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市级统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文化热不断升温,以文化命名的书籍非常之多,这可见“文化”包含的 内容有愈益扩展之势。无论哪一种行业,哪一种活动,几乎都可以和文化联系上 如旅游文化、饮食丈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本来就有 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和自然物、自然存在相对而言,举凡人类劳动所创造的 切成果,无不可称之为“文化”。如“原始文化”、“旧石器文化”,指的是 初民“穴居野处”之时,能够简单加工石器,开始用火,已脱离了一般动物那样 的一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都极大地丰富、复杂 起来,广义的文化便兼综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人们特予关 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也就是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 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观念、信仰、习俗等等。这些方面的差别,往往体 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 允许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只有各种文化的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能出现一个和 谐的世界。正缘于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 到了大力地发掘、抢救,便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从来是侧重精神层面的。文献中最早将 “文”与“化”联系起来的,是《周易·贲卦》的彖辞,其云:“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晋代人干宝的注解说:“四时之变,悬乎日 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要其会 通”即含有天人相应的意思。古代人理解文化、文章、文明几乎同义。“文明” 即“文章而光明”的意思。这里所谓的“文章”是指礼乐制度等属于上层建筑的 东西。应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达到的一个标准。有了礼乐制度, 讲求道德规范,社会才完全摆脱了蒙昧、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古人理解“文 化”,尤其着眼在“化”字上,那就是以人文去教化、感化人们,使整个世界具 有亮采,日臻美好。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悠久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 格,铸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在我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心 理等方面,无不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当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时 候,传统文化仍旧发挥着它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或者成为发展的动力,或者成为 因袭的重担。我们的任务只能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同时扬弃 其中的糟粕,克服其消极的影响。传统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确立了 了吸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因此,它不是历史的陈迹,也不是抱残守缺者崇 拜的偶像。它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逻辑起点,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切合现代 生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心要条件。 (选自郭维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广义的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包括古往今来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的总和。 B.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的差别,往往体现 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
云南省保山市 2018 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市级统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文化热不断升温,以文化命名的书籍非常之多,这可见“文化”包含的 内容有愈益扩展之势。无论哪一种行业,哪一种活动,几乎都可以和文化联系上。 如旅游文化、饮食丈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本来就有 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和自然物、自然存在相对而言,举凡人类劳动所创造的 一切成果,无不可称之为“文化”。如“原始文化”、“旧石器文化”,指的是 初民“穴居野处”之时,能够简单加工石器,开始用火,已脱离了一般动物那样 的一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都极大地丰富、复杂 起来,广义的文化便兼综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人们特予关 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也就是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包含 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观念、信仰、习俗等等。这些方面的差别,往往体 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 允许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只有各种文化的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能出现一个和 谐的世界。正缘于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 到了大力地发掘、抢救,便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一词的解释,从来是侧重精神层面的。文献中最早将 “文”与“化”联系起来的,是《周易•贲卦》的彖辞,其云:“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晋代人干宝的注解说:“四时之变,悬乎日 月;圣人之化,成乎文章。观日月而要其会通,观文明而化成天下。”“要其会 通”即含有天人相应的意思。古代人理解文化、文章、文明几乎同义。“文明” 即“文章而光明”的意思。这里所谓的“文章”是指礼乐制度等属于上层建筑的 东西。应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达到的一个标准。有了礼乐制度, 讲求道德规范,社会才完全摆脱了蒙昧、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古人理解“文 化”,尤其着眼在“化”字上,那就是以人文去教化、感化人们,使整个世界具 有亮采,日臻美好。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悠久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 格,铸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在我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心 理等方面,无不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当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时 候,传统文化仍旧发挥着它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或者成为发展的动力,或者成为 因袭的重担。我们的任务只能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同时扬弃 其中的糟粕,克服其消极的影响。传统文化树立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确立了 了吸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因此,它不是历史的陈迹,也不是抱残守缺者崇 拜的偶像。它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逻辑起点,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切合现代 生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心要条件。 (选自郭维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广义的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包括古往今来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的总和。 B.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的差别,往往体现 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特点与个性
C.晋代人干宝认为,观日月就可以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观文明就可以达到教 化天下的目的。 D.悠久的传统文化铸造了我们的民族糈神,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比较,论证了二者并存,互 利合作的重要性 B.文章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大力的发掘、抢救,是为了说明人们已 经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允许文化的多元存在。 C.文章列举古代文献对文化的解释,作为中国古代对于文化的理解偏重于精神 层面的例证。 D.文章从“文化热”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文化”这一概念,考证了其出处, 最后论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多元化存在,各种文化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可以出现一个和谐的世 界 B.人们特予关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可见“精神文化”比“物质 文化”更有价值、更重要 C.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只有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并适当向外来文化 学习,才能实现中国梦。 D.放弃了传统文化,就动摇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吸取、配合外来文 化的基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艳 ①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的丰富,属于自己的东 西越来越多。许多东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也有许多东西留之有用,但用处不 大,却难以摆眨牵挂之念,甚至是为物所累,疲于整理,使生活变得很不轻松 ②女儿工作在外地,今年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的话耐人寻 味:“我们在与物建立关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 所属关系,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就越累。因此当你要割断与物的关 系时,一定要毅然决然,否则就根本割含不掉,割舍不掉就为物所累。”我很赞 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 确定哪些送与何人,捐赠何处。因为有了与物品割断联系的理念,我也毫不犹豫 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③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理所当然地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 了回来。这两件东西不是什么貴重物品,也不是稀有之物,就是两双拖鞋。然而 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那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亲手做的 鞋面是用钩针钩织出来的,里面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这是一份难以 割舍的情意,难以用物质的价值来衡量。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 好,她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同学之一。地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到前茅。