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数十年关于文明兴起的讨论很多,但近年来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这 问题也赢得了较多关注。常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气候论)是寻找气 候变化与复杂社会系统剧变之间的时空对应联系,将环境恶化作为文明衰亡的主 要原因。另一种方法(应变论)强调人类应对压力的应变能力,将社会看作一套 机制,具有处理外部挑战的内在能力。认为社会变化是间断发生的,社会缓慢积 累的过程会不时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断,并导致社会系统的重组。后一种见解颇 受支持,很多案例研究表明,社会常常修正其行为,以应对眼前的危机,但很有 可能的是,那些用来应对不断发生的短期危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解决某些长期 且严重的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认识过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种方法都有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需要估量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这些 应对策略成败皆有可能。 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也发生过多起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件,例如红山文化、良 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突然表现为区城范围内考古物质文化的消失,人口骤降, 而原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 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例如二里头国家,是在气候波动期 成为一个区域强权的,而这时候很多地方的人口在减少。二里头的兴起是应变理 论很好的一个例证。首先,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这个选址策略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洪水,而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新石器聚落很可能正 是被洪水摧毁的,特别是长江流域。其次,黄河中游的农业流行种植多种作物, 包括粟、大豆、水稻、小麦等,这比其他地区种植水稻的单一农业体系更容易维 持社会生存,一个政权采取多种农业形式也有助于规避作物歉收的风险。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式的分析结果,伊洛河流域二里头文化的人口,达到最大承 载量的78%,超过了最佳比率。二里头人比以往生产更多的食物,但使用的仍然 是之前龙山晚期的那些农业技术。二里头国家的统治者似乎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更 加努力地劳作。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环境刷变 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 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 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通过足够丰富的考古资料,通过多学科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以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 地上的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摘编自陈星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数十年都只是在讨论文明兴起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B.气候论和应变论既是研究文明兴起的方法,也是硏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 常用方法。 C.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衰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 D.中国文明形成是一个长期、坎坷、复杂多样的过程,是由诸多小村落文明 步步转变而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张家口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去数十年关于文明兴起的讨论很多,但近年来关于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这一 问题也赢得了较多关注。常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气候论)是寻找气 候变化与复杂社会系统剧变之间的时空对应联系,将环境恶化作为文明衰亡的主 要原因。另一种方法(应变论)强调人类应对压力的应变能力,将社会看作一套 机制,具有处理外部挑战的内在能力。认为社会变化是间断发生的,社会缓慢积 累的过程会不时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断,并导致社会系统的重组。后一种见解颇 受支持,很多案例研究表明,社会常常修正其行为,以应对眼前的危机,但很有 可能的是,那些用来应对不断发生的短期危机的方法,可能并不能解决某些长期 且严重的问题。我们相信,对于认识过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种方法都有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需要估量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这些 应对策略成败皆有可能。 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也发生过多起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件,例如红山文化、良 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突然表现为区城范围内考古物质文化的消失,人口骤降, 而原因常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 多起环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例如二里头国家,是在气候波动期 成为一个区域强权的,而这时候很多地方的人口在减少。二里头的兴起是应变理 论很好的一个例证。首先,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这个选址策略能够抵御大规模的洪水,而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新石器聚落很可能正 是被洪水摧毁的,特别是长江流域。其次,黄河中游的农业流行种植多种作物, 包括粟、大豆、水稻、小麦等,这比其他地区种植水稻的单一农业体系更容易维 持社会生存,一个政权采取多种农业形式也有助于规避作物歉收的风险。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模式的分析结果,伊洛河流域二里头文化的人口,达到最大承 载量的 78%,超过了最佳比率。二里头人比以往生产更多的食物,但使用的仍然 是之前龙山晚期的那些农业技术。二里头国家的统治者似乎有办法让更多的人更 加努力地劳作。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环境刷变 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 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 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通过足够丰富的考古资料,通过多学科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 8000 多年以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 地上的诸多小村落文明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摘编自陈星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数十年都只是在讨论文明兴起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B. 气候论和应变论既是研究文明兴起的方法,也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 常用方法。 C.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衰败是环境恶化造成的。 D. 中国文明形成是一个长期、坎坷、复杂多样的过程,是由诸多小村落文明一 步步转变而来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气候论和应变论两个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 的问题。 B.文章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例进行对比,为应变理 论提供了例证。 C.文章分析了二里头文明经受环境恶化考验的原因,证实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 策略的重要性。 D.文章先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然后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指向了对中国文明形 成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变论”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认为社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眼前的 危机。 B.