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安县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基础题:(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斯是陋室,口口口口。(刘禹锡《陋室铭》)(1分) (2)口口口口口口口?悠悠。口口囗口口口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 (3)口囗口口口口口,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分)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 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口口口囗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1 ian yi。( (2)一切都是 shun xi,一切都将会过去。( (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 ming si xia xiang,遨游在美妙的梦 境中。( (4)不愧是法律界的 zhong liu di zh。(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等到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B.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C.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将成为众多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之地。(把“完 善”改为“改善”) B.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和 C.同学们写作文,要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把“切忌”改为“切记”)
广东省潮安县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基础题:(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1 分) (2) □□□□□□□?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 分)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 分) (4)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 是: □□□□□,□□□□□。(2 分) (5) 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 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 lián yī。( ) (2)一切都是 shùn xī,一切都将会过去。( ) (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míng sī xiá xiǎng,遨游在美妙的梦 境中。( ) (4)不愧是法律界的 zhōng liú dǐ zh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等到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B.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 ....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C.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 ....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将成为众多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之地。(把“完 善”改为“改善”)www.21-cn-jy.com B.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和 “中”) C.同学们写作文,要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把“切忌”改为“切记”)2·1·c·n·j·y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坚决的一步。 (把“坚决”改为“坚实”) 5.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 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 原作: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46分) (一)鱼我所欲也(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坚决的一步。 (把“坚决”改为“坚实”) 5.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一个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 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 分)21 教原创作品 原作: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二、(46 分) (一)鱼我所欲也(10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c-n-j-y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C.第二段中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古与今对比等 (二)问说(9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选自刘开 《孟涂文集》)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非学无以致疑(致疑:提出疑难)B.非问无以广识(广识:增加知识) C.其奚决焉(奚:何,怎么样)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有道:有方法)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1.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 要谈谈。(3分) (三)浪漫去哪儿了一一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刘维涛)(10分) (1)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 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2)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 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 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 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 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 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 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
A.文章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C.第二段中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古与今对比等。 (二)问说(9 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选自刘开 《孟涂文集》)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3 分)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 B.非问无以广识.. (广识:增加知识) C.其奚.决焉( 奚:何,怎么样)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有道:有方法) 10.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也 11.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 要谈谈。(3 分) (三)浪漫去哪儿了——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刘维涛)(10 分) ⑴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 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⑵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 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 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 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 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 后”“90 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 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 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
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 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 恰是浪漫的死敌。 (3)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 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 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4)当下中国,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 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 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 词,应运而生 (5)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极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 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 式,找回自我。 (6)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 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 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 由 (8)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 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 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9)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 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 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0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 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 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αD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
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 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 恰是浪漫的死敌。 ⑶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 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 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⑷当下中国,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 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 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 词,应运而生。 ⑸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极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 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 式,找回自我。 ⑹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⑺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 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 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 由。 ⑻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 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 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⑼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 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 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⑽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 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 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⑾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
2.下列分析,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的生活态度是浪漫的死敌。 B.部分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能帮助其拥有浪漫的生活方式。 C.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D.重拾浪漫的途径之一是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讠 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在第⑨⑩两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4.请简要分析⑦⑧两段的论证思路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雪地里的迎春花(17分) (1)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 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2)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 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 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3)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 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 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 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4)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 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 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 间。 (5)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 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
缘。” 12.下列分析,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的生活态度是浪漫的死敌。 B. 部分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能帮助其拥有浪漫的生活方式。 C. 要重拾浪漫,必先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D.重拾浪漫的途径之一是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在第⑨⑩两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4.请简要分析⑦⑧两段的论证思路及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四)雪地里的迎春花(17 分) ⑴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 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⑵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 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 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⑶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 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 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 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⑷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 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 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 间。 ⑸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 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
