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36分) 、(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菲薄/绯闻 秸秆/笔杆子 提挈 /锲而不舍 B.菁华/腈纶 褒贬/电饭煲 瀣/引吭高歌 C.蒜薹/舌苔 胳膊/胳肢窝 蒿/自怨自艾 沆艾下 D.摭拾/蛰居 干练/干细胞 载/车载斗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笑 天然气 仗义直言 里应外合 B.诡秘 亲合力 以偏概全 风华正茂 C.炫烂 消火栓 入不敷出 回光返照 D.寒暄 吊脚楼 书声琅琅 筹莫展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同学们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大学时,成长的欢乐 在胸间。 ②临近节假日,省市物价局常常要启动价格临时 政策来稳 定市场物价 ③只有人们爱护瓦尔登湖,这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才 会永远 A.充斥干预年 轻 B.充溢干 预年轻 C.充溢干涉年 D.充斥 干 涉年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物 件,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B.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登峰造极,据工信部预计,2012年前10 个月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7万亿元 C.黄果树瀑布水大时,如银河倒倾,奔流直下,声若雷鸣,震颤 山谷。这一幕惊世骇俗,令人难以忘怀。 D.褪去了翠绿的外衣,披上了金秋的盛装,漫山红叶依山起伏, 枣庄抱犊崮景区天然植被仍是秀色可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打击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行动中,公安局经 侦大队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南山牌”铝合金案件
山东省枣庄市 2013 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36 分) 一、(24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菲薄/绯闻 秸秆/笔杆子 提挈 /锲而不舍 B.菁华/腈纶 褒贬/电饭煲 沆 瀣/引吭高歌 C.蒜薹/舌苔 胳膊/胳肢窝 艾 蒿/自怨自艾 D.摭拾/蛰居 干练/干细胞 下 载/车载斗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笑 天然气 仗义直言 里应外合 B.诡秘 亲合力 以偏概全 风华正茂 C.炫烂 消火栓 入不敷出 回光返照 D.寒暄 吊脚楼 书声琅琅 一筹莫展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同学们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大学时,成长的欢乐一 定 在胸间。 ②临近节假日,省市物价局常常要启动价格临时 政策来稳 定市场物价。 ③只有人们爱护瓦尔登湖,这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才 会永远 。 A.充斥 干预 年 轻 B.充溢 干 预 年轻 C.充溢 干涉 年 青 D.充斥 干 涉 年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物 件,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B.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登峰造极,据工信部预计,2012 年前 10 个月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 7 万亿元。 C.黄果树瀑布水大时,如银河倒倾,奔流直下,声若雷鸣,震颤 山谷。这一幕惊世骇俗,令人难以忘怀。 D.褪去了翠绿的外衣,披上了金秋的盛装,漫山红叶依山起伏, 枣庄抱犊崮景区天然植被仍是秀色可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打击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行动中,公安局经 侦大队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制售假冒“南山牌”铝合金案件
B.要想让中小学生练习书法并藉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必须 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现状。 C.超过七成希腊人质疑欧盟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最直 接的原因是因为希腊民众不满欧盟对希腊财政紧缩的强硬态度。 D.为遏制不断攀升的事故数量,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 规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引导司机文明驾驶,确实必要 6.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讴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音乐剧《茉莉飘香》已创作 完成,它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80后教师的形象。 B.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你才能真正体味得到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 C.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曾申 报“非遗”,在这次汇演中它们都带来了新创作的剧目 D.我国第一所国际化大学一一上海纽约大学15日在上海成立 民众迫切想了解的是该如何报考本校?学校收费如何? 7.依次填入下面橫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杜甫有一首诗《杜鹃》,起首便是“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 云安有杜鹃” 歧见迭出,各出手眼 ①四家的评论各呈所见,煞是好看。 ②王遵严也有相类的看法:“断不可为训。” ③宋牧仲的评语却是:“然诗实不佳 ④邵子湘说:“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 ⑤王阮亭从另一角度说:“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 A.①④③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②⑤④ D.④⑤③②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因本人须光临母校六十华诞庆祝活动,特请假一天,恳请班主 任老师批准 B.学生会对我校食堂服务质量反映的相关问题,校书记已责成后 勤主任落实 C.本人近期尽管身体欠安,但一定按时前往贵校参加家长座谈会 叨扰请教。 D.为提髙通讯能力,公司将对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 项宣布如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髙操,谈辩可喜。擢明经,调临涣主簿, 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 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 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不诛良臣进。臣敢 冒诛献瞽言。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 两河有疮洧之虞,五岭罹瘴厉之疫。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