二里头国家因处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髙的地区,从而避免了被洪水摧毁的 危机。 C.二里头国家在气候波动期成为区域强权是因为作物种植的多样性规避了歉收 的风险。 D.虽然我们难以彻底了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可以清晰地认识社会进步 的过程。 【答案】1.D2.A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 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错误,原文“也赢得了较多关注”说明以前也有讨论,只是关注度不高。B项 气候论和应变论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C项,从原文“原因常 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器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 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可知说法错误。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 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 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从应变论角度较为深 入地阐述了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 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归纳不全面,文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选 址,二是作物种植多样性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 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 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
A. 文章从气候论和应变论两个角度,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崩溃 的问题。 B. 文章将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早期复杂社会兴衰的事例进行对比,为应变理 论提供了例证。 C. 文章分析了二里头文明经受环境恶化考验的原因,证实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 策略的重要性。 D. 文章先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然后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指向了对中国文明形 成的看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变论”将社会看作一套机制,认为社会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眼前的 危机。 B. 二里头国家因处在嵩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从而避免了被洪水摧毁的 危机。 C. 二里头国家在气候波动期成为区域强权是因为作物种植的多样性规避了歉收 的风险。 D. 虽然我们难以彻底了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但可以清晰地认识社会进步 的过程。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 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并没有涉及文明崩溃的讨论” 错误,原文“也赢得了较多关注”说明以前也有讨论,只是关注度不高。B 项, 气候论和应变论是研究复杂社会和文明崩溃的常用方法。C 项,从原文“原因常 常归结为气候变化、生态灾难等环境的恶化。青铜器时代的中国也经历过多起环 境恶化事件,但并未导致崩溃的发生”可知说法错误。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 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 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 项,文章从应变论角度较为深 入地阐述了社会应对外部挑战的策略。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 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归纳不全面,文中有两个原因,一是选 址,二是作物种植多样性。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 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 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格桑花 何永康 最先知道格桑花是在很多悠远的藏歌里。因为没有去过西藏,与这花没有眼缘, 只知道它是藏族人的专爱 前不久去了一趟川北九龙山,接近景区核心地带有一条鲜花簇拥的宽敞道路。那 花开得真是灿烂,洋溢着迎客的热情。我问当地的朋友:这是什么花?朋友轻描 淡写地回答:格桑花。 哦,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格桑花了,真是一次不期而至的“艳遇”啊! 我独自一人沿着鲜花大道走了一个来回,仔细观察格桑花的颜色与形状。颜色的 基调自然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了,更多的花则是由这七种颜色混搭而成的更为丰富 的无名“杂色”。花不大,但因为叶子小得像丛生的杂草,加之花瓣总是被一柄 细长的茎高高举起,也就有一种夺目的美了。这种美是笑意盈盈的,每一片花瓣 都捧着一片快乐,那是明媚的快乐。 花是单瓣的,因而开放得很舒展。在阳光的照射下,通体透明,简洁而靓丽,像 她的快乐,简单而毫不遮掩。看过很多富养的花,复瓣的居多,以此显示其名贵, 但往往因层次太多、密度太大而让人难以亲近,一如一个人的心眼太多,心思太 缜密,反而让人难以接近,只好敬而远之。 般来说,群居比独居要快乐得多。孤独的人或许内心有自己的快乐世界,不过 凡人还是群乐为好,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譬如格桑花,一开就是一大片,在 风中熙熙攘攘,调笑打闹,热闹非凡,好不畅快。 在藏区,格桑花并不是一种花的专用名,而是所有野花的统称。由此我想到了两 个词一一杂陈与兼容。在格桑花的族群里,花色是千差万别的,花形是千姿百态 的,但都能和平相处,大大小小高髙矮矮,错落有致,非常养眼;明艳也罢素雅 也罢,并不彼此排斥,而是互相陪衬与托举,花事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出和 谐的快乐。 格桑花不是花中贵胄,而是山中的野民。不像牡丹那样雍容,不像梅花那样冷艳 不像兰花那样幽静,也不像同属一料的菊花那样散淡。因其凡俗,格桑花是低 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朝霞中该招展时绝不含蓄,烈日下该收敛时绝丕 硬撑。这就是低调带来的快乐 人类在格桑花面前也要低调,方能有更多的发现。比如,你要拍出她的姿容,就 得放下身段蹲着,透过镜头仰视,才能剔除杂芜,凸显花枝,蓝天白云也才能成 为她的背景。如果你平视或者俯视,看到的只能是杂乱无章的闲花野草。 在藏区,人们又把格桑花叫作“八瓣梅”,因为其花瓣多为八瓣。如果能看见九 瓣的,就会更觉吉祥幸福,这和汉人在四叶草中寻找稀有的五叶草的说法和寓意 一样。我没有刻意去找“九瓣梅”。因为,最为普通者恰恰最为可贵。何况,格 桑花已经给了我生活的启迪和快乐满足,又夫复何求? 从此,就与格桑花一样的人为伍吧,做一个有快乐感的人。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花“洋溢着迎客的热情”与“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 B.“心仪已久”“一次不期而至的‘艳遇’”写出了作者对格桑花的出现感到 惊喜的心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格桑花 何永康 最先知道格桑花是在很多悠远的藏歌里。因为没有去过西藏,与这花没有眼缘, 只知道它是藏族人的专爱。 前不久去了一趟川北九龙山,接近景区核心地带有一条鲜花簇拥的宽敞道路。那 花开得真是灿烂,洋溢着迎客的热情。我问当地的朋友:这是什么花?朋友轻描 淡写地回答:格桑花。 哦,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格桑花了,真是一次不期而至的“艳遇”啊! 我独自一人沿着鲜花大道走了一个来回,仔细观察格桑花的颜色与形状。颜色的 基调自然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了,更多的花则是由这七种颜色混搭而成的更为丰富 的无名“杂色”。花不大,但因为叶子小得像丛生的杂草,加之花瓣总是被一柄 细长的茎高高举起,也就有一种夺目的美了。这种美是笑意盈盈的,每一片花瓣 都捧着一片快乐,那是明媚的快乐。 花是单瓣的,因而开放得很舒展。在阳光的照射下,通体透明,简洁而靓丽,像 她的快乐,简单而毫不遮掩。看过很多富养的花,复瓣的居多,以此显示其名贵, 但往往因层次太多、密度太大而让人难以亲近,一如一个人的心眼太多,心思太 缜密,反而让人难以接近,只好敬而远之。 一般来说,群居比独居要快乐得多。孤独的人或许内心有自己的快乐世界,不过 凡人还是群乐为好,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譬如格桑花,一开就是一大片,在 风中熙熙攘攘,调笑打闹,热闹非凡,好不畅快。 在藏区,格桑花并不是一种花的专用名,而是所有野花的统称。由此我想到了两 个词——杂陈与兼容。在格桑花的族群里,花色是千差万别的,花形是千姿百态 的,但都能和平相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错落有致,非常养眼;明艳也罢素雅 也罢,并不彼此排斥,而是互相陪衬与托举,花事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出和 谐的快乐。 格桑花不是花中贵胄,而是山中的野民。不像牡丹那样雍容,不像梅花那样冷艳, 不像兰花那样幽静,也不像同属一料的菊花那样散淡。因其凡俗,格桑花是低调 的,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朝霞中该招展时绝不含蓄,烈日下该收敛时绝不 硬撑。这就是低调带来的快乐。 人类在格桑花面前也要低调,方能有更多的发现。比如,你要拍出她的姿容,就 得放下身段蹲着,透过镜头仰视,才能剔除杂芜,凸显花枝,蓝天白云也才能成 为她的背景。如果你平视或者俯视,看到的只能是杂乱无章的闲花野草。 在藏区,人们又把格桑花叫作“八瓣梅”,因为其花瓣多为八瓣。如果能看见九 瓣的,就会更觉吉祥幸福,这和汉人在四叶草中寻找稀有的五叶草的说法和寓意 一样。我没有刻意去找“九瓣梅”。因为,最为普通者恰恰最为可贵。何况,格 桑花已经给了我生活的启迪和快乐满足,又夫复何求? 从此,就与格桑花一样的人为伍吧,做一个有快乐感的人。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花“洋溢着迎客的热情”与“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 B. “心仪已久”“一次不期而至的‘艳遇’”写出了作者对格桑花的出现感到 惊喜的心情
