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E 对于这两点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 (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大多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正确 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评价诗歌的 情感和表达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 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概 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査,可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言志”,诗歌是作者思想的 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 想倾向就不同。分析鉴赏古代诗歌,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 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通过艺术地运用语言来塑造艺 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试题则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 考查,来对考生的文学品位和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 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 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鉴赏一首诗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考情综述及命题趋势预测】 综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 (1)考査涵盖面广。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査。 (2)分值稳定,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值相对固定。近两年来全国课标卷的诗歌鉴 赏题,占分在9-11分之间,题数保持2道,其中包括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 答题
【考点梳理】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内容的描述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能力层级均为鉴赏评价 E。 对于这两点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 (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大多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正确 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鉴赏评价诗歌的 情感和表达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 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概 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可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诗言志”,诗歌是作者思想的 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 想倾向就不同。分析鉴赏古代诗歌,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 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通过艺术地运用语言来塑造艺 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试题则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 考查,来对考生的文学品位和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 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 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鉴赏一首诗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考情综述及命题趋势预测】 综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以下特点: (1)考查涵盖面广。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2)分值稳定,题型变化不大,难度值相对固定。近两年来全国课标卷的诗歌鉴 赏题,占分在 9-11 分之间,题数保持 2 道,其中包括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 答题
估计2019年新课标卷的诗歌试题,将仍继续2018年的模式:一道四选一单选 题,占3分;一道主观简答题,占6分。试题的难度将维持不变,选诗的范围 可能也仍会以七言律诗为主(当然,也不完全排斥选古体诗的可能)。 具体地说,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选材范围更广泛,题材多样化,体裁不拘。各地古诗鉴赏题的取材,除了 常考的唐诗、宋词外,宋诗、明诗和清代诗词都有;除了常考的诗人如杜甫、苏 轼等名人外,其他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属于非名人的如华岳、厉鹗等人的作品也 有;既有怀古诗,也有咏叹诗、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说理诗和述志诗、 怀友诗等:可谓异彩纷呈,尽态极妍。估计今后各地试卷的古诗取材,将更加趋 向多样化。 (二)考点呈多样化趋势。有考构思脉络、行文线索的,有考作者(或作品)情 感的,有考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的,有考人物或事物形象的,有考情与景之关系或 叙事与抒情、叙事与说理之关系的,有考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的,有考评价诗歌、 任选角度赏析诗歌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复习备考方略】 复习备考古诗鉴赏考点,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 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 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为提高 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鉴赏古诗词,要建立在对正确理解各句内容的基础上。 (2)鉴赏古诗词,要善于抓住“诗眼”,尽量联系作者身世、思想和写作背景, 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3)鉴赏古诗词,要利用各种条件(比如注释等)明白诗词中的典故,体会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鉴赏古诗词,要努力领悟其中的意境,注重联想和比较 (二)研究髙考命题规律,以这些规律指导复习备考。近年各地髙考古诗词鉴赏 试题,大致有以下几点规律:第一,选材范围和题材很广。复习时如果能对不同 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 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不光能提高鉴赏能力,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考査重点多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而且大部分试题都直接 考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三,试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试题中往 往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