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6)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7)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 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8)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 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9)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 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 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0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 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 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①D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 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⑩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 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③3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 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40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 “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①5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 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06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 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 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⑩8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 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 15.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请简要分析母亲第二、第三次流泪的原因。(4分)
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⑹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⑺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 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⑻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 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⑼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 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 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⑽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 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 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⑾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 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⑿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 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⒀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 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⒁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 “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 ⒂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 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⒃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 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⒄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 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⒅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 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 花。 15.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请简要分析母亲第二、第三次流泪的原因。(4 分)
第一次:父亲离家,母亲因不舍而流泪 第二次: 第三次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7.文章末尾写到“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 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 春花。”请揣摩文意,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最想对“母亲”说的话。(4分) 18.说说文章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有何妙处。(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 和鸣的雎鸠 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 和对物的深情。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 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生命是一场 场的遇见,也许是田间的野花,空中的流云:也许是书中的箴言,史上的圣哲:也许 是某个人,某件事…等到遇见的那一刻,生命因此而不同了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遇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10分)
第一次:父亲离家,母亲因不舍而流泪。 第二次: 第三次: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17. 文章末尾写到“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 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 春花。”请揣摩文意,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最想对“母亲”说的话。(4 分) 18. 说说文章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有何妙处。(5 分) 三、写作(5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 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 和对物的深情。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 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生命是一场 场的遇见,也许是田间的野花,空中的流云;也许是书中的箴言,史上的圣哲;也许 是某个人,某件事……等到遇见的那一刻,生命因此而不同了。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遇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 5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 1—3 题。(10 分)
A.“有谁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先生。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一一等一等 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说出来吧,孩子—一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 的。带了什么去的?”“就带了一只——呃一—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 住了 B.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印第安人乔每晩都闯进他的梦中, 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可怜的哈克 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部告 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 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汤 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 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 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 选段选自(国家) (作者)的 (作品);作者是世界著名的 大师。(2分) 21.A选文中的“同伴”是谁?B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4分) 22.联系原著,说说B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4分)
A.“有谁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先生。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 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说出来吧,孩子——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 的。带了什么去的?”“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 住了。 B.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印第安人乔每晚都闯进他的梦中, 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可怜的哈克 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部告 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 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汤 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 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 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 20.选段选自 (国家) (作者)的 (作品);作者是世界著名的 大师。(2 分) 21.A 选文中的“同伴”是谁?B 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4 分) 22.联系原著,说说 B 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4 分)
参考答案 (24分) 1.(10分) (1)(1分)惟吾德馨 (2)(2分)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3)(1分)折戟沉沙铁未销 (4)(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4分)君未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涟漪(2)瞬息(3)冥思遐想(4)中流砥柱 3.(3分)C 4.(3分)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与前文“众多”语义重复了。) 5.(4分)示例 井底的蛙,当你坐井观天时,世界变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云端的月,当你遍洒光华时,夜晚便亮了 自由的鱼,你离开了水时,呼吸都困难了。 二、(46分) (一)(10分) 6.(3分) (1)通“避”,躲避。(2)用脚踢(3)停止,放弃 7.(4分) (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 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 我有什么好处呢?
参考答案 一、(24 分) 1.(10 分) (1)(1 分)惟吾德馨 (2)(2 分)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3)(1 分)折戟沉沙铁未销 (4)(2 分)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4 分)君未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涟漪(2)瞬息(3)冥思遐想(4)中流砥柱 3.(3 分)C 4.(3 分)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与前文“众多”语义重复了。) 5.(4 分)示例: 井底的蛙,当你坐井观天时,世界变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云端的月,当你遍洒光华时,夜晚便亮了。 自由的鱼,你离开了水时,呼吸都困难了。 二、(46 分) (一)(10 分) 6.(3 分) (1)通“避”,躲避。 (2)用脚踢 (3)停止,放弃 7.(4 分) (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 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 我有什么好处呢?
8.(3分)C(正面) (二)(9分) 9.(3分)D(有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10.(3分)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 11.(3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 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互相辅助而进行的,不学习(就)不会发现疑问, 不提问(就)不会增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勤奋地提问,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道理明白 但有时不通晓在事理上,了解其中大的(道理)了,但有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 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问他们问借以破解那些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 “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道德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问他们借以求得 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凭借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凭借知识多向 知识少(的人)问”。(对)道德才能同自己相等的人,问他们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 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探讨,明确地分辨那些问题 (三)(10分) 12.(3分)B 13.(3分)B 14.(4分)第⑦段首先提出问题“中国人不浪漫吗?”,然后指出“浪漫”一词早已被中 国文人使用过,并列举苏轼诗句加以佐证:第⑧段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陶渊明、孟 浩然等诗句论述了“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充满浪漫情怀”的观点。(3分)作用: ⑦和第⑧两段具体充分地论证了上文提出的“重拾浪漫的途径之一是延续传统”的观 点。(1分) (四)(17分) 15.(4分)第二次:看到父亲穷困的处境,母亲因难过而流泪。第三次:丢失发卡,母亲 因伤心而哭泣。(每点2分) 16.(4分)根据“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分析出他是一个爱 儿子的父亲;根据父亲为母亲买了“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并亲自“将它插入母亲的
8.(3 分)C (正面) (二)(9 分) 9. (3 分) D (有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10.(3 分)等 于 己 者/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 谓 交 相 问 难/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也 11.(3 分)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 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互相辅助而进行的,不学习(就)不会发现疑问, 不提问(就)不会增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勤奋地提问,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道理明白 了,但有时不通晓在事理上,了解其中大的(道理)了,但有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 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问他们问借以破解那些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 “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道德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问他们借以求得 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凭借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凭借知识多向 知识少(的人)问”。(对)道德才能同自己相等的人,问他们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 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探讨,明确地分辨那些问题。 (三)(10 分) 12.(3 分) B 13.(3 分) B 14.(4 分)第⑦段首先提出问题“中国人不浪漫吗?”,然后指出“浪漫”一词早已被中 国文人使用过,并列举苏轼诗句加以佐证;第⑧段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陶渊明、孟 浩然等诗句论述了“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充满浪漫情怀”的观点。(3 分)作用:第 ⑦和第⑧两段具体充分地论证了上文提出的“重拾浪漫的途径之一是延续传统”的观 点。(1 分) (四)(17 分) 15.(4 分)第二次:看到父亲穷困的处境,母亲因难过而流泪。第三次:丢失发卡,母亲 因伤心而哭泣。(每点 2 分) 16.(4 分)根据“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分析出他是一个爱 儿子的父亲;根据父亲为母亲买了“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并亲自“将它插入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