C.文章紧扣标题,围绕着标题“快乐格桑花”中“快乐”来描绘了格桑花花瓣 的特点。 D.文章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令人 回味。 5.画线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格桑花怎样的特点? 6.结合文章分析格桑花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启迪 【答案】4.A5.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手法。突出了格桑花平凡既低调又 张扬的特点。 6.①做人要纯朴,享受凡人群居的快乐。②做人要兼容,互相托举、映衬,和 谐相处。③做人要低调,珍惜普通平凡的可贵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结 合文本内容“我问当地的朋友:这是什么花?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格桑花”分 析,抓住关键词“当地”,“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是他们对格桑花的熟悉,因 此“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分析错误。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 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 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 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 案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文本修辞手法运用分析。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格桑花不 是花中贵胄,而是山中的野民”,比喻:“不像牡丹那样雍容,不像梅花那样冷 艳,不像兰花那样幽静,也不像同属一料的菊花那样散淡”,排比;“格桑花是 低调的,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朝霞中该招展时绝不含蓄,烈日下该收敛时 绝不硬撑”,拟人。“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这就是低调带来的快乐”,突 出了格桑花平凡既低调又张扬的特点。 6.试题分析: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主 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 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格桑花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启迪,结合文本内容 分析概括。“不过凡人还是群乐为好,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做人要纯朴, 享受凡人群居的快乐;“由此我想到了两个词一一杂陈与兼容……并不彼此排 斥,而是互相陪衬与托举,花事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出和谐的快乐”,做人 要兼容,互相托举、映衬,和谐相处:“因其凡俗,格桑花是低调的……这就是 低调带来的快乐”,做人要低调,珍惜普通平凡的可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大部分网络自制刷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在大城市 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大城市的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爱奇艺副总裁 陈潇说
C. 文章紧扣标题,围绕着标题“快乐格桑花”中“快乐”来描绘了格桑花花瓣 的特点。 D. 文章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令人 回味。 5. 画线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格桑花怎样的特点? 6. 结合文章分析格桑花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启迪? 【答案】4. A 5. 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手法。突出了格桑花平凡既低调又 张扬的特点。 6. ①做人要纯朴,享受凡人群居的快乐。②做人要兼容,互相托举、映衬,和 谐相处。③做人要低调,珍惜普通平凡的可贵。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结 合文本内容“我问当地的朋友:这是什么花?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格桑花”分 析,抓住关键词“当地”,“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是他们对格桑花的熟悉,因 此“写出了我内心的失落”分析错误。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 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 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 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 案。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修辞手法运用分析。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格桑花不 是花中贵胄,而是山中的野民”,比喻;“不像牡丹那样雍容,不像梅花那样冷 艳,不像兰花那样幽静,也不像同属一料的菊花那样散淡”,排比;“格桑花是 低调的,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朝霞中该招展时绝不含蓄,烈日下该收敛时 绝不硬撑”,拟人。“但低调中也有野性的张扬”“这就是低调带来的快乐”,突 出了格桑花平凡既低调又张扬的特点。 6. 试题分析: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主 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 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格桑花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启迪,结合文本内容 分析概括。“不过凡人还是群乐为好,因为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做人要纯朴, 享受凡人群居的快乐;“由此我想到了两个词——杂陈与兼容……并不彼此排 斥,而是互相陪衬与托举,花事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彰显出和谐的快乐”,做人 要兼容,互相托举、映衬,和谐相处;“因其凡俗,格桑花是低调的……这就是 低调带来的快乐”,做人要低调,珍惜普通平凡的可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部分网络自制刷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在大城市 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大城市的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爱奇艺副总裁 陈潇说
人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字成倍的增长,已经 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 量从2015年的317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147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 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历史最高。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情景喜剧 31.42% 青春偶像剧 17.14% 都市情感剧 13.19% 励志剧 1143% 悬疑剧1 68 科幻剧 8.57 穿越剧 5.71% 奇幻剧 2.86% 0%5%10%15%20%25%30%35% 图1:网民喜爱的网络自制剧类型 泡意付费 图2:人们是否愿意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刷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来所 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丰富,但大部分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 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中国制造”大都是翻版 与抄袭,这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 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网络自制剧大 多都以都是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们之间发生的 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群 体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发展不利。