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题。 【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 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 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 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 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 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 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壸、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 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 “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 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 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 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 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 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 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 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 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 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 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 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 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 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 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 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殿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 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相联。《红楼梦》六十二回 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 “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 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 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 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 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 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 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 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1 顺义区 2017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1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 题。 【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 词,或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 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无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本意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 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五章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 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 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有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如作诗令、说诗令、 回环令等);游戏类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 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 “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 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 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 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 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 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 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 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 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 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 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 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 分) 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 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 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 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殿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 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相联。《红楼梦》六十二回 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 “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枝折脚雁, 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瓤,说酒底 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 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 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 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 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 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 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它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取 材于史双元《说酒令》) 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雅令”的一项是(2分) 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 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 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 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 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 据你的背诵,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7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 ①花口口口口口口;②口花口口口口口;③口口花口口口口;④口口口花口口口 ⑤口口口口花口口;⑥千树万树梨花开:⑦口口口口口口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 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 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 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应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20 多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己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 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 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 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 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 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 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 理由,以致于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 (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 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 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 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 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颠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 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 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 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 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分) 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元稹《元和五年》)B.翻醉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白居易《就花枝》) 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
2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 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它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取 材于史双元《说酒令》) 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 ...“雅令”的一项是(2 分) 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滕王阁序》。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 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 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 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 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 据你的背诵,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 7 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 分) ①花□□□□□□;②□花□□□□□;③□□花□□□□;④□□□花□□□; ⑤□□□□花□□;⑥千树万树梨花开;⑦□□□□□□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 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 专有名称,特指酒筵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 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应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 20 多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已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 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 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 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 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 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 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 理由,以致于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 (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 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 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 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 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颠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 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 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 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 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 分) 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元稹《元和五年》)B.翻醉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白居易《就花枝》) 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7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 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①,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 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借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 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 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 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 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 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 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 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 流离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或因家世余绪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B.则假手赋诗假:虚假 C.非复曩者之亲曩:从前D.自美于矿璞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此销日 长成以后 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而无所得 生而知之者上 D.施之世而无所用 不师古之踪迹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笔则才记姓名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B.塞默低头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 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D.犹蒙被而卧耳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 13.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分) ①讲议经书②射则不能穿札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
