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试题卷 语文 声明:本答案为考试中心公布的标准答案,文言文详解详析,转载请保留解析信息 第一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6) 称心(chen)唱主角(jlo)弹丸之地(dan) B.苍穹( qiong)掺和(can)单行本(xing)不偏不倚(yi) C.梦魇(yan) 本埠(bu)黑魃魃(xu)燕颔虎颈(han) 祝祷(d6o)鞭笞(chi)便利店(bidn)名噪一时(co) 解析:本题考査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e;B项 “掺和”的“掺”应读cha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o。故答案为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怡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 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 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 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 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蹼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 承受不起。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 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三项都是用正确。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 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语文 声明:本答案为考试中心公布的标准答案,文言文详解详析,转载请保留解析信息。 第一卷 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 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 C.梦魇.(yǎn) 本埠.(bù) 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 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 项“唱主角”的“角”应读 jué;B 项 “掺和”的“掺”应读 chān;D 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 zào。故答案为 C
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城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 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 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 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项“凝聚”和“骨千”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 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 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C项“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 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定状语序不当,应 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故选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 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 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 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9分,每小题3分)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 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 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 B。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 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 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 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 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 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 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 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 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 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 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 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 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 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 括误读、过魔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 国,言下之意似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菜布 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 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菜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 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 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 验、生活方式和恩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 圓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遜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 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 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
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 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 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 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 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 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选D 6、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 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 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 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 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 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 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故选C。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 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 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 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 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故选 C。 7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 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 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 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 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 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
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 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正确,但不能推出“研宄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 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借助研究了解文化的流变,完成自由的文化对话,故选A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遢,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 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降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 领州刺史。寻知代州,稳深州,领凉州观祭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勳养,赐以上 尊酒茶米。诏飛之,为高阳日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 蓁,约该朝金战。迟明,契丹国之款重,左右独易甲驰突以出,保裔回:“临难无苟免。”遂 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尖深一尺,兵尽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駕駐太多,闻之 震悴,废朝二旦,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澄苑使。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睾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 恻然曰:“尔父王事,贈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 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音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戈飞走无不中。尝握三十,弘 满以射,箸嫡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降,身被七十创。黛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 主吏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賜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李重贵 率众策应,遢契丹兵交战,保音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 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礙全军还屯,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 而吾营计功,何画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 选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用驰突以 ⑧杀伤甚众,蹴践尖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商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商逃跑,⑥是 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 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商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 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荀免于死,战至兵尽天绝,最终阵亡 C.康保商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 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商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 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解析: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 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 [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 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 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 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 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荼米赐给他。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 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 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
[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 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 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 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 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 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 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
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商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 且偷生。”于是就决战。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 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 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商为侍中。封康保商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 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給我们,我 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皇帝悲伤 地说:“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 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康保 商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虛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 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 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 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 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商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 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 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裰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 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四、(23分) 11.把第Ⅰ卷(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犒劳:“没”通“殁” 死亡;綴,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 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镢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 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 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 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 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 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 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 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 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 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 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 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 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部答,则按第一小 题计分)(5分) (1)既替余以蕙縷兮, 虽九死其 犹未悔。(屈原《离骚》) 凡事预则立 (《礼记·中庸》)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颞《黄鹤楼》)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 客亦知未水与月平?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答案为:(1)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所善兮不预 则废白云千载空悠悠芳草萋萋鹦鹉洲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荒于幅毁于随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浪长也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 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 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 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 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 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 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 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 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