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7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 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 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 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 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 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 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 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 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 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 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 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 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 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 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 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 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 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 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
河南省信阳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 7 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 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 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 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 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 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 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 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否定”三 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 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 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 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 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 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 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 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 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 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 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 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 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
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 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 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 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 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 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 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 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 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 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 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答案】1.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原文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 题”,而不是说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C因果关系不成立,由第四段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 被动的”并不是“这种结构影响接收者对文本的理解”的原因:依据文意来看, 其原因应该是“接受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先于作品而存在”。句间逻辑关系,历来 为命题者所重视,阅读时需格外注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B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 越是具创造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 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 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 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 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 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 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 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 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 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 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 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 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 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 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A 原文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 题”,而不是说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试题分析:C 因果关系不成立,由第四段可知,“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 被动的”并不是“这种结构影响接收者对文本的理解”的原因;依据文意来看, 其原因应该是“接受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先于作品而存在”。句间逻辑关系,历来 为命题者所重视,阅读时需格外注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B 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 越是具创造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 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 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 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 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 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 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 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 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 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 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 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 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 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 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 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 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 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 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 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 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 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 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 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 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 又嬴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 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 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 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时间久了,唢 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 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 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 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 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 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 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 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 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 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 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 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 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 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 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 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 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 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 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 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 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 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 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 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 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 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 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 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 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 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 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时间久了,唢 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 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 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 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 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 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 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 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 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 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 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 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 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D.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 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5.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①演奏技巧高超的唢呐王;②用心良苦、设法激励儿子 精进技艺的父亲;③执着于民间艺术、有强烈的传承责任感的民间艺术家。 6.①描写了宏大肃穆的送葬场面,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②表达了人们 对唢呐王的敬重、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表现唢呐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深化了 主题。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是介绍“唢呐”和“笙”的合奏;B项,“为了给自己庆生 摆下唢呐擂台”错误;D项,“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有过于拔髙的嫌疑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 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例 如.从唢呐王设法激励儿子精进技艺可看出他的用心良苦.他用心良苦让儿子传 承技艺可看出他是一位有责任的民间艺术家。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演奏技巧高超”“用心良 苦”“执着于民间艺术”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 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 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 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 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 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 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 呀——一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 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 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 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 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 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 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D. 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 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5. 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演奏技巧高超的唢呐王;②用心良苦、设法激励儿子 精进技艺的父亲;③执着于民间艺术、有强烈的传承责任感的民间艺术家。 6. ①描写了宏大肃穆的送葬场面,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②表达了人们 对唢呐王的敬重、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表现唢呐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深化了 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A 项,是介绍“唢呐”和“笙”的合奏;B 项,“为了给自己庆生 摆下唢呐擂台”错误;D 项,“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有过于拔高的嫌疑.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 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例 如.从唢呐王设法激励儿子精进技艺可看出他的用心良苦.他用心良苦让儿子传 承技艺可看出他是一位有责任的民间艺术家。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演奏技巧高超”“用心良 苦”“执着于民间艺术”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 分析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主旨和凸显人物形象.此题主要是塑造 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 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 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 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 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 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 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 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 较大的剧烈运动。(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 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 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 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 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岀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 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 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 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 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 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 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 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 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 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硏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 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 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 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 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 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6.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 分析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主旨和凸显人物形象.此题主要是塑造 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 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 1 月 12 日 18 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12﹣13 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 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 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 1000 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 200 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 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 9 时的北京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 覆盖,PM2.5 指数最高站点为 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 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 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 较大的剧烈运动。(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自 1 月 4 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 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 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 “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 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 为常。在 1 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 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 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 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 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 1 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 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 相对湿度都在 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 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1 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 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 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 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 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 1 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 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 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 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 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 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土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 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 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 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民网) 【相关链接】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 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 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 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 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 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 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 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 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 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 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 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 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 放的研究和治理。 9.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 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答案】7.B 8. AE 9.①雾霾的成因:气象条件;地理条件;污染物排放。②建议:就个人而言, 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就社会而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 研究,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错,原文中专家建议“尽量 少”和“做好防护”。C项两则材料中专家的观点大同小异。D项“报道的角度、 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误,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侧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 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 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 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 1 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 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 剧。1 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 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民网) 【相关链接】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 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 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 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 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 监测 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 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 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 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 北省 1 月份能见度小于 50 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 1 月 4 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 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 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 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 放的研究和治理。 9.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 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答案】7. B 8. AE 9. ①雾霾的成因:气象条件;地理条件;污染物排放。②建议:就个人而言, 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就社会而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 研究,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解析】 7. 试题分析:A 项“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错,原文中专家建议“尽量 少”和“做好防护”。C 项两则材料中专家的观点大同小异。D 项“报道的角度、 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误,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侧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
8.试题分析:B项错在“都出现在南部县市”,原文是“几乎”;C项原因分析 不全面,原文是“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 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D项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 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才主要 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要形成雾霾,单有气象条件是不够的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分析和筛选的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阅读 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 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根据题干的要求相应的到材料中去筛选和分析答 案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 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 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 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本题题干是 有明确的指向性的,考生扣住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即可。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 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 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 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 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 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 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 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 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 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 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 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 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 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 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 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 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 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遺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膣其子中书 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8. 试题分析:B 项错在“都出现在南部县市”,原文是“几乎”;C 项原因分析 不全面,原文是“河北省 1 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 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D 项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 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才主要 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要形成雾霾,单有气象条件是不够的。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分析和筛选的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阅读 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 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根据题干的要求相应的到材料中去筛选和分析答 案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 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 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 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本题题干是 有明确的指向性的,考生扣住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 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 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 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 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 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 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 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 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 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 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 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 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 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 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 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 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 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 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 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务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 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 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仼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 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 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 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10.B 12.C 13.①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②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 复 【解析】 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 句。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 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 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 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 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 以比对排除。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C.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 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 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 职。 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 京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 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 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 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①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②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 复。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 句。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 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 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 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 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 以比对排除。所以选 B。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 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户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 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 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 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 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 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 官交章请留,不听”可知,傅珪被人诬蔑而辞去官职,言官为之请留皇帝没有听 取而不是他自身坚持离职,选项不合文意,故C项不正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査对正误。特 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 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 有借题解文的意识。由“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杈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 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可知,傅 珪被人诬蔑而辞去官职,言官为之请留皇帝没有听取而不是他自身坚持离职,选 项不合文意,故C项不正确。 13.试题分析:(1)译出大意,“权幸”“嫉”两处,本句比较简单,翻译中 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 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忠谠”“报”本句 同样不难,只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 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 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 A 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户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 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 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 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 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 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 官交章请留,不听”可知,傅珪被人诬蔑而辞去官职,言官为之请留皇帝没有听 取而不是他自身坚持离职,选项不合文意,故 C 项不正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 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 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 有借题解文的意识。由“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 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可知,傅 珪被人诬蔑而辞去官职,言官为之请留皇帝没有听取而不是他自身坚持离职,选 项不合文意,故 C 项不正确。 13. 试题分析:(1)译出大意,“权幸”“嫉”两处,本句比较简单,翻译中 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 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忠谠”“报”本句 同样不难,只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 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如此题中的“权幸”“报”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 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 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 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 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 人彼此思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 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BD15.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 “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 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从下到上描写;D项,最后两句是虚写 15.试题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 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②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 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③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答案】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学不可以已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如此题中的“权幸”“报”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 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 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 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 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 人彼此思念。 E.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 “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D 15.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 “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 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解析】 14. 试题分析:B 项,从下到上描写;D 项,最后两句是虚写。 15. 试题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 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 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 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③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 学不可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