B.要想让中小学生练习书法并藉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必须 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现状。 C.超过七成希腊人质疑欧盟获得 2012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最直 接的原因是因为希腊民众不满欧盟对希腊财政紧缩的强硬态度。 D.为遏制不断攀升的事故数量,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 规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的方式引导司机文明驾驶,确实必要。 6.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讴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音乐剧《茉莉飘香》已创作 完成,它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 80 后教师的形象。 B.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你才能真正体味得到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 C.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曾申 报“非遗”,在这次汇演中它们都带来了新创作的剧目。 D.我国第一所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 15 日在上海成立, 民众迫切想了解的是该如何报考本校?学校收费如何?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杜甫有一首诗《杜鹃》,起首便是“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 云安有杜鹃”。 歧见迭出,各出手眼。 ①四家的评论各呈所见,煞是好看。 ②王遵严也有相类的看法:“断不可为训。” ③宋牧仲的评语却是:“然诗实不佳。” ④邵子湘说:“古拙。乐府有此法,不害大家。” ⑤王阮亭从另一角度说:“兴观群怨,读此恍然有得。” A.①④③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②⑤④ D.④⑤③②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因本人须光临母校六十华诞庆祝活动,特请假一天,恳请班主 任老师批准。 B.学生会对我校食堂服务质量反映的相关问题,校书记已责成后 勤主任落实。 C.本人近期尽管身体欠安,但一定按时前往贵校参加家长座谈会, 叨扰请教。 D.为提高通讯能力,公司将对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 项宣布如下。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调临涣主簿, 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 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 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不诛良臣进。臣敢 冒诛献瞽言。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 两河有疮痏之虞,五岭罹瘴厉之疫。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
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 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 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 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则君臣 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 用也 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进吏部。会曹史李寳等鬻伪告,调官六十五员, 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寳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 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髙釴、韦景休杂推,寳等皆诛死。 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太和九年,京 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注亦内不 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 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附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于是诸子弟自 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五,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许嘉璐, 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之制度莫 修 修正 B.虞卿发其奸,賓等系御史府 发:发现 C.虞卿坐不检下免 坐:犯罪 官怨0城虞 而雅与虞卿有 雅:素来 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德宗以谏议大夫召 作《师说》以贻之 B.两河有疮洧之 哀吾生之 须臾 C.而听政六十 日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因京兆驺伍布都 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谢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虞卿具有正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 ②穆宗初立,选游荒恣,虞 卿上疏曰 ③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 ④虞卿发其奸
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 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 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 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则君臣 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 用也。 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进吏部。会曹史李賨等鬻伪告,调官六十五员, 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 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杂推,賨等皆诛死。 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太和九年,京 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注亦内不 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 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附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于是诸子弟自 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五,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年版,主编许嘉璐, 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之制度莫 修 修: 修正 B.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 发:发现 C.虞卿坐不检下免 官 坐:犯罪 D.而雅与虞卿有 怨 雅:素来 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德宗以谏议大夫召 城 作《师说》以贻之 B.两河有疮痏之 虞 哀吾生之 须臾 C.而听政六十 日 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因京兆驺伍布都 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谢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虞卿具有正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 ②穆宗初立,选游荒恣,虞 卿上疏曰 ③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 ④虞卿发其奸
