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惠州三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晩年幽居山阴时。箨(tuo)龙: 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 出“幽居”。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 远处细处动态。 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 似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判断失误。】 15.(6分)【答: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鹭鸟 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 谈,写出人事幽远。每答对1处得2分。】 揭阳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 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 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 祜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惠州三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箨(tuò)龙: 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 出“幽居”。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 远处细处动态。 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 似。 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判断失误。】 15.(6 分)【答:家居在湖山处,乡间小路横斜,槐柳成荫,居处静幽;鹭鸟 时时往下飞至水面,处处能听到蛙鸣,用动态反衬幽静;故交难觅,无人共赏共 谈,写出人事幽远。每答对 1 处得 2 分。】 揭阳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 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 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 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 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 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 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 (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14C(“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 不自由”。)(3分) 15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 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 的联想:(3分)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 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即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 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3分) 珠海市学业质量监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 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 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骞翮:展翅髙飞。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 转变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 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 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 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 逐步深入。 15、“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 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 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 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 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15.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 (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6 分) 答: 14C(“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 不自由”。)(3 分) 15 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 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 的联想;(3 分)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 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即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 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3 分) 珠海市学业质量监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杂诗十二首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 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 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骞翮:展翅高飞。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 转变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 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 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 明的对比。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 逐步深入。 15、“陶渊明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忱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 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14、【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1-4句为第 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 “今我”;11-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 慨。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15、【参考答案】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 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 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 的忧虑。(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每点2分。诗句内容和分析各1分) 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膩水染花腥。时鞦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 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名娃:西施。残霸:吴王夫差。 酸风:刺骨的寒风。时鞍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 出响声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 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 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腥味。“腻 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 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 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 15.前人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请结合诗句加以 分析。(6分) 答案略 州综合测试(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九日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14、【参考答案】D 【解析】D 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l-4 句为第 一层次,回忆过去;5-10 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 “今我”;1l-16 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 慨。D 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15、【参考答案】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 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 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 的忧虑。 (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每点 2 分。诗句内容和分析各 1 分) 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 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名娃:西施。残霸:吴王夫差。 酸风:刺骨的寒风。时靸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 出响声。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 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 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腥味。“腻 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 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 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 15.前人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请结合诗句加以 分析。(6分) 答案略 广州综合测试(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九日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注]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争似:怎似。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 《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鞬》”,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 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 发同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 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 象 15.“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分析鉴赏】(3分) C(诗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 田园。) 15.【鉴赏评价】(6分) “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微寒的菊花 样直面困境 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共6分] 天河区综合测试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浄,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 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 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6分) 14.C(“在松林喝茶”“松林的风声”理解错,“汤响松风”是比喻手法,指 煮茶的沸腾声如风过松林) 15.