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刘宗周《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 “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 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 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 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 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 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夭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 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 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 “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 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无自不 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 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 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 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 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 “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 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 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7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刘宗周《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 “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 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 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 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 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 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 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 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 “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 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 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 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 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 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 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 “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 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 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 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 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 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 “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 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ˉ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 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 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 《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 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 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 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 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晩最适合 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 高兴吗?”(南怀瑾《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 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 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 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 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
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 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 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 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 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 “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 时,三就日中为时也。” 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 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 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 ”,讲的就是这个道 理。 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 《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 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 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 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 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 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 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 (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 高兴吗?”(南怀瑾《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 伯峻《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 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 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 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 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 弹得一手好琴, 还管理过仓库、畜牧, 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 育即是从技能开始, 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
《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 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 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 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 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 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 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 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 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 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 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人道迩 “迩”读作er 意思是“近” B.服膺: “膺”读作ying 意思“反对” C.中肯: “中”读作 zhong 意思是“适合 D.皓首穷经:“皓”读作gdo 意思是“白
《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 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 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 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 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 学文。” 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 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 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 “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 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 孔子的这一教 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 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 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 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 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 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 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 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3.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道迩: “迩”读作 ěr 意思是“近” B. 服膺: “膺”读作 yīng 意思 是 “反对” C. 中肯: “中”读作 zhōng 意思是“适合” D. 皓首穷经: “皓”读作 gào 意思是“白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 C.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月不违背仁德 B.一生中恰当的阶段 C.一年中恰当时令 D.一天中恰当的时辰 6.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B.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四个方面?(限每条四字以 内) 【答案】1.D2.B3.A4.C5.A6.B7.A 8.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 读书。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③在学习时间 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 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这类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题目首先要速
4.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 B. 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 C. 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 D. 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个月不违背仁德 B. 一生中恰当的阶段 C. 一年中恰当 的 时令 D. 一天中恰当的时辰 6. 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B. 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 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 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 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四个方面?(限每条四字以 内) 【答案】1. D 2. B 3. A 4. C 5. A 6. B 7. A 8. 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 读书。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③在学习时间 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 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这类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题目首先要速
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 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错,原文说“明代的郝敬 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不 废诵读,不倚诵读”不是不赞成诵读圣贤书,而是要求学既不能废弃读书,也不能完全倚仗 读书。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 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 辨明正误。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 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这句 是说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功名利禄往往是 苦的”。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B项,“膺”读作ying,意思是“胸”。 C项“中”读作 zhong,意思是“适合”。D项,“皓”读作hao,意思是“白”。故选A。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做这题,要回归材料语境,看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再分析各选项表述内容与作者观点是否一致,从而做出判断。原文说“‘学 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而不是C项说的“天生的心性与品质”,可见C 项与原文不符。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做这题,要回归材料语境,看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再分析各选项表述内容与作者观点是否一致,从而做出判断。A项“三个月不 违背仁德”说的是“时习”达到的境界,而不是对“时”的解读,“时”的理解正确内容是 材料二第三节的内容: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 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连贯、准确的句子,空格前的语境是“……他们的
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 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 项,“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错,原文说“明代的郝敬 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不 废诵读,不倚诵读”不是不赞成诵读圣贤书,而是要求学既不能废弃读书,也不能完全倚仗 读书。故选 D。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 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 辨明正误。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 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这句 是说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功名利禄往往是 苦的”。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B 项,“膺”读作 yīng,意思是“胸”。 C 项“中”读作 zhòng,意思是“适合”。D 项,“皓”读作 hào,意思是“白”。故选 A。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做这题,要回归材料语境,看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再分析各选项表述内容与作者观点是否一致,从而做出判断。原文说“‘学’ 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而不是 C 项说的“天生的心性与品质”,可见 C 项与原文不符。故选 C。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做这题,要回归材料语境,看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再分析各选项表述内容与作者观点是否一致,从而做出判断。A 项“三个月不 违背仁德”说的是“时习”达到的境界,而不是对“时”的解读,“时”的理解正确内容是 材料二第三节的内容: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 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故选 A。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连贯、准确的句子,空格前的语境是“……他们的
