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宁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缴获狡黠角斗矫揉造作心存侥幸 B.沽洒轱辘辜负怙恶不悛呱呱坠地 C.瑟缩赦免晦涩不事稼穑敷衍塞责 D.舆论丰腴觊觎尔虞我诈喁喁私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应因地治宜,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切忌盲目跟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B.顺着枯干的湖草走进这片荒凉的草滩,只见板结龟裂的土地上满是被暴晒得 裂开了壳的蚌类遗骸与呈焦干状的小鱼、小虾。 C.“悦动”车是北京现代的全新换代车型,其简洁明快的整体线条彰显出时尚 特质,刚中带柔的设计风格在中级车族中独竖一帜。 D.现在,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仅会导致精神萎靡不震, 影响学习,而且也会导致颈椎和视力受损,影响健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下半年,部分银行严格控制甚至暂时停止购房贷款的发放,“房贷荒”开始 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有逐步漫延的趋势。 B.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村干部一起耐心调解村中的赡养纠纷、宅 基地纠纷等,消融了村民问的矛盾、嫌怨,受到村民的欢迎。 C.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 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 堪。 D.广两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钻石U盘” 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而死?如果是的话,投毒者是以色列情报人员?这是巴勒 斯坦反对派人士?有的疑问可通过尸检解答,而有的则可能成为永远的谜。 B.龙胜梯田的色彩像梯田本身一样层次分明:春天,银光闪烁;夏天,青翠点染; 秋天,金黄耀眼;冬天,雪白盈野,一年四季可谓色彩迥异,各有种韵。 C.孟予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盖子·梁惠王上》)” 与《礼记》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体现了一种博爱精神 D.走进宁夏石嘴山市,眼前花草斗艳,绿树成荫,群鸟飞翔,湖面波光粼鄰… 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现代重工业城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了为期5个多月的维修改造 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各种调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远航要求 B.“美丽中国”大型图片展在莫斯科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意在通过生动的摄影 作品,让俄罗斯观众切实感受中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无穷魅力。 C.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 标志着我国继前苏联、美国后,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山东省烟台市 2014 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宁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缴获 狡黠 角斗 矫揉造作 心存侥幸 B.沽洒 轱辘 辜负 怙恶不悛 呱呱坠地 C.瑟缩 赦免 晦涩 不事稼穑 敷衍塞责 D.舆论 丰腴 觊觎 尔虞我诈 喁喁私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应因地治宜,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切忌盲目跟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B.顺着枯干的湖草走进这片荒凉的草滩,只见板结龟裂的土地上满是被暴晒得 裂开了壳的蚌类遗骸与呈焦干状的小鱼、小虾。 C.“悦动”车是北京现代的全新换代车型,其简洁明快的整体线条彰显出时尚 特质,刚中带柔的设计风格在中级车族中独竖一帜。 D.现在,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样不仅会导致精神萎靡不震, 影响学习,而且也会导致颈椎和视力受损,影响健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下半年,部分银行严格控制甚至暂时停止购房贷款的发放,“房贷荒”开始 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有逐步漫延的趋势。 B.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村干部一起耐心调解村中的赡养纠纷、宅 基地纠纷等,消融了村民问的矛盾、嫌怨,受到村民的欢迎。 C.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 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 堪。 D.广两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 LED 灯”“电子鱼”“钻石 U 盘” 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而死?如果是的话,投毒者是以色列情报人员?这是巴勒 斯坦反对派人士?有的疑问可通过尸检解答,而有的则可能成为永远的谜。 B.龙胜梯田的色彩像梯田本身一样层次分明:春天,银光闪烁;夏天,青翠点染; 秋天,金黄耀眼;冬天,雪白盈野,一年四季可谓色彩迥异,各有种韵。 C.孟予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盖子·梁惠王上》)” 与《礼记》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体现了一种博爱精神。 D.走进宁夏石嘴山市,眼前花草斗艳,绿树成荫,群鸟飞翔,湖面波光粼粼…… 令人 难以想象,这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现代重工业城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了为期 5 个多月的维修改造 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各种调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远航要求。 B.“美丽中国”大型图片展在莫斯科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意在通过生动的摄影 作品,让俄罗斯观众切实感受中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无穷魅力。 C.14 日 21 时 11 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 标志着我国继前苏联、美国后,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D.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正确书写、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且逐 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网上 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 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会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体现 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跟 帖”再反应。“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 “跟帖”有点像传统的 “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 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 楚。“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 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 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一个“事件”就 突然被凸现了出来。“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给了原 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草 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不可 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表后 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上 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速变 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性分 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名跟 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意”, 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道 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虚拟 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 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观点 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了大 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绪带 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小, 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那么 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跟帖文化”在这 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法的 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讨论 的。但不同意见。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最后 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跟帖 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上的