⑤虞卿缚奴送狱 ⑥帝大怒,下 虞卿诏狱 A.①④⑥ B.①③⑥ 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虞卿的父亲杨宁,有髙尚的节操,能言善辩,考上明经科后, 虽然调任临涣主簿,但他弃官回到夏地,与阳城成为莫逆之交。 B.杨虞卿上奏章给穆宗,他认为穆宗应当每天接见、关心和询问 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使四海之内朝里朝外的人都能听到君王的声音。 C.衡山老百姓赵知微的进谏,虽然言辞很坦率,但是皇上不但没 有怪罪他,反而下诏叫宰相安慰答谢,最后还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杨虞卿因炼丹挖取小孩子心肝的谣言事件被郑注、李训和李固 言三人诬陷关进牢狱;后来他的子弟到京城喊冤才得以释放出来 第Ⅱ卷(114分) 三、(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3分) (2)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4 分) (3)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爹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这首词是他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②偃蹇:高 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4分) (2)末句“夜夜人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富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丽》 四、(12分}
⑤虞卿缚奴送狱 ⑥帝大怒,下 虞卿诏狱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虞卿的父亲杨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考上明经科后, 虽然调任临涣主簿,但他弃官回到夏地,与阳城成为莫逆之交。 B.杨虞卿上奏章给穆宗,他认为穆宗应当每天接见、关心和询问 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使四海之内朝里朝外的人都能听到君王的声音。 C.衡山老百姓赵知微的进谏,虽然言辞很坦率,但是皇上不但没 有怪罪他,反而下诏叫宰相安慰答谢,最后还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杨虞卿因炼丹挖取小孩子心肝的谣言事件被郑注、李训和李固 言三人诬陷关进牢狱;后来他的子弟到京城喊冤才得以释放出来。 第Ⅱ卷 (1 14 分) 三、(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3 分) (2)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4 分) (3)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爹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这首词是他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②偃蹇:高 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4 分) (2)末句“夜夜人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富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丽》) 四、(12 分}
16.阅读下列文字,概括文段的内容要点。(不超过30字)(5分) 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野果林总面积14.4万亩,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果林 拥有众多的原始野生苹果、核桃、杏、李等品种,被国内外林业专家誉为世界最 大的野生苹果基因库之一。小吉丁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疆伊犁河谷从山东 省引进苹果苗木时首次传入的,现已成为野果林的“心腹大患”。为有效遏制其 在“苹果基因库”中蔓延,当地政府今年入秋以来已分批组织了2000多名干部 群众进山砍伐了10000多亩遭遇虫害的“病树”以及枯死的果树,然后集中进行 了焚烧处理 17.阅读下面关于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后出生)和传统农民工(1980年前出 生)受教育水平数据表,写一条结论。(3分) 受教育水平 传统农民工(百分比)断生代农民工(百分比) 小学及以下 0.4 初中 45.6 1.1 高中 24.1 中专 11.2 庆专(或高职)及以上12.5 25.3 结论 18.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引用古诗词句,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句子有文采。(4分) 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浅交时代 徐全庆 认识周广海是在一个酒桌上。总共十二个人,多数我都不认识。略一观察就知道 不只是我,其他人之间不认识的也多。于是就先介绍互相认识。介绍人介绍到我 时,说,这是某某单位的徐科长。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就伸出手来,说,原来是 徐科长,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天有缘得见,真是荣幸。我慌忙握住他的手 堆起笑说,您客气了,请问您是……他握着我的手使劲晃了两下,说,我是刘新 强的朋友,叫周广海。新强经常和我提起你,说你很够朋友 刘新强?我的大脑飞速转了三百六十圈,还是没想起来刘新强是谁。其实这很正 常,现在的人们,接触人多了,交情却浅了。很多时候,相互之间只见过一面两 面,见面时仿佛老朋友一般,亲亲热热的,过后就谁也想不起来谁了。这个刘新
16.阅读下列文字,概括文段的内容要点。(不超过 30 字)(5 分) 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野果林总面积 14.4 万亩,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果林, 拥有众多的原始野生苹果、核桃、杏、李等品种,被国内外林业专家誉为世界最 大的野生苹果基因库之一。小吉丁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疆伊犁河谷从山东 省引进苹果苗木时首次传入的,现已成为野果林的“心腹大患”。为有效遏制其 在“苹果基因库”中蔓延,当地政府今年入秋以来已分批组织了 2000 多名干部 群众进山砍伐了 10000 多亩遭遇虫害的“病树”以及枯死的果树,然后集中进行 了焚烧处理。 17.阅读下面关于新生代农民工(1980 年后出生)和传统农民工(1980 年前出 生)受教育水平数据表,写一条结论。(3 分) 受教育水平 传统农民工(百分比) 新生代农民工(百分比) 小学及以下 6.6 0.4 初中 45.6 31.1 高中 24.1 25.4 中专 11.2 17.8 大专(或高职)及以上 12.5 25.3 结论 18.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引用古诗词句,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句子有文采。(4 分) 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 致;____ , ; , 。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 22 题。 浅交时代 徐全庆 认识周广海是在一个酒桌上。总共十二个人,多数我都不认识。略一观察就知道, 不只是我,其他人之间不认识的也多。于是就先介绍互相认识。介绍人介绍到我 时,说,这是某某单位的徐科长。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就伸出手来,说,原来是 徐科长,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今天有缘得见,真是荣幸。我慌忙握住他的手, 堆起笑说,您客气了,请问您是……他握着我的手使劲晃了两下,说,我是刘新 强的朋友,叫周广海。新强经常和我提起你,说你很够朋友。 刘新强?我的大脑飞速转了三百六十圈,还是没想起来刘新强是谁。其实这很正 常,现在的人们,接触人多了,交情却浅了。很多时候,相互之间只见过一面两 面,见面时仿佛老朋友一般,亲亲热热的,过后就谁也想不起来谁了。这个刘新