3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 分) 二、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7 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 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①,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 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 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 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 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 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 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 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 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 流离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假.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曩.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以.此销日 长成以.后 B.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 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而.无所得 生而.知之者上 D.施之.世而无所用 不师古之.踪迹 1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笔则才记姓名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B.塞默低头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 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D.犹蒙被而卧耳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 13.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3 分) 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
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15.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分) 16.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 出该句。(3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2分)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饮食亲友家遇时新品味母未尝必托以疾忌不下一箸。翌旦,必入 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λ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 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 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ei):愿作。 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 现的。(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笔墨祭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 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 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 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 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 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 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 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 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4 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15.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5 分) 16.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 出该句。(3 分) 故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2 分)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 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8—20 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 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③。我为④灵芝仙草,不为 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 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 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 现的。(6 分)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1—26 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世上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五四”新文化运动就遇到过一场载体的转换,即以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这场转换还有一种更本源性的物质基础,即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五四”斗士们自己使用的是毛 笔,但他们是用毛笔呼唤着钢笔文化。毛笔与钢笔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它们各自都牵连着一个完整的世 界。 作为一个完整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有位朋友对我说,和古代相比,现在的书法越来越差,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 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书法家一比高 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需要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 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由此我想到了古诗的创作。“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 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 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 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 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 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 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 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 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 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 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 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 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 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 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 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 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 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 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 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 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 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 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 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冋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 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 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 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 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 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 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 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 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xiao 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 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chi。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分) 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
5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 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 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奇。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 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 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装点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惟妙惟肖地习摹二王的 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此处。当然,在我看来,谁都很难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 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 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 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我听过当代几位大科学家的演讲, 他们写在黑板上的汉字实在很不像样,但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如果他们在微积分算式边上写出了几行 优雅流丽的粉笔行书,反而会使人们惊讶,甚至感到不协调。当代许多著名人物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恕我不敬, 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不济,但不会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鄙弃。这种情景,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里存在着 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系统和生命信号系统。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 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 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 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簏子,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 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 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 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职业化的写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非人磨墨墨磨人”。 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在这么一种整体气氛下,人们也就习惯于从书法来透视各种文化人格。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 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李后主理所当然地不喜欢颜字,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之粗鲁”,“有指法而无佳 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初次读到这位风流皇帝对颜真卿的这一评价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从他那种“一江春 水向东流”的文化视角看去,说颜字像“叉手并脚田舍汉”是非常贴切的。这是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比喻两端连着 两种对峙的人格系统,往返观看煞是有趣。(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士们是以旧的文化载体呼唤一种全新的文化。 B.有的人评价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颇带有点儿“九斤老太”的眼光。 C.艺术家的艺术人格受到社会接纳程度的影响,更受到技能技术的制约。 D.智永等书家下苦功练习书法,在作者看来,是在磨练自己的生命形象。 22.对下列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信手:随手,特别娴熟。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句中的意思相同。 B.惟妙惟肖:字模仿得逼真。肖,读 xiào。 C.风流:风韵、仪态。与《红楼梦》写林黛玉“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相同。 D.对峙:成对而立,并不矛盾。“峙”,读 chì。 2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4 分) ①眼睛一亮 ②并不惊奇 24.某著名科学家写字太差,受到网民非议。请依据本文观点,写出你的见解。(4 分)
