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情景思壹·导入 2011年4月28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主要数据公报。据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59 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 116995327人,增长81.03% 思考: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点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基础知识 、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 和人口迁移。所谓人口迁移就是 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以前:以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 流向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特点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 有 地进行籍管理制度 和严格的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流量增大, 生明显变化 政策的影响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19“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可获得以下信息:(1)1949 年至20世纪80年代,人口主要从东部迁往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2)20世纪80年 代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四川一直是人口的净迁出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 以及自然环境的,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 土壤、水 和自然灾害
2019 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1 年 4 月 28 日上午 10 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主要数据公报。据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 386 075 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39 959 423 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221 426 652 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 116 995 327 人,增长 81.03%。 思考: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点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和人口迁移。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 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__(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 流向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的现象。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特点 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 有______、有______地进行 ______________和严格的户 籍管理制度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 流量增大,______发生明显变化 __________政策的影响 读教材图 1.9“1949 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可获得以下信息:(1)1949 年至 20 世纪 80 年代,人口主要从东部迁往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2)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四川一直是人口的净迁出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______、土壤、水、__________和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 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 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 、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思考讨论 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 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 这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谷案:一、1.自然增减 2.(1)国界一定时间集团发展中发达短期流动(2)一国移居计划组 织计划经济体制流向改革开放 、1.(1)差异变化(2)气候矿产资源 2.(1)经济发展(2)经济因素 3.政策社会变革 思考讨论 点拔: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 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 重点难点·酸 知识点一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 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王出地区旧大陆(欧 亚洲)「拉丁美洲、亚洲、非洲 迁入地区 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输 发现 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 意义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 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古代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力量的束缚:农业经 济脆弱,移民支边 战争、自然灾害等 新中国成立后迁移規模比较小,频率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 人稀的东北、西北;净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至x0世纪80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出地区有还、鲁沪、川等|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 省市 20世纪80年流量增大、流向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代中期以来频率加快、自发为主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 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______、_________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 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 这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一、1.自然增减 2.(1)国界 一定时间 集团 发展中 发达 短期流动 (2)一国 移居 计划 组 织 计划经济体制 流向 改革开放 二、1.(1)差异 变化 (2)气候 矿产资源 2.(1)经济发展 (2)经济因素 3.政策 社会变革 思考讨论 点拨: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 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 知识点一 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 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 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 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输 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 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 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 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古代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 力量的束缚;农业经 济脆弱,移民支边、 战争、自然灾害等 新中国成立后 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 比较低,有组织、有计 划地进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 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 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 省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 较大 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以来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 频率加快、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 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 入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 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
地三产业的发展 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 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地/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例题1】(2011·上海地理)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 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 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 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思考ε第(1)题,②④均为生态移民,可以改善因环境恶劣造成的贫困状况;三峡移 民属于重大工程移民。第(2〕题,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会加大迁入地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 考虑迁入地的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第(3)题,京津地区的地域文化为华北平原文 化;上海地区的文化属于江南水乡文化 答案:(1)D(2)B(3)B 方法技1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 人口迁移的定义中给出了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即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和居住地变 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一般以行政 区域来界定 (2)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 迁移。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 迁移;游牧民的迁移、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 的流动,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3)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 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通常人们用是否 超越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 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由B2到C1、由C1 到A1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 气候|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 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地 三产业的发展 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 出 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 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例题 1】 (2011·上海地理)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 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 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3)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 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思考:第(1)题,②④均为生态移民,可以改善因环境恶劣造成的贫困状况;三峡移 民属于重大工程移民。第(2)题,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会加大迁入地的环境压力,因此必须 考虑迁入地的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第(3)题,京津地区的地域文化为华北平原文 化;上海地区的文化属于江南水乡文化。 答案:(1)D (2)B (3)B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 人口迁移的定义中给出了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即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和居住地变 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一般以行政 区域来界定。 (2)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 迁移。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 口迁移;游牧民的迁移、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 的流动,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3)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 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通常人们用是否 超越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 A、B、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由 A1 到 B1、由 B2 到 C1、由 C1 到 A1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 B1 到 B2 不属于人口迁移,由 A1 到 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 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美国许多 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 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土地|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在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士壤而迁移, 土壤及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 资源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 灾害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①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 经济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发展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②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 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 入国 交通交电的安展相对小地区向的:成少题儿日年来人国赶的规起 大型建設/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①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吸引人口迁 