强我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但我装出和刘新强很熟的样子,也使劲晃了晃他的手, 说,原来是新强的朋友,那我们就是朋友了。 那天的酒桌上,我和周广海聊得很热火,都做出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分手时, 他要了我的电话,并且很认真地把我的姓名、电话存入他的手机。当着他的面 我也把他的电话存入我的手机.。其实我并不想这么做,在我的心里,他只是我 的一次性朋友,酒桌上亲热的表现只是酒桌上的需要,离开酒桌,可能今生谁也 不会再想起谁了。但我还是这样做了,并且当时拨打了一下他的手机。我平时都 是这样做的,这样也才显得真诚。当然,很快我就会把那个号码从手机里删去 几天后,我突然又见到了周广海。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但幸运的是,手机里存 的他的电话我忘了删了,忙调出来査看。然后,我亲热地上前拉着他的手说,广 海,我昨天还在想,哪天有时间约你坐一坐,没想到今天就见面了。他咧开嘴大 笑道,是吗?太巧了,我昨天也这样想呢。可前两天我的手机丢了,新换了个手 机,把你的号码弄丢了。于是我调出他的号码打了过去。他又一次握住我的手说, 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以后居然又见到周广海几次,每次见面我们都像老朋友一样,但过后我却从来没 有联系过他。 有一次,另一个酒桌上,我的旁边坐的也是一个陌生人。他接了一个电话,我听 他叫对方广海,又隐隐约约地听到电话里的声音有点熟悉。于是问他,是周广海 打的?他惊奇地看着我说,是呀,你认识他?我灿烂地笑一下,说,我们是老朋 友了。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广海的朋友就是我刘新强的朋友。然后我们就互留 了电话 就这样认识了刘新强 不久,刘新强到我单位办点小事。事很小,我帮他办了。他坚持 要请我吃饭,我拗不过他,就喊上了周广海。 我发现他们并不是很熟。 给周广海敬酒时,刘新强说,真得感谢周哥,要不是你,我也不 会认识徐科长这么好的朋友。周广海忙说,错了错了,是你先认识徐哥的,我还 是因为你才和徐哥成为朋友的。这话说得我们三个人都愣了。我和周广海就说起 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刘新强听了,说周广海记错了,他认识的是另一个单位的徐 科长 我笑了。刘新强说的那个徐科长我也认识,于是我打了他的电话, 说,我和刘新强在一起,你过来咱们一起吃个饭。电话那边问,刘新强是谁? 19.“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 20.“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广海的朋友就是我刘新强的朋友”,这句话说明了 怎样的社会现象?请简要分析。(4分 21.结合文意,说说结尾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22.《浅交时代》表达了作者对当前交友所持的态度,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 识。(6分) 六、(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 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是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
强我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但我装出和刘新强很熟的样子,也使劲晃了晃他的手, 说,原来是新强的朋友,那我们就是朋友了。 那天的酒桌上,我和周广海聊得很热火,都做出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分手时, 他要了我的电话,并且很认真地把我的姓名、电话存入他的手机。当着他的面, 我也把他的电话存入我的手机.。其实我并不想这么做,在我的心里,他只是我 的一次性朋友,酒桌上亲热的表现只是酒桌上的需要,离开酒桌,可能今生谁也 不会再想起谁了。但我还是这样做了,并且当时拨打了一下他的手机。我平时都 是这样做的,这样也才显得真诚。当然,很快我就会把那个号码从手机里删去。 几天后,我突然又见到了周广海。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但幸运的是,手机里存 的他的电话我忘了删了,忙调出来查看。然后,我亲热地上前拉着他的手说,广 海,我昨天还在想,哪天有时间约你坐一坐,没想到今天就见面了。他咧开嘴大 笑道,是吗?太巧了,我昨天也这样想呢。可前两天我的手机丢了,新换了个手 机,把你的号码弄丢了。于是我调出他的号码打了过去。他又一次握住我的手说, 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以后居然又见到周广海几次,每次见面我们都像老朋友一样,但过后我却从来没 有联系过他。 有一次,另一个酒桌上,我的旁边坐的也是一个陌生人。他接了一个电话,我听 他叫对方广海,又隐隐约约地听到电话里的声音有点熟悉。于是问他,是周广海 打的?他惊奇地看着我说,是呀,你认识他?我灿烂地笑一下,说,我们是老朋 友了。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广海的朋友就是我刘新强的朋友。然后我们就互留 了电话。 就这样认识了刘新强。 不久,刘新强到我单位办点小事。事很小,我帮他办了。他坚持 要请我吃饭,我拗不过他,就喊上了周广海。 我发现他们并不是很熟。 给周广海敬酒时,刘新强说,真得感谢周哥,要不是你,我也不 会认识徐科长这么好的朋友。周广海忙说,错了错了,是你先认识徐哥的,我还 是因为你才和徐哥成为朋友的。这话说得我们三个人都愣了。我和周广海就说起 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刘新强听了,说周广海记错了,他认识的是另一个单位的徐 科长。 我笑了。刘新强说的那个徐科长我也认识,于是我打了他的电话, 说,我和刘新强在一起,你过来咱们一起吃个饭。电话那边问,刘新强是谁? 19.“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 分) 20.“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广海的朋友就是我刘新强的朋友”,这句话说明了 怎样的社会现象?请简要分析。(4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结尾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 分) 22.《浅交时代》表达了作者对当前交友所持的态度,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 识。(6 分) 六、(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 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是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⑦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上海市大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 ①从康煕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 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 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 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 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 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 出现过。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 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 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 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两者均需 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当然,不管是 “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 会微积分。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 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 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巧合的是, 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达·芬奇提出了问题,口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 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口没能解决;直到 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在西 方,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一一“悬链线” 吊桥诞生了。 ④比较“悬链线”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出现与发展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在中国这是一个纯粹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 从来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西方,在达·芬 奇提出这个问题后的最初几百年里。这基本上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完全没 有实际应用。