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 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空格后的语境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提示抓住学习关键时期的 重要性,比较四个选项,B项“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 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从而强调学习要抓住学习关键时期。故选B。A项,“时 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强调学习要不断重复知识:C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是说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D项“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说学习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对理解与分析。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原文说“‘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 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可以判断A项“将‘学’‘习’解 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这个表达过于绝对了,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概括归纳要点。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 应认真审题,明确归纳、概括的方向,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答题仼 务是“概括”,答案内容要点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回到 文本里筛选概括整合:材料一中可从有关信息筛选出“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 释是‘觉’”“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 径”“‘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孔子所谓‘学 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 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可以提取概括归纳出答案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 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 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材料二主要从“时”的角度谈学习,比较好概 括答案③: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材料三“要理解孔子之学, 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概括得出答案④:在学习内容方 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 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空格后的语境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提示抓住学习关键时期的 重要性,比较四个选项,B 项“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 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从而强调学习要抓住学习关键时期。故选 B。A 项,“时 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强调学习要不断重复知识;C 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是说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D 项“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说学习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故选 B。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对理解与分析。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原文说“‘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 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可以判断 A 项“将‘学’‘习’解 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这个表达过于绝对了,错误。故选 A。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概括归纳要点。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 应认真审题,明确归纳、概括的方向,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答题任 务是 “概括”,答案内容要点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回到 文本里筛选概括整合:材料一中可从有关信息筛选出“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 释是‘觉’”“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 径”“‘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孔子所谓‘学’, 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 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可以提取概括归纳出答案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 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 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材料二主要从“时”的角度谈学习,比较好概 括答案③: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材料三“要理解孔子之学, 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概括得出答案④:在学习内容方 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诸大夫所为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 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 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 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何不少贬焉?”孔子曰:“赐,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 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 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 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兴 兴:起来 C.意者吾未知邪 知:了解 D.夫道之不修也 修:善,美好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此乃向者朱家之羞也 B.孔子用于楚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人之不我信也 蚓无爪牙之利 D.良工能巧而不能顺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诸大夫所为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 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 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 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何不少贬焉?”孔子曰:“赐,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 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 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 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 从者病,莫能兴. 兴:起来 C. 意者吾未知.邪 知:了解 D. 夫道之不修.也 修:善,美好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此乃向者.朱家之羞也 B. 孔子用于.楚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人之.不我信也 蚓无爪牙之.利 D. 良工能巧而.不能顺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得行,绝粮。 (被陈蔡两国围困,)动弹不得,孔子绝食抗议 B.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 节制做事了 C.夫子何不少贬焉? 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与众不 同的君子!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贤者”,陈、蔡掌权的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C.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答案】9.C10.A11.A12.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 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 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项主要考的是通假字,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 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 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C项,“意者吾未知邪”中的“知”通“智”,解释成“聪明智慧”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 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虚词,一要积累、熟记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 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两个“者”,音节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不译。B项,第一个“于” 介词,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第二个“于”,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 “向”“对”,或不译。C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
A. 不得行,绝粮。 (被陈蔡两国围困,)动弹不得,孔子绝食抗议。 B.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 节制做事了。 C. 夫子何不少贬焉? 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与众不 同的君子!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贤者”,陈、蔡掌权的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B. 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C. 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 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答案】9. C 10. A 11. A 12. B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 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 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 项主要考的是通假字,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 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 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 C 项,“意者吾未知邪”中的“知”通“智”,解释成“聪明智慧”。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 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虚词,一要积累、熟记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 知识等帮助判断。A 项,两个“者”,音节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不译。B 项,第一个“于”, 介词,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第二个“于”,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 “向”“对”,或不译。C 项,第一个“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
第二个“之”,结构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 可译为“而且”“并且”。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及套路方法:做好“换、留、删、 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 类活用、通假、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 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和句间关系(并 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A项,“绝”解释成“断绝”,整个句子译成“孔子没法前行, 断绝了粮食”。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题要 求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 不满,”原文弟子们不满的是“陈国、蔡国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 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这些事情,不是孔子“讲诵弦歌 不衰”这种行为 故选B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 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 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 楚国聘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
第二个“之”,结构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 可译为“而且”“并且”。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及套路方法:做好“换、留、删、 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 类活用、通假、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 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和句间关系(并 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A 项,“绝”解释成“断绝”,整个句子译成“孔子没法前行, 断绝了粮食”。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题要 求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 不满,” 原文弟子们不满的是“陈国、蔡国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 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这些事情,不是孔子“讲诵弦歌 不衰”这种行为。 故选 B。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 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 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 楚国聘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
在野外。孔子没法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然讲 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 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 难道您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 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 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义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 到聪明有智慧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緣由吗?仲由,我打比 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呢?假如智 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腹挖心呢?”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 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 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妤收成,优秀 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 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 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 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 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 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 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 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初夏
在野外。孔子没法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然讲 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 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 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 难道您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 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 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义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 到聪明有智慧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 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呢?假如智 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腹挖心呢?”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 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 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 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 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 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 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 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 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 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 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 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居初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