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 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 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 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 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6 个字。(4分 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 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 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 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 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 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666 4.仔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相关内容,运用排比手法拟写一段话,赞扬我国航 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或展望其美好前景。不超过50字。(5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嫦娥”探月,“神舟”载人,令世界 瞩目。特别是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 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 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 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 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 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
南京市、盐城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 16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今年 12 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 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 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 5 年,我国将至少发射 100 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 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 100 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 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 6 个字。(4 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 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 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 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 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 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① ▲ ▲ 6 ② ▲ ▲ 6 ③ ▲ ▲ 6 4.仔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相关内容,运用排比手法拟写一段话,赞扬我国航 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或展望其美好前景。不超过 50 字。(5 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嫦娥”探月,“神舟”载人,令世界 瞩目。特别是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 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 ▲ ▲ ▲ 50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 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 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 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
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 “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冋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 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 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 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 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 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 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髙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 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 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 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髙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剌史。详善吏事,在州 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 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 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分)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 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 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 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 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 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分)
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 “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 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 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 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 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 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 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 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 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 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 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 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 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C.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 分)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 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 .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 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 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 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 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 分)
译 句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分) 译 句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分) 译 句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 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思其反。(《卫风·氓》 (2)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4)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译 句: ▲ ▲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 分) 译 句: ▲ ▲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 分) 译 句: ▲ ▲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 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 分) ▲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 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思其反。 (《卫风·氓》) (2)不愤不启,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4)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 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 则徐题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1)晩间八点半钟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 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 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 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的缓慢,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 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 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 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 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只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 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 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 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2)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 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同时又感 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3)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 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4)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 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 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是三三两 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 为一片好像是刚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5)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 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 麋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 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6)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 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 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 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 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 这来来往往的兵十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
(5)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6)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 。 (陆游《游山西 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无欲则刚。(林 则徐题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⑴晚间八点半钟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 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 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 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的缓慢,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 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 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 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 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只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 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 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 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⑵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 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同时又感 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⑶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 在 8 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⑷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 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 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是三三两 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 为一片好像是刚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⑸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 8 月 12 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 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 麇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 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⑹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 遍全镇 。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 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 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 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⑺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 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