所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没人关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用。 当然,问题的提出还是来源于实际观察,也算是从实践中来。不同的是,他们对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得出了全面的科学结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又应用 到实际中去。 ⑤为什么西方人会对这样一个在当时看似并无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如此 感兴趣,并且锲而不舍地研究了几百年?为什么同时代的中国人尽管在实际中令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⑦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上海市大同中学 2013 届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 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 ①从康熙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 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 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 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 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 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 出现过。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 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 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 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两者均需 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当然,不管是 “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 会微积分。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 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 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巧合的是, 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达•芬奇提出了问题,□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 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没能解决;直到 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在西 方,大概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悬链线” 吊桥诞生了。 ④比较“悬链线”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出现与发展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在中国这是一个纯粹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 从来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西方,在达•芬 奇提出这个问题后的最初几百年里。这基本上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完全没 有实际应用。所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没人关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用。 当然,问题的提出还是来源于实际观察,也算是从实践中来。不同的是,他们对 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得出了全面的科学结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又应用 到实际中去。 ⑤为什么西方人会对这样一个在当时看似并无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如此 感兴趣,并且锲而不舍地研究了几百年?为什么同时代的中国人尽管在实际中令
人不可思议地应用了这种曲线,却对其“所以然”从未深究?这恐怕只能从文化 传统中找原因了。正如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所说,“如果让牛顿一直呆在霍屯 图特(一个在南非的原始部落)文化中,他会像霍屯图特人一样进行原始的计 算”。西方文化根植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几何学一贯极为重视。而 在我国古代,几何学乃至整个数学从来没有取得过能与哲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尽 管我们的祖先也曾取得过不少辉煌的数学成果。像圆周率的计算,开平方、开立 方的方法等等都比西方领先很多年。然而这些成果大都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缺 少更高层次的抽象内容。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国数学家讲的常常是形象的 “鸡兔同笼”,西方则是抽象的ⅹ和y。尤其像素数、黄金分割率公理体系这类 纯抽象的概念,从未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之中。古希腊几何学则是从公理出发 以严格的逻辑推导为根本,从而奠定了西方数学重视演绎法的传统。而演绎法正 是通向近代数学乃至近代科学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⑥长久以来,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没 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悬链线”的故事倒是为此提供了一介颇具说服力的例子。 1.“样式雷”屋顶做成“悬链线”形状,主要是出于对口囗的考虑。(2分) 2.第③段的两个口里,应填入哪一项(甲、却/也乙、而/竟)?请选出正确 项并说明理由。(2分) 选项: 理由: 3.下列对“悬链线”的介绍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悬链线”其实就是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 B.“悬链线”在工程中得到应用,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 C.“悬链线”问题在西方一直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 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是以微积分发明为前提的 4.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 5.文章谈“悬链线”问题,既然以“样式雷”为例,为什么还举“迎仙桥”的 例子?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意图。(4分) (1) (2) 6.本文揭示了中国文化“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的原因,请概述原因并加以评 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7分)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 ①“世胄蹑髙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 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延绵不绝。到了“文革”期间,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类充满对他人蔑视和自我炫耀的政治 血统论话语,在“十年浩劫”中一度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好在这
