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万宁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欧勇胜审题人:吴波文 (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卡上。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丨卷(阅读题,共70分) 座位号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 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 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 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 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 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 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一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 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 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 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 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 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 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 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 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 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 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 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1 北师大万宁附中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欧勇胜 审题人:吴波文 (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卡上。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 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 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 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 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 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 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 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 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 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 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 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 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 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 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 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 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 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 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座位号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 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 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 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 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 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墮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 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 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 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 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 (3 分)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 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7.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3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分) 9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曾记否, ?(《沁园春·长沙》) (3)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再别康桥》) (4)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 (《雨巷》)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此题为选做题,请在谷题卷上选取A或B。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 杏花 安海 (1)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因而,杏花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 人的诗词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 胜南陌碾成尘。”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 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花虽都是一样的花 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是与南方
3 D.是寡人之过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7.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 分)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3 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 分) 9.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4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 10 分,每空 1 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2)曾记否, , ? (《沁园春·长沙》) (3)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再别康桥》) (4)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雨巷》) (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沉默呵,沉默呵! , 。(《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此题为选做题,请在答题卷上选取 A 或 B。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杏 花 安 海 (1)杏树是我国古老树种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因而,杏花作为一种意象而多次出现在古 人的诗词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 胜南陌碾成尘。”南宋陆游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 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境都很美。但我感觉大都写的是南方的杏花。花虽都是一样的花, 但意趣却终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来卖,说精巧、纤弱、柔媚应该都是不为过的,这也是与南方
温润气候相关的,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 点儿,但绝不纤弱。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2)杏花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灿烂舂天的一份礼物。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 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贯之以“造物主献给北中国春天的礼物”并不为 过。花开时节,这些满山满园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 赏。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 气。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节”便这样诞生了。城里的赏花者 盯着满田野的杏林花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则什么都没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 扑向她们的蜂蝶。 (3)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 雄壮,或平和,或激荡。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 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转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你 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有多少城里人外地 人来此参观,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杏花 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花开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 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蕾生叶长了。 (4)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带来 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 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5)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林花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 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春梦。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 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 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北 中国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种植杏树,从育苗、植苗,到锄草、裁剪、驱虫,哪 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6)而做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 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我们许多人只是垂 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就像我们过多关注于人的漂亮颜面而忽略了她们本身一样。 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 杏花美只是杏树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 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 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 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地角 旮旯。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 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
4 温润气候相关的,这种美是与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北方杏花的美以一个“壮观”统领着,说妩媚有 一点儿,但绝不纤弱。我想,如果诗人们面对北方的万亩杏花,会做如何的感想呢? (2)杏花是造物主献给北中国灿烂春天的一份礼物。杏花开了,开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时节里,她应该 是花色贫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灿烂的花朵,因此给她贯之以“造物主献给北中国春天的礼物”并不为 过。花开时节,这些满山满园壮观的美色不仅有蜂蝶欣赏,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样跑来欣 赏。他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乡下,亲近泥土,续接地 气。聪明的地方领导也便适时地迎合着城里人的这种寻春行为,“杏花节”便这样诞生了。城里的赏花者 盯着满田野的杏林花海,举办者则盯着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则什么都没盯着,她只是兀自开放着,迎接着 扑向她们的蜂蝶。 (3)过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会在某些场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咏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 雄壮,或平和,或激荡。这些文字其实流通的范围很小很小,根本抵达不了开满杏花的乡村;流通的时间 也很短很短,在文字的海洋中转眼就沉了底,顶多做为一种浮力,托举着那些流传了千古的经典文字。你 如果再留心一下,还会发现,在杏乡的某些公文里,会罗列着“杏花节”的种种成绩:有多少城里人外地 人来此参观,那些城里人喝掉了多少矿泉水,吃了多少当地的小吃,带动了多少当地的经济指标……杏花 依然不管这些,她们只管自己开放着,她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长。花开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没多 久,万亩杏园就已经是落英缤纷、蕾生叶长了。 (4)和众多的赏花者一样,我也曾是家乡杏花的欣赏者。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带来 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众多与杏花相伴的瞬间。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 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 (5)那一年到有名的杏乡观看了万亩杏林花海之后,一场冰雪忽然于夜间降临,覆盖了家乡的广袤 田野,冰冻了杏花的一场春梦。我回到家乡的老村后,看到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而流露出来一种深深的 无奈,那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情。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感到了乡 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实上,这众多的杏树正是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种植出来的,如果说杏花是北 中国春天使者的话,那么这使者也是乡亲们派遣的。种植杏树,从育苗、植苗,到锄草、裁剪、驱虫,哪 一步没有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呢? (6)而做为杏花本身来讲,它是杏树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就是杏树的繁殖器官, 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实是专为蜂蝶而释放的,它是杏树通往杏果的一条生命的必经之路。我们许多人只是垂 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树的生命存在,就像我们过多关注于人的漂亮颜面而忽略了她们本身一样。 而只有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杏树的美,他们非常清楚, 杏花美只是杏树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树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 已,是杏树在春天丢给人们的点点希望罢了。杏树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节,缀满红杏的杏树表露出来的 美才是一种成熟的美、完满的美。因此,乡亲们才会在面对杏花时,既能欣赏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 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他们会将杏花的花事常挂在口头嘴边,挂在街头巷议,挂在地角 旮旯。他们会说“今年空花少、实花多,杏树能丰收”,会说“今年空花多、实花少,是树太瘦了”,会 说“去年杏结得太多,今年该休枝了”,会说“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该冻了”……说这些话时