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以 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 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注]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争似:怎似。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 《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 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 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 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 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 象。 15.“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14.【分析鉴赏】(3 分) C(诗人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 田园。) 15.【鉴赏评价】(6 分) “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微寒的菊花 一样直面困境。 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共 6 分] 天河区综合测试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 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 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6 分) 14. C (“在松林喝茶”“松林的风声”理解错,“汤响松风”是比喻手法,指 煮茶的沸腾声如风过松林) 15. 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以 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 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每点3分,其中分析2分,指出感情1分 【附译文几只凤凰在凤茶饼上团团飞舞。只恨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 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煎好的茶水 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 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佛山质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 指 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 风,春风 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 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1日巢痕”点明他作“终 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 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 情意温厚。 15.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A.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 江水侵门,淮南 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音乐”,“黄 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境有相似之处。 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 老计”是“渐成” 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C.“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希 望能再回到朝廷
(每点 3 分,其中分析 2 分,指出感情 1 分) 【附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茶饼上团团飞舞。只恨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 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 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 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佛山质检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 指 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 风,春风, 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 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 1 日巢痕”点明他作“终 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 “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 情意温厚。 15.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4. 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D。 A.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 江水侵门,淮南 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音乐”,“黄 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境有相似之处。 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 老计”是“渐成” 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C.“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希 望能再回到朝廷
重新被起用,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 D.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州 是自己的打算, 不是受到排挤陷害;“新扫1日巢痕”把新政的一些做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 非常含蓄 “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写出自己在被罢斥后希望还能再 回朝廷,表 达婉转。 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1分),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1 分),表达出谙 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1分) 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1分)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 度起用的 入世进取之意(1分) 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1分)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 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 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 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 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鉴赏参考】 苏轼在元丰四年(1081年),作《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 郭三人送余于女王 城东禅庄院》。元丰五年(1082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 春,忽记去年 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仍用前 两首诗的韵。 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住定惠院,后迁临皋亭,后又筑雪堂。 首联的“淮南尽处村”,即指他在黄州的住处。“乱山环合”、“水侵 门”、“淮南尽处 写出了苏轼住处的环境特点:乱山环抱,江水侵门,荒远偏僻 苏轼在临皋亭筑南堂住家,又写下了《南堂》五首,其中《南堂》之四: “山家为割千 房蜜,稚子新哇五亩蔬。”颔联中的“五亩“可能指临皋的“五亩蔬”。说自己 在南堂住家, 有田里的五亩蔬,可以逐渐为终老作打算了。为什么想在黄州终老呢?因为朝廷 已经不用他
重新被起用,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 D.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州 是自己的打算, 不是受到排挤陷害;“新扫 1 日巢痕”把新政的一些做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 非常含蓄; “暗香先返玉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写出自己在被罢斥后希望还能再 回朝廷,表 达婉转。 15. 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1 分),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1 分),表达出谙 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1 分)。 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1 分)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 度起用的 入世进取之意(1 分)。 这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C。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 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 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 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 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鉴赏参考】 苏轼在元丰四年(1081 年),作《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 郭三人送余于女王 城东禅庄院》。元丰五年(1082 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 春,忽记去年 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 083 年),仍用前 两首诗的韵。 1080 年,苏轼初到黄州,住定惠院,后迁临皋亭,后又筑雪堂。 首联的“淮南尽处村”,即指他在黄州的住处。“乱山环合”、“水侵 门”、“淮南尽处”, 写出了苏轼住处的环境特点:乱山环抱,江水侵门,荒远偏僻。 苏轼在临皋亭筑南堂住家,又写下了《南堂》五首,其中《南堂》之四: “山家为割千 房蜜,稚子新哇五亩蔬。”颔联中的“五亩“可能指临皋的“五亩蔬”。说自己 在南堂住家, 有田里的五亩蔬,可以逐渐为终老作打算了。为什么想在黄州终老呢?因为朝廷 已经不用他
了。“九重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 除。陆游在《施 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解释这一句说:“昔祖宗以三馆(按:弘文、集贤、史馆三 馆,负责藏 书、校书、修史等事)养士,储将相才。及元丰官制行(按:王安石改革官制) 罢三馆 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 扫旧巢痕”’。 颈联承“终老计”说,“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轼说 要终老黄州,不只 是跟江边的沙鸥混熟了,还觉得来的次数多了,他钓鱼所坐之石也觉温暖了。这 首诗说与鸥 鸟已熟,钓石已温,含有甘心退隐,忘掉其他想法的意思。他虽说要终老黄州, 但还忘不了 朝廷,所以尾联又说:“长与东凤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神宗有起用他的 意思,故称 “与东风约今日”。到了正月里,梅花的香魂先返回去,于是,梅花再度开放 即他希望自 己能再回朝廷,宋神宗能再用他。诗题“复出东门”有寻春的意思,即希望梅花 再开,他能 再起用 这首诗情意温厚,用思雅正。苏轼被贬黄州,可是诗中只说自己习惯亍 这种隐居生活, 没有一点责怪的意味,显得温柔敦厚。又说“渐成终老计”,如同这是他自己的 打算,不说 被朝臣排挤陷害,只说“九重新扫旧巢痕”,朝廷有新的作为,也很含蓄。他希 望能够归朝 奉职,这种希望在诗题里只说“复出东门”,含有寻春的意思,这个春天,即“暗 香先返玉 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比喻自己在罢斥后能再回朝 广东省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恺 悌:和乐平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 余
