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 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规划 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 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从体 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 ”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 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 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 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 去,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 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 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全球 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 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 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 的内容。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 (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 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第 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材 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突出了区域对比的思维方法和区域地图的阅读技能 运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第三,以某区域, 即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 点在于阐述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同样的区 域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次,从教材的设计思想来看,教材从时间 和空间两个尺度,分析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出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 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的相互关系,建构起关于区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方法体系,培养综合的、辩证的、动态的 地理思维品质。考虑到探究性学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探究过程,同时需要教师提供多样的 探究情境、探究主题与探究素材,所以本节内容需要3个课时。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硏究中的应用”主要介绍遥感、全球定位系 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以及数字地球等地理学科前沿。随着地理 科学的发展,不仅地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地理信息技术本身也成为地 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区域发展研究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一节,也表明区域地理 环境的研究方法应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地理信息技术则是目 前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最有前景的研究方法。本节内容主要包括3S技术和数字地球的含义, 落实了新课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内容标准,由于3S技术有比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所以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图像来说明“3S”技术,但是还需要教师补充更多信息,应用相应 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的重要 作用。本节内容用3课时。考虑到本章问题研究的设置,本章共安排7个课时,第一节为 1/9
1 / 9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 1 课时) 教案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规划 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 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从体 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 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 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 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 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 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 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 3S 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全球 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 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 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 的内容。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 (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 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第 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材 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突出了区域对比的思维方法和区域地图的阅读技能, 运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第三,以某区域, 即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 点在于阐述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同样的区 域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次,从教材的设计思想来看,教材从时间 和空间两个尺度,分析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出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 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的相互关系,建构起关于区域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方法体系,培养综合的、辩证的、动态的 地理思维品质。考虑到探究性学习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探究过程,同时需要教师提供多样的 探究情境、探究主题与探究素材,所以本节内容需要 3 个课时。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介绍遥感、全球定位系 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以及数字地球等地理学科前沿。随着地理 科学的发展,不仅地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地理信息技术本身也成为地 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区域发展研究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一节,也表明区域地理 环境的研究方法应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地理信息技术则是目 前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最有前景的研究方法。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3S 技术和数字地球的含义, 落实了新课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内容标准,由于 3S 技术有比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所以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图像来说明“3S”技术,但是还需要教师补充更多信息,应用相应 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的重要 作用。本节内容用 3 课时。考虑到本章问题研究的设置,本章共安排 7 个课时,第一节为
3课时,第二节为3课时,问题研究一课时。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容说课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揭示了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地理环境如何影响 着区域发展,是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节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 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应协调 好与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因此“区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 要对象,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确深刻地理解“区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地 关系的基础,所以了解“区域”的含义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材主要是通过“内容提要 的形式来阐释“区域”的概念与特点的,所以学生在认知上会出现感性认识不足,教师不 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样的区域地图来帮助学生认知和分析区 域的类型、区域的特点,为正确认识区域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区域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理解:第一,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四种情况:1.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 行政区等:2.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如自然条件一致的气候区、 地形区,人文条件相似的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田农业区。3.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 面的相关性和内在的联系,如经济区、贸易区等。4.