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期彭州市高二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叶华文审题人:黄均 【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 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建筑在本质上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它首先满足人的实用需要。由于大 部分建筑不能脱离实用功能,其审美价值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还不能被看作是 建筑艺术,如一般住宅、厂房、办公楼等。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在一些纪念性建 筑(纪念堂、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之中。这些建筑的目 的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纪念、信仰、审美、娱乐等), 因而在建造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其实用价值,而是其精神性价值,包括审美价值 建筑的美主要在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 型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 色彩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 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 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的造型都是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理想的。12世纪法国的哥 特式建筑具有超人的尺度,尖塔的房顶耸入云端,门窗多为尖拱形,表现着向上 飞升、超脱尘世,符合教会以宗教观念影响群众的要求。中国的寺庙建筑凝重阴 森,窗户小而少,光线暗淡,也显示了佛的神秘与庄严。可见,建筑艺术对人的
2016-2017 学年度下期彭州市高二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叶华文 审题人:黄均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 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部分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建筑在本质上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它首先满足人的实用需要。由于大 部分建筑不能脱离实用功能,其审美价值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还不能被看作是 建筑艺术,如一般住宅、厂房、办公楼等。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在一些纪念性建 筑(纪念堂、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之中。这些建筑的目 的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纪念、信仰、审美、娱乐等), 因而在建造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其实用价值,而是其精神性价值,包括审美价值。 建筑的美主要在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 型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 色彩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 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 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的造型都是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理想的。12 世纪法国的哥 特式建筑具有超人的尺度,尖塔的房顶耸入云端,门窗多为尖拱形,表现着向上 飞升、超脱尘世,符合教会以宗教观念影响群众的要求。中国的寺庙建筑凝重阴 森,窗户小而少,光线暗淡,也显示了佛的神秘与庄严。可见,建筑艺术对人的
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 响。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受到特定时代生产力的制约, 也受到该时代审美理想和兴趣的制约,象征着时代的特点。罗马式建筑在公元5 世纪至14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反映着当时生产力尚不发达、封建庄园林立却 互不往来的时代风尚。北京历史上的一种典型建筑一一四合院,封闭的空间,正 侧房秩序井然,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封闭性、上下尊卑的秩序与安 静缓慢的生活节奏等时代特点。 建筑艺术的造型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的审美理想。如中国传统 的审美理想为温柔敦厚、中和之美,在建筑上侧重于群体组合,意境含蓄,装饰 注重整体效果。在园林建筑上更是强调诗情画意,建筑与山水、花木组成综合的 艺术体系,小巧、典雅的苏州园林和宏大、高贵的颐和园就是如此。而西方人则 更关注外部世界,其建筑明窗巨柱,希腊式的开放,纹饰纵横,表面外在。如凡 尔赛宫中花园,笔直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了次级轴线,与横轴线相交,构 成花园骨架。花园中出现一个个方格,形成巨大、清晰的几何网络,表现出欧洲 人的审美理想与外在、暴露的文化精神。 建筑诚然能体现一定时代、民族的精神内容,但它只能表达一定的气氛、情 绪,有极大的抽象性、朦胧性和象征性,不能强求它表现某种明确的观念或具体 形象,否则总要失败。 (摘编自王旭晓《美学原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分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满足了人的实用需要,制约了审美价值, 所以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 B.如果建筑的各个部件都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它就富有内在的节奏与神韵, 往往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C.建筑之美主要以造型为载体,其设计的原则要高度符合造型艺术的规范 和要求,符合形式美的各种规律。 D.体现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宫殿、园林、神庙等,建造时首先考虑它的精 神性价值,这是由它的建筑目的决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 响。 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受到特定时代生产力的制约, 也受到该时代审美理想和兴趣的制约,象征着时代的特点。罗马式建筑在公元 5 世纪至 14 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反映着当时生产力尚不发达、封建庄园林立却 互不往来的时代风尚。北京历史上的一种典型建筑——四合院,封闭的空间,正 侧房秩序井然,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封闭性、上下尊卑的秩序与安 静缓慢的生活节奏等时代特点。 建筑艺术的造型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的审美理想。如中国传统 的审美理想为温柔敦厚、中和之美,在建筑上侧重于群体组合,意境含蓄,装饰 注重整体效果。在园林建筑上更是强调诗情画意,建筑与山水、花木组成综合的 艺术体系,小巧、典雅的苏州园林和宏大、高贵的颐和园就是如此。而西方人则 更关注外部世界,其建筑明窗巨柱,希腊式的开放,纹饰纵横,表面外在。如凡 尔赛宫中花园,笔直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了次级轴线,与横轴线相交,构 成花园骨架。花园中出现一个个方格,形成巨大、清晰的几何网络,表现出欧洲 人的审美理想与外在、暴露的文化精神。 建筑诚然能体现一定时代、民族的精神内容,但它只能表达一定的气氛、情 绪,有极大的抽象性、朦胧性和象征性,不能强求它表现某种明确的观念或具体 形象,否则总要失败。 (摘编自王旭晓《美学原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大部分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满足了人的实用需要,制约了审美价值, 所以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 B. 如果建筑的各个部件都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它就富有内在的节奏与神韵, 往往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C. 建筑之美主要以造型为载体,其设计的原则要高度符合造型艺术的规范 和要求,符合形式美的各种规律。 D. 体现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宫殿、园林、神庙等,建造时首先考虑它的精 神性价值,这是由它的建筑目的决定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A.