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教材讲义(电子版)第5章 水稻害虫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2,文件大小:24.6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五章水稻害虫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据联合同粮农组织报导,全世界已知 水稻害虫有1300多种,在亚洲水稻害虫造成的稻谷损失约3%。在我国危害水稻的害虫种类己知 有385种,其中仅40种造成重要的经济危害,一般年份稻谷损失10%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达2% 以上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或稻林的不同生长部位,均受到不同的害虫危害。食吉稻种 伯有稻水蝇Fphx小a mocellafia Egger、程扰蚊Chironomns sp.和Cricolopus sp:危害稻根的有程根 叶甲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和稻象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钻蛀茎升的有二化螟 Chilo supperssalis(Walker)、三f化Tryporyza incertlas(walker)、大Sesamia inferens(Walker), 稻杆绳Chloropsre Matsumura、稻樱纹(rseoia orvzae(Wood-Mason)等:刺吸茎秆的有褐飞 Nilo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直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灰飞Laodelpho striateus (Fallen)、黑尼叶单Nephoteux bipuctams(Fabricius)、白翅叶单Thaia rebiginosa Kuoh等:垒 吸紫叶的有稻蓟马biformis Bagnall等:食害叶片的有稻位虫(Rice skipper)、稻 然卷叶瞑(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ce、稻g岭Varanga denescens Moore、稻组(Rice grasshopper)、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Kuwayama)等:在穗部刺吸危害的有稻黑龉Scotinophara ride(Burmeister)、稻褐蝽Niphe elongata(Dallas)等。 我国稻区阔,栽培制度复杂,水稻品种繁多,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稻虫生境,各稻区害 虫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也不尽相同。而水稻栽培制度的变革、品种更新、气候变化、农药的使用、 天敌的盛衰等,都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使不少原米是次要或间域性危害的客虫上升为主 要常发生种类。如一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化螟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到七十年代,稻飞国和稻 纵卷叶螟的危出已运远韬过了三化螟的危出:七十年代后期,随者双季稻及三李稻种植面积的压 箱,恢复稻、麦两熟制,二化螟危害相应回升:杂交稻的推广,也为大螟、二化螟等害虫的发生 提供了条件。日前我国各稻区害虫发生的概况为: 华南双季稻区和西南稻区主要害虫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风、稻叶蝉、稻蓟 马和粘虫Mfythimna separata(Walker)等。稻坟是本区区稻用危害严重的害虫。稻三点水螟 Parapoynx stagnalis(Zeller)、骨纹夜绿Spodoptera maurilia(Boisduval)、大白叶Cofana spectra (Distant)和二条黑尾时单Nephotettix nigropichs(Distant)则为本区的特有种, 华东、华中单、双季稻区和单双季混栽稻区主要害虫为三化哄、二化蜞、稻纵卷叶堪、稻 飞虱、稻时蝉、稻蓟马等。补虫间威性成灾。另有稻包虫、稻螟套、稻结象和稻蝗也普遍发生。 在本区l区稻田还发生有稻製蚊、稻负泥虫、食根时甲和铁甲虫Dicladispa armigera(Olivier)等。 华北单季稻区主要害虫为稻飞虱、蝼共、稻纵卷叶與、二化媒、稻苞虫、稻摇蚊、稻蝗、 稻螟龄和稻叶等