区域内部具有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第二,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依据划分的要求有大小差异和级 别(如下图所示),大尺度如国家和地区,例如东亚、中东地区等: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大 尺度区域则如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区域,如浦东 开发区等。第三,一个区域的性质应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其中开放性是指区域 不可能独立存在,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而且区域的发展也是在与相关区域的联系中 发展的 国际尺度 --国家尺度 地带尺度 密 省区尺度 市县尺度 区域的不同尺度 区域对比是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的研究方法,区域对比最为重要的就是区域对 比的主题、案例、角度、方法与内容,教材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 为主题,选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案例进行对比,设置了地理位置、气候条 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对比角度,具体对比了这些条件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 类活动的具体差异。教材选取这两个区域的原因在于,两个区域的等级相当,区域差异较 大,能够突出对比的主题,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选择其他条件类似的区域进行对比, 同时,教材选取的两幅区域地图还包含了等值线等较难阅读和理解的信息,这无论从地理 知识、思维方法还是读图技能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也是学生建构区域知识结构的重 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对比是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 在区域对比之后,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主要为了补充案例研究的不足,使学生进一步应 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认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 了多样的专题与素材,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补充其他的区域素材进行对比,使学生有更加 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从时间尺度上认识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区域可持
2 / 9 3 课时,第二节为 3 课时,问题研究一课时。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容说课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揭示了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地理环境如何影响 着区域发展,是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节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 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应协调 好与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应该因地制宜。 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因此“区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 要对象,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确深刻地理解“区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地 关系的基础,所以了解“区域”的含义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材主要是通过“内容提要” 的形式来阐释“区域”的概念与特点的,所以学生在认知上会出现感性认识不足,教师不 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样的区域地图来帮助学生认知和分析区 域的类型、区域的特点,为正确认识区域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区域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理解:第一,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四种情况:1.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如国家、 行政区等;2.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如自然条件一致的气候区、 地形区,人文条件相似的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田农业区。3.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 面的相关性和内在的联系,如经济区、贸易区等。4.区域内部具有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第二,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以依据划分的要求有大小差异和级 别(如下图所示),大尺度如国家和地区,例如东亚、中东地区等;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大 尺度区域则如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等,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区域,如浦东 开发区等。第三,一个区域的性质应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其中开放性是指区域 不可能独立存在,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而且区域的发展也是在与相关区域的联系中 发展的。 区域的不同尺度 区域对比是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的研究方法,区域对比最为重要的就是区域对 比的主题、案例、角度、方法与内容,教材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 为主题,选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案例进行对比,设置了地理位置、气候条 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对比角度,具体对比了这些条件的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 类活动的具体差异。教材选取这两个区域的原因在于,两个区域的等级相当,区域差异较 大,能够突出对比的主题,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选择其他条件类似的区域进行对比, 同时,教材选取的两幅区域地图还包含了等值线等较难阅读和理解的信息,这无论从地理 知识、思维方法还是读图技能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也是学生建构区域知识结构的重 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对比是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 在区域对比之后,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主要为了补充案例研究的不足,使学生进一步应 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认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 了多样的专题与素材,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补充其他的区域素材进行对比,使学生有更加 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从时间尺度上认识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动态关系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 对培养学生动态的观察问题非常有帮助。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较短 的时间内往往很难亲身感受这个过程。因此这也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教材通过对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区域的发展受到资源、环 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也在变化,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要素也在变化。因此区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具体来 说,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有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衰落阶段。教材以“阅读”的形式 阐述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从系统功能,系统内以及与系统外的物质与能量的 交换的角度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因此,教材进一步说明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协调好人地关系。教材提供的案例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对农业的影响的发 展变化,教师要选取更多的案例来说明区域发展过程中同一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不同作 用,也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揭示一些区域发展迅速的原因,探究一些区域存 在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原因,对一些区域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进行预测,或者为区域发展提 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本节教材在教学维度上突出了案例分析,应用一些典型区域案例来解释原理、引导教 学过程,提供了多样的空间表达方式,在相关图像后安排“思考”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则为学生应用自己所学原理解 决相关问题提供了空间:“阅读”扩展使教材具有层次性。综合本节的内容特点与教材特 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上应突出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教材为教学提供的案例、图像等 相关素材,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探究案例,应 用原理,解决问题,形成观念,使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科学的人地观、发展 观。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本节适合运用探究式课型来研究和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其核心在 于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探究过程来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包括:(一)提出问题,提出问 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思考,自然 而然提出问题;2.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4.学生 直接提出问题,属于灵感类问题。