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宏力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湖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四|总分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积黑与运用供共28分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海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的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处境处置相处养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5分) B.倔强勉强强大强词夺理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獸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虫的泪 水挂在她那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D抽擰踌高立触目惊心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上文中的“她”是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 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 B.驰聘震撼苦心孤语眼花潦乱 反对白话,妨密白话者 C.诀别追溯置若罔闻锐不可当 (2)上面这段文字是鲁迅的散文_ 开头一段,这篇散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 D聒噪训戒怡笑大方因地治宜 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他的散文集_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8.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繁星》《舂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 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2分) 范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母愛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 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9.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 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3分) 般都是用韵的 参考示例:歌曲《我和你》与《中国话》的串台词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我和你”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一样的黄皮肤,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请欣赏独唱《中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国话》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3)晏殊《浣溪沙》的 反映出美好事 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二、现代文读〔共28分 (4)王湾《次北固山下》的“ 在描写 (一)圆读下文,光成10-14题。供15分 景物、节令的交替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5)李白《闻王吕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草是风的一面旗
河南宏力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l20 分钟。请用蓝、黑色钢 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 (二)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处.境 处.置 相处. 养尊处.优 B.倔强. 勉强. 强.大 强.词夺理 C.祈.祷 绮.丽 菜畦. 崎.岖坎坷 D.抽搐. 踌躇. 矗.立 触.目惊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猝然 取谛 更胜一筹 获益匪浅 B.驰聘 震撼 苦心孤诣 眼花潦乱 C.诀别 追溯 置若罔闻 锐不可当 D.聒噪 训戒 怡笑大方 因地治宜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 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 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 般都是用韵的。 4.古诗文默写。(共 8 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3)晏殊《浣溪沙》的“ , ”反映出美好事 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4)王湾《次北固山下》的“ , ”在描写 景物、节令的交替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 ” 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5.下面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的 5 月 12 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 2000 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 分)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海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的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5 分)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 水挂在她那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上文中的“她”是 。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 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 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2)上面这段文字是鲁迅的散文 开头一段,这篇散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均出自他的散文集 。 8.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 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2 分) 范例:“心”与“必”: 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9.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 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3 分) 参考示例:歌曲《我和你》与《中国话》的串台词 “我和你”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一样的黄皮肤,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请欣赏独唱《中 国话》。 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共 15 分)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班级------------------------------------ 考号----------------------------------姓名------------------------------- --------------------------------------------- 装--------------------------------------------- 订------------------------------------------- 线 ------------------------------------------------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 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 习成绩也差得一場糊涂,许 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 11.“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文中“她”前后有什么变化?(4分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 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 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 1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穿过窗子选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 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 烦恼的绝缘体。 13.“她”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3分) 春走后,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堁泡梋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迕 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川 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14.读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她”(或“她”的网学)说些什么?(3分)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蓄,同学们都非常 哩里叫她“静奩老师。静奩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 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二)闻读下文,亮15-18邏。供12分) 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 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 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蓝老师是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个菲常和和遵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殷有 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 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渎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 到了外乡,父辛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 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 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 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 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 第二天,静蓋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 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糖是无法穷尽的。庄 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客,静老师却只字末提。那天,静蓝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 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 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 那天起,她仿佛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圆 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点阅读《资治通蓥》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 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 校做了一名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泣 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 一棵卑微到 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 一面绿色的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 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奩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新 台的质 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 10.本文的标题是“草是风的一面旗 中哪一句话对这个标题作了诠释?请把这句话摘 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随含其 抄出来。(2分) 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 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 遍。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 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 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 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 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 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 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 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 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 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 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 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蕾老师是 个非常和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 到了外乡,父辛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 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 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 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 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 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后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 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 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 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10.本文的标题是“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文中哪一句话对这个标题作了诠释?请把这句话摘 抄出来。(2 分) 11.“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文中“她”前后有什么变化?(4 分) 1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13.“她”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3 分) 14.读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她”(或“她”的同学)说些什么?(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共 12 分) 小议读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 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 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 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 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 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 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 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 5 遍,圈 点阅读《资治通鉴》17 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 100 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 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 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 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 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 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辔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 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客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 (二)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B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层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 15.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 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①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 16.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 (1)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悅快乐的样子.③畜:同",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琴弦音位的标志。 17.下面名言警句中能够作第④段的论据的一项是【】(2分) 1海交通点的意思 (2)便要还家要 A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 人谈话 笛卡儿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B.尽信书不如无书。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予陶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一一郭沫若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2分) 第⑤段 22.从文段(二)中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 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三、古诗文圆读供共15分 闻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四、作文(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50分)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 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 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 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5.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 分) 16.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 ⑴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 分) 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 分) 17.下面名言警句中能够作第④段的论据的一项是【 】(2 分) A.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B.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C.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郭沫若 18.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第③段: 第⑤段: 三、古诗文阅读(共 l5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7—20 题。(11 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二)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 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 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 琴弦音位的标志。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⑴阡陌交通.. 交通: ⑵便要.还家 要:..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2 分) 22.从文段(二)中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 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1—22 题。(共 4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 分) 2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 分) 四、作文(50 分) 25.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班级------------------------------------ 考号----------------------------------姓名------------------------------- --------------------------------------------- 装--------------------------------------------- 订------------------------------------------- 线 ------------------------------------------------
(1)题目 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正准备过 河,小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过一个他的同伴。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
(1)题目: 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正准备过 河,小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过一个他的同伴。小马没了主意,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