D.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正确书写、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跟帖文化”的长与短 张颐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且逐 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网上 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 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会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体现 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跟 帖”再反应。“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 “跟帖”有点像传统的 “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 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 楚。“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 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 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一个“事件”就 突然被凸现了出来。“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给了原 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草 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不可 小觑的力量。 “跟帖文化”的特色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表后 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上, 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速变 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性分 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名跟 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意”, 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道。 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虚拟 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 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观点 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了大 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绪带 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小, 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那么 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跟帖文化”在这 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法的 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讨论 的。但不同意见。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最后 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跟帖 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上的
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也难 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阿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业意 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跟帖文化是“络暴 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 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 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 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 性、草根性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 A.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 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B.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榴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 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为人误导 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茬网络上很难得 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革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 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 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 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 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 法甚至是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宜乎 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 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 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 行三尺②,斥去贪浊,宣布德意
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也难 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阿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业意 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跟帖文化是“络暴 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 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B.“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 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 C.“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 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 D.“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 性、草根性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 A.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 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B.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榴进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 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为人误导。 C.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茬网络上很难得 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D.革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 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 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 B.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 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 C.“跟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 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D.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 法甚至是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宜乎 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 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 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 行三尺②,斥去贪浊,宣布德意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臣以谓 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臣试 为陛下言其略:陛下不许多取百姓斗面米,今有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者:陛下不 许将百姓租米折纳见钱,今有一石折纳至三倍者;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令则 有旬日之间追二三千户而科罚者;又有以贱价抑买,贵价抑卖百姓之物,使之破 荡家业,自缢而死者。其他暴征苛敛,不可胜数。且近年以来,年谷屡丰,而盗 贼不禁乃如此,一有水旱乘之,臣知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民者囱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 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③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其 敢废旷,以负恩遇?