东北单季稻区主要害虫为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纸卷叶螟、稻飞、二化螟和稻摇蚊等。 西北干燥稻区害虫种类比较单纯,以稻木蝇为,其次尚有稻飞虱、稻叶蝉、二化螟和稻摇 坟等 水稻苦虫按照虫源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型:异地虫源害虫和木地虫源害止。异地虫源害虫即 迁飞性害虫,其发牛特点是虫源的证入和迁出具有同期突增和突减现象,各发生区互为虫源地, 发生而积大,大发生频率高,易暴发成灾,如褐飞弧、白背飞或、稻领卷叶螟等。本地虫源害血 能够在当地惑冬完成年生活史,又称定居性害虫,如稻螟类、稻桌、稻象甲等 当前我刊水屑害虫发生的现状为:迁飞性害虫粥飞虱、白背飞属和稻纵卷螟等大发生的频率 增加,而本地虫源士虫如三化媒、,稻位虫等局部危害的洁虫处于次要地位。我同各大稻区 基本上形城了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其共同的原划是:在研究害虫种群动态规律和作物补偿功能 的基础上,以选用抗虫品种为主,强保健栽培衿理,放宽防治指标,针以科学使用农药和天敌 的协调防治,达到控出、高产和侯护生态环境的日的。 第一节水稻暝虫 水稻螟虫(Rice stem borer)一殷称钻心 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我水稻螟虫的种 类主要有二化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英文名Striped stem borer)、三化g Tryporyza incermlas(Walker)(英文名Yellow stem borer)、蝎边螟Catagella adirella Walker (英文名Brown rimmed moth)、台湾程螟 Chilo c Dudgcon(英文名Dark-headed stem borer)和大眼Ses(mia inferens(Walker) (英文名Rice pink borer)。其中前4种属于 鳞翅日,照峨科,后1种为皮吸科。本节至点 图5.1·化g 1道成虫2维k虫3幼虫度足吐钩4肝部架块5幼 介绍二化螟和三化裹。 虫68策面、侧面观和发瑞 一、分布与危害 仿浙江农业大学 (1自李照会1编《农业品鉴定)202板223图 二化螟在国外分布于欧亚大陆及东南业 14) 各国:国内分布很广,北达黑龙江克山县,南 到海南岛,但主要发生于华东和华十地区,在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苏(苏北)

安薇(皖北),陕西,河南、贵州及云南高原发生较为严重。三化螟在国外主要分布东南亚及口 本南部:国内主菱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要稻区,以沿海、沿江平原区危害最重,近年来有向 北扩展之势,已达山东烟台附近。 二化螟的寄主范围广泛,除水稻之外,还危害芝白、甘燕、小麦,玉米等作物及辞草、李氏 禾等杂草:三化暝侧食性单,仅危言水稻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生活周期、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及对作物的危害是相似的。幼虫蚌入稻株 危害,取食叶鞘、穗芭、程茎内壁组织。水稻不同生育期形成不同的孩害状,叶鞘受害形成材精: 秧苗期和分藥期受害形成“枯心:孕德期受害形成怙孕穗:牡穗期受害形成白德:黄熟期受 害形成虫伤株“,这些危害导致植株长势变弱,籽粒饱满率下降,产量减少。其中以白穗”和情 心对产量造成的损失最重。 二、形态特征 (一)二化銀(图51 成虫堆蛾体长1416mm,翅展 2326mm:前翅灰黄色,咯呈长方形,沿 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光 泽:腹部鱿锤形.