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3分) DA颓圮piB涮羊肉 shuan C缱绻quar 2.DA笔竿一一笔杆B水蒸汽一一水蒸气C蜇居一一蛰居 3.A A项符合句中写托尔斯泰费尽心思完成《复活》的创作。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 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使用正确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或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 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各项工 作开展”不能用“绘声绘色”。使用对象错误; 应运而生:意思是顺应时运而产生,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多指好的场合或情境。 这里用来形容不良现象,感情色彩不当 4.B 5.A 6.CA.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B.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 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D.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 7.C删去顿号 8.BA项,“生”同“性”,天赋,资质:C项,“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D 项,“趣”同“趋”,往、赴、趋向, 9.CA南、西:名词用作状语B水、东:名词用作动词C圣:形容词用作名词,白:形 容词用作动词D耻、异:意动用法 A.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末语气词,表判断B.介词,被C.形容词词尾/介词,在 D.副词,与“乎”配合,表揣测语气,大概/副词,与“也欤”配合,表感叹语气,多么 11.(3分) 例一:这很重要。我们平时见到的虚假已经太多了,在历史事件上不能再容忍造假。历史上 没有这件事,就应该跟大家讲清楚。作为小说情节,虚构传闻没有问题,但作为事实被广为 传颂,实在不应该 例二:这不重要。“岳母刺字”早已成为中国精神的代表。其中的爱国精神、母爱情怀、警 示意义已经不必多说。如果每一个成为中国精神的“史实”都要去考证它,来免太书卷气和 学究气 【解析】首先要阐明观点,正面反面都可,任选一个角度即可,可以联系实际进行论说,只 要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2.(3分)D A项“烟纸店、五金店、建材店、修车店已迅速消亡”,原文“传统的街边店是烟纸店、五金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 3 分,共 33 分) 1.D A 颓圮.pǐ B 涮.羊肉 shuàn C 缱绻.quǎn 2.D A 笔竿——笔杆 B 水蒸汽——水蒸气 C 蜇居——蛰居 3.A A 项符合句中写托尔斯泰费尽心思完成《复活》的创作。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 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使用正确;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或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 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各项工 作开展”不能用“绘声绘色”。使用对象错误; 应运而生:意思是顺应时运而产生,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多指好的场合或情境。 这里用来形容不良现象,感情色彩不当。 4.B 5.A 6.C A.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B.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 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D.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 7.C 删去顿号 8.B A 项,“生”同“性”,天赋,资质;C 项,“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D 项,“趣”同“趋”,往、赴、趋向。 9.C A 南、西:名词用作状语 B 水、东:名词用作动词 C 圣:形容词用作名词,白:形 容词用作动词 D 耻、异:意动用法 10.B A.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B.介词,被 C.形容词词尾/ 介词,在 D.副词,与“乎”配合,表揣测语气,大概/副词,与“也欤”配合,表感叹语气,多么 11.(3 分) 例一:这很重要。我们平时见到的虚假已经太多了,在历史事件上不能再容忍造假。历史上 没有这件事,就应该跟大家讲清楚。作为小说情节,虚构传闻没有问题,但作为事实被广为 传颂,实在不应该。 例二:这不重要。“岳母刺字”早已成为中国精神的代表。其中的爱国精神、母爱情怀、警 示意义已经不必多说。如果每一个成为中国精神的“史实”都要去考证它,来免太书卷气和 学究气。 【解析】首先要阐明观点,正面反面都可,任选一个角度即可,可以联系实际进行论说,只 要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2.(3 分) D A 项“烟纸店、五金店、建材店、修车店已迅速消亡”,原文“传统的街边店是烟纸店、五金
店、建材店、修车店,这些店铺正迅速消亡”,错误 B项“消费者购买咖啡不是为了喝咖啡”,原文“许多时候消费者并非为了咖啡的味道”,缺 少限定词“许多时候”。 C项“油性化妆品成为了自拍的最佳配置”,原文“而油性化妆品成为了自拍的妨碍因素” 偷换概念。 13.(3分)C C项“文字交流比图像交流更为简便”,原文“图像交流是顺流而下,文字交流是逆水行舟”, 图像交流比文字交流更为简便。 14.(3分)①自拍改变了生活(或者线上和线下的生活);②自拍改造了经济产业;③自拍 改变了文化。(每点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5.①展现父亲为实现和毕业的儿子一起拍合照的愿望而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骄傲。(1分) ②表现父亲矛盾的心理。叹气表现父亲看到儿子有点杂乱的公寓觉得儿子还不懂收拾而无 奈,长出一口气是为自己还可以以父亲身份指导帮助儿子而体现自己价值的安心。(2分) ③父亲看似为儿子的毕业自豪,更多为孩子最终脱离自己不再需要自己的帮助而觉伤心失 落。(1分) 16.这段文字前半部分通过对父亲动作、神态描写(1分),展现了父亲的孤独、失意(1分); 后半部分通过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仍然想要帮助儿子,不愿意面对儿子已经 能够独立自主的现实,“抖抖索索”“老老实实”的神态描写与开头父亲意气风发的神态形 成鲜明对比,更突显出父亲此时内心晦暗,展现了一个深爱儿子,不愿从孩子生活中抽离出 来的父亲形象(2分)。 17.①“父亲的毕业典礼”在文中指的是父亲已经把孩子抚养成人,儿子已经可以独立自主 的生活,儿子的毕业典礼意味着父亲要从孩子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这正象征着父亲与这一段 生活的告别。(2分) ②“父亲的毕业典礼”作为全文的暗线贯穿全文,串联起父亲的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同 时暗含主题,意味着父亲对儿子长大成人脱离自己而独立生活的不舍,揭示了深沉的父爱; 有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任意两点即2分) 18.