自今贪浊之吏,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但臣 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 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盜贼之祸,为可虑耳 伏望朝廷先以臣今所奏,申敕本路州县: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④ 为意。有违弃法度、畲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臣不胜幸甚。 【注】①畿甸:泛指京城地区。②三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故称法律为“三尺”。③封部:指所辖之地,此指荆湖南路。④元元:庶民,百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寝刑措 措:施行。 B.皆能攘臂一呼 攘:挽起(农袖)。 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 烦:烦劳。 D.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 科: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而盗贼不禁乃如此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 阁子 C.①其敢废旷,以负恩遇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②泉涓涓而始流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属于辛弃疾“究盗之由”和“平盗之略”的一组是 A.①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 ②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 B.①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②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C.①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盜 ②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 D.①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②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认为南宋近年的几次民变本不该发生,指出民变的原因与部分大臣没 有恪尽职守,不能严格执法,惩戒贪腐之徒有关。 B.辛弃疾以事实为证,说明平民百姓惨遭地方官吏盘剥压榨的残酷现实,提出 贼盗兴 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臣以谓 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臣试 为陛下言其略:陛下不许多取百姓斗面米,今有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者;陛下不 许将百姓租米折纳见钱,今有一石折纳至三倍者;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令则 有旬日之间追二三千户而科罚者;又有以贱价抑买,贵价抑卖百姓之物,使之破 荡家业,自缢而死者。其他暴征苛敛,不可胜数。且近年以来,年谷屡丰,而盗 贼不禁乃如此,一有水旱乘之,臣知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民者囱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 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③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其 敢废旷,以负恩遇?自今贪浊之吏,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但臣 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 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伏望朝廷先以臣今所奏,申敕本路州县: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④ 为意。有违弃法度、畲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臣不胜幸甚。 【注】①畿甸:泛指京城地区。②三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故称法律为“三尺”。③封部:指所辖之地,此指荆湖南路。④元元:庶民,百 姓。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寝刑措 措:施行。 B.皆能攘臂一呼 攘:挽起(农袖)。 C.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 烦:烦劳。 D.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 科: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而盗贼不禁乃如此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 阁子 C.①其敢废旷,以负恩遇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②泉涓涓而始流 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属于辛弃疾“究盗之由”和“平盗之略”的一组是 A.①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 ②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 B.①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②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C.①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 ②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 D.①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②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认为南宋近年的几次民变本不该发生,指出民变的原因与部分大臣没 有恪尽职守,不能严格执法,惩戒贪腐之徒有关。 B.辛弃疾以事实为证,说明平民百姓惨遭地方官吏盘剥压榨的残酷现实,提出 贼盗兴 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
C.面对贫官横行、民变频发的严峻现实,辛弃疾希望皇帝给予自己更大的按察 官吏权力,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 D.辛弃疾希望朝廷采纳自己的奏议,严令各级官吏悔过自新,将执政为民、养 育百姓作为职责,并严惩不法官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5分) (2)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八 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1)请赏析颔联“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的妙处。(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酋)》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君子生非异也 。(苟子《劝学》)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 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 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 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 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 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 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 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 一些时间。” 17.将下面一段义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4分) 张祚琼是湖北省巴东县道路养护工,今年45岁.在28年的养护生涯中,她清扫 过的路面面积达5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湖北省清扫了近三遍
C.面对贫官横行、民变频发的严峻现实,辛弃疾希望皇帝给予自己更大的按察 官吏权力,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 D.辛弃疾希望朝廷采纳自己的奏议,严令各级官吏悔过自新,将执政为民、养 育百姓作为职责,并严惩不法官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5 分) (2)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送魏八 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1)请赏析颔联“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l)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酋)》)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苟子《劝学》)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2 分) 16.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 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 0.2 华 氏度(约合 0. 11 摄氏度),但在 1998 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 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 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 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 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 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 一些时间。” 17.将下面一段义字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整句。(4 分) 张祚琼是湖北省巴东县道路养护工,今年 45 岁.在 28 年的养护生涯中,她清扫 过的路面面积达 50 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把整个湖北省清扫了近三遍.
