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关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选) 英 草屋的声音(有改动)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0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 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 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裏掖着屋子,阳光下 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 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 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 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 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 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 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完最 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 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 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 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 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 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 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
“杜甫”有关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选) 草屋的声音(有改动)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 70 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 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 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 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 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 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 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 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 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 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完最 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 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 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 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 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 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 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
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 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 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 起高髙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 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 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这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 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 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 的声音。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 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 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 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 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 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 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 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 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 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 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 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 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 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翩、幽默、游戏的 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 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 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酌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
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 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 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 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 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 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这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 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 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 的声音。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 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 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 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 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 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 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 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 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 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 1300 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 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 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 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 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翩、幽默、游戏的 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 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 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酌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 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 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 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 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 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 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 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 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 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 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 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 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髙。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 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 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 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 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 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 是杜甫诞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 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 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03-27)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 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 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 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 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 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 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 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 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 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 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 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 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 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 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 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 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 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 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 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 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 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 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 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 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 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 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 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 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 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 是杜甫诞 1300 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 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 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 - 03 - 27)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 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 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 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 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 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 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 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 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 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 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 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 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
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 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 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 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 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 承人。他的诗道:“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奉先咏怀》)又说:“白 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赠韦左丞》)可以见他的气概。 ⑥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 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 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 岀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 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 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一一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 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一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 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 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 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 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 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 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 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 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 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 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 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 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 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 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 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 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
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 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 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 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 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 承人。他的诗道:“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奉先咏怀》) 又说:“白 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赠韦左丞》)可以见他的气概。 ⑥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 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 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 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 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 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 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 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 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 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 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 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 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 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 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 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 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 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 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 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 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 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
理想色彩—一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 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 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 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 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 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 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 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 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 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 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 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堂 杜甫草堂记 ①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 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 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
理想色彩——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 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 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 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 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 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 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 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 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 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 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 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杜甫草堂记 ①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 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 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
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②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 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 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 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 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③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 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 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 着笔墨纸砚。 ④这才是你的草堂 ⑤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 衷地折服! ⑥我突然明了,我先前所看到的一切,还有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 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对你生前种种际遇的一种心境的“补偿” 然而我又担心,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 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 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 ⑦杜甫先生,后生说错了吗?(选自《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有删节)
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②我到了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你笔下那属于你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 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 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分明是豪华的大宅门呀。穿过柴门,有碧 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 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廨。 ③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 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你。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 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木桌说不清它的颜色,只是桌上端放 着笔墨纸砚。 ④这才是你的草堂。 ⑤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你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你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 衷地折服! ⑥我突然明了,我先前所看到的一切,还有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 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对你生前种种际遇的一种心境的“补偿”。 然而我又担心,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 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 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 ⑦杜甫先生,后生说错了吗?( 选自《语文学习》2004 年第 4 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