她还 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也有造诣。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C.晋代人干宝认为,观日月就可以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观文明就可以达到教 化天下的目的。 D.悠久的传统文化铸造了我们的民族糈神,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比较,论证了二者并存,互 利合作的重要性。 B.文章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大力的发掘、抢救,是为了说明人们已 经认识到世界的发展,必须允许文化的多元存在。 C.文章列举古代文献对文化的解释,作为中国古代对于文化的理解偏重于精神 层面的例证。 D.文章从“文化热”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文化”这一概念,考证了其出处, 最后论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多元化存在,各种文化取长补短,互利合作,才可以出现一个和谐的世 界。 B.人们特予关注并加以研究的尤在“精神文化”,可见“精神文化”比“物质 文化”更有价值、更重要。 C.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只有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并适当向外来文化 学习,才能实现中国梦。 D.放弃了传统文化,就动摇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吸取、配合外来文 化的基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艳 ①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的丰富,属于自己的东 西越来越多。许多东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也有许多东西留之有用,但用处不 大,却难以摆眨牵挂之念,甚至是为物所累,疲于整理,使生活变得很不轻松。 ②女儿工作在外地,今年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的话耐人寻 味:“我们在与物建立关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 所属关系,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就越累。因此当你要割断与物的关 系时,一定要毅然决然,否则就根本割含不掉,割舍不掉就为物所累。”我很赞 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 确定哪些送与何人,捐赠何处。因为有了与物品割断联系的理念,我也毫不犹豫 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③但也有例外。有两件东西已经被女儿理所当然地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 了回来。这两件东西不是什么貴重物品,也不是稀有之物,就是两双拖鞋。然而 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那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亲手做的, 鞋面是用钩针钩织出来的,里面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这是一份难以 割舍的情意,难以用物质的价值来衡量。 ④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 好,她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同学之一。地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到前茅。她还 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也有造诣。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⑤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当时 我们都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两 个女生没分配工作,因为是农村户口,毕北就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但与她比起 来我是幸运的。我在村里参加了半年劳动,就被选为代课教师,后来又被选为公 社广播员兼编辑,三年后又被调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 这么顺利,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村里,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发挥作用。 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尽营她很优秀,可没能如愿,一直在生产队做农活。 她和其他青年农民一起去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修水库工程,在那里找到了一个 兼做宣传工作的角色,才能才得到了一些施展。可是修完水库之后,又不得不回 到生产队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后来她岀嫁了。经人介绍嫁嫁了 个在土产公司工作的赶着马车拉土特产品的“车老板”,人很厚道,也很体贴。 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的屋是锅台,很是俭 朴。我真的为地惋惜。地却没有那么悲观,也没有什么抱怨,反而生活得乐观、 坦然。 ⑥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 时她正在为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具她联系的也少了,听说她终于当 上了民办教师。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 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真的为她高兴,也很敬佩她的意志和能力。又过 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 入了留校任教的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她说,不谦虚地说,女儿各 方西都很优秀,但还是想请你找学校有关方面关注一下。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 是找到在校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说,这个孩子确 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 了一段时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再 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当时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地女儿参加了一个 国有文化全业电脑维修人员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较高成绩被 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珍惜,很高兴地去 了。一个月后,这个孩子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 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供妹妹上学了!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 妺上学?地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 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问,你 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 四百元一个月足够用了!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⑦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 感谢你,特意赶来看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 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的高梁米,这是新小米。”接着, 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用黃豆 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 谢谢!她又从袋子底下拿出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 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 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勾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 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 双鞋。我知道,这两双鞋是她精心设计的,也是她一针一针钩织成的,不知用了 多少夜晚啊
⑤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当时 我们都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两 个女生没分配工作,因为是农村户口,毕北就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但与她比起 来我是幸运的。我在村里参加了半年劳动,就被选为代课教师,后来又被选为公 社广播员兼编辑,三年后又被调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 这么顺利,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村里,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发挥作用。 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尽营她很优秀,可没能如愿,一直在生产队做农活。 她和其他青年农民一起去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修水库工程,在那里找到了一个 兼做宣传工作的角色,才能才得到了一些施展。可是修完水库之后,又不得不回 到生产队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后来她出嫁了。经人介绍嫁嫁了 一个在土产公司工作的赶着马车拉土特产品的“车老板”,人很厚道,也很体贴。 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的屋是锅台,很是俭 朴。我真的为地惋惜。地却没有那么悲观,也没有什么抱怨,反而生活得乐观、 坦然。 ⑥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 时她正在为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具她联系的也少了,听说她终于当 上了民办教师。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 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真的为她高兴,也很敬佩她的意志和能力。又过 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 入了留校任教的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她说,不谦虚地说,女儿各 方西都很优秀,但还是想请你找学校有关方面关注一下。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 是找到在校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说,这个孩子确 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 了一段时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再 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当时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地女儿参加了一个 国有文化全业电脑维修人员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较高成绩被 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珍惜,很高兴地去 了。一个月后,这个孩子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 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供妹妹上学了!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 妹上学?地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 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问,你 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 四百元一个月足够用了!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⑦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 感谢你,特意赶来看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 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的高梁米,这是新小米。”接着, 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用黃豆 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 谢谢!她又从袋子底下拿出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 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 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勾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 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 双鞋。我知道,这两双鞋是她精心设计的,也是她一针一针钩织成的,不知用了 多少夜晚啊
