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沁阳一中语文组责任老师:魏艳霞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 王立群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 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 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 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妺妺班昭接着 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 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 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和三曹ˆ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 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 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硏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 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中原名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沁阳一中语文组 责任老师:魏艳霞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 王立群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 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 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 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 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 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 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 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 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 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 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 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 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 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毎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 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 《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 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 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 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 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 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岀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 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 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 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 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 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 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 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 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 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 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 《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 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 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 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 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 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 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 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 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 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 年 5 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 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 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 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 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 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 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 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 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 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 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 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未冠,父脱帖穆耳成越,因受业于 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就试江浙乡闱,居右榜第一。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将仕郎、 台州路达鲁花赤①。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 至正元年,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 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 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 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 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 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 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 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 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 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 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 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 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 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小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未冠,父脱帖穆耳戍越,因受业于 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就试江浙乡闱,居右榜第一。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将仕郎、 台州路达鲁花赤①。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 至正元年,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 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 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言入中书,忤议者,迁工部侍郎。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日:“微公言,吾民 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陛辞,诏谕谆切。保定岁输粮十 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遂以 尚书仍知郡事。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 还,迁翰林侍讲学士。入见帝宣文阁,有旨若曰:“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 尔毋峻威,毋弛法,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其即以闻。”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 月鲁不花面斥日:“圣训在耳,不敢违。” 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 贼绐言投降,弗纳。遂遇害。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刺杀首贼,同舟死事者八十余人。朝廷 赠谥忠肃。 (《元吏月鲁不 花传》) 【注】①达鲁花赤: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高长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 籴:买卖 B.至则第户产之高下 第:按.次第 C.俄除吏部尚书 除:授职 D.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干:干预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月鲁不花“抚民”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②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 ③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④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 ⑤保定父老百数诣阙 ⑥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 A.①②③ C.④⑤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鲁不花在江浙行省乡试中,得中右榜第一,后来又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终 做到山南道廉访使。 B.在江浙做官期间,月鲁不花见到各县均无学生,于是首建孔子庙为学校,并聘请儒 士为师,教育后生。 C.月鲁不花由于为民请命,得罪了部分官员,但却获得百姓的爱戴,以至于路过河间
言入中书,忤议者,迁工部侍郎。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日:“微公言,吾民 其毙矣。” 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陛辞,诏谕谆切。保定岁输粮十 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遂以 尚书仍知郡事。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 还,迁翰林侍讲学士。入见帝宣文阁,有旨若曰:“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 尔毋峻威,毋弛法,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其即以闻。”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 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 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 贼绐言投降,弗纳。遂遇害。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刺杀首贼,同舟死事者八十余人。朝廷 赠谥忠肃。 (《元吏·月鲁不 花传》) 【注】①达鲁花赤: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高长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 籴:买卖 B.至则第.户产之高下 第:按……次第 C.俄除.吏部尚书 除:授职 D.或挟权以干.汝于非法 干:干预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月鲁不花“抚民”的一组是( )(3 分) ①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②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 ③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④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 ⑤保定父老百数诣阙 ⑥朕以畿甸之民疲敝,特选尔抚吾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月鲁不花在江浙行省乡试中,得中右榜第一,后来又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终 做到山南道廉访使。 B.在江浙做官期间,月鲁不花见到各县均无学生,于是首建孔子庙为学校,并聘请儒 士为师,教育后生。 C.月鲁不花由于为民请命,得罪了部分官员,但却获得百姓的爱戴,以至于路过河间
时,百姓拦路感恩 D.月鲁不花在铁山遇倭寇,于是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同舟的一共死了八十余人,而 自己最终也遇害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5分) (2)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至分水戍① 骆宾王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②竞含秋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戌楼 【注】①本诗为诗人早期作品,诗人入京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乃出西京,至分水岭, 然后告别中原南下。②粟莽:经冬不枯的草。 8.诗歌首联即点明“离忧”,诗人为何“离忧”?(5分) 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a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时,百姓拦路感恩。 D.月鲁不花在铁山遇倭寇,于是率同舟人与倭寇大战,同舟的一共死了八十余人,而 自己最终也遇害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5 分) (2)视事之初,有权臣来谒以免役事,月鲁不花面斥曰:“圣训在耳,不敢违。”(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至分水戍① 骆宾王 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 阴岩常结晦,宿莽②竞含秋。 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 【注】①本诗为诗人早期作品,诗人入京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乃出西京,至分水岭, 然后告别中原南下。 ②粟莽:经冬不枯的草。 8.诗歌首联即点明“离忧”,诗人为何“离忧”?(5 分) 9.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3)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a 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 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 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 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 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 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 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 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 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 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 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 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 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 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 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 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 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 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 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 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 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 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 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 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 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 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 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 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 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 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 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 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 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 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 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 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毎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 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 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 子。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 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 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 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 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 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 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 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 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 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 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 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 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 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 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 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 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 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 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
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 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 最稀有的天才。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 状元。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 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 向他请教。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干年来又一位傅圣人”。虽然如 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 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汘,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 驾马车”。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 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那廉君回忆,傅毎到一地,不 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到台湾后,一家 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 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理解。(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 分)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 最稀有的天才”。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 状元。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 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 向他请教。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虽然如 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 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 驾马车”。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 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 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到台湾后,一家 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 时间便是读书。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 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 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 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 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 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毎夭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 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 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他穿的都 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 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 媚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 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 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 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 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 时间便是读书。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 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 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 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 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 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 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 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他穿的都 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 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 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 媚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 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 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 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
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 其心,更要有其行。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 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墨迹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但其成就还得归功于天生的禀赋。 B.斯年爱看书不仅指他爱读书更表现在爱买书。在西南联大时,即使经济异常拮据, 他都不想卖书。 C.斯年整天地埋首于书本之中,平时连电影也难得看几场,可以看出除读书以外他的 人生了无乐趣。 D.章通过傅斯年任北大校长聘教授这件事,展现了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者 光辉形象 E.文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 做人的道理 (2)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说的“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6分) (3)傅斯年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说。(6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傅斯年的“其心”和“其行” 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魔术能给观众一种奇特的享受,魔术师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都过去很久了 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B.家庭教育的粗暴专制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父母们应该改变耳提面 命的做法,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平等的思想 C.针对美国酝酿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俄罗斯总参谋长警告说,俄同伊朗在各领域都
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 其心,更要有其行。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 选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墨迹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但其成就还得归功于天生的禀赋。 B.斯年爱看书不仅指他爱读书更表现在爱买书。在西南联大时,即使经济异常拮据, 他都不想卖书。 C.斯年整天地埋首于书本之中,平时连电影也难得看几场,可以看出除读书以外他的 人生了无乐趣。 D.章通过傅斯年任北大校长聘教授这件事,展现了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者 光辉形象。 E.文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 做人的道理。 (2)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说的“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6 分) (3)傅斯年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说。(6 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傅斯年的“其心”和“其行” 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8 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魔术能给观众一种奇特的享受,魔术师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都过去很久了, 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 B.家庭教育的粗暴专制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父母们应该改变耳提面 ... 命.的做法,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平等的思想。 C.针对美国酝酿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俄罗斯总参谋长警告说,俄同伊朗在各领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