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1845年春天于布鲁塞尔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 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的活动,因此它 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 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 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 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乡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 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 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 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 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 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 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 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1845年春天于布鲁塞尔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不是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 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的。费尔巴哈 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 的活动,因此它 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 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 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 应该在实 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 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 和改变 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 是 受教育 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 伯特·欧 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这一事 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 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 云霄,成为 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 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 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 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 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 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撒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一孤立的一人类个 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 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 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 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 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 类个 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 多个人纯 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 ,实际 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 实践 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 社会” 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 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