⑧现在虽然旧了,可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 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了送给自己 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现了作 者的社会责任感,升华了文章主题 C.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我”对她的遭遇充满 同情,所以常常帮助她。 D.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引出了女同学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人与人 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5.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第⑤段与“礼物”关联不大,没有作用,应该删除。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 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 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 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 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 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 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 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 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 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 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 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 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 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 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 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 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 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有删改)
⑧现在虽然旧了,可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 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了送给自己 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现了作 者的社会责任感,升华了文章主题。 C.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我”对她的遭遇充满 同情,所以常常帮助她。 D.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引出了女同学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人与人 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5.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 分) 6.有人认为第⑤段与“礼物”关联不大,没有作用,应该删除。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8 月 10 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 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 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 APP 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 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 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 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 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 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 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預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 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 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 3 公里分 辨率、2.5 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細化的预报。 网格化預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 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現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 全国范围内逐 3 小时 10 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 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溫、风和天气现象这 3 个要素,网 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 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牧狐网《“网格天气预报”》,有删改)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公里)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 “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 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 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 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 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 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 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 全替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 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 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 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 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 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 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 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 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 E.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 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4分)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 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 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 细 10 天内基本要素逐 3 小时预报,3 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 动 24 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 公里)与近海责任区(10 公里)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资料来源于 2017 年 8 月 17 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 “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 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 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 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 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 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授入枝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 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 全替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网格化预报,肢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 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 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 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 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 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 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 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 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言。 E.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有网站、有报纸,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最新科 技成果、关心民生向题的社会责任感。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 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 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 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 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 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目筑 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 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 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 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 黄承吴复论居益倚傍门户,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 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 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 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 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 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 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 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 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 城焉 B.