三是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 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小,制作粗糙,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故事性较 差,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人 2015 年的 459 部上升到 2017 年的 787 部,网络自制剧数字成倍的增长,已经 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 量从 2015 年的 317 亿人次,上升到 2017 年的 1147 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 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历史最高。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图 2:人们是否愿意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刷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来所 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丰富,但大部分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 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中国制造”大都是翻版 与抄袭,这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 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网络自制剧大 多都以都是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们之间发生的 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群 体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发展不利。三是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 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小,制作粗糙,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故事性较 差,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树三讲”、“去 三俗”。一是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 媚俗;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 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 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 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 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工夫。在剧 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 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 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 它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好看、 题材创新、剧本过硬、制作精良、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的生 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的最主流观众大部分是小城市的女青年, 因为她们相对来说有一点闲暇时间。 B.根据调查,近一半的观众不愿意选择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剧,主要是因为他们 无法确定网络自制剧的质量好坏 C.我国的网络自制剧存在剧情比较单一的问题,大多是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 材,影片的受众群体相对窄小 D.我国的网络自制剧虽然收视不错,但翻版与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做不 到真正原创,就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网络自制剧快速增长,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 随着播放流量的增长,网络自制剧投资也比以前更多了。 B.从材料二来看,网民爱看的网络自制剧中情景喜剧、青春偶像剧和都市情感 剧超过六成,而奇幻剧、穿越剧尚不到一成。 C.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也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 低俗、庸俗、媚俗。 D.对于网络自制剧,选择剧目时尊重观众的需求是首要的,因为不考虑观众需 求可能会失去观众,影响自身发展。 9.对于材料三中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答案】7.B8.D 9.①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袭,加强原创;② 扩大题材,增加受众面;③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B项,从材料二图2“人们是否愿意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刷”看,对于人们是否愿意 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剧的调查中,不确定的人们要看质量与价格再决定,而不是不 愿意选择付费观看的观众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树三讲”、“去 三俗”。一是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 媚俗;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 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 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 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 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工夫。在剧 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 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 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 它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好看、 题材创新、剧本过硬、制作精良、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的生 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的最主流观众大部分是小城市的女青年, 因为她们相对来说有一点闲暇时间。 B. 根据调查,近一半的观众不愿意选择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剧,主要是因为他们 无法确定网络自制剧的质量好坏。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存在剧情比较单一的问题,大多是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 材,影片的受众群体相对窄小。 D.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虽然收视不错,但翻版与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做不 到真正原创,就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网络自制剧快速增长,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 随着播放流量的增长,网络自制剧投资也比以前更多了。 B. 从材料二来看,网民爱看的网络自制剧中情景喜剧、青春偶像剧和都市情感 剧超过六成,而奇幻剧、穿越剧尚不到一成。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也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 低俗、庸俗、媚俗。 D. 对于网络自制剧,选择剧目时尊重观众的需求是首要的,因为不考虑观众需 求可能会失去观众,影响自身发展。 9. 对于材料三中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D 9. ①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袭,加强原创;② 扩大题材,增加受众面;③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B 项,从材料二图 2“人们是否愿意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刷”看,对于人们是否愿意 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剧的调查中,不确定的人们要看质量与价格再决定,而不是不 愿意选择付费观看的观众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项,结合文本 内容“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 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 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分析可知,“选择 剧目时尊重观众的需求是首要的”说法错误,文中无此信息。