灰白色。雄蛾体长 12~15mm,翅尼21~23mm,前翅中央有 1黑斑,下面有3个小黑点,腹部瘦圆筒 形。 卵扁精园形,长1.2mm,宽0.7mm, 数十粒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初产时乳白 2 色,渐变货白至灰黄褐色。 幼虫末龄时体长2030m。初尝淡 图52三化 1,或虫2雄成虫3翔块4虫5班6, 褐色,2龄后背部有5条灰色条纹:术龄 《仿浙江农业大学编若《农业比虫学) 时条纹红棕色。趾钧异序全环或使环式, 引自浙江农业大学准若4农业昆虫学)1982版60图31) 内侧3序,外侧单序 蛹长1017mm,初为米黄色,后变淡黄褐色、褐色,羽化前金黄褐色 (二)三化螟(图52) 成虫三化嶼的雄虫及雌虫可以通过外部特征来区分。它们经常被误认为两个物种

雌蛾体长1213mm:翅23-28mm。体黄白色或淡黄色:前黄白色,近外缘色深,近于 黄色,缘E黄色:中室下角有-个明显的黑斑后划灰白色,腹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雄虫体长8-mm: 翅展I823mm。头、衡部背面和前翅淡灰色,复眼灰黑色。前翅满布褐色鳞片,在中室下角有 个不明显的黑斑,自顶角有1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一9个小黑点。后超灰白色。 卵长0.3-0.l4mm,宽0.1.11mm,呈扁椭园形。雌虫产卵呈卵块,几十粒到一百多粒,卵 积集在一起,中央3层,边学12层,上面盖有褐色鳞片,卵块多产于稻子上。初产时乳白色, 后转为黄白色、黄褐色,再化前变为黑色 劲虫老熟幼虫体长为12-24mm。头标色,翼、腹部英色,略呈演绿色,背部可见似肯线的浅 绿色的背血管。幼虫腹足退化,址钩单序,挂列呈横向的扁椭园形。初钙幼虫称“叹续,体长约 1.7mm,灰黑色. 蛹雄蛹体长10-15mm,较瘦细:初为灰白色,后转黄绿色。将羽化时变黄褐色:触角长度 达翅长的78左右:前翅端部达第4腹节后缘,中足超过翅瑞部伸达第5服节,后足长度达第7 或第8腹节。销体长13-17mm,较粗人,触角长度仅为翅长的一半:前翅嘴达第4腹节后缘, 中足较接近翅的清部,后足伸到第5腹节后缘或第6腹节。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1.二化螟在我国从北到南每年发生1-5代.在44N以北的黑龙江哈尔滨,年发生1代,吉林、 辽宁12代:3236N之间的陕西南部、河南(信阴)、安缴(皖北)、湖北(鄂北入、四川(川北) 和江苏(苏北)等地,年发生2代。2632N之间的长汇流域稻区,年发生34代。20-26N之间 的福建(甸南、江西(颜南)、湖南(湘南)、广东、广西等地,年发生4代。2N以的海南岛, 每年可发生5代。在地势复杂的云贵高原地带,因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年发生2-4代。 2.三化螟发生代数上要取决于当地全年有效积温。因此,其全年发生代数随不同纬度和海拔 高度而变化。一皱在长江以北稻区每年发生2-3代,长江以南市岭以北地区每年发生+5代.南 岭以南至海南岛带每年发生6~7代。 (二)生活习性 1.二化螟以+5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芝白及稻周战、川埂上的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题 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斯、羽化时间参差不齐,常持续2个月左右,从而明其它各代发生期, 造成世代重叠现象,给测报和防治工作都带来了因难。 存季当土温达7℃以上时,在稻柱中慧冬的未成熟幼虫(45龄),还会爬出转移蛀入麦类, 蚕司、油菜的艺什内危害,并在其中化斯。幼虫第1代多为6龄,第2、3代多为7龄。幼虫历期