建筑艺术的造型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公元5至14世纪欧洲各国的时代 风尚,就在当时流行的罗马式建筑中有所体现。 B.四合院作为北京历史上的典型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封闭自足、讲 究等级和慢生活等时代特点的影响 C.建筑艺术的造型与一定的精神内容相联系,它会对人产生精神影响,中 国的佛教就是通过寺庙的空间形式来影响人的精神 D.凡尔赛宫中花园在造型上呈现出对称的几何网络式格局,与东方园林不 同,这与东西方民族的审美习惯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造型上的这种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 审美趣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 B.若想理解12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造型的内涵,需要了解特定时代和民族 的心理习惯,也要了解西方宗教相关知识 有些古民居在建造之初首先考虑的是实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精神 性价值不断凸显,也逐渐体现出建筑艺术。 D.一些仿古建筑要明确表达某种观念,又不能把人带入一定的气氛和情绪 中,虽然形似,却不具有艺术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 金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 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 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 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 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
A. 建筑艺术的造型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公元 5 至 14 世纪欧洲各国的时代 风尚,就在当时流行的罗马式建筑中有所体现。 B. 四合院作为北京历史上的典型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封闭自足、讲 究等级和慢生活等时代特点的影响。 C. 建筑艺术的造型与一定的精神内容相联系,它会对人产生精神影响,中 国的佛教就是通过寺庙的空间形式来影响人的精神。 D. 凡尔赛宫中花园在造型上呈现出对称的几何网络式格局,与东方园林不 同,这与东西方民族的审美习惯相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造型上的这种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 审美趣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 B. 若想理解 12 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造型的内涵,需要了解特定时代和民族 的心理习惯,也要了解西方宗教相关知识。 C. 有些古民居在建造之初首先考虑的是实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精神 性价值不断凸显,也逐渐体现出建筑艺术。 D. 一些仿古建筑要明确表达某种观念,又不能把人带入一定的气氛和情绪 中,虽然形似,却不具有艺术价值。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 金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 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 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 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 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
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 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 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 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 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 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 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 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 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 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 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髙到浪峰 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 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 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 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 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 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 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 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 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 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 “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 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
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 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 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 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 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 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 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 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 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 岁读完博士,40 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 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 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 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 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 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 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 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 “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 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 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 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 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 “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 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 饶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 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 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 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 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 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 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 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还要去当乔伊斯、博 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 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严歌苓十分敏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她认为作家应用 最好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好。