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 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 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 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怎样解决对于材料三中 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一是剧情抄袭严重。我 国近些年来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丰富,但大部分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 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 袭,加强原创;“二是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网络自制剧大多都以都是爱 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们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 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扩大题材,增加受众面;“三是制作 粗糙、艺术性不高”,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 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 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及淮 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 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 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干子 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汘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 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毎轻中囯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囯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 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 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 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藩。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 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 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 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 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 项,结合文本 内容“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 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 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分析可知,“选择 剧目时尊重观众的需求是首要的”说法错误,文中无此信息。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 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 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 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怎样解决对于材料三中 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一是剧情抄袭严重。我 国近些年来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丰富,但大部分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 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 袭,加强原创;“二是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网络自制剧大多都以都是爱 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们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 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扩大题材,增加受众面;“三是制作 粗糙、艺术性不高”,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 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 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及淮 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 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 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 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 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 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 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 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 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 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 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 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B.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C.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D.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子: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亦称作“皇储”,皇帝其他的儿子则称“皇子” B.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 C.可汘: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类似汉语的天子或皇帝。 D.上疏: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高官陈述意见。常见的还有“表”,如《出师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彻作战勇敢,理政有方。李彻在平定淮南时,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 后,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李彻为人正直,受到赏识。朝廷选拔正直的人任晋王的僚佐,晋王因李彻是 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李彻屡立战功,加官进爵。李彻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后来在 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的战斗中,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 D.李彻出其不意,大破突厥。李彻在与突厥的战斗中,非常赞成李充的建议, 与李充率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将沙钵略可汘打得落荒而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答案】10.D11.D12.B 13.(1)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 就是如此被看重。 2)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 任用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国内之众”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精兵”作后句的主语, 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B.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C.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D. 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太子: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亦称作“皇储”,皇帝其他的儿子则称“皇子”。 