(二)探究问题,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进行 科学研究的微观而且简单的过程,科学的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 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 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 / 9 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动态关系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 对培养学生动态的观察问题非常有帮助。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较短 的时间内往往很难亲身感受这个过程。因此这也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教材通过对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区域的发展受到资源、环 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也在变化,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要素也在变化。因此区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具体来 说,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有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衰落阶段。教材以“阅读”的形式 阐述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从系统功能,系统内以及与系统外的物质与能量的 交换的角度来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因此,教材进一步说明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协调好人地关系。教材提供的案例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对农业的影响的发 展变化,教师要选取更多的案例来说明区域发展过程中同一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不同作 用,也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揭示一些区域发展迅速的原因,探究一些区域存 在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原因,对一些区域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进行预测,或者为区域发展提 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本节教材在教学维度上突出了案例分析,应用一些典型区域案例来解释原理、引导教 学过程,提供了多样的空间表达方式,在相关图像后安排“思考”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则为学生应用自己所学原理解 决相关问题提供了空间;“阅读”扩展使教材具有层次性。综合本节的内容特点与教材特 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上应突出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教材为教学提供的案例、图像等 相关素材,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探究案例,应 用原理,解决问题,形成观念,使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科学的人地观、发展 观。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本节适合运用探究式课型来研究和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其核心在 于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探究过程来组织教学,具体过程包括:(一)提出问题,提出问 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思考,自然 而然提出问题;2.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4.学生 直接提出问题,属于灵感类问题。(二)探究问题,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进行 科学研究的微观而且简单的过程,科学的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 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 3 课时 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案例研究:地理环境与民居 第三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 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 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导入新课 师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 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 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问题探究 课件展示 (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师 (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 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 的差异 师 (寻找证据)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从以上三 幅图中寻找到证据吗? 生 从景观图中的生物差异情况来切入,尤其注意植被的差异。 师 交流观点)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 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地理环境不仅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地 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影响,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在一定的空间尺 度上地理要素表现出内在的协调性,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 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4 / 9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 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 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 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导入新课 师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 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 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问题探究。 课件展示 (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师 (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 三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 的差异。 师 (寻找证据)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从以上三 幅图中寻找到证据吗? 生 从景观图中的生物差异情况来切入,尤其注意植被的差异。 师 (交流观点)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 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地理环境不仅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地 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影响,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在一定的空间尺 度上地理要素表现出内在的协调性,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 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推进新课 板书 、区域 (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师 区域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气候类型图。思考如下问题: 1.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3.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 4是否可以将下列的一些气候区合并为更高一级的气候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 以上我们讨论了气候区,但是还有各种区域,例如行政区、经济区、居住区等等,在 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区域的一些特性,1.区域的内部特性:(1)内部具有 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结构的一致性:(2)内部某些方面有相关性;(3)内部具有共同的职 能。2.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具有级别。3.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 板书 (二)特征: 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 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 3.具有不同的级别 师 我们认识到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 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板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师 对比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确定对比 的区域;第二,明确所对比区域的空间尺度与空间位置:第三,明确所应对比的要素或主 要内容:第四,阅读相关区域地图,获取信息,进行全面对比,综合分析。在区域对比中 尤其要注意提高阅读区域图的技能水平,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进行严密推理,得出 科学的结论 师 请大家阅读课本上图1.1和图1.2两个区域图,对比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有何差异 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小组讨论) 师 请大家分小组来共同研究,首先确定将对比两个区域的哪些方面?在从两幅区域图上 寻找相关信息进行论证,在组内交流,形成观点后,派代表来阐述。 生略师 在区域对比中,阅读区域地图是最重要的地理技能,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何阅 读区域地图 师 (教师进行方法引导)阅读区域图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确定区域的位置