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 搭档”,她的工友都这样评价她: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 动模范:她的丈夫称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而在张祚琼自己眼 里,既然做了一名养路工,她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出彩”一一把路养好,让行人 车辆都能平安通过。 8.请揭示下面一幅宣传画的寓意。(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茶花女柳依依 肖复兴 这是1900年的冬天,威尔第87岁。饭吃得越来越少,觉睡得也越来越少。一觉 醒来,夜色沉沉,窗外再也看不到圣阿加塔乡间那明亮的星空。四周是一片墨汁 般浓重的夜色,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往事不时会格外清晰地跳出来,像是五线 谱上的音符,排着队向威尔第涌来。 他太想念圣阿加塔了。那里有开阔的田野、谷地、葡萄园、玉米地,以及乡间的 小路和路旁参天的白杨树,还有他在花园里亲自种植的郁金香、杜鹃和蔷薇… 他是1848年买下圣阿加塔的,那一年,他38岁,《纳布科》、《(欧那尼》等 歌剧,让他声名大震,让他彻底告别了服苦役般的艰苦时日。之后,他所有的歌 剧都是在圣阿加塔写下的,乡间给了他在城市里绝对没有的灵感.每写完一部歌 剧的时候,他庆祝的方式都有些特别,他不喜欢觥筹交错的宴会,更反感官方或 出版商搞的附庸风雅、陈词滥调的那一套,而是一个人回到圣阿加塔,拉上妻子, 悄悄地在花园里栽种下一株树苗:《茶花女》是柳树,《游吟诗人》是橡树,(《阿 依达》是苹果树… 他想起了那株柳树,想起了妻子朱塞平娜。 那一年,他50岁,写完了钟爱的《茶花女》,他问妻子:“亲爱的,我们种一 株什么树好呢?”妻子想了想,说:“就种一株柳树吧。”连想都没有多想,他 叫老花匠皮佐拉买来一株柳树,和妻子一起把它种了下去。妻子尤其喜欢这株柳 树,她亲热地管它叫做“茶花女柳”.每次陪威尔第到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老远 看见了那株柳树,她都要叫道:“看,茶花女柳!我们先去看看它吧。” 每年复活节到来的时候,朱塞平娜都要特别到那株柳树前,她总会为第一眼看到 了嫩叶像小鸟啄破蛋壳探出头来而髙兴得大呼小叫。威尔第愿意跟着她,俯身看 着这大自然的奇迹。在威尔第的眼里,那柔韧轻刚刚飏的枝条,如同妻子那一头 飘选的金发,在阳光下述人地闪耀。 威尔第也忍不住想起了花园里那个老花匠皮佐拉,他的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些对不 起他 威尔第是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刻板, 甚至粗暴得像头黑熊。而且,他还格外看重金钱,对待那登门找他更新歌剧的剧 院专老板们,他索要髙价,毫不客气,对待为他干活的农民,他也一样锱铢必较, 他还常常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火冒三丈,没头没脸地训斥他们一顿 那一天,他就是这样把皮佐拉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通。其实,只是为了那株“茶花 女柳”。那株柳树也真是奇怪,妻子死后,它也渐渐地枯萎。皮佐拉找到威尔第, 告诉他那株柳树已经死了,是不是要把它砍掉?威尔第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冲 皮佐拉大骂道:“谁告诉你说 茶花女柳’死了?我看要死的是你这个畜
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 搭档”,她的工友都这样评价她: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的劳 动模范:她的丈夫称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而在张祚琼自己眼 里,既然做了一名养路工,她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出彩”一一把路养好,让行人 车辆都能平安通过。 18.请揭示下面一幅宣传画的寓意。(4 分)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茶花女柳依依 肖复兴 这是 1900 年的冬天,威尔第 87 岁。饭吃得越来越少,觉睡得也越来越少。一觉 醒来,夜色沉沉,窗外再也看不到圣阿加塔乡间那明亮的星空。四周是一片墨汁 一般浓重的夜色,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往事不时会格外清晰地跳出来,像是五线 谱上的音符,排着队向威尔第涌来。 他太想念圣阿加塔了。那里有开阔的田野、谷地、葡萄园、玉米地,以及乡间的 小路和路旁参天的白杨树,还有他在花园里亲自种植的郁金香、杜鹃和蔷薇…… 他是 1848 年买下圣阿加塔的,那一年,他 38 岁,《纳布科》、《(欧那尼》等 歌剧,让他声名大震,让他彻底告别了服苦役般的艰苦时日。之后,他所有的歌 剧都是在圣阿加塔写下的,乡间给了他在城市里绝对没有的灵感.每写完一部歌 剧的时候,他庆祝的方式都有些特别,他不喜欢觥筹交错的宴会,更反感官方或 出版商搞的附庸风雅、陈词滥调的那一套,而是一个人回到圣阿加塔,拉上妻子, 悄悄地在花园里栽种下一株树苗:《茶花女》是柳树,《游吟诗人》是橡树,(《阿 依达》是苹果树…… 他想起了那株柳树,想起了妻子朱塞平娜。 那一年,他 50 岁,写完了钟爱的《茶花女》,他问妻子:“亲爱的,我们种一 株什么树好呢?”妻子想了想,说:“就种一株柳树吧。”连想都没有多想,他 叫老花匠皮佐拉买来一株柳树,和妻子一起把它种了下去。妻子尤其喜欢这株柳 树,她亲热地管它叫做“茶花女柳”.每次陪威尔第到花园里散步的时候,老远 看见了那株柳树,她都要叫道:“看,茶花女柳!我们先去看看它吧。” 每年复活节到来的时候,朱塞平娜都要特别到那株柳树前,她总会为第一眼看到 了嫩叶像小鸟啄破蛋壳探出头来而高兴得大呼小叫。威尔第愿意跟着她,俯身看 着这大自然的奇迹。在威尔第的眼里,那柔韧轻刚刚飏的枝条,如同妻子那一头 飘选的金发,在阳光下述人地闪耀。 威尔第也忍不住想起了花园里那个老花匠皮佐拉,他的心里隐隐地觉得有些对不 起他. 威尔第是个怪人,他的音乐是那样豁达、细致、温情,但生活中却是那样的刻板, 甚至粗暴得像头黑熊。而且,他还格外看重金钱,对待那登门找他更新歌剧的剧 院专老板们,他索要高价,毫不客气,对待为他干活的农民,他也一样锱铢必较, 他还常常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火冒三丈,没头没脸地训斥他们一顿。 那一天,他就是这样把皮佐拉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通。其实,只是为了那株“茶花 女柳”。那株柳树也真是奇怪,妻子死后,它也渐渐地枯萎。皮佐拉找到威尔第, 告诉他那株柳树已经死了,是不是要把它砍掉?威尔第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冲 皮佐拉大骂道:“谁告诉你说 ‘茶花女柳’死了?我看要死的是你这个畜