估计 2019 年新课标卷的诗歌试题,将仍继续 2018 年的模式:一道四选一单选 题,占 3 分;一道主观简答题,占 6 分。试题的难度将维持不变,选诗的范围 可能也仍会以七言律诗为主(当然,也不完全排斥选古体诗的可能)。 具体地说,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选材范围更广泛,题材多样化,体裁不拘。各地古诗鉴赏题的取材,除了 常考的唐诗、宋词外,宋诗、明诗和清代诗词都有;除了常考的诗人如杜甫、苏 轼等名人外,其他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属于非名人的如华岳、厉鹗等人的作品也 有;既有怀古诗,也有咏叹诗、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说理诗和述志诗、 怀友诗等:可谓异彩纷呈,尽态极妍。估计今后各地试卷的古诗取材,将更加趋 向多样化。 (二)考点呈多样化趋势。有考构思脉络、行文线索的,有考作者(或作品)情 感的,有考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的,有考人物或事物形象的,有考情与景之关系或 叙事与抒情、叙事与说理之关系的,有考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的,有考评价诗歌、 任选角度赏析诗歌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复习备考方略】 复习备考古诗鉴赏考点,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 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 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为提高 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鉴赏古诗词,要建立在对正确理解各句内容的基础上。 (2)鉴赏古诗词,要善于抓住“诗眼”,尽量联系作者身世、思想和写作背景, 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3)鉴赏古诗词,要利用各种条件(比如注释等)明白诗词中的典故,体会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鉴赏古诗词,要努力领悟其中的意境,注重联想和比较。 (二)研究高考命题规律,以这些规律指导复习备考。近年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 试题,大致有以下几点规律:第一,选材范围和题材很广。复习时如果能对不同 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 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不光能提高鉴赏能力,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考查重点多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而且大部分试题都直接 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三,试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试题中往 往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
(三)重视课本,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进行复习。课本是“一课之本”,课本中有 很多优秀的古代诗词,有不少可供借鉴的课后练习题。复习备考时应该对课本加 以足够重视,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教材中的典型诗句为例子,重视课本中的 练习,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收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 事实上,高考试题中考题的设置、题型,也基本不脱离课文。复习时若能将课本 中的古诗词仿照高考试题的模式设计成题,以练习促复习,是不错的做法。比如, 要归纳虛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情况,可以用柳永的《雨铃霖》或李煜的《虞美人》 为例。《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情;下片对今后 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是“实”, “往事知多少”写回忆,是“虚”,“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则是“虚”。这样复习,就近取材,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适量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扎实提髙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获 取髙考诗歌鉴赏题髙分,必须进过适量的仿真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切勿因此 陷入题海。在这里,诗歌鉴赏题的数量和质量都值得髙度注意。数量不能太多, 质量尤要优质。可先从高考真题训练起,再增加少量各地模拟试题。 【答题技巧】 根据笔者多年辅导应考考生的经验,要拿古诗鉴赏题的满分或高分,除了苦练硬 本领、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阅读能力之外,在答题技巧方面,可抓住以下八句话 即:读懂诗题,联系作者,重视注释,了解句意,分析形象,考察修辞,熟悉术 语,规范答案。具体分述如下: (一)读懂诗题。 古诗词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主旨等,是解读 诗词最佳切入点。拿到一首诗词,一定要先正确理解诗词的题目,展开联想。要 学会根据诗歌题目,分辨诗歌类型(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还是写景抒情诗或托 物咏志诗等),了解诗歌大致内容,猜想作者情感,领会作者的议论,等等。 (二)联系作者。 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成就,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 旨。对于熟悉的作者,答题时应该先搜索记忆,尽量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处境,以 及作者的所属流派和语言的总体风格,结合诗作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浪漫主义 诗人的恃大多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现实主义诗人的诗大多传神逼真、精确细腻 豪放派诗人的诗大多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诗人的诗大多婉转缠绵、清丽 含蓄等。具体到个别作者来说,则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 雄浑悲壮、陶渊明的淡远悠静、王维的恬淡闲适等等。对于那些熟悉的诗人,复 习时顶好能大致记住他们的某些特殊遭遇。比如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却不能得到重用,又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他的诗总是在豪放不拘的词