文中父与子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父亲的角度看,虽 然父亲深爱着儿子,但正是这种以爱的名义表现的对儿子的关心,让儿子认为是对他生活的 种干涉而在内心深处有抵触情绪,引起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从儿子的角度 看儿子虽然各方面非常优秀,但并不能真切体会父亲的不容易与深沉的爱。可见作品是展现 当今社会父与子的代际矛盾与爱的错位,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两代人之间能更好表达爱 与尊重。(能从父亲和儿子两个角度分析,每个角度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5分 19.D【A已经。B迫近。C拨开。D端正/高。】 20.A【A均表修饰。B但是/回头。C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到。D的,结构助词/代词】 21.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A定语后置。C主谓倒装。D状语后置】 22.(1)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麋鹿交友 (2)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2 店、建材店、修车店,这些店铺正迅速消亡”,错误。 B 项“消费者购买咖啡不是为了喝咖啡”,原文“许多时候消费者并非为了咖啡的味道”,缺 少限定词“许多时候”。 C 项“油性化妆品成为了自拍的最佳配置”,原文“而油性化妆品成为了自拍的妨碍因素”, 偷换概念。 13.(3 分)C C 项“文字交流比图像交流更为简便”,原文“图像交流是顺流而下,文字交流是逆水行舟”, 图像交流比文字交流更为简便。 14.(3 分)①自拍改变了生活(或者线上和线下的生活); ②自拍改造了经济产业;③自拍 改变了文化。(每点 1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5.①展现父亲为实现和毕业的儿子一起拍合照的愿望而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骄傲。(1 分) ②表现父亲矛盾的心理。叹气表现父亲看到儿子有点杂乱的公寓觉得儿子还不懂收拾而无 奈,长出一口气是为自己还可以以父亲身份指导帮助儿子而体现自己价值的安心。 (2 分) ③父亲看似为儿子的毕业自豪,更多为孩子最终脱离自己不再需要自己的帮助而觉伤心失 落。(1 分) 16.这段文字前半部分通过对父亲动作、神态描写(1 分),展现了父亲的孤独、失意(1 分); 后半部分通过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仍然想要帮助儿子,不愿意面对儿子已经 能够独立自主的现实,“抖抖索索”、“老老实实”的神态描写与开头父亲意气风发的神态形 成鲜明对比,更突显出父亲此时内心晦暗,展现了一个深爱儿子,不愿从孩子生活中抽离出 来的父亲形象(2 分)。 17. ①“父亲的毕业典礼”在文中指的是父亲已经把孩子抚养成人,儿子已经可以独立自主 的生活,儿子的毕业典礼意味着父亲要从孩子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这正象征着父亲与这一段 生活的告别。(2 分) ②“父亲的毕业典礼”作为全文的暗线贯穿全文,串联起父亲的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同 时暗含主题,意味着父亲对儿子长大成人脱离自己而独立生活的不舍,揭示了深沉的父爱; 有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任意两点即 2 分) 18. 文中父与子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父亲的角度看,虽 然父亲深爱着儿子,但正是这种以爱的名义表现的对儿子的关心,让儿子认为是对他生活的 一种干涉而在内心深处有抵触情绪,引起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从儿子的角度 看儿子虽然各方面非常优秀,但并不能真切体会父亲的不容易与深沉的爱。可见作品是展现 当今社会父与子的代际矛盾与爱的错位,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两代人之间能更好表达爱 与尊重。(能从父亲和儿子两个角度分析,每个角度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2 题。(15 分) 19.D【A 已经。B 迫近。C 拨开。D 端正/高。】 20.A【A 均表修饰。B 但是/回头。C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到。D 的,结构助词/代词】 21.B【B 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A 定语后置。 C 主谓倒装。 D 状语后置】 22.(1)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与麋鹿交友。 (2)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共7分) 23.【答案】(1)深秋高风黄叶(每空1分,共3分) (2)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羁旅思乡之愁和被废斥后的失意之情)。(1 分 ①“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②诗的前 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③“已滞” 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④“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两句,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 人内心的萧瑟、凄凉。(1点1分,答对其中3点即给3分。能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酌 情给分。) 三)古诗文填空(10分) 24.(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作文(60分) 25.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3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3 题。(共 7 分) 23.【答案】(1)深秋 高风 黄叶(每空 1 分,共 3 分) (2)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羁旅思乡之愁和被废斥后的失意之情)。(1 分) ①“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②诗的前 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③“已滞” 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④“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两句,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 人内心的萧瑟、凄凉。(1 点 1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给 3 分。能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酌 情给分。) (三)古诗文填空(10 分) 24.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作文(60 分) 25.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