牲!”皮佐拉一气之下,提出辞职。威尔第更为大怒:“滚吧,我不缺少你这样 的蠢货!”结果,气急败坏的威尔第无理地扣下300里拉的工钱,就是不给人 家 第二天天蒙蒙亮,冬天的米兰,晨雾浓重地遮挡住了窗户,屋子里有些晦暗 威尔第把玛丽亚叫进来。玛丽亚是33年前他和妻子收养的一个小姑娘,妻子死 后,一直都是她在照料着成尔第。威尔第从被子里伸出枯枝一样的手臂,指了指 窗户,说:“请帮我把窗户打开。”接着,成尔第让她去请人来帮助写遗嘱。 当玛丽亚带着人走进屋里时,威尔第已经昏迷在床上。他们慌忙把他叫醒,又赶 紧叫来医生。 威尔第睁开了眼睛,突然精神了起来,一条条地列着他遗嘱的条目,先从慈善机 构开始,音乐家的养老院、医院,佝偻病人和聋哑人的福利机构,再说到家属 朋友和一直伺候他的玛丽亚,以及其他仆人们…他的头脑清醒而清晰,有条不 紊,无一遗漏。 最后,他把玛丽亚叫到身边,问道:“皮佐拉,你还记得他吧?” 玛丽亚点点头 威尔第也点点头说:“我死后,立即付给他3000里拉。我很愧疚,这是我欠他 的工钱。而且,我还对他发了脾气,其实,他是对的,请转告他,请他把那株柳 树砍掉吧 冬天还没有过去,88岁的威尔第与世长辞。米兰街头有20万群众为他送葬,意 大利按照民族英雄的仪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老花匠皮佐拉也来到了米兰,加入长长的送葬队伍中。但他没有听从威尔第的遗 嘱,把那株老柳树砍掉。,在圣阿加塔威尔第的花园里,那株“茶花女柳”依然 在 (文字有删改) 19.简析义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对刻画威尔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人公威尔第的形象特征。 (4分) 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茶花女柳依依”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南非 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 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 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 大”)。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 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 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
牲!”皮佐拉一气之下,提出辞职。威尔第更为大怒:“滚吧,我不缺少你这样 的蠢货!”结果,气急败坏的威尔第无理地扣下 3000 里拉的工钱,就是不给人 家。 …… 第二天天蒙蒙亮,冬天的米兰,晨雾浓重地遮挡住了窗户,屋子里有些晦暗。 威尔第把玛丽亚叫进来。玛丽亚是 33 年前他和妻子收养的一个小姑娘,妻子死 后,一直都是她在照料着成尔第。威尔第从被子里伸出枯枝一样的手臂,指了指 窗户,说:“请帮我把窗户打开。”接着,成尔第让她去请人来帮助写遗嘱。 当玛丽亚带着人走进屋里时,威尔第已经昏迷在床上。他们慌忙把他叫醒,又赶 紧叫来医生。 威尔第睁开了眼睛,突然精神了起来,一条条地列着他遗嘱的条目,先从慈善机 构开始,音乐家的养老院、医院,佝偻病人和聋哑人的福利机构,再说到家属、 朋友和一直伺候他的玛丽亚,以及其他仆人们……他的头脑清醒而清晰,有条不 紊,无一遗漏。 最后,他把玛丽亚叫到身边,问道:“皮佐拉,你还记得他吧?” 玛丽亚点点头。 威尔第也点点头说:“我死后,立即付给他 3000 里拉。我很愧疚,这是我欠他 的工钱。而且,我还对他发了脾气,其实,他是对的,请转告他,请他把那株柳 树砍掉吧。” 冬天还没有过去,88 岁的威尔第与世长辞。米兰街头有 20 万群众为他送葬,意 大利按照民族英雄的仪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老花匠皮佐拉也来到了米兰,加入长长的送葬队伍中。但他没有听从威尔第的遗 嘱,把那株老柳树砍掉。,在圣阿加塔威尔第的花园里,那株“茶花女柳”依然 在。 (文字有删改) 19.简析义章第一段的作用。(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对刻画威尔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 分)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人公威尔第的形象特征。 (4 分) 22.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茶花女柳依依”蕴含的丰富情感。(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永远的曼德拉 于杰飞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 12 月 5 日辞世,享年 95 岁。噩耗传来,南非 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 1918 年 7 月 18 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 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 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 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 大” )。1952 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 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 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 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
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年6 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年,曼 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 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 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年6月,南非政府 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 刚刚开始。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 里一待就是27年。 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 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 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 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 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 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延续300多年的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73年。