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 士。 (8)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 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都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 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 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 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方瞭 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兵士,谁会 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⑨)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 北一带的炮声己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 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 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0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的时候,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 都在同样喘一口气。 1945年,昆明。 (选自《冯至作品新编》,有删改)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 分)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5分) 14.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 金光耀 口述历史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价 值,成为历史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人类在发明文字前以“口口相传”的 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通过口述保存历史记忆的最早形式
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 士。 ⑻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 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都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 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 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 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方瞭 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兵士,谁会 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⑼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 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 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 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⑽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的时候,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 都在同样喘一口气。 1945 年,昆明。 (选自《冯至作品新编》,有删改)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 分) ▲ ▲ 1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 分) ▲ ▲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5 分) ▲ ▲ 14.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 分)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 金光耀 口述历史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价 值,成为历史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人类在发明文字前以“口口相传”的 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通过口述保存历史记忆的最早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记忆是由于人们接受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形成的。 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起着决定的关键性的作用,从 而出现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传统。但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记忆显然是不够 全面的 我们知道,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和社会精英的政 治活动,通常成为宏大叙事的资料来源。而即使对这些政治活动尤其是其细节 光靠档案或文字资料有时也是无法了解其详的。而丰富的历史细节不仅有助于深 化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有时甚至还会改变对历史本身的看法。至于社会生 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意义的档案资料则记录更少。市民的日常生 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 就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因此,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口述历史提供的信息也会有误差或失真。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客观 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就客观而言,人脑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因时间久远发生误 忆甚至失忆,可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观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或 是受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影响,或是因时代变动导致后来的认识覆盖了先前的 认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失真,但作为当事人而言,是无意识 的。另一类则是为了“隐恶扬善”,刻意遮蔽个人的不光彩一面,而着意提升个 人的光辉形象。上述因素提醒我们对个别的口述历史应该谨慎对待。但当我们就 同一个话题访谈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中的个体间的口述存在差异、矛盾甚至 冲突,这些不同的叙述却会产生抵消效应,从而可以提供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叙 述。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象者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但综合起来却是 关于大象的较为完整的信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即便集体记忆也有发生偏差和失误的时候。“文 革”期间因为存在过各种票证,许多东西需凭票供应,因此在绝大多数城市人中 便有猪肉凭票供应的记忆。而事实上,在文革期间有些城市的猪肉是不凭票敞开 供应的。之所以会产生凭票供应的记忆,是因为人们将“票证时代”的记忆与对 “文革”的苦难记忆、创伤记忆、灾害记忆混同起来,从政治价值判断出发形成 了失真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历史学家在口述历史积淀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应该 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使口述历史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城市记忆的重任 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是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群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 开展专题性的口述历史采访,主动保存历史记忆,这也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有组织的大规模口述项目可以做单兵作战无法做到的事情, 可以对具有相同背景的老年人群体就同一个题目开展口述采访,这样一个访谈不 是能很好地保存起我们的城市记忆吗? (节选自《文汇报》2011年10月13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依据是什么?(6分)
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记忆是由于人们接受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形成的。 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起着决定的关键性的作用,从 而出现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传统。但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记忆显然是不够 全面的。 我们知道,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和社会精英的政 治活动,通常成为宏大叙事的资料来源。而即使对这些政治活动尤其是其细节, 光靠档案或文字资料有时也是无法了解其详的。而丰富的历史细节不仅有助于深 化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有时甚至还会改变对历史本身的看法。至于社会生 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意义的档案资料则记录更少。市民的日常生 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 就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因此,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口述历史提供的信息也会有误差或失真。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客观 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就客观而言,人脑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因时间久远发生误 忆甚至失忆,可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观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或 是受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影响,或是因时代变动导致后来的认识覆盖了先前的 认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失真,但作为当事人而言,是无意识 的。另一类则是为了“隐恶扬善”,刻意遮蔽个人的不光彩一面,而着意提升个 人的光辉形象。上述因素提醒我们对个别的口述历史应该谨慎对待。但当我们就 同一个话题访谈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中的个体间的口述存在差异、矛盾甚至 冲突,这些不同的叙述却会产生抵消效应,从而可以提供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叙 述。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象者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但综合起来却是 关于大象的较为完整的信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即便集体记忆也有发生偏差和失误的时候。“文 革”期间因为存在过各种票证,许多东西需凭票供应,因此在绝大多数城市人中 便有猪肉凭票供应的记忆。而事实上,在文革期间有些城市的猪肉是不凭票敞开 供应的。之所以会产生凭票供应的记忆,是因为人们将“票证时代”的记忆与对 “文革”的苦难记忆、创伤记忆、灾害记忆混同起来,从政治价值判断出发形成 了失真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历史学家在口述历史积淀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应该 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使口述历史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城市记忆的重任。 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是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群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 开展专题性的口述历史采访,主动保存历史记忆,这也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为” 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有组织的大规模口述项目可以做单兵作战无法做到的事情, 可以对具有相同背景的老年人群体就同一个题目开展口述采访,这样一个访谈不 是能很好地保存起我们的城市记忆吗? (节选自《文汇报》2011 年 10 月 13 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 ▲ 16.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依据是什么?(6 分) ▲ ▲
17.作者认为应如何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6分) 七、作文(70分 18.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 怎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 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 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Ⅱ(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弗叛道。故学文者必 先濬文之 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于 治经。愚意欲画以岁月,《易象》《诗》《书》《春秋》《三礼》诸书以渐而及, 不必屑屑拘牵疏,务融液其大旨所在, (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 【注】①蕲:通“祈”,求,追求。②濬:通“浚 20.请概括作者所认为的一篇好文章应具有的两个条件。(2分) 21.《春秋》相传是由谁编订而成?它的编写体例是什么?(2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的天保在碾坊与渡船之间毅然放弃了碾坊而选择了渡船,这就和 都市人世俗的爱情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美好的孜孜探求 B.《家》里的三个青年女子中,鸣凤和梅都不能得其所爱,瑞珏则不能终其所 爱。她们的悲剧,都直接间接与高老太爷有关,但根源还在于罪恶的封建制度 C.《女神》中《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登临》《白光》《心灯》 等作品热烈而并不强悍,奔放而并不狂暴,它们形成了另一种风格:高昂明朗。 D.《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是一出“没有 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E.哈姆雷特理想崇髙、思想深刻,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 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下列故事分别对应哪个人物?(5分
17.作者认为应如何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6 分) ▲ ▲ 七、作文(70 分) 18.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 怎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 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 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盐城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Ⅱ(附 加题) (满分 40 分,时间 30 分钟)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①弗叛道。故学文者必 先濬②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于 治经。愚意欲画以岁月,《易象》《诗》《书》《春秋》《三礼》诸书以渐而及, 不必屑屑拘牵疏,务融液其大旨所在。 (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 【注】①蕲:通“祈”,求,追求。②濬:通“浚”。 20.请概括作者所认为的一篇好文章应具有的两个条件。(2 分) ▲ ▲ 21.《春秋》相传是由谁编订而成?它的编写体例是什么?(2 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边城》中的天保在碾坊与渡船之间毅然放弃了碾坊而选择了渡船,这就和 都市人世俗的爱情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美好的孜孜探求。 B.《家》里的三个青年女子中,鸣凤和梅都不能得其所爱,瑞珏则不能终其所 爱。她们的悲剧,都直接间接与高老太爷有关,但根源还在于罪恶的封建制度。 C.《女神》中《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登临》《白光》《心灯》 等作品热烈而并不强悍,奔放而并不狂暴,它们形成了另一种风格:高昂明朗。 D.《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是一出“没有 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E.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 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 23.简答题(10 分) (1)《三国演义》中下列故事分别对应哪个人物?(5 分)
