未已 杂然相许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8 - 练习: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学而不思则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然则北通巫峡 则有去国怀乡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乃 A、副词 ①于是、就。如:乃重修岳阳楼。 ②才。乃悟前狼假寐。羽、飞乃止。 ③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④表判断,相当于“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代词,可译为“你、你的”。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C、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练习: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入吴寻二陆。 乃重修岳阳楼。 8、焉 A、代词,可译为“这、那,哪里等”。如:且焉置土石。 B、助词,一般用于句尾,可译为“啊、呢、呀、了等”,也可不译。 如: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有子存焉。 C、兼词,可译为“于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练习: 且焉置土石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忽啼求之,父异焉 不复出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9、然 A、连词,表转折关系,可对为“却、然而”。如:然而不胜者。 B、代词,可译为“这、这样”。如:然则何时而乐也? 虽然,受地于先王。 C、词缀(词尾),表“……的样子”。如:怡然自乐。佁然不动。若听茶声然。 D、形容词,可译为“对、正确”。如:吴广以为然。 E、相当于“地”,如:杂然相许。 练习: 父利其然也 谓为信然。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志犹未已 杂然相许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0、且 A、副词 ①将近、将要。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 B、连词 ①而且、并且。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况且。如:且焉置土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练习: 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且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臣 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存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所(所以) A、表处所,可译为“地方”。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何所人也。 B、与后面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所以 ①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表目的,可译为“通过……的”。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表手段,可译为“用……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练习: 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某 所,而母立于兹。 非 吾子之居所。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13)学生自己归纳其它常见的:“乎、因、与、者、遂”等 练习: 或 异于二者.之为,何哉 此 三者.,皆布衣之士也。 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陈 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吾 孰与.徐公美 所 识穷乏者得我与. 罔 不因.势象形 因.以为号焉 安 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等 死,死国可乎. 遂.逐齐师 寻 向所志,不复得路,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