项目布局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入 ②三峡水库建设,库区百万移民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国家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我国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的移民支 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 乡”运动 战争破环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促使 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人口发生迁移 文化人们为了接之良好的教有,想方设法从又第次世大战后,美接受了大批 教育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 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者;出国留学 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 婚烟|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夫麦为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 信仰/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1947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 口迁移 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例题2】(2011·重庆文综,3~5)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 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65 迁入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迁出率=地区迁出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3 0 68101214161820 迁入率/%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土壤及 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 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 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 发展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 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 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 市 ②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口迁 入国 交通 交通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 了阻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 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大型建设 项目布局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 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 流向 ①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吸引人口迁 入 ②三峡水库建设,库区百万移民 迁出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国家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 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有组织的移民支 援边疆省份;70 年代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运动 战争 破坏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 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促使 人口发生迁移 文化 教育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 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 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 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 者;出国留学 家庭 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 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 起着重要作用 夫妻为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随军军嫂 宗教 信仰 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 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 口迁移 1947 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 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例题 2】 (2011·重庆文综,3~5)下图表示 2000~2005 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 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 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B.甜菜C.橡胶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思考ε第(1)题,A省(市、区)人口迁出率远大于人口迁入率,说明A省(市、区) 人口大量迁出,最可能受经济因素(经济落后)的影响。第(2)题,西藏是我国目前人口 密度最小的省区,其典型的农作物为青稞。第(3)题,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净迁移率 大于10%的省(市、区)只有3个。 答案:(1)D(2)D(3)C 拓展延伸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战乱、种族冲突、政治1 工作和生活条件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迫害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发展中国家流向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 点迁移的方向发达国家 石油输出国,人口稠密国|提供避难场所的国家 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 产生的影响才和经济上蒙受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 双重损失 力,赚取外汇 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随皇练彐·画同 1.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到上海采购。 读图,完成第2~4题。 人口迁出地)(人口迂入地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入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 洲 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D.新疆、内地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5.人口的迁移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 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11广东文綜)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7题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 B 点代表的省(市、区)在 1954~1984 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 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思考:第(1)题,A 省(市、区)人口迁出率远大于人口迁入率,说明 A 省(市、区) 人口大量迁出,最可能受经济因素(经济落后)的影响。第(2)题,西藏是我国目前人口 密度最小的省区,其典型的农作物为青稞。第(3)题,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净迁移率 大于 10%的省(市、区)只有 3 个。 答案:(1)D (2)D (3)C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特 点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 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 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 石油输出国,人口稠密国 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 提供避难场所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 才和经济上蒙受 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 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1.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到上海采购。” 读图,完成第 2~4 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 洲 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广东 B.湖北、重庆 C.河北、山东 D.新疆、内地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5.人口的迁移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 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6~7 题
‰42 迁入率迁出率 LLL 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年 6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7.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 C.湖南D.河南 8.读“1984~2005年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历 14735 8000 8000 7000 5000 4000 4000 2002000 1000 1984198519952005年 (1)按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图中表示的是 人口迁移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的趋势,原因是 (3)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 从 到 地区。 (4)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③大城市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B.③④ C.②④D.①② (6)图中表现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答案:1.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甲、丙、丁 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乙去上海 上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期变更,属于人口迁移 2~4_2C3.A4A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 国家或地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第3题,当 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湖北、重庆均位于中部地区,河北、山 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人口迁移量不大。新疆因为资源开发,人口迁入较多。第4 题,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 进行。 5.D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缓解了迁岀地的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6~76D7.A第6题,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但从总体来看,迁入率 大于迁出率,因此人口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7题,从图中看,该省级行政区一直是人口迁
61995~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7.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8.读“1984~2005 年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人口迁移。 (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________的趋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从________到________地区。 (4)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性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6)图中表现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答案:1.B 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甲、丙、丁 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乙去上海 上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期变更,属于人口迁移。 2~4.2.C 3.A 4.A 第 2 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 国家或地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第 3 题,当 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湖北、重庆均位于中部地区,河北、山 东均位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人口迁移量不大。新疆因为资源开发,人口迁入较多。第 4 题,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移的 进行。 5.D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6~7.6.D 7.A 第 6 题,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但从总体来看,迁入率一直 大于迁出率,因此人口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 7 题,从图中看,该省级行政区一直是人口迁
入地区,说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应为上海。 思考ε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的大量流动,既与国家的人口迁移政策有关, 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数量逐年增加。“民工潮 的出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就地转化不足,而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农民进城务工 经商造成的。 答案:(1)国内(2)逐年增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3)中部东部西南、西 北中部和东部(4)自发务工和经商(5)C(6)历史上人口迁移大多是移民支 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引起的,是被迫的;现在是自发的
入地区,说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应为上海。 8.思考: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人口的大量流动,既与国家的人口迁移政策有关, 也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数量逐年增加。“民工潮” 的出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就地转化不足,而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农民进城务工、 经商造成的。 答案:(1)国内 (2)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3)中部 东部 西南、西 北 中部和东部 (4)自发 务工和经商 (5)C (6)历史上人口迁移大多是移民支 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引起的,是被迫的;现在是自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