(三)重视课本,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进行复习。课本是“一课之本”,课本中有 很多优秀的古代诗词,有不少可供借鉴的课后练习题。复习备考时应该对课本加 以足够重视,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教材中的典型诗句为例子,重视课本中的 练习,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收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 事实上,高考试题中考题的设置、题型,也基本不脱离课文。复习时若能将课本 中的古诗词仿照高考试题的模式设计成题,以练习促复习,是不错的做法。比如, 要归纳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情况,可以用柳永的《雨铃霖》或李煜的《虞美人》 为例。《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情;下片对今后 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是“实”, “往事知多少”写回忆,是“虚”,“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则是“虚”。这样复习,就近取材,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适量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扎实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获 取高考诗歌鉴赏题高分,必须进过适量的仿真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切勿因此 陷入题海。在这里,诗歌鉴赏题的数量和质量都值得高度注意。数量不能太多, 质量尤要优质。可先从高考真题训练起,再增加少量各地模拟试题。 【答题技巧】 根据笔者多年辅导应考考生的经验,要拿古诗鉴赏题的满分或高分,除了苦练硬 本领、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阅读能力之外,在答题技巧方面,可抓住以下八句话, 即:读懂诗题,联系作者,重视注释,了解句意,分析形象,考察修辞,熟悉术 语,规范答案。具体分述如下: (一)读懂诗题。 古诗词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主旨等,是解读 诗词最佳切入点。拿到一首诗词,一定要先正确理解诗词的题目,展开联想。要 学会根据诗歌题目,分辨诗歌类型(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还是写景抒情诗或托 物咏志诗等),了解诗歌大致内容,猜想作者情感,领会作者的议论,等等。 (二)联系作者。 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成就,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 旨。对于熟悉的作者,答题时应该先搜索记忆,尽量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处境,以 及作者的所属流派和语言的总体风格,结合诗作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浪漫主义 诗人的恃大多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现实主义诗人的诗大多传神逼真、精确细腻, 豪放派诗人的诗大多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诗人的诗大多婉转缠绵、清丽 含蓄等。具体到个别作者来说,则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 雄浑悲壮、陶渊明的淡远悠静、王维的恬淡闲适等等。对于那些熟悉的诗人,复 习时顶好能大致记住他们的某些特殊遭遇。比如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却不能得到重用,又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他的诗总是在豪放不拘的词
语中流露出一丝怀才不遇的感伤。而杜甫由于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颠 沛流离,忧国忧民,因而他的诗大多感时伤世,推己及人,体现民间疾苦。他如 晚唐诗人大多批评时政,讽谏朝廷;南宋诗人大多主张抗金,收复失土,并大多 因而暗怨朝廷,发报国无门之牢骚。 (三)重视注释 高考古诗词试题中的注释往往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是理解诗意的捷径所在 般来说,命题者绝不轻易给诗歌加注释。题中所给的注释,要么是对难懂的词语 进行处理,要么是对诗歌的时代和作者的处境加以说明,要么是对诗中偏僻典故 的解释,一句话,都是对读懂该诗有所帮助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善于从注释中提 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我门顺利答题。 (四)研读题干。 题干中往往有一些隐含的信息,或表明提问的方向,或暗示理解的角度,应该重 视并认真研读,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比如,对于诸如“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不正确”(或“正确”)、 项″(或“两项”)等词语;对于诸如“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 说明你的理由”之类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是否同意”“结合诗句”等词 语;对于诸如“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之类的试题,要紧扣题干要求的手法分 析。等等。 (五)了解词句意思。 能不能真正地仔细地读懂一首诗,能否正确了解诗句意思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这 里,除了要依靠注释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还要懂得一些写诗的常识,比如诗人常 常为了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有意地颠倒语序;一些文言词语的活用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还有炼词和用典,都应该十分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那些能够传神表意的 动词、形容词,注意诗人对这些的锤炼技巧。有时,要读懂诗句,除了要依靠注 释理解诗句中的词语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常识。比如诗人常常为了押韵和平仄的 需要,有意地颠倒语序,因此必须具有还原诗句正常语序的能力。其次,不能用 现代汉语的模式去理解诗词中字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对于些文言词语的活用和特 殊句式的运用、炼词和用典,都应该十分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那些能够传神表 意的动词、形容词,注意诗人对这些的锤炼技巧。此外,还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 出现的一些双音词的意思,知道古诗常用的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方法,等等 (六)分析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诗词的意象,就是 诗词中所描写的人、景或物。这些人、景或物,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 人的感情,寄托着诗人的意趣或主张。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诗词 鉴赏试题大多问的是用什么“景(物)”抒什么“情”、“景(物)”和“情”有什 么内在联系等,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命题者常 由此出发,提出问题。要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必须了解。比