在25℃以上条件下,约为3045d:頻的历期在20C以上条件下约为7~14d。成虫寿命在22℃以上 时约为35d:卵的历期在18℃以上时约为5-15d: 二化螟成虫多在下午3时开始羽化,2021时羽化最盛。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尾,交配后 1小~2d产卵。每头雌蛾产2~3个卵块,每个卵块有卵4080粒左右,每头雌虫可产卵100200粒。 成虫产卵位置因水稻生育期及水层深浅而不同,秧前或分荣期,卵块主要产在叶正面离叶尖37cm 处:分獎后期、圆秆、孕德、抽慰期,多产在离水面7cm以上的叶臂上。卵多在上午蹈化。 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灯诱绒数多于雄蛾,且雌娥多 是未产卵的个体。雌喜在叶色浓绿及相壮高人的稻株上产卵。如杂交水稻由于稻苗生长旺盛。 叶宽而青绿,茎开粗壮,生有期较长,易诱致二化螟产卵,其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 城水稻生有期而言,以分菜期和孕穗期产卵较多:刚移栽的稻苗,拔节期及抽穗灌浆期的稻 株落卵量少 从稻山类型来看,高秆、茎粗、叶片宽大、叶色浓绿的稻山最易诱蛾产卵。这是由于生长缴 绿的稻株叶片中,能分泌较多的引诱媒蚊产卵的物质一眉酮(On7anoe)所致。 蚁螟衡出后,一般沿稻叶向下爬行或吐丝下垂,从叶销缝隙侵入,如遇叶鞘合缝较紧,又为 时舌附近的背毛所阻不易侵入时,则在叶鞘外面选择某一部位虹孔侵入。 水稻从秩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危害。其被害症状,随水稻生育阶段不同而异。 幼虫3龄以后食量增大,开始分散转移。在天气干旱、田间缺水,水稻发育受到影响时,幼虫转 移更为频繁。 老熟幼虫在稻株上化奶部位高低与化斯时Ⅲ间水位深浅有关,积水深化奶部位高,反之则低 老熟幼虫化蛹前,在寄主组织内世咬一个羽化孔,仪留一层表皮膜,羽化时破膜而出。化蛹场所 随寄主环境不同而异:在水稻上,越冬幼虫化蛹于稻桩和稻草中,其它各代幼虫在稻茎内或叶鞘 与茎开之何化蛹 2.三化螟主要以幼虫在稻柱中越冬。感冬虫龄含水景低,脂肪最增加,体色多为绿色。感冬 幼虫常选择粗壮的主穗茎作为越冬场所。导致滞育的主要因子是短光周期,感应虫期为3铃幼虫。 在南京的临界光周期是13小时45分:在州为13小时18分。 盟年春天,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开始化斯,为当地三化坝的繁育危害期。幼虫在越冬期 间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冬季灌水浸田一个月以上才能全部死亡,但次年春天化蛹期,由于 生理活动旺盛,耗氧量大,同时稻桩组织疏松易渗水,故短期浸没稻桩,就可使幼虫和蛹全部死

感冬历期1020d开始羽化,羽化多在2022时,雄频比雌城先羽化,性比接近1: 羽化当夜雄暖多静伏,少活动,但雄镇很活跃,交配多在州化后的第1-3夜进行。气温岛.有抑 制交配的作用,28℃以上极少交配,因此在复季,往往在午夜以后手交配:差虫可交配5次, 雄虫可交配1-3次,两性均以交配1-2次的最多。雌虫多在交1后开始产卵,第2-3d内产下 大部分卵。每唯每晚产卵1块,一生可产~7块,平均23块,每卵块含卵粒数因世代而不同, 其变幅一般在40-120粒之间。 成虫对产卵场所的选择性与二化,祖似。卵块多产于时片上,其次为叶销上。蚁奥腰化多在 黎明和上午,但整个白天都能爵化。钙化时穿过卵上的就毛或在底部叶片穿孔而出。多先爬向叫 尖,吐丝随风飘荡到附近稻株分散钻入宿森。幼虫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从卵块西出的幼虫。 都在附近稻株侵害而形成山间枯心引(群)或白穗群。卵块密度大时,则各群连接成片。 幼虫有两个与其它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取食叶鞘白嫩组织,穗苞内花粉、柱头及茎什内壁, 基本不吃含叶绿素部分:一:是蛀入后大最取食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做环状切新,把 大部分维管束咬新,团口整齐,称为断环。断环形成不久,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儿天内就 表现青桔或白德等被吉状。断环形成后,幼虫长期在环上方取食组织。各龄幼虫每次侵入渐稻 株。必造成断环。 幼虫共5龄。食料适宜时多数只有4龄,食料不适龄期增加到6龄。 幼虫2龄后,一般可转株危害13次。转株的方式为:23验多以“裸体”在株外活动:而 34龄则多负有叶童或茎囊,幼血藏于其中,或伸出头陶爬行或浮游于水面,找到新林后,于距水 面23Cm处丝,将囊齿定于叶椭上,进而蛀入稻茎。幼虫老熟后,移全稻株基部化期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因素 二化螟幼虫感冬前,随温度和稻株上部湿度的降低,逐渐转向根部,放收制感迟,稻桩中幼 虫威越多。