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 边的牵挂。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12期,有删改) 11.首段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有何好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强调了南国杏花的精巧、纤弱、柔媚之美; B、强调了南国杏花美远胜北国杏花之美,但二者各有千秋 C、引用诗句激活了人们心中关于杏花的审美情绪,表明南国的杏花比北国的杏花更值得赞美, D、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说明了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地域的人,对杏花都有同样的喜爱之 情 E、为下文突出北国杏花的壮观美作了反面的铺垫。 12.请简要说出第(4)段最后一句“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 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的作用。(6分) 13.文中(5)(6)两处写到“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理由。(6 14.文章通过抒写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 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 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 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 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 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 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 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
5 好像面对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树,而是他们精心哺育的孩子,语气中流露的是一种为父为母者对子女的无 边的牵挂。这种深邃诚挚的情思,是众多的赏花者难以企及的。 (选自《散文百家》2013 年第 12 期,有删改) 11. 首段引用三位诗人的诗句,有何好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强调了南国杏花的精巧、纤弱、柔媚之美; B、强调了南国杏花美远胜北国杏花之美,但二者各有千秋。 C、引用诗句激活了人们心中关于杏花的审美情绪,表明南国的杏花比北国的杏花更值得赞美, D、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说明了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地域的人,对杏花都有同样的喜爱之 情。 E、为下文突出北国杏花的壮观美作了反面的铺垫。 12.请简要说出第(4)段最后一句“但现在我却感到我们其实只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我们只是蛊惑 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叹于杏花的壮观,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杏花”的作用。(6 分) 13.文中(5)(6)两处写到“乡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理由。(6 分) 14.文章通过抒写杏花节赏花、杏花知音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 分)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铁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 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 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 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 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 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 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 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
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 “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 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 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 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一日本人早在 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 位强壮的铁匠。 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 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 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 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6 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 “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 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 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 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 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 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 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 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 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 匠心得以彰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 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 遗憾 D.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 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E.。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 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1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士室九空 B.小明、小雄两个男生是好朋友,他们能相互帮助,相敬如宾 C.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学习成绩差不是问题,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关键。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数学对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很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 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近年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为保障学生安全,各中小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不再 发生。 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 和审计;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还柱而走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 A.“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 匠心得以彰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 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 遗憾。 D.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 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E.。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 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1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1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 了。 B.小明、小雄两个男生是好朋友,他们能相互帮助,相敬如宾。 C.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学习成绩差不是问题,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关键。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数学对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很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 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近年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为保障学生安全,各中小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不再 发生。 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 和审计;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秦王还柱而走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下文横线处的语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正确的一项是:()(3分)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 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A、④③①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19、(4分) (1)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2).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2分) 理想背后,是毅力和洒脱,谈到毅力,很大程度是要战胜自己。当我们需要勇气时,先要战胜自己的 怯懦; 当我们需要公正时,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战胜 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20.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字)(4分)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 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岀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 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5 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岀核聚变反应技术。 答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 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 神是幸福灬…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8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下文横线处的语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兰人说,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 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A、④③① 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19、(4 分) (1)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 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2).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2 分) 理想背后,是毅力和洒脱,谈到毅力,很大程度是要战胜自己。当我们需要勇气时,先要战胜自己的 怯懦; ;当我们需要公正时,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战胜 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20.