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 全文回答(5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勤奋”“吃苦”“坚持”“忍耐”“顽强”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要求。请你选择一点,给下面几部文学名著 中的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该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诚)之意 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150字左右。 ②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要不要背古诗词?怎样学习古诗词?对这些问题, 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执己见。请你写一则短文,投稿给校报,报道大家的意见。要求:客观、全面,有概括性。字 数150字左右。 ③以“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150字 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 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奷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 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 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 事?……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 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6 25.文章第⑨段举智永、怀素的事例后,作者说他们不是为职业化的谋生,那么他们苦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联系 全文回答(5 分) 2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请选择一处,对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7. 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勤奋”“吃苦”“坚持”“忍耐”“顽强”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要求。请你选择一点,给下面几部文学名著 中的一个人物写一段赠言,表达你对该人物的敬佩(鼓励或劝诫)之意。 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的经历或特点,不要泛泛而谈;150 字左右。 ②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要不要背古诗词?怎样学习古诗词?对这些问题, 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执己见。请你写一则短文,投稿给校报,报道大家的意见。要求:客观、全面,有概括性。字 数 150 字左右。 ③以“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诗歌),不超过 150 字。 28.作文(50 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 ①《笔墨祭》结尾说:“颜真卿书法的厚重庄严,历来让人联想到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同样品格。”这是认为“字 如其人”;但也有人以秦桧为例,说秦桧的字很好,人却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由此得出“字未必如其人”的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以“字如其人论”或“字未必如其人论”为题(二者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可以 就书法立论,也可以由书法说开去;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清晰。不少于 700 字。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都表现为某种技艺,如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书法、绘画、剪纸、曲艺 及建筑、园林……假如某天醒来,你居然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手,你想成为哪一种高人,将会发生什么故 事?……请展开想象,以“早晨醒来,我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名……”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体现出你对传统 文化、传统技艺的感受或认识。要求:发挥想象,有细节,有描写。题目自拟。不少于 700 字
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答案 本大题共9小题,共31分。 1.B(3分) D(3分)3.A(2分)4.C(3分)5.B(3分) 6.(诗句可以少于6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 参考答案:①花重锦官城;②春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 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7.C(3分)8.D(3分) 9.(5分)参考答案:周初设酒令官,限制酗酒。东汉出现酒令,不流行,魏晋沿袭。唐代开始流行,强调胜负 多雅令(器具令),并繁荣起来。宋代沿袭并改观,强调参与,多文字令。明清两代达到高峰,多四书令。【评分标 准】5点,每写出一点得1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10.B(3分)11.B(3分)12.D(3分)13.A(3分)14.B(3分 15.(5分)答题示例:我赞同作者加强幼教的观点。小的时候要及时教育,不要等大了再去施教,那就晚了。我小 时候背了很多诗,至今还不忘,而现在事情多且繁杂,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就差多了。所以,学习要趁早。【评 分标准】有作者的观点且正确,2分。能联系自己的实际,且与作者观点密切相关,2分。语言通顺,1分。 16.(3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7.(2分)每饮食亲友家/遇时新品味/母未尝/必托以疾忌/不下一箸。【评分标准】每断对一处得1分:断错不得 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8.C(3分)19.B(2分)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 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 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 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21.C(3分)22.D(2分) 23.(4分)参考答案:①觉得二王的书法美妙绝伦。②二王的字写得这么好很正常。【评分标准】每1点各2分 意思对即可。 24.(4分)参考答案:如今已经缺少了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因此科学家写字写得差,不是什么特 殊现象,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来评价。【评分标准】引用作者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表述清晰流畅,1分。意 思对即可 25.(5分)参考答案:追求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使书法成为点化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修炼自己的生命 形象;展现生命的喜悦。【评分标准】每一点各1分,语言通畅,2分 26.(5分)答案示例:作者把五四以后和古代的诗词创作作对比,说明社会整体文化基础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巨大 进而以此阐明书法艺术氛围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评分标准】选取对象正确,1分;点明对比点,1 分;准确分析对比的表达目的,2分。表述清晰,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7.微写作(10分)略 28.作文(50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略 文言文翻译参考: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 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 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 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 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 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7 顺义区 2017 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1 分。 1.B(3 分) 2.D(3 分) 3.A(2 分) 4.C(3 分) 5.B(3 分) 6.(诗句可以少于 6 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 分) 参考答案:①花重锦官城;②春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 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7.C(3 分)8.D(3 分) 9.(5 分)参考答案:周初设酒令官,限制酗酒。东汉出现酒令,不流行,魏晋沿袭。唐代开始流行,强调胜负, 多雅令(器具令),并繁荣起来。宋代沿袭并改观,强调参与,多文字令。明清两代达到高峰,多四书令。【评分标 准】5 点,每写出一点得 1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5 分。 10.B(3 分)11.B(3 分)12.D(3 分)13.A(3 分)14.B(3 分) 15.(5 分)答题示例:我赞同作者加强幼教的观点。小的时候要及时教育,不要等大了再去施教,那就晚了。我小 时候背了很多诗,至今还不忘,而现在事情多且繁杂,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就差多了。所以,学习要趁早。【评 分标准】有作者的观点且正确,2 分。能联系自己的实际,且与作者观点密切相关,2 分。语言通顺,1 分。 16.(3 分)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7.(2 分)每饮食亲友家/遇时新品味/母未尝/必托以疾忌/不下一箸。【评分标准】每断对一处得 1 分;断错不得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18. C(3 分)19. B(2 分) 20.(6 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 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 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 的不满),各 3 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21.C(3 分)22.D(2 分) 23.(4 分)参考答案:①觉得二王的书法美妙绝伦。②二王的字写得这么好很正常。【评分标准】每 1 点各 2 分。 意思对即可。 24.(4 分)参考答案:如今已经缺少了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因此科学家写字写得差,不是什么特 殊现象,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来评价。【评分标准】引用作者观点,2 分,得出结论,1 分。表述清晰流畅,1 分。意 思对即可。 25.(5 分)参考答案:追求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使书法成为点化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修炼自己的生命 形象;展现生命的喜悦。【评分标准】每一点各 1 分,语言通畅,2 分。 26.(5 分)答案示例:作者把五四以后和古代的诗词创作作对比,说明社会整体文化基础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巨大, 进而以此阐明书法艺术氛围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评分标准】选取对象正确,1 分;点明对比点,1 分;准确分析对比的表达目的,2 分。表述清晰,1 分。 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7. 微写作(10 分)略 28.作文(50 分。任选一题。把题目抄或写在作文纸上)略 文言文翻译参考: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 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 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 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 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 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槍车,踏著高齿屐,从 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岀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 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 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 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 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硏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 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 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 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 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 是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 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 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 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①花重锦官城:;②舂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 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附录:飞花令一一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 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8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从 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 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 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 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 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 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 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 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 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 吏的,身死 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 是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 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 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 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 ① 花重锦官城;②春花秋月何时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③春江花朝 秋月夜;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满地黄花堆积;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附录:飞花令——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