割稻高比稻桩中幼虫也多:齐泥稻侧大多数幼虫留在稻草中。秋季雨吊多,稻株湿 度大,幼虫向恨部迁移慢,在稻草中越冬的血数多。越冬幼虫抗逆力较强,冬季低湿对其影不 大,即使在黑龙江省的严冬也能安全过冬。早春降雨量大,田间湿度高,二化瞑自然死广幸低。 同时幼虫池恶劣环境有逃逸现象 花季温度正常,二化制幼虫死亡幸低,一般仅%左右,发生期提早,数量多,危害重:春 季低温多湿,则延迟其发生期。夏季30℃以上的高温干早大气对三化螟幼虫发有不利,在35℃以 上成虫不能正常羽化,卵办不能正常斯化(幼虫死于卵壳内:稻田水温持续几天在35℃以上,幼 虫死亡率可达80%90%,但木温对已拍德稻株内的幼血影响较小,因此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主 6

要在温度较低的丘陵山区 气候对三化螟越冬有效虫源某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春季气温对越冬幼虫存活有显著影响。越 冬螟虫临近化蛹至羽化,即生理转换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此时幼虫体内代谢作用旺盛,脂助大 量消托,呼吸耗氧最大增。如环境温度过高,极易引起幼虫和师死亡。春季雨量对三化螟数量的 影明极显著。如春季干燥、化蛹和羽化会延退,发生量少。另外,气候对三化螟卵的孵化和蚁螟 的侵入亦有影响。温暖多湿,对蚁螟街化和侵入稻株均有利。卵在高温42℃和低温17℃下,超过 3均不能辱化。相对湿度在60%以下即不年化,气温超过40℃,蚁螟侵入率降低,侵入后环境温 度高,心苗内幼虫死广率高 (二)栽培管理 栽培制度不同,二化螟幼虫侵入期不同,发育情况不致,对水稻的危害程度也有养别。双 季连作稻区,由于水稻生有期比较整六,蚁其盛瞬期与有利蚁娱侵入的水稻生有期吻合程度相对 比较短暂,二化螟发生较轻。这一类型的稻区,因其扬种和插秧时间均较早,春耕灌水早,越冬 幼虫在化埔期人量死亡,越冬代皖量不多,致使第】代螟害较轻。由于第1代发蛾和产卵主要在 早稻木山期。有利其侵入和存活,形成2代多发型”。早稻收判时,第2代纺虫或蛹经过灌水、翻 耕及暴国,大量死亡,加上夏季高温干燥不利二化螟生长发有,所以第3代数量显著下降,晚稻 单,双李稻混栽区,田间有利于二化螟侵入的水稻生有期接连不断,桥梁用多,食物适宜而 丰富,二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这类稻区通常早稻移栽期长,有利越冬代螟鲸产卵繁殖,其它各代 也部有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数量逐代增多。形成3代多发”。有的地区由于受夏季高温干早的 影明,第2代幼虫死亡*较高,第3代发生量并不大 纯单季稻区,由于播种、插栽期晚,春耕时间迟,有利越冬幼虫化师羽化,且虫测较广,第1 代发生量多,形成“1代多发型”。第2代发生时,由于受夏季高温干早影用和稻株老化,对蚁娱 侵入存活不利,第2代二化螟发生量受到抑制,危出较经。 近年来,在些地区小麦栽培面积有所矿大,为二化螟提供了广泛而适合的越冬场所。水稻 改制后在水稻品种、栽培措施,前后作物安排上的改变,对二化媒更为有利,导致二化螟种群数 量问开,危害如加重 在水稻政制过程中,随若早育直播,抛陕稻和传统的育秧移栽稻混栽程度增加,螟出常·度 有加重趋势。近年来,推行“超稀播”育快技术(每公项播种量150g)有利于三化螟的发生。在 相同栽培制度下,栽植期不同,三化蜞危出牵随之不同。 (三)食料条件

不同寄主的营养资况不同,影响二化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如以炎白或野菱白为食料,其发 育速度快,发生期比以水稻为食料的群体早,甚至可增加】代:雌蛾后命长,产卵显也比食水稻 者多12倍。稻南生长旺盛,叶宽而青绿,茅秆粗壮,生有期较长的品种,可勿诱致二化暝产卵, 其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杂交稻营养丰富,特别是二化螟所需的淀粉和骋含量都超过常规水稻 品种。所以取食杂交水稻的二化瞑,比取食常规稻生长发育快.且繁殖力商 水稻是三化螟的唯一食料和栖息场所。水稻的栽培状况是影响三化螟发生数显、危害程度, 其至发生时期、发生:代数的重要环境因素。