①割须弃袍 ②单刀赴会 ③白衣渡江 ④单骑 救主 ⑤乐不思蜀 ①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正盘算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 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红楼梦》中“潇湘馆”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5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 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 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 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 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 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 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今天的希腊悲剧准的上不成。”她的声音里 满含着凄惋与同情。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 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 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 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 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 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 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 攻笛博城”的伟大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 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 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 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 24.在朴朗呤教授出场之前,文章是如何一步步为塑造这一形象作准备的?(6 分)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①割须弃袍 ②单刀赴会 ③白衣渡江 ④单骑 救主 ⑤乐不思蜀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正盘算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 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红楼梦》中“潇湘馆”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5 分) ▲ ▲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 分)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 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 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 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 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 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 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今天的希腊悲剧准的上不成。”她的声音里 满含着凄惋与同情。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 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 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 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 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 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 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 攻笛博城”的伟大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 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 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 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 24.在朴朗呤教授出场之前,文章是如何一步步为塑造这一形象作准备的?(6 分) ▲ ▲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 分) ▲ ▲
26.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朴朗呤教授形象。(6分)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D(A yan/yin ying she/zhe B lu/shuai pi/bi mo: C xing zhan/chan qiang/qiang; D. jia/jia, do/niu, wure) 2.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成分 残缺。“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 习、继承”) 3.①形成激突波;②激突波传动;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4.示例1:“嫦娥”奔月,远古神话变现实;“神舟”升空,千年梦想终成真 天宫”载人,空中楼阁可期待 示例2: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如初升朝阳蒸蒸 日上,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1)紧扣材料、内容恰当,2分:(2)运用排比手法,2分;(3) 语句通顺,1分。 超过字数,扣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C(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 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7.C(“一同来抵抗高祖”表述错误,应为“两人共同响应”) 8.(1)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 图谋。(“次”“去就”“异图”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去就”也可以 译为“去向”“行动”等) (2)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及 辅政”“大用”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3)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 “未下”“如”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 伤身体。在服丧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 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年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 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 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 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 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 他们一定会髙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 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
26.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朴朗呤教授形象。(6 分) ▲ ▲ 南京市、盐城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D(A.yān / yīn ,yìng ,shé/zhé ; B.lǜ/shuài ,pí/bì ,mò ; C.xíng , zhàn/chàn ,qiáng/qiǎng;D.jià/jiǎ ,ào/niù ,wù/è) 2.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成分 残缺。“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 习、继承”) 3.①形成激突波;②激突波传动;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 分。答对 1 点得 1 分,答对 2 点得 2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 4.示例 1:“嫦娥”奔月,远古神话变现实;“神舟”升空,千年梦想终成真; “天宫”载人,空中楼阁可期待。 示例 2: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如初升朝阳蒸蒸 日上,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1)紧扣材料、内容恰当,2 分;(2)运用排比手法,2 分;(3) 语句通顺,1 分。 超过字数,扣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B(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C(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 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7.C(“一同来抵抗高祖”表述错误,应为“两人共同响应”) 8.(1)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 图谋。(“次”“去就”“异图”各 1 分,语意表达通顺 1 分。“去就”也可以 译为“去向”“行动”等) (2)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及 辅政”“大用”各 1 分,语意表达通顺 1 分) (3)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 (“未下”“如”各 1 分,语意表达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 伤身体。在服丧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 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年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 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 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 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 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 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 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
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 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 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 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 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夏 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 告诉夏侯详,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 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 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 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 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 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 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 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 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 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 谋 天监二年,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 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 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剌史如果 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 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天监六年,夏侯详 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摘自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梁书》)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 荒寒的特点。(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 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 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 廷的怨愤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信誓旦旦 (2)不悱不发 (3)所以动心忍 性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庄生晓梦迷蝴蝶(6)挟飞仙以遨游(7)衣冠简朴古风存(8)壁立千 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作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接着分 析推测,又等得不耐烦;最后心里终于踏实
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 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 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 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 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 夏 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 告诉夏侯详, 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 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 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 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 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 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 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 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 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 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 谋。 天监二年, 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 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 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史如果 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 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天监六年, 夏侯详 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摘自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梁书》)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 荒寒的特点。(2 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 愁苦的情感基调。(2 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 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 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 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 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 廷的怨愤之情。(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1)信誓旦旦 (2)不悱不发 (3)所以动心忍 性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6)挟飞仙以遨游(7)衣冠简朴古风存 (8)壁立千 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作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接着分 析推测,又等得不耐烦;最后心里终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