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 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 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 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3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 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 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 掌声,世界报以掌声。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解放 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 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权 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 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80岁髙龄。“我已经 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 失主席一职,1999年6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 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晩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 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 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抗 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疾 病和饥饿。出席2010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 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
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暴的情况下,1961 年 6 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 年,曼 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 5 年监禁。 “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 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 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 年 6 月,南非政府 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 45 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 刚刚开始。 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 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 里一待就是 27 年。 27 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 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 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 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 一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 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 1990 年 2 月 11 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 年,延续 300 多年的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 73 年。 1994 年 4 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 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 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 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 3 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 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 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 掌声,世界报以掌声。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解放 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 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权 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 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 80 岁高龄。“我已经 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 年 12 月,曼德拉辞去非国 失主席一职,1999 年 6 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 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晚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 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 “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 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抗 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疾 病和饥饿。出席 2010 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 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
(文字有删改)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分) ②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2分) 2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21.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分) 22.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儿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了目的地,黑人司 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候,我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 注定低人-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 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三期末自主练习语文参考答案 (15分,每小题3分) 1.D(均读y。A“角”读jue,其余读jio;B“怙”读h,其余读gu:C“赦” 读she,其余读se。) 2.B(A“治”应为“制”;C“竖”应为“树”;D“震”应为“振”。 3.C(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A漫延: 水向周围扩展;曼延。此处应用“蔓延”。B消融:冰、雪融化。此处应用“消 释”。D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应用“目不暇 接”。) 4.D(A项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B项“雪白盈野”后的逗号应为句号:C项括号 应移到引号外。) 5.A(B项不合逻辑,“人文景观”不能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并列;C 项成分残缺,应在“我国”之后加“成为”;D项“激励”与“意识”搭配不当, 应将“激励”改为“增强”。) 二、(9分,每小题3分) 6.C(纸媒先“爆料”抛出话题,但其观点并不起决定作用。 7.A(其影响有两面性,不能简单视作局限性。) 8.D(A强加因果。B项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C“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 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文意不符。)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措:废弃。) 10.C(均为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A①介词,拿;②连词,表目的。B①副词 竟然;②副词,于是、就。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11.C
(文字有删改)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①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2 分) ②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2 分) 20.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4 分) 21.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4 分) 22.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儿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 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了目的地,黑人司 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候,我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 注定低人-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 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三期末自主练习语文参考答案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D(均读 yú。A“角”读 jué,其余读 jiǎo;B“怙”读 hù,其余读 gū;C“赦” 读 shè,其余读 sè。) 2.B(A“治”应为“制”;C“竖”应为“树”;D“震”应为“振”。) 3.C(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A 漫延: 水向周围扩展;曼延。此处应用“蔓延”。B 消融:冰、雪融化。此处应用“消 释”。D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应用“目不暇 接”。) 4.D(A 项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B 项“雪白盈野”后的逗号应为句号;C 项括号 应移到引号外。) 5.A(B 项不合逻辑,“人文景观”不能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并列;C 项成分残缺,应在“我国”之后加“成为”;D 项“激励”与“意识”搭配不当, 应将“激励”改为“增强”。)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C(纸媒先“爆料”抛出话题,但其观点并不起决定作用。) 7.A(其影响有两面性,不能简单视作局限性。) 8.D(A 强加因果。B 项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C“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 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文意不符。)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A(措:废弃。) 10.C(均为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A①介词,拿;②连词,表目的。B①副词, 竟然;②副词,于是、就。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11.C