5 / 9 推进新课 板书: 一、区域 (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师 区域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气候类型图。思考如下问题: 1.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3.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 4.是否可以将下列的一些气候区合并为更高一级的气候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 以上我们讨论了气候区,但是还有各种区域,例如行政区、经济区、居住区等等,在 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区域的一些特性,1.区域的内部特性:(1)内部具有 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结构的一致性;(2)内部某些方面有相关性;(3)内部具有共同的职 能。 2.区 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具有级别。3.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 板书: (二)特征: 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 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 3.具有不同的级别。 师 我们认识到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 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板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师 对比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确定对比 的区域;第二,明确所对比区域的空间尺度与空间位置;第三,明确所应对比的要素或主 要内容;第四,阅读相关区域地图,获取信息,进行全面对比,综合分析。在区域对比中 尤其要注意提高阅读区域图的技能水平,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进行严密推理,得出 科学的结论。 师 请大家阅读课本上图 1.1 和图 1.2 两个区域图,对比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有何差异? 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小组讨论) 师 请大家分小组来共同研究,首先确定将对比两个区域的哪些方面?在从两幅区域图上 寻找相关信息进行论证,在组内交流,形成观点后,派代表来阐述。 生 略。 师 在区域对比中,阅读区域地图是最重要的地理技能,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何阅 读区域地图。 师 (教师进行方法引导)阅读区域图的技巧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确定区域的位置
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 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 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 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 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 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第三,判读等值线的疏 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 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 师 在进行区域地图的对比阅读时,我们可以列出一个表格来填出从图中我们获取的信 息,并依据信息来推断区域发展 (小组探究: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板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也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候条件: 土地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注补充: 「备注补充: (小组交流) 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 1.区位优越,交通便地理位置:北纬 1.农业一年 北纬30°附近,我利,商贸业发达 我国东熟,主要种植小麦 国东部沿海东部,长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北地区中部 玉米、大豆等旱作农 江入海口 的水热条件,发 业。西部发展畜牧业 气候条件: 水田耕作业,种植水「气候条件:温带2成为我国的商 亚热带季风气|稻、油菜、棉花 季风气候,雨热同品粮基地 候,夏季高温多雨,年两到三熟,水产业期,降水较少,生长3成为我国的重工业 雨热同期。土地条较为发达。3.利期较短 基地 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 土地条件 生产力较高的水展轻工业 生产力较高的黑 4.利用便利的交通,土 水田为主 运进矿石等原料,发 旱地为主,集中 人均耕地少 展重工业 连片 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贫乏 丰富的石油、煤炭等 资源 备注补充: 备注补充 师 在区域地图的阅读中我们遇到了如何来判读等值线图,下面我们就利用实例进一步学 习和研究一下等值线模式图的判读。 课件展示:例题
6 / 9 可以通过海陆位置、经纬网、标志性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来确定和描述区域 位置;2.判断重要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与气候特征。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气候特征借 助等温线与等降水量线来表达。3.学会如何判断等值线,判断等值线的方法主要是:首 先,确定地理数据表达的内涵与主要的数据范围,是气温还是降水量,是否为年均气温还 是月均气温,属于何种热量带与干湿区等;其次,判读等值线的空间分布,也就是具体的 数量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影响等值线分布的因素, 第三 ,判读等值线的疏 密与弯曲的形态,推断影响其形态的因素。4.综合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并 从中推导出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的情况。 师 在进行区域地图的对比阅读时,我们可以列出一个表格来填出从图中我们获取的信 息,并依据信息来推断区域发展。 (小组探究: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板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备注补充: 备注补充: (小组交流) 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发展特点 地理位置: 北纬 30°附近,我 国东部沿海东部,长 江入海口 1.区位优越,交通便 利,商贸业发达。 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 的水热条件,发 展 水田耕作业,种植水 稻、油菜、棉花,一 年两到三熟,水产业 较为发达。 3.利 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发 展轻 工业 。 4.利用便利的交通, 运进矿石等原料,发 展重工业 地理位置:北纬 43°~48°,我国东 北地区中部 1. 农业一年一 熟,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大豆等旱作农 业。西部发展畜牧业 2.成为我国的商 品粮基地 3.成为我国的重工业 基地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 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土 地条 件: 生产力较高的水 稻土; 水田为主; 人均耕地少 气候条件:温带 季风气候, 雨热同 期,降水较少,生长 期较短 土地条件: 生产力较高的黑 土; 旱地为主,集中 连片; 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 贫乏 矿产资源: 丰富的石油、煤炭等 资源 备注补充: 备注补充: 师 在区域地图的阅读中我们遇到了如何来判读等值线图,下面我们就利用实例进一步学 习和研究一下等值线模式图的判读。 课件展示:例题
分析等值线图,完成1~4题 1.若为山区等高线分布图(a>b>c),下列现象中最明显地显示ab>c),有关近地面天气系统及天气的 不正确叙述是() A.该地区近地面为一低压槽 B.B近地面形成一个冷锋天气 C.A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D.此时C处近地面正在进行一次降水过程 答案:D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 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 级。完成5~6题 214 中国气候资源略图 关于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劣势与各区域农业发展策略 的叙述正确的是() 7/9
7 / 9 分析等值线图,完成 1~4 题。 1.若为山区等高线分布图(a>b>c),下列现象中最明显地显示 a<b<c 的是 () A.气温 B.降水 C.气压 D.太阳辐射 答案:C 2.若为大陆或海洋 7 月等温线(a<b<c)分布图,图示区域表示的是() A.北半球海洋 B.北半球大陆 C.南半球大陆 D.南半球海洋 答案:D 3.若为等潜水位线(a<b<c),则河流流向及补给关系是() A.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B.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D.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答案:B 4.若为北半球 500hPa 等压面高度分布图(a>b>c),有关近地面天气系统及天气的 不正确叙述是() A.该地区近地面为一低压槽 B.B 近地面形成一个冷锋天气 C.A 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D.此时 C 处近地面正在进行一次降水过程 答案:D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 3 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 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 1~4 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 级。完成 5~6 题。 5.关于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劣势与各区域农业发展策略 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最大的优势是光照,应该将光照转化为热量,发展大棚农业、 生态农业 B.四川盆地的水源充足,无需发展节水型农业 C.西北内陆水源不足,不能发展灌溉农业 D.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均能发展“阳光农业” 谷案: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看华北平原实际上并没有水资源短缺问题 B.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资源最大的差异在热量资源 C.我国南方地区与东北北部光照资源并不十分充足的原因是相同的 D.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是热量条件好 谷案:B 生略 【知识拓展】 师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对比 长三角和珠三角均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长三角渐渐成为外向型经 济发展的领跑者,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受到严峻的挑战,下面来具体对比 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1.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已抢先一步、独领风骚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经济水平都有长足提升。总体上看,长三角经 济实力最雄厚,发展较快,其次是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无论 从绝对值还是从增速上来看,都已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逐渐成为三大经济圈的领跑者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和有关媒体关于长三角是否已经超过珠三角的 讨论便不绝于耳 (1)从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均远大于珠三角和 京津冀,而绝对值比后两者之和还多。