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 15 字)(4 分) 综合新华社平壤 6 月 28 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 28 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 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 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 5 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 4 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 答: 五、写作(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 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 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 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北师大万宁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2、D(“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3、B(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 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 现象)(3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4-7题,46题每题3分。(19分) 4.0(济:渡河)5.B(AD判断,C被动),6.D(“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文中无依据) 7.(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3分)(2)削弱秦 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3分)(3)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 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8.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 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 9.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 鸟鸣等,反衬岀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岀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 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4分。答岀“以动写静”或“反衬”给1分,简单分析得1分;感情 理解准确,答到关键词“孤独、愁苦、寂寞、郁悒、无人理解”等给?分。另:如果答岀“借 景抒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作者谪居中孤寂的情怀”,并适当分析,同样得分,但总得分 不得超过4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2)到中流激水,浪遏飞舟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结着愁怨的姑娘。 (5)风萧萧兮易水寒 (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此题为选做题。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1、AE(答对一个得3分,两个全对得5分) 12.说明了我们只是在欣赏杏花的色、香、势,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3分)为下文写乡 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做了足够铺垫,突出了乡亲们才是了解杏花、懂得杏树生命的人。 (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3.①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流露出无奈、欲哭无泪的表情。②种植杏树,每一步都浸透着 他们的心血。③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整个杏树的美。④乡亲们既能欣赏
9 北师大万宁附中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C(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 分) 2、D(“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 分) 3、B(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 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 现象)(3 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4—7 题,4—6 题每题 3 分。(19 分) 4.C (济:渡河) 5.B (AD 判断,C 被动),6.D (“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文中无依据) 7.(1)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3 分)(2)削弱秦 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3 分)(3)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 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 分) 8.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 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 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1 分) 9.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 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 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4 分。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给 1 分,简单分析得 1 分;感情 理解准确,答到关键词“孤独、愁苦、寂寞、郁悒、无人理解”等给 2 分。另:如果答出“借 景抒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作者谪居中孤寂的情怀”,并适当分析,同样得分,但总得分 不得超过 4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 10 分,每空 1 分) (1)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2)到中流激水,浪遏飞舟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结着愁怨的姑娘。 (5)风萧萧兮易水寒 (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此题为选做题。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11、AE(答对一个得 3 分,两个全对得 5 分) 12.说明了我们只是在欣赏杏花的色、香、势,是一群很肤浅的赏花人;(3 分)为下文写乡 亲们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做了足够铺垫,突出了乡亲们才是了解杏花、懂得杏树生命的人。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3. ①乡亲们面对受冻的杏花流露出无奈、欲哭无泪的表情。②种植杏树,每一步都浸透着 他们的心血。③他们不仅懂得欣赏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赏整个杏树的美。④乡亲们既能欣赏
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⑤乡亲们谈论杏花的语 气中流露的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无边牵挂之情。(共6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4.①颂扬了乡亲们对杏花、杏树真挚的关爱和欣赏之情;(3分)②暗讽了吟咏杏花文字的 城里人和追求“杏花节”种种成绩的官员,他们也只是在利用杏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 (3分)③外行者只欣赏外在美是肤浅的,创造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呵护美、欣赏美的人。(2 分)(意思对即可,共8分)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1、AE(B.结合下文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 C.这叫“艺术留白”,不能说是遗憾,是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 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D.文中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个得3分,两个全对得5分) 1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 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6分) 1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 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 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岀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6分) 14、同意。(1分)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 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 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 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 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 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 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 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 做人的应有之义。(观点1分,结合全文分析4分,联系现实3分,,此为参考答案,学生言 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18题每题3分 15、【答案】C(A“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 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B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C“恕 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D“不耻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16.【答案】D(A应改为“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数学”;B项并列不当,“电视、 报刊、网络”与“媒体”种属交叉,不能并列;C项应为:防止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17.0(A.“还”通“环”;B.“蚤”通“早”;D.“倍”通“背” 18.B 19、(1).(2分)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2分)答案:当我们需要勤奋时,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 当我们组要宽容时,先要战胜自己的狭隘 20.(4分)朝将加强核遏制力应对美军事威胁。 五、写作(60分)【按2013年海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0 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领会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种生命的气息和希望。⑤乡亲们谈论杏花的语 气中流露的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无边牵挂之情。(共 6 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4.①颂扬了乡亲们对杏花、杏树真挚的关爱和欣赏之情;(3 分)②暗讽了吟咏杏花文字的 城里人和追求“杏花节”种种成绩的官员,他们也只是在利用杏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 (3 分)③外行者只欣赏外在美是肤浅的,创造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呵护美、欣赏美的人。(2 分)(意思对即可,共 8 分)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11、AE(B.结合下文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 C.这叫“艺术留白”,不能说是遗憾,是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 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D.文中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个得 3 分,两个全对得 5 分) 1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 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6 分) 1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 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 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6 分) 14、同意。(1 分) 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 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 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 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 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 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 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 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 做人的应有之义。(观点 1 分,结合全文分析 4 分,联系现实 3 分,,此为参考答案,学生言 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5—18 题每题 3 分 15、【答案】C(A“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 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B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C“恕 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 D“不耻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16. 【答案】D(A 应改为“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数学”;B 项并列不当,“电视、 报刊、网络”与“媒体”种属交叉,不能并列;C 项应为:防止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17.C(A.“还”通“环”;B.“蚤”通“早”;D.“倍”通“背”。) 18.B 19、(1).(2 分)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2 分)答案:当我们需要勤奋时,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 当我们组要宽容时,先要战胜自己的狭隘 20. (4 分) 朝将加强核遏制力应对美军事威胁。 五、写作(60 分)【按 2013 年海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