水稻与三化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不同生育时期 的水稻对三化螟发生危害状况影审的明显羌异:①吸引螟競产卵的能力:②蚁瞑侵入所需时间及 侵入率:③株内幼虫死亡率及最终的存活数量:④幼虫的发育速度:⑤幼虫营养状况所狄定的螟 城繁殖力等。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三化螟有利的生育期是分蟆期和孕穗期,不利的是积 用期、移栽至返青期及乳熟以后。三化期一殷对精稻的免害程度高于粳稻,颗稻高子袖稻。由于 杂交品种和特种稻米的推广,再加上品种生育期长短对螟虫营养状况和对吸引螟蛾相对效力的差 异性,致使螟虫田间食料条件改变,试验表明,取食杂交稻的幼虫比取食常规程史有利于期虫的 发有。稻装坚韧,出穗迅速、整齐,成熟早的眉种比较抗螟。此外,稻种混杂,生长参差不齐。 徙易受螟害的时期抱长,螟害也会加重。 (四)天敌 二化据和三化期天敌种类很多,已知的有50多种。卵期寄生峰主要是赤眼蜂.如稻螟赤眼峰、 拟测洲赤眼蜂等:幼虫期寄生蜂有姬蜂和茧蜂,如大螟瘦姬蜂、中华茧蜂,螟黑纹茧蜂等。蛹期 寄生蜂有坝验瘤矩蜂、松毛虫黑点瘤矩蜂等。其中卵寄生蜂最为重要,其寄生车高的可达89: 有些地区白儡菌和黄侣常也相当活跃,对降低越冬幼虫密度起一定作用。此外,还有线虫、寄舞 等密生性天敌 二化螟和三化螟天种类很名,已知的有50多种。卵期寄生蜂上要是赤眼蜂,如稻螟赤眼蜂 1 richogramma japonicm Ashmead、拟类洲赤眼蜂1 richogramma confismm Viggiani等。幼虫期苦生 峰有矩蜂和茧峰.如大搜如蜂Eriborus terebrans(Gravenhorst),中华茧峰Bracon chinensis S心pl.、 蜞黑纹革蜂Bracon Watanabe等,蛹密生蜂有g鲶拖短蜂oplectis narane(Ashmead) 松毛虫黑点瘤短蜂Xanthopimpla pedator Fabricius等。其中卵寄生蜂最为重装,其寄生率高的可达 $%-9%。有些地区白侣茵和黄侣菌也相当活跃,对降低越冬幼血密度起一定作用。此外,还有 线虫、苍填等寄生性天敌 早春二化侧越冬幼虫死亡的重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密生。线虫的密生对个判地区幼虫起很 大的抑制作用

捕食性天敌对水稻织虫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青址、步行虫、隐翅虫、购蛛和鸟类等 五、虫情调查与测报方法 二化螟与三化螟的调查与预测预报方法人致相似。但由于其生活性不同,测报方法有所差 异。二化螟的寄主范围较广,调查时不仅要调查水稻,述要调查芝白、卡米、小麦等田块 1越冬调查感冬前和感冬后名调查1次。冬前结合未代螟害率进行调在。冬后在越冬幼虫化 蛹始盛期(化蛹率约20%)进行, 1.1虫田内调查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包括冬闪田和春李作物田)0~15块,采用对 角线10点取样,每点05一1m,拾取10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带同室内剥查稻桩上二化期、 化侧的感冬虫数,计算越冬虫门密度、死广率和寄生率。 12稻草剥查二化媒在稻草虫源数量大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秆不少于500根, 进行利查草秆内的虫数,计算虫口密度,死亡幸和寄生幸。 2幼虫、娟发育进度调查选有代表性的上要虫源,从化娟始盛期开始调仓第1次,隔了 后调在第2次。越冬代的湖查是将越冬调合得到的活虫进行分龄。在虫口密度低的地区和年份, 可在秋播前后,挖取有虫稻柱,并将其置于某块田内作为预测圃,供冬后剥仓。一般世代是:第1 次调查可结合瞑害率调在进行,剥查活虫数不少于30头,被害株不少于20株。调查时应根据不 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用5一7后进行第2次调查。除 调查幼虫、蛹发有进度外,还应制查寄生情况 3.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当成虫盛发后3d起,每隔5d查1次,共查3~4次。迥仓方法是: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划分儿种类型田,每类型出选择有代表性的稻田2块,采用平行 跳跃式取样,每块山定点取了个样点,每个样点以m,计算卵块密度。