语中流露出一丝怀才不遇的感伤。而杜甫由于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颠 沛流离,忧国忧民,因而他的诗大多感时伤世,推己及人,体现民间疾苦。他如 晚唐诗人大多批评时政,讽谏朝廷;南宋诗人大多主张抗金,收复失土,并大多 因而暗怨朝廷,发报国无门之牢骚。 (三)重视注释。 高考古诗词试题中的注释往往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是理解诗意的捷径所在。一 般来说,命题者绝不轻易给诗歌加注释。题中所给的注释,要么是对难懂的词语 进行处理,要么是对诗歌的时代和作者的处境加以说明,要么是对诗中偏僻典故 的解释,一句话,都是对读懂该诗有所帮助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善于从注释中提 取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我门顺利答题。 (四)研读题干。 题干中往往有一些隐含的信息,或表明提问的方向,或暗示理解的角度,应该重 视并认真研读,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比如,对于诸如“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不正确”(或“正确”)、 “一项”(或“两项”)等词语;对于诸如“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 说明你的理由”之类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是否同意”“结合诗句”等词 语;对于诸如“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之类的试题,要紧扣题干要求的手法分 析。等等。 (五)了解词句意思。 能不能真正地仔细地读懂一首诗,能否正确了解诗句意思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这 里,除了要依靠注释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还要懂得一些写诗的常识,比如诗人常 常为了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有意地颠倒语序;一些文言词语的活用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还有炼词和用典,都应该十分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那些能够传神表意的 动词、形容词,注意诗人对这些的锤炼技巧。有时,要读懂诗句,除了要依靠注 释理解诗句中的词语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常识。比如诗人常常为了押韵和平仄的 需要,有意地颠倒语序,因此必须具有还原诗句正常语序的能力。其次,不能用 现代汉语的模式去理解诗词中字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对于些文言词语的活用和特 殊句式的运用、炼词和用典,都应该十分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那些能够传神表 意的动词、形容词,注意诗人对这些的锤炼技巧。此外,还要积累熟记古诗中常 出现的一些双音词的意思,知道古诗常用的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方法,等等。 (六)分析意象。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诗词的意象,就是 诗词中所描写的人、景或物。这些人、景或物,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 人的感情,寄托着诗人的意趣或主张。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诗词 鉴赏试题大多问的是用什么“景(物)”抒什么“情”、“景(物)”和“情”有什 么内在联系等,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命题者常 由此出发,提出问题。要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必须了解。比
如,诗中所写的事物如果色彩鲜艳亮丽、声音悦耳动听,那么,它们多表愉悦的 心情;而如果这些事物色彩凄冷、声音嘈杂繁乱,则多表忧伤凄凉的心情。还有 些意象,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在古往今来的诗篇中大多已经固定,人们都将约定 俗成,比如诗中有鸿雁,则代表相思、怀念之情:诗中有菊花,则象征坚强的品 格和清高的气质;而梅花是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月亮则大多意味思乡;“松柏 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杨柳多表达依依惜别的心情:梧桐多象征凄苦悲伤;杜鹃 一般表示哀伤悲凉;“鸿雁”表示游子羁旅思乡、恋人孤独怀人的情感:斜阳往 往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寒蝉代表离别的凄苦;羌笛表达征夫的凄切之 情;“流水″多哀叹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等,我们要尽量知晓,掌握得 越多越好。 (七)注意诗歌的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 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 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 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 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 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八)考察修辞。 诗言志。”古人写诗都是为了抒情或“言志”的,情和景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 重要因素,很多时候,诗人写景并不是真正为了写景,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或寄托自己的意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这个道理。诗人为了很好 地表达在即的情感或志趣,常常要借用很多方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便是不少人 常用手段之一。而命题者也大多青睐关于修辞方法运用及其作用的考査。大致来 说,在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和双关等。 复习时要注意了解并熟悉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一般来说,使用对比可以 把不同的人物或形象、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 表达更强的感情;使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形象更具体生动确切, 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使用拟人可以使表意更加丰富,可以表达诗人对某一事物 的喜爱之情:使用夸张可以更加淋漓尽致地增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使用借代和 双关可以使语言简练,表达含蓄的情感。 (九)熟悉术语。 为了使表述更具规范性,还有必要记住鉴赏诗歌时一些常用的专门熟语,以备答 题的不时之需,诸如 评价主旨类: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意在言外、弦外之音、言简义丰、言已尽而 意无穷等。 抒情手法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如,诗中所写的事物如果色彩鲜艳亮丽、声音悦耳动听,那么,它们多表愉悦的 心情;而如果这些事物色彩凄冷、声音嘈杂繁乱,则多表忧伤凄凉的心情。还有 一些意象,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在古往今来的诗篇中大多已经固定,人们都将约定 俗成,比如诗中有鸿雁,则代表相思、怀念之情;诗中有菊花,则象征坚强的品 格和清高的气质;而梅花是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月亮则大多意味思乡;“松柏” 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杨柳多表达依依惜别的心情;梧桐多象征凄苦悲伤;杜鹃 一般表示哀伤悲凉;“鸿雁”表示游子羁旅思乡、恋人孤独怀人的情感;斜阳往 往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寒蝉代表离别的凄苦;羌笛表达征夫的凄切之 情;“流水”多哀叹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等,我们要尽量知晓,掌握得 越多越好。 (七)注意诗歌的题材。 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 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 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 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 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 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八)考察修辞。 “诗言志。”古人写诗都是为了抒情或“言志”的,情和景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 重要因素,很多时候,诗人写景并不是真正为了写景,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或寄托自己的意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这个道理。诗人为了很好 地表达在即的情感或志趣,常常要借用很多方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便是不少人 常用手段之一。而命题者也大多青睐关于修辞方法运用及其作用的考查。大致来 说,在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和双关等。 复习时要注意了解并熟悉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一般来说,使用对比可以 把不同的人物或形象、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 表达更强的感情;使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形象更具体生动确切, 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使用拟人可以使表意更加丰富,可以表达诗人对某一事物 的喜爱之情;使用夸张可以更加淋漓尽致地增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使用借代和 双关可以使语言简练,表达含蓄的情感。 (九)熟悉术语。 为了使表述更具规范性,还有必要记住鉴赏诗歌时一些常用的专门熟语,以备答 题的不时之需,诸如: 评价主旨类: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意在言外、弦外之音、言简义丰、言已尽而 意无穷等。 抒情手法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描写手法类: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渲染、铺垫、衬托、、虚实相生、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烘云托月、粗线条白描和浓墨重彩等 表现手法类:开门见山、以小见大、跌宕有致、含而不露以及从虚实、远近、哀 乐、时空、点面、抑扬、褒贬等方面考虑的一些相关词语 语言特点类:惟妙惟肖、穷形尽态、淋漓尽致、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明白如话、 质朴无华、淡雅清新、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雄浑、清新飘逸、雄浑奔放、 缠绵婉转、悲凉慷慨、隽永自然等 思想感情类:恬淡闲适、惆怅落寞、孤独烦闷、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欢乐愉悦、愤世嫉俗、触景生情等。 其他词语:构思精巧、独树一帜、不落窠臼、颇具匠心、琅琅上口、自出机杼 字句铿锵、富于乐感等。 (十)规范答案。 规范答案是最后一道“工序”。在完成了上述步骤后,必须严格按照题干要求写 出答案。在命题者所给的“参考答案”中,给分要求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的。如 果仔细研究在命题者所给的“参考答案″,就不难发现命题者的给分要求对答案 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的。例如,对于“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回答时最好按照“总体简答→具体 分析(先用白话解说诗句,再用诗句词语对作用作具体说明)”的思路作答。规 范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抓住点,符合程式,多用术语。即:一要弄清有几个问题, 从而确定分几点来组织答案(命题者拟的参考答案多按照几个点来评分):二要 根据题目所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答题程式;三要在答案中尽可能多用古诗 词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 对于“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之类的问题,回答时最好按照“总体简答→具体分析(先用白话解说诗句,再用 诗句词语对作用作具体说明)″的思路作答。比如山东卷要求“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就可以这样写答案:这两句从声与 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总括)。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 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照天、兴 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 写山泉的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 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分述)。 对于要求赏析诗句的试题,一定要记住内容和形式两个赏析点,可以按这样的思 路作答:“用白话解说该诗句→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
描写手法类: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渲染、铺垫、衬托、、虚实相生、有声有色、 动静结合、烘云托月、粗线条白描和浓墨重彩等。 表现手法类:开门见山、以小见大、跌宕有致、含而不露以及从虚实、远近、哀 乐、时空、点面、抑扬、褒贬等方面考虑的一些相关词语。 语言特点类:惟妙惟肖、穷形尽态、淋漓尽致、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明白如话、 质朴无华、淡雅清新、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雄浑、清新飘逸、雄浑奔放、 缠绵婉转、悲凉慷慨、隽永自然等。 思想感情类:恬淡闲适、惆怅落寞、孤独烦闷、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欢乐愉悦、愤世嫉俗、触景生情等。 其他词语:构思精巧、独树一帜、不落窠臼、颇具匠心、琅琅上口、自出机杼、 字句铿锵、富于乐感等。 (十)规范答案。 规范答案是最后一道“工序”。在完成了上述步骤后,必须严格按照题干要求写 出答案。在命题者所给的“参考答案”中,给分要求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的。如 果仔细研究在命题者所给的“参考答案”,就不难发现命题者的给分要求对答案 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定的。例如,对于“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之类的问题,回答时最好按照“总体简答→具体 分析(先用白话解说诗句,再用诗句词语对作用作具体说明)”的思路作答。规 范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抓住点,符合程式,多用术语。即:一要弄清有几个问题, 从而确定分几点来组织答案(命题者拟的参考答案多按照几个点来评分):二要 根据题目所问,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答题程式;三要在答案中尽可能多用古诗 词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 对于“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之类的问题,回答时最好按照“总体简答→具体分析(先用白话解说诗句,再用 诗句词语对作用作具体说明)”的思路作答。