B. 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 C. 可汗: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类似汉语的天子或皇帝。 D. 上疏: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高官陈述意见。常见的还有“表”,如《出师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彻作战勇敢,理政有方。李彻在平定淮南时,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 后,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 李彻为人正直,受到赏识。朝廷选拔正直的人任晋王的僚佐,晋王因李彻是 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 李彻屡立战功,加官进爵。李彻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后来在 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的战斗中,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 D. 李彻出其不意,大破突厥。李彻在与突厥的战斗中,非常赞成李充的建议, 与李充率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将沙钵略可汗打得落荒而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皇上对侍臣们说:“怎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 就是如此被看重。 (2)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 任用。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 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容的变化等。句中“国内之众”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精兵”作后句的主语, 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疏”“表”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 形式,而不是向“高官”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 错误,题中B项,晋王因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 府的军事”分析错误。是皇上因为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下诏李彻 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安:怎能;见:被; 重:看重;得罪:被治罪;善:交好;素:平素;因:于是 参考译文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性格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大 家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不久任用他为殿中司馬.多次升迁任奉车都尉.周武帝 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封为同昌县男爵,食邑三百户.周 宣帝即位后.李彻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淮南平定后,就授李 彻为淮州刺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 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剌史,一年多后,朝延招 入任左武卫将軍,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朝廷精心选拔正直而有文武才干的正 道人做他的僚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老臣.又多次统领军队,诏命李彻总管晋王 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们说怎 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第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进犯边塞.皇上命令王杨爽为元帅.率部打击敌人.以 李彻为长史.官军在白道遇上敌军,行军总管李充对杨爽说:“突厥每次犯边 将領们总以保全军力为宗旨,没有人能死战.因此突厥胜多败少,所以常常轻视 中原军队。现在,沙钵略全数调遣国内的士众,屯兵据守险要之地.必定轻视我 们而无所防备,用精兵袭击他,可以打败敌人。”杨爽听从其计.将領们大多 心存疑虑.只有李彻赞成其计策.请求与他同行,李彻于是与李充率精锐骑兵 五千,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大破敌军。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甲,隐蔽行走于荒 草逃跑.李彻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臣.不久,沙钵略被阿拔 侵犯.呈递奏疏,请求援助,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锐骑一万前往,阿拔 闻讯逃走.军队返回后,又让李彻兼任行军总管,駐守平凉,以防备胡人侵扰.封 爵位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李彻升为柱国,等到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淮海后.以 李彻为杨州总管司马.改封爵位为德广郡公 左仆射髙颖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仼用.李 彻后来口出怨言.皇闻知后召他入宫.在卧室内赐宴.酒席上谈到平生之事, 当日李彻被赐鸩酒毒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 题壁,慨然成咏° 宋之间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疏”“表”是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 形式,而不是向“高官”。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 错误,题中 B 项,晋王因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 府的军事”分析错误。是皇上因为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下诏李彻 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 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安:怎能;见:被; 重:看重;得罪:被治罪;善:交好;素:平素;因:于是。 参考译文: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性格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武艺.大 家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不久任用他为殿中司馬.多次升迁任奉车都尉.周武帝 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封为同昌县 男爵,食邑三百户.周 宣帝即位后.李彻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淮南平定后,就授李 彻为淮州刺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 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剌史,一年多后,朝延招 入任左武卫将軍,晋王杨 广镇守并州后.朝廷精心选拔正直而有文武才干的正 道人做他的僚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老臣.又多次统领军队,诏命李彻总管晋王 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们说怎 能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第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进犯边塞.皇上命令王杨爽为元帅.率部打击敌人.以 李彻为长史.官军在白道遇上敌军,行军总管李充对杨爽说:“突厥每次犯边, 将領们总以保全军力为宗旨,没有人能死战.因此突厥胜多败少,所以常常轻视 中原军队。现在,沙钵略全数调遣国内的士众,屯兵据守险要之地.必定轻视我 们 而无所防备,用精兵袭击他,可以打败敌人。”杨爽听从其计.将領们大多 心存疑虑.只有李彻赞成其计策.请 求与他同行,李彻于是与李充率精锐骑兵 五千,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大破敌军。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甲,隐蔽行走于荒 草逃跑.李彻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臣.不久,沙钵略被阿拔 侵犯.呈递奏疏,请求援助,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锐骑一万前往,阿拔 闻讯逃走.军队返回后,又让李彻兼任行军总管,駐守平凉,以防备胡人侵扰.封 爵位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李彻升为柱国,等到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淮海后.以 李彻为杨州总管司马.改封爵位为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颖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任用.李 彻后来口出怨言.皇 闻知后召他入宫.在卧室内赐宴.