了。“九重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 除。陆游在《施 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解释这一句说:“昔祖宗以三馆(按:弘文、集贤、史馆三 馆,负责藏 书、校书、修史等事)养士,储将相才。及元丰官制行(按:王安石改革官制), 罢三馆。 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 扫旧巢痕”’。 颈联承“终老计”说,“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轼说 要终老黄州,不只 是跟江边的沙鸥混熟了,还觉得来的次数多了,他钓鱼所坐之石也觉温暖了。这 首诗说与鸥 鸟已熟,钓石已温,含有甘心退隐,忘掉其他想法的意思。他虽说要终老黄州, 但还忘不了 朝廷,所以尾联又说:“长与东凤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神宗有起用他的 意思,故称 “与东风约今日”。到了正月里,梅花的香魂先返回去,于是,梅花再度开放。 即他希望自 己能再回朝廷,宋神宗能再用他。诗题“复出东门”有寻春的意思,即希望梅花 再开,他能 再起用。 这首诗情意温厚,用思雅正。苏轼被贬黄州,可是诗中只说自己习惯亍 这种隐居生活, 没有一点责怪的意味,显得温柔敦厚。又说“渐成终老计”,如同这是他自己的 打算,不说 被朝臣排挤陷害,只说“九重新扫旧巢痕”,朝廷有新的作为,也很含蓄。他希 望能够归朝 奉职,这种希望在诗题里只说“复出东门”,含有寻春的意思,这个春天,即“暗 香先返玉 梅魂”,指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比喻自己在罢斥后能再回朝。 广东省 2019 届高三 3 月模拟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恺 悌:和乐平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 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 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 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 情 15.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14.【分析鉴赏】(3分) D(本诗主要表达对平山堂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佩之情,并没有 表达归隐之情) 15.【鉴赏评价】(6分) 站在高堂上可以看到淮岑上的太阳对着朱栏冉冉升起,江岫上的云烟与 平山堂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写出平山堂的视野开阔 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碧瓦动态之美,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丽 通过朱栏、白云、碧瓦等景物色彩的组合,描绘平山堂景象的绚丽, 每点2分,共6分) 茂名综合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 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 子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 真挚感人。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 情景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 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 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A15.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 燕。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 情(理解、同情、体贴)。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对 朋友情深意长) 【解析】 【14题详解】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 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 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 情。 15.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 分) 14.【分析鉴赏】(3 分) D(本诗主要表达对平山堂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佩之情,并没有 表达归隐之情) 15.【鉴赏评价】(6 分) 站在高堂上可以看到淮岑上的太阳对着朱栏冉冉升起,江岫上的云烟与 平山堂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写出平山堂的视野开阔。 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碧瓦动态之美,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丽。 通过朱栏、白云、碧瓦等景物色彩的组合,描绘平山堂景象的绚丽。 (每点 2 分,共 6 分) 茂名综合测试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 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 子。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 真挚感人。 B. 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 情景。 C. 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 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 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 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15. 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 燕。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 情(理解、同情、体贴)。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对 朋友情深意长)。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错 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句含意。读懂全诗,精读颈联,首先要了解颈联 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注释和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花正 开”、“燕新乳”分析其蕴藏的含意。“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该联的字 面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 理解,诗人选择“花正开”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 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达对朋友的劝 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 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 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古诗词鉴赏重点难点训练42则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两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ao)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 题思想。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评述。 (一)1.前句:抒写自然之美,进一步刻画闲适心情,为后句蓄势。后句:强烈 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淡泊功名利禄、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答 2.全诗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却能于通俗中见含蓄,平淡中蕴深 味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夜秋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 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错 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故选 A。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句含意。读懂全诗,精读颈联,首先要了解颈联 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注释和主旨,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花正 开”、“燕新乳”分析其蕴藏的含意。“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该联的字 面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 理解,诗人选择“花正开”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 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达对朋友的劝 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 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 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古诗词鉴赏重点难点训练 42 则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两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 题思想。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评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前句:抒写自然之美,进一步刻画闲适心情,为后句蓄势。后句:强烈 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淡泊功名利禄、对现实不满的感情。 2.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却能于通俗中见含蓄,平淡中蕴深 味。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 么具体的社会现实? 答: (二)1.“捣衣”的寓意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万户”说明赶制寒衣的人 家很多,仅长安就有万户(尽管是夸张),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很多(或说边关 战事频繁)。 2.诗句“总是玉关情”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玉关情”指的是怎样的一 种感情? 答 2.承上启下。指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题不能分析成 戍守边关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3.请简析末尾两句诗的思想意义。 答 良人罢远征”的前提是“平胡虏”,而不是诅咒平定外患的战争,即只有 平定边患才能换得家人的团聚,只有国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满,所以这两句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 下面。 答 (三)1.湿寒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 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 么具体的社会现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捣衣”的寓意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万户”说明赶制寒衣的人 家很多,仅长安就有万户(尽管是夸张),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很多(或说边关 战事频繁)。 2.诗句“总是玉关情”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玉关情”指的是怎样的一 种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承上启下。指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题不能分析成 戍守边关的丈夫对妻子的思念)。 3.请简析末尾两句诗的思想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人罢远征”的前提是“平胡虏”,而不是诅咒平定外患的战争,即只有 平定边患才能换得家人的团聚,只有国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满,所以这两句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 下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湿寒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 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