人不可思议地应用了这种曲线,却对其“所以然”从未深究?这恐怕只能从文化 传统中找原因了。正如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所说,“如果让牛顿一直呆在霍屯 图特(一个在南非的原始部落)文化中,他会像霍屯图特人一样进行原始的计 算”。西方文化根植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几何学一贯极为重视。而 在我国古代,几何学乃至整个数学从来没有取得过能与哲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尽 管我们的祖先也曾取得过不少辉煌的数学成果。像圆周率的计算,开平方、开立 方的方法等等都比西方领先很多年。然而这些成果大都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缺 少更高层次的抽象内容。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国数学家讲的常常是形象的 “鸡兔同笼”,西方则是抽象的 x 和 y。尤其像素数、黄金分割率公理体系这类 纯抽象的概念,从未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之中。古希腊几何学则是从公理出发, 以严格的逻辑推导为根本,从而奠定了西方数学重视演绎法的传统。而演绎法正 是通向近代数学乃至近代科学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⑥长久以来,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没 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悬链线”的故事倒是为此提供了一介颇具说服力的例子。 1.“样式雷”屋顶做成“悬链线”形状,主要是出于对□□的考虑。(2 分) 2.第③段的两个口里,应填入哪一项(甲、却/也 乙、而/竟)?请选出正确 项并说明理由。(2 分) 选项: 理由: 3.下列对“悬链线”的介绍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悬链线”其实就是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 B.“悬链线”在工程中得到应用,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 C.“悬链线”问题在西方一直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 D.“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是以微积分发明为前提的。 4.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2 分) 5.文章谈“悬链线”问题,既然以“样式雷”为例,为什么还举“迎仙桥”的 例子?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意图。(4 分) (1) (2) 6.本文揭示了中国文化“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的原因,请概述原因并加以评 析。(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17 分) 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 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 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延绵不绝。到了“文革”期间,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类充满对他人蔑视和自我炫耀的政治 血统论话语,在“十年浩劫”中一度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好在这
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 革开放30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行并大有蔓延之势 ②血统原指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 之分且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 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③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引进人才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髙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仼,这本属正常现象。但进入新世 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这苛刻并非单 纯是学术成就、学术潜力,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 学获得博士学位,“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 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 则口口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口照收不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 竟要査“本科血统”。“文革”政治血统论流行的时候,用人往往要“查三代” 甚至“查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与之相比,现在高校录用教师的做法,有何本 质差异? 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悲的是,上述文化血统论意识笼罩下的高校人 才选拔,连“文革”期间政治血统论影响之下的考察录用人才的“境界”都不 如。毕竟,那时对于“出身”不好的人,还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现 在的文化血统论,连这种幌子都不要了,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真是可悲亦复 可叹! ⑤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最近几年,公务员招考的 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 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土要做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 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 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 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⑥文化血统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它首先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 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发 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并受到全社会自觉认同的自学成才 论、自我设计论,都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本质 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和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是新的宿命论,是 一种社会倒退 ⑦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也堵塞了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 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 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 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 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 市场。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不会 而是 ⑧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 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多的 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 发泄的机会和渠道。近年某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网络义和团”的喧嚣,不能 说与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 革开放 30 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行并大有蔓延之势。 ②血统原指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 之分且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 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 ③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引进人才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 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这本属正常现象。但进入新世 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这苛刻并非单 纯是学术成就、学术潜力,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 学获得博士学位,“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 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 则□□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照收不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 竟要查“本科血统”。“文革”政治血统论流行的时候,用人往往要“查三代”, 甚至“查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与之相比,现在高校录用教师的做法,有何本 质差异? 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悲的是,上述文化血统论意识笼罩下的高校人 才选拔,连“文革”期间政治血统论影响之下的考察录用人才的“境界”都不 如。毕竟,那时对于“出身”不好的人,还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现 在的文化血统论,连这种幌子都不要了,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真是可悲亦复 可叹! ⑤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最近几年,公务员招考的 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 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士要做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 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 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 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 ⑥文化血统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它首先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 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发 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并受到全社会自觉认同的自学成才 论、自我设计论,都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本质 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和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是新的宿命论,是 一种社会倒退。 ⑦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也堵塞了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 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 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 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 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 市场。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不会 , 而是 。 ⑧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 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更多的 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 发泄的机会和渠道。近年某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网络义和团”的喧嚣,不能 说与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⑨解决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要尽力尽快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 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 的风气和信念 7.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其作用 。(2分) 8.选出第③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2 分) A.尽管 也也 B.无论都 C.即使 D.虽然却 9.第③⑤两段举例揭示了文化血统论的“怪象”。第③段议论“教育部门引进 人才”,侧重于从 的角度举例:;第⑤段议论“公务员招考”,侧 重于从 的角度举例。(3分) 10.根据文意,在第⑦段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人们可能不会 是 。(3分) 11.选出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2.本文和左思《咏史》在主旨上有哪些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8分) 13.(1)吴宫花草埋幽 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谢公宿处今尚 在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云回望 合, (王维《钟南山》) (5)可怜后主还祠 庙 (杜甫《登楼》) (6) 燕尾绣蝥 (卢纶《塞下曲》
⑨解决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要尽力尽快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 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 的风气和信念。 7.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其作用 是 。(2 分) 8.选出第③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A.尽管 也 B.无论 都 C.即使 也 D.虽然 却 9.第③⑤两段举例揭示了文化血统论的“怪象”。第③段议论“教育部门引进 人才”,侧重于从 的角度举例;第⑤段议论“公务员招考”,侧 重于从 的角度举例。(3 分) 10.根据文意,在第⑦段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人们可能不会 (1) ,而 是 (2) 。(3 分) 11.选出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3 分)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2.本文和左思《咏史》在主旨上有哪些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 分) (三)默写(8 分) 13.(1)吴宫花草埋幽 径,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 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谢公宿处今尚 在, 。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云回望 合, 。 (王维《钟南山》) (5)可怜后主还祠 庙, (杜甫《登楼》) (6) ,燕尾绣蝥 弧。 (卢纶《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