比如山东卷要求“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就可以这样写答案:这两句从声与 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总括)。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 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照天、兴 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 写山泉的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 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分述)。 对于要求赏析诗句的试题,一定要记住内容和形式两个赏析点,可以按这样的思 路作答:“用白话解说该诗句→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作用”。比如四川卷要求“对这首诗第二联 进行赏析”,答案便可这样拟:“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在雨中观赏杏花, 平淡度日。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 想象空间。此联运用对偶的手法,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 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的生活。 对于欣赏修辞和锤炼词语的题目,可以按如下模式答题:“总提所用修辞手法(或 炼字手法)→具体说明(如比喻要指出把什么比成什么、比拟要指出把什么比拟 成什么、对偶要指出用什么对什么等)→简述作用”。此外,如果是情景分析题, 则要考虑“情”、“景”和“情与景的关系”三要素,先述诗中的“景”,再由 写景的词语析诗人的“情”,最后答这样写的作用。如果题中含有“表情达意 词,一般需要先点出所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回答“通过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下面,就各种题型再做具体介绍: (1)“诗眼”型试题。 这类试题的答案要首先指出某字词是“诗眼”,然后解释该字词的一般含义和在 句中的意思,再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词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最后才总结该字此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2)名句赏析型试题 答案要先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再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 象;接着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出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和思考 (3)表达技巧型试题 答案要先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 作分析;最后指出这种表达技巧所表现的内容和抒发了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 对于要求赏析诗句的试题,一定要记住内容和形式两个赏析点,可以按这样的思 路作答:“用白话解说该诗句→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作用”。对于欣赏修辞和锤炼词语的题目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作用”。比如四川卷要求“对这首诗第二联 进行赏析”,答案便可这样拟:“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在雨中观赏杏花, 平淡度日。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 想象空间。此联运用对偶的手法,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 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的生活。” 对于欣赏修辞和锤炼词语的题目,可以按如下模式答题:“总提所用修辞手法(或 炼字手法)→具体说明(如比喻要指出把什么比成什么、比拟要指出把什么比拟 成什么、对偶要指出用什么对什么等)→简述作用”。此外,如果是情景分析题, 则要考虑“情”、“景”和“情与景的关系”三要素,先述诗中的“景”,再由 写景的词语析诗人的“情”,最后答这样写的作用。如果题中含有“表情达意” 一词,一般需要先点出所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回答“通过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下面,就各种题型再做具体介绍: (1)“诗眼”型试题。 这类试题的答案要首先指出某字词是“诗眼”,然后解释该字词的一般含义和在 句中的意思,再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词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最后才总结该字此表达的感情或烘托的意境。 (2)名句赏析型试题。 答案要先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再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 象;接着.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出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和思考。 (3)表达技巧型试题。 答案要先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 作分析;最后指出这种表达技巧所表现的内容和抒发了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 对于要求赏析诗句的试题,一定要记住内容和形式两个赏析点,可以按这样的思 路作答:“用白话解说该诗句→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对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作用”。对于欣赏修辞和锤炼词语的题目
可以按如下模式答题:“总提所用修辞手法(或炼字手法)→具体说明(如比喻 要指出把什么比成什么、比拟要指出把什么比拟成什么、对偶要指出用什么对什 么等)→简述作用”。此外,如果是情景分析题,则要考虑“情”、“景”和“情 与景的关系”三要素,先述诗中的“景”,再由写景的词语析诗人的“情”,最 后答这样写的作用。如果题中含有“表情达意”一词,一般需要先点出所用的表 达技巧,然后回答“通过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具体的步骤,同学们可要参照试 题的参考答案认真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避免陷入误区。笔者多年来阅卷发现 考生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容易出现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重字词而不重整体把握。 很多同学习惯于在鉴赏诗歌时只注意一词一义去理解,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或 典故,或者词序颠倒的句子,只从字面上作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知道从整体上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命题者常常抓住这种“望文生义″的 毛病设计选项。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必须从整体上 去把握,注意抓住诗歌题目,作好诗歌情感归纳。