酒席上谈到平生之事, 当日李彻被赐鸩酒毒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 题壁,慨然成咏① 宋之间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注】①公元705年,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 的诗人。他们都因获罪被贬往岭南各地。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他 们在墙壁上的题诗,便感慨地写下这首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逐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用“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 B.“谓到南中每相见”与颔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 C.“分乡县”“音信稀”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抒发了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D.“自怜能得几人归?”用设问的方式,以深沉的长叹收结全篇,极富表现力。 E.这首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读起来音韵和谐。 15.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AD15.首联写虽然被贬,但诗人认为即使远离家乡,能有朋友做 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颔联借景抒情,大家被贬各地,千山万水,难以相见,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颈联写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 体现了孤独寂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尾联写各地环境恶劣,为朋友和自己 的未来担心、忧虑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 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 项,“‘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分析错误,“承”字只是表明了自身的 处境。D项,不是设问句,而是反问句,意思是遭到贬谪偏远之地,没有几个 人能够回去。 15.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 诗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 据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波澜起伏的情感。首联意思是: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 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 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颔联的意思: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 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借景抒情,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颈联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云摇” 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雨散”是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 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好友都被流放,彼此之 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ˆ遥相照应,更増强了悲凉的情味。 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尾 联的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疠,山川满目凄情。下 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 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全诗波澜起伏,跌 宕生姿。就此诗而言,由见题壁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进而表露被贬岭南的愁绪, 其情感发展由失望感伤、孤独寂寞而凄苦愁虑、迷惘忧惧,真切地道岀了被贬的 内心心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题要围绕着诗人的感情从安慰——懊丧和 哀愁—孤独寂寞、思念到担心、忧虑的波动,一联一联来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 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注】①公元 705 年,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 的诗人。他们都因获罪被贬往岭南各地。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他 们在墙壁上的题诗,便感慨地写下这首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用“逐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用“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 B. “谓到南中每相见”与颔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 C. “分乡县”“音信稀”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抒发了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D. “自怜能得几人归?”用设问的方式,以深沉的长叹收结全篇,极富表现力。 E. 这首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读起来音韵和谐。 15. 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4. AD 15. 首联写虽然被贬,但诗人认为即使远离家乡,能有朋友做 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颔联借景抒情,大家被贬各地,千山万水,难以相见,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颈联写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 体现了孤独寂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尾联写各地环境恶劣,为朋友和自己 的未来担心、忧虑。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 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 项,“‘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分析错误,“承”字只是表明了自身的 处境。D 项,不是设问句,而是反问句,意思是遭到贬谪偏远 之地,没有几个 人能够回去。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 诗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 据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波澜起伏的情感。首联意思是: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 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 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颔联的意思: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 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借景抒情,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颈联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云摇” 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雨散”是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 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好友都被流放,彼此之 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 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尾 联的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疠,山川满目凄情。下 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 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全诗波澜起伏,跌 宕生姿。就此诗而言,由见题壁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进而表露被贬岭南的愁绪, 其情感发展由失望感伤、孤独寂寞而凄苦愁虑、迷惘忧惧,真切地道出了被贬的 内心心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题要围绕着诗人的感情从安慰——懊丧和 哀愁——孤独寂寞、思念到担心、忧虑的波动,一联一联来回答。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 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