人均生产总值珠三角则明显优于长三角、京津冀, 为长三角的1.2倍,京津冀的2倍 (2)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由于的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在生产总值中占 61.4%的绝对优势,从而使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呈现 “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均为“二三一”结构 (3)在需求层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 冀,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人均出口额由大到小排 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其中出口方面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较大。 (4)在经济外向度方面,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看,长三角和 珠三角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的现实发展程度则相差较远。“其中长三 角经济外向度继续大幅度提高,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 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增速也略高于珠三角。”同时,长三角对外贸易和实际 利用外资在规模上(出口略低)均已超过珠三角。这表明,外资投资的热点正从珠三角向长 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转移,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正在弱化,长三角将逐渐取代珠三角成 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2.三大区域的三大核心城市发展的对比 在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中,长三角核心城市最具竞争优势,明显领先于该区域内的 其他核心城市。 根据2003年的数据,的经济总量最大,其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远大于
8 / 9 A.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最大的优势是光照,应该将光照转化为热量,发展大棚农业、 生态农业 B.四川盆地的水源充足,无需发展节水型农业 C.西北内陆水源不足,不能发展灌溉农业 D.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均能发展“阳光农业” 答案: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看华北平原实际上并没有水资源短缺问题 B.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资源最大的差异在热量资源 C.我国南方地区与东北北部光照资源并不十分充足的原因是相同的 D.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是热量条件好 答案:B 生 略 【知识拓展】 师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对比 长三角和珠三角均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长三角渐渐成为外向型经 济发展的领跑者,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受到严峻的挑战,下面来具体对比 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1.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已抢先一步、独领风骚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经济水平都有长足提升。总体上看,长三角经 济实力最雄厚,发展较快,其次是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无论 从绝对值还是从增速上来看,都已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逐渐成为三大经济圈的领跑者。 事实上,自 2003 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和有关媒体关于长三角是否 已经超过珠三角的 讨论便不绝于耳。 (1)从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均远大于珠三角和 京津冀,而绝对值比后两者之和还多。人均生产总值珠三角则明显优于长三角、京津冀, 为长三角的 1.2 倍,京津冀的 2 倍。 (2)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由于的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在生产总值中占 61.4%的绝对优势,从而使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呈现 “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均为“二三一”结构。 (3)在需求层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 冀,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人均出口额由大到小排 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其中出口方面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较大。 (4)在经济外向度方面,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看,长三角和 珠三角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的现实发展程度则相差较远。“其中长三 角经济外向度继续大幅度提高,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都以 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 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增速也略高于珠三角。”同时,长三角对外贸易和实际 利用外资在规模上(出口略低)均已超过珠三角。这表明,外资投资的热点正从珠三角向长 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转移,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正在弱化,长三角将逐渐取代珠三角成 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2.三大区域的三大核心城市发展的对比 在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中,长三角核心城市最具竞争优势,明显领先于该区域内的 其他核心城市。 根据 2003 年的数据,的经济总量最大,其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远大于
其他三个城市,投资和消费需求、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也居首位。相比之下,珠三角的核 心城市广州、京津冀的核心城市和天津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有时不是非常明 显 从2004年1月至9月的数据来看,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限 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主 要经济指标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位居榜首。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二位。 而与广州的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大致相当。广州的突出优势是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几大城市中最高。在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几方面逊色于,居第二位,但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余额在几大城市中最高。天津的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和广州,出口额也较高,显示 出其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的对外贸易 “与2002年相比,三大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都略有上 升,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 半,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3/4。”三大经济圈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 师 请同学思考:影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 什么?结合这两个问题写一篇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小论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区域,了解区域寻求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一一对比法,希望大家通过 学习,形成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缜密的地理思维能力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9 / 9 其他三个城市,投资和消费需求、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也居首位。相比之下,珠三角的核 心城市广州、京津冀的核心城市和天津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有时不是非常明 显。 从 2004 年 1 月至 9 月的数据来看,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限 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主 要经济指标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位居榜首。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二位。 而与广州的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大致相当。广州的突出优势是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几大城市中最高。在固定资产投 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几方面逊色于,居第二位,但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 余额在几大城市中最高。天津的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和广州,出口额也较高,显示 出其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发展势头良好的对外贸易。 “与 2002 年相比,三大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都略有上 升,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一 半,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 3/4。”三大经济圈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 加大。 师 请同学思考:影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 什么?结合这两个问题写一篇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小论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区域,了解区域寻求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对比法,希望大家通过 学习,形成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缜密的地理思维能力。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