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 筑城焉。 C.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 筑城焉。 D.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 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 这里指京城。 C.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 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 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 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 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 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 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 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 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 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 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 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 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 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 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 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 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 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 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 城焉。 B.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 筑城焉。 C.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 筑城焉。 D.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 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 这里指京城。 C.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 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 平息 B.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 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 立祠树碑。 C.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 朝廷调査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菅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 罢免他的官职。 D.南居益重視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 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5分)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 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 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 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 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 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 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 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遺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 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15.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A.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 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 平息。 B.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 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 立祠树碑。 C.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 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 罢免他的官职。 D.南居益重視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 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5 分)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4-15 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 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 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 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 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 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 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 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 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15.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 的哲理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先说了“古之圣人”的做法,又说了“今之众人”的 做法,二者对比,作者批判了 ”的错误态度 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某电影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 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领导们首当其冲地表扬了我们 ⑤村里的小学建成了新的教学楼,同学们和老师都很高兴,个个弹冠相庆 ④革命之后,有少数人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最后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了。 ⑤我们每个人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所有的烦恼都会涣然冰释。 ⑥到了民族工艺展厅,只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②③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试题。 B.记者在此次中西部贸易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 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为进一步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中国文明网“书读中国”频道于今日正式上线 D.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以“先辈的旗帜”为 主题,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动无数观众。 19.当代知名的服装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服装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 校,开始自己的服装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服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 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 述推论?(3分) A.服装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服装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B.知名服装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C.调查显示,服装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人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 的毕业生。 D.在服装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服装设计学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 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 异将被保存下来,① 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 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 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 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 。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 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2)韩愈在《师说》中,先说了“古之圣人”的做法,又说了“今之众人”的 做法,二者对比,作者批判了 “ , , ”的错误态度。 三、语言文宇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某电影中,一个小官巨贪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冠冕堂皇之下隐藏着的一个肮 脏灵魂,实在罪不容诛。 ②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领导们首当其冲地表扬了我们。 ⑤村里的小学建成了新的教学楼,同学们和老师都很高兴,个个弹冠相庆。 ④革命之后,有少数人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最后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了。 ⑤我们每个人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所有的烦恼都会涣然冰释。 ⑥到了民族工艺展厅,只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试题。 B.记者在此次中西部贸易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 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为进一步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中国文明网“书读中国”频道于今日正式上线。 D.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以“先辈的旗帜”为 主题,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动无数观众。 19.当代知名的服装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服装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 校,开始自己的服装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服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 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 述推论?(3 分) A.服装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服装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B.知名服装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C.调查显示,服装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人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 的毕业生。 D.在服装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服装设计学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 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 异将被保存下来,① _,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 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 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 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 ② 。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