比如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即事感怀、咏 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隐逸山水、参禅说理、人民疾苦等等, (二)重作题而不重归纳。 很多同学在复习备考时,只注重做题,而不注重对各种题型关于知识和答题技巧 的归纳。复习时应注意对知识的归纳和突破。总体上说,各种题型的考点都集中 在语言、技巧、形象和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做题, 根据自己的体会归纳一点经验,摸索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三)重自我感觉不重命题意图。 高考所选诗歌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很容易导致考生在体会这 些内容时拔高原有主题。而命题者恰恰常在此点上命题。因此答题时应该围绕题 干,仔细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硏读题干,特别关注某些 词语,如“从全诗看”“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请从写景的动静和写景的顺序” 等等。须知,只有吃透命题者意图,才能比较容易的找出正确答案,才不会盲目 作答 【高考真题】 (1)(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歌 李贺
可以按如下模式答题:“总提所用修辞手法(或炼字手法)→具体说明(如比喻 要指出把什么比成什么、比拟要指出把什么比拟成什么、对偶要指出用什么对什 么等)→简述作用”。此外,如果是情景分析题,则要考虑“情”、“景”和“情 与景的关系”三要素,先述诗中的“景”,再由写景的词语析诗人的“情”,最 后答这样写的作用。如果题中含有“表情达意”一词,一般需要先点出所用的表 达技巧,然后回答“通过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具体的步骤,同学们可要参照试 题的参考答案认真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避免陷入误区。笔者多年来阅卷发现, 考生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容易出现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重字词而不重整体把握。 很多同学习惯于在鉴赏诗歌时只注意一词一义去理解,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或 典故,或者词序颠倒的句子,只从字面上作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知道从整体上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命题者常常抓住这种“望文生义”的 毛病设计选项。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必须从整体上 去把握,注意抓住诗歌题目,作好诗歌情感归纳。比如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即事感怀、咏 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隐逸山水、参禅说理、人民疾苦等等。 (二)重作题而不重归纳。 很多同学在复习备考时,只注重做题,而不注重对各种题型关于知识和答题技巧 的归纳。复习时应注意对知识的归纳和突破。总体上说,各种题型的考点都集中 在语言、技巧、形象和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做题, 根据自己的体会归纳一点经验,摸索并总结出一些规律。 (三)重自我感觉不重命题意图。 高考所选诗歌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很容易导致考生在体会这 些内容时拔高原有主题。而命题者恰恰常在此点上命题。因此答题时应该围绕题 干,仔细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研读题干,特别关注某些 词语,如“从全诗看”“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请从写景的动静和写景的顺序” 等等。须知,只有吃透命题者意图,才能比较容易的找出正确答案,才不会盲目 作答。 【高考真题】 (1)(2018 年高考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髙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 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査,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 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 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 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 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査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 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 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 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夭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 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 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 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 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 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 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 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 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 年高考全国课标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错误在于: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2.【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 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 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 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 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3)(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三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 项错误在于: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2.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 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 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 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 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3)(2018 年高考全国课标三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