12.C(表述与文意不符。从原文可看出,辛弃疾深恐自己刚正不阿,不为权贵所 容,遭受排挤打击,无法按察不法官员。) 四、(24分) 13.(10分)(①)(5分)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盗贼产生的原因,讲求消除盗贼的 方法,不要过分依赖自己拥有能平定盗贼的军队。(“欲望”“致”“弭”“恃” 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5分)有违背法律、贪得无厌的官吏,让各级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严 惩),不能只选择小吏检举查办来应付官场旧例。(“亡”“徒”“按举”“故 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8分)(1)(4分)运用比拟手法,移情于物,写马似解人之离别痛苦而鸣 声含愁,马尚且如此,更衬托出诗人不堪忍受离情别绪;(2分)在前句“惜” 字的基础上,“复怜”二字使内心的伤感显得更为深重,从而将别离之情抒发得 淋漓尽致。(2分) (2)(4分)诗人表达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对友人路无知己、前 途莫测的担忧、牵挂之情,希望好友谨慎行事、珍惜前程的关切之情。(每点1 分,答出三点给4分。) 15.(6分)(1)己欲达而达人何人不起故园情(2)只是当时已惘然江 间波浪兼天涌(3)一尊还酹江月善假于物也(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17.(4分)答案示例: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在工友 眼里,她是“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 的劳动模范:;在丈夫眼里,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 18.(4分)寓意:要正确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助推改革。 六、(18分) (一)(18分) 19.(4分)第一段写了威尔第生命末期的生存状态,并借夜色的沉重黑暗,暗 示威尔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2分)运用比喻,说明此时威尔第念念不忘圣 阿加塔,引出下文的回忆。(2分) 20.(4分)这段文字不回避威尔第的性格弱点,写了他的吝啬、固执,丰富了 其性格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2分)同时为下文写威尔 第的自省、博爱张本,有力地烘托出其人格的高尚,使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2 分) 21.(4分)超凡脱俗,特立独行;(1分)挚爱妻子,充满柔情:(1分)为人 真诚,勇于反省;(1分)热爱乡村,倾心自然;(1分)善良慈爱,慷慨大方 (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2.(6分)①“茶花女柳”是朱塞平娜的象征,体现了威尔第对妻子至死不渝 的爱情;(2分)②“茶花女柳”是威尔第艺术事业辉煌的一个见证,体现了威 尔第对它的一腔衷情:(2分)③“茶花女柳依依”是主人公临终人格升华的象 征,体现了作者对他的由衷赞美之情。(2分) (二)(18分)
12.C(表述与文意不符。从原文可看出,辛弃疾深恐自己刚正不阿,不为权贵所 容,遭受排挤打击,无法按察不法官员。) 四、(24 分) 13.(10 分)⑴(5 分)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盗贼产生的原因,讲求消除盗贼的 方法,不要过分依赖自己拥有能平定盗贼的军队。(“欲望”“致”“弭”“恃” 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⑵(5 分)有违背法律、贪得无厌的官吏,让各级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严 惩),不能只选择小吏检举查办来应付官场旧例。(“亡”“徒”“按举”“故 事”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14.(8 分)(1)(4 分)运用比拟手法,移情于物,写马似解人之离别痛苦而鸣 声含愁,马尚且如此,更衬托出诗人不堪忍受离情别绪;(2 分)在前句“惜” 字的基础上,“复怜”二字使内心的伤感显得更为深重,从而将别离之情抒发得 淋漓尽致。(2 分) (2)(4 分)诗人表达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对友人路无知己、前 途莫测的担忧、牵挂之情,希望好友谨慎行事、珍惜前程的关切之情。(每点 1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 15.(6 分)⑴己欲达而达人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⑵只是当时已惘然 江 间波浪兼天涌 ⑶一尊还酹江月 善假于物也 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每句 1 分,有错字该句即不得分。) 五、(12 分) 16.(4 分)海洋吸收热量使得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17.(4 分)答案示例:在过往司机眼里,她是热心助人的“张大姐”;在工友 眼里,她是“非常靠谱”的工作搭档;在领导眼里,她是工作“交给她我放心” 的劳动模范;在丈夫眼里,她是“干工作不要命”的“拼命三娘”。 18.(4 分)寓意:要正确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助推改革。 六、(18 分) (一)(18 分) 19.(4 分)第一段写了威尔第生命末期的生存状态,并借夜色的沉重黑暗,暗 示威尔第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2 分)运用比喻,说明此时威尔第念念不忘圣 阿加塔,引出下文的回忆。(2 分) 20.(4 分)这段文字不回避威尔第的性格弱点,写了他的吝啬、固执,丰富了 其性格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丰满;(2 分)同时为下文写威尔 第的自省、博爱张本,有力地烘托出其人格的高尚,使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2 分) 21.(4 分)超凡脱俗,特立独行;(1 分)挚爱妻子,充满柔情;(1 分)为人 真诚,勇于反省;(1 分)热爱乡村,倾心自然;(1 分)善良慈爱,慷慨大方。 (1 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2.(6 分)①“茶花女柳”是朱塞平娜的象征,体现了威尔第对妻子至死不渝 的爱情;(2 分)②“茶花女柳”是威尔第艺术事业辉煌的一个见证,体现了威 尔第对它的一腔衷情;(2 分)③“茶花女柳依依”是主人公临终人格升华的象 征,体现了作者对他的由衷赞美之情。(2 分) (二)(1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