同时,③ 。在这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 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 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21.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导演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5 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5分) 首先,热烈欢迎您的惠顾。大家知道令堂是一位著名的导演,作品广为流传,在 影祝圈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就看过他的不少电影,至今还能记得其中的情节 您是他老人家的令郎,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敬谢不敏。 改为 ①②③④⑤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分 作为一名医生的杨欢深知二手烟的危害,劝阻吸烟已成为他的习惯。5月的一天, 杨欢在小区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吸烟时,双方发生争执,随后老人突发心脏病去 世。事后,老人家属将杨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余万元。 审法院认为,杨欢的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酌定杨欢向老人家 属补偿1.5万元,老人家属不服上诉。11月1日,本案二审开庭,并未当庭宣 判。老人家属称,此次意外,老人自身有心脏病是一个原因,但杨欢的劝阻也是 个原因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此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市级统测
同时,③ 。在这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 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 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21.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导演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 5 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修改。(5 分) 首先,热烈欢迎您的惠顾。大家知道令堂是一位著名的导演,作品广为流传,在 影祝圈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就看过他的不少电影,至今还能记得其中的情节。 您是他老人家的令郎,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敬谢不敏。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为一名医生的杨欢深知二手烟的危害,劝阻吸烟已成为他的习惯。5 月的一天, 杨欢在小区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吸烟时,双方发生争执,随后老人突发心脏病去 世。事后,老人家属将杨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40 余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杨欢的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酌定杨欢向老人家 属补偿 1.5 万元,老人家属不服上诉。11 月 1 日,本案二审开庭,并未当庭宣 判。老人家属称,此次意外,老人自身有心脏病是一个原因,但杨欢的劝阻也是 一个原因。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此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保山市 2018 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市级统测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A【解析】E项“精种文的差别”,原文“这些方面的差别”,这些 方面指的是精神文化;C项这个观点是《周易·贲卦》的现点,晋代人干宝只是 注解,并且《周易·贲卦》中“观乎天文”是“察时变”的前提条件,“观乎人 文”是“化成天下”的前提条件,不是说到达了这个前提就一定可以出现后面的 结果,所以选项错误;D项原文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所以 继承的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而不是继承传统文化。 2.(3分)B【解析】源文“正缘于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非 物质文遗产”得到了大力的发掘、抢救,便更最好的例证”可以看出提到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是为了说明文化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3.(3分)B【解析】不能推断出“精神文化”更有价值、更重要。 4.(3分)C【解析】“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我”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 所以常常帮助她”,这个只是“我”常常帮助她的原因之 5.(5分)文章开篇绕道而行,从抒发人生的感悟起笔,说人不应受物所累, 自己支持女儿去弃旧物行动。这是抑。(2分)但对被扔掉的两双拖鞋,“我” 又恋恋不舍地捡了回来,接下来围绕这两双拖鞋,讲述了一段情感故事,凸显了 这两双拖鞋承载的精神重量。这是扬。(2分)先抑后扬,对比之间突出了这份 礼物的珍贵,令读者印象深刻,也使主旨更加鲜明。(1分) 5.(5分)不同意删除。内容上:通过回忆毕业后的经历,表现两人深厚的友 谊,表现“她”知足乐观的性格。(2分)结构上:写“她”的人生遭遇,为下 文“她”的家庭困境愁眉不展作铺垫。(2分)主题上:为文章“要珍情生活, 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这一主题服务。(2分)(如果回 答“同意删除”,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3分)B【解析】“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 文中并无此意 8.(5分)AE(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得满分) 【解析】B项,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所以错误;C项,不是主要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所以错 误;D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法是是错误的,原文是“在 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9.(4分)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 全面。(1分)②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 预报。(1分)③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 8个气象要素。(1分)④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1分) 10.(3分)D【解析】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 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11.(3对)A【解析】从子在本文中指侄子。 12.(3为)A【解析】高文律派使者来求和,而不是请求得到钱款。 13.(10分)翻译 (1)(5分)魏忠贤恨南居益在叙说功绩时不提到自己,压下了给他的奖赏。 (“衔”“不及”“格”各1分,句子通顺2分)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A【解析】E 项“精种文的差别”,原文“这些方面的差别”,这些 方面指的是精神文化;C 项这个观点是《周易·贲卦》的现点,晋代人干宝只是 注解,并且《周易·贲卦》中“观乎天文”是“察时变”的前提条件,“观乎人 文”是“化成天下”的前提条件,不是说到达了这个前提就一定可以出现后面的 结果,所以选项错误;D 项原文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所以 继承的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而不是继承传统文化。 2.(3 分)B【解析】源文“正缘于此,文化的研究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非 物质文遗产”得到了大力的发掘、抢救,便更最好的例证”可以看出提到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是为了说明文化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3.(3 分)B【解析】不能推断出“精神文化”更有价值、更重要。 4.(3 分)C【解析】“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我”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 所以常常帮助她”,这个只是“我”常常帮助她的原因之一。 5.(5 分)文章开篇绕道而行,从抒发人生的感悟起笔,说人不应受物所累, 自己支持女儿去弃旧物行动。这是抑。(2 分)但对被扔掉的两双拖鞋,“我” 又恋恋不舍地捡了回来,接下来围绕这两双拖鞋,讲述了一段情感故事,凸显了 这两双拖鞋承载的精神重量。这是扬。(2 分)先抑后扬,对比之间突出了这份 礼物的珍贵,令读者印象深刻,也使主旨更加鲜明。(1 分) 5.(5 分)不同意删除。内容上:通过回忆毕业后的经历,表现两人深厚的友 谊,表现“她”知足乐观的性格。(2 分)结构上:写“她”的人生遭遇,为下 文“她”的家庭困境愁眉不展作铺垫。(2 分)主题上:为文章“要珍情生活, 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这一主题服务。(2 分)(如果回 答“同意删除”,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3 分)B【解析】“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报的需要”言过其实, 文中并无此意。 8.(5 分)AE(选对一项给 2 分,两项全对得满分) 【解析】B 项,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所以错误;C 项,不是主要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主要运用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所以错 误;D 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法是是错误的,原文是“在 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9.(4 分)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 全面。(1 分)②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天气 预报。(1 分)③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 4 大类 18 个气象要素。(1 分)④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1 分) 10.(3 分)D【解析】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 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11.(3 对)A【解析】从子在本文中指侄子。 12.(3 为)A【解析】高文律派使者来求和,而不是请求得到钱款。 13.(10 分)翻译: (1)(5 分)魏忠贤恨南居益在叙说功绩时不提到自己,压下了给他的奖赏。 (“衔”“不及”“格”各 1 分,句子通顺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