查得的卵块连同稻株拔起, 按不同类型用集中移栽于稻田一角,每天下午定时观察卵央鲜化进度,直到卵块野结束,计算瓣 化举、寄生举。 +.成虫诱测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暝域终见后】周为止,用20W白 知灯域用20W的黑光灯,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统计种类及数量。 5瞑害率、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心率调查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时进行:材德、白穗、 虫伤株调宜于水稻黄熟期过行。按程作类型(早、中、晚稻)、品种、找插期、抽德期或螟害轻 中、重分成儿个类型,在每类型田中途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 从,计数其中的霞害株,并连根拔取50从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如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德和 白穗等,利查其中幼虫和斯的数量及其发有级别,计算被害辛及虫口密度和发有进疫,同时润查 20丛稻的分或有效德数

:化、三化的防治掌指在卵化高峰期前用药。 六、防治要点 (一)农业防治 1.压低虫源基数(1)可采取稻H标灌水,水适期在越冬幼虫化娟之前水浸出2-3d.能 杀死大部分幼虫: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后应及时翻林,使稻根浸没在水中,经45。可淹死大部 分幼虫,减少下一代发生量。(2)拾净稻根、派制肥料,对虫多的稻草进行处理,是减少螟虫藏 冬基数的有效方法:清除田边杂草,对诚少二化期趣冬基数也很有效 2.栽培防洽指盖(1)水稻栽培合理布局,尽量减少混栽程度,其目的在于诚少水稻惧虫银转 增殖危言的桥染田:(2)采用水稻品种对螟虫的抗性差异,齿地制宜地种植抗性品种,例如R 系列,R20、R26、R28、TR30、R32、IR36等对水稻蜞虫具有定的抗性。(3)因地制宜 调整找培期,可使水稻的易受害期逾开吴蛾的签发圳,达到降低螟害的川的。(4)合理地灌水。 难肥,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避免水稻生长过旺、贪青晚熟,是防治水稻螟血的重要指施。(了) 设置诱杀用治螟。根据暝城选抒嫩绿、茂密、旺盛稻用产卵的习性,设置诱杀用诱集螟蛾产, 进行集中防治。据资料记线,诱杀出面积为5%,分布均匀,可诱集85%以上的眼卵。 (二)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科学合厘的使用农药,减少对天玫的伤去,协 调生物防治与其它防治的关系。以达到控制期虫的危害。在防治之前,要因地制宜确定科学合理 的防治指标,减少使用对天敌不安全的化学农驾,找淮对天敌伤法最小的时期用药,结合采卵块, 设置寄生挣保护器,有效地保护天敌资海,提高生物防治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繁殖和释放赤 眼蜂进行防治。 2放鸭啄食养鸭地区,可以在稻田中放鸭除虫,一举两得。 3.推广应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知使用1%多来保、复方B1等。还可用生物农药 与化学农药混用.提高防治效果。可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5%抑太保乳油、5%氟铃群乳油等进 行防治。 (三)诱集防治 利用水稻螟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高基衣灯等对螟虫成虫进行诱杀:利用昆虫性诱剂对 划虫进行诱杀和迷向,以减少其危害。 (四)化学防治 在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一殷在卵斯化前~2用药1次,大发生年份,在斯化高峰前 3d用药1次,7-10后再用药一次,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2页,可试读14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