对于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从不苛责 为了做到写作上的厚积薄发,严歌苓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储备了 大量的知识和素材,积极地探究写作的技巧。 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哪怕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 D.严歌苓热衷于写作,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 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 5.严歌苓是如何“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的?(4分) 6.严歌苓认为文学不能高高在上,请分析她这么说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 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 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 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 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 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 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 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还要去当乔伊斯、博 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 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严歌苓十分敏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她认为作家应用 最好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好。对于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从不苛责。 B.为了做到写作上的厚积薄发,严歌苓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储备了 大量的知识和素材,积极地探究写作的技巧。 C.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哪怕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 D.严歌苓热衷于写作,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 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 5.严歌苓是如何“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的?(4 分) 6.严歌苓认为文学不能高高在上,请分析她这么说的原因.(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落魄 (汪曾祺) 他为什么要到“内地”来?不大可解,也没有人问过他。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 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绊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 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 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锅执铲的动作,他无处 像一个大师傅,来吃饭的学生也喜欢到锅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 炒菜艺术。这个馆子不大,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 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 张放肆了。 有时,过了热市,吃饭的只有几个人,菜都上了桌,他洗洗手,捧了一把细 瓷茶壶出来,客气几句:“菜炒得不好,这里的酱油不行”,“黄芹菜叫孩子切 坏了,谁让他切的!一一不能横切,要切直丝”。有时也谈谈时事,说点故乡消 息,声音低缓,慢条斯理。有时在茶馆里也可以碰到他,独自看一张报纸或支颐 眺望街上行人。他还给我们付过几回茶钱。 这饭馆常备的只有几个菜,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 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他不惜工本,做得非常到家。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重新开张后,饭铺气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满了人。扬州人听从有人的建议 请了个南京的白案师傅来做包子下面.带卖早晚市了。我一去,学着扬州话,给 他道了喜 “恭喜恭喜!” “托福托福!” 白案上,那位南京师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仿佛想把他的热情变成包子的 滋味,全力以赴,揉面,摘蒂,刮馅,捏褶,收嘴,动作的节奏感很强。他很忙, 顾不上想什么。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就像那蒸笼里冒出来的一阵一阵的热气
落 魄 (汪曾祺) 他为什么要到“内地”来?不大可解,也没有人问过他。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 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绊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 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 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锅执铲的动作,他无处 像一个大师傅,来吃饭的学生也喜欢到锅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 炒菜艺术。这个馆子不大,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 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 张放肆了。 有时,过了热市,吃饭的只有几个人,菜都上了桌,他洗洗手,捧了一把细 瓷茶壶出来,客气几句:“菜炒得不好,这里的酱油不行”,“黄芹菜叫孩子切 坏了,谁让他切的!——不能横切,要切直丝”。有时也谈谈时事,说点故乡消 息,声音低缓,慢条斯理。有时在茶馆里也可以碰到他,独自看一张报纸或支颐 眺望街上行人。他还给我们付过几回茶钱。 这饭馆常备的只有几个菜,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 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他不惜工本,做得非常到家。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重新开张后,饭铺气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满了人。扬州人听从有人的建议, 请了个南京的白案师傅来做包子下面.带卖早晚市了。我一去,学着扬州话,给 他道了喜: “恭喜恭喜!” “托福托福!” 白案上,那位南京师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仿佛想把他的热情变成包子的 滋味,全力以赴,揉面,摘蒂,刮馅,捏褶,收嘴,动作的节奏感很强。他很忙, 顾不上想什么。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就像那蒸笼里冒出来的一阵一阵的热气
他穿着一身老蓝布的衣裤,系着一条洋面口袋改成的围裙。周身上下,无一处不 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 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顿早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猪肝面,加了一点菠 菜、西红柿,淡而无味。我看了看墙上写了几个美术字,“绿杨饭店”,心想 三个月以后,这几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一一我对猪肝和美术字一向都没有好 感 半年过去,很多人的家乡在不断“转进”(报纸上讳言败退,创造了一个新 奇的名词)的战争中失去了。滇越铁路断了,昆明和“下江”邮汇不通,大学生 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绿杨饭店。 代表这个饭馆的,不再是扬州人,而是南京人了。我可以跟你打赌,从他答 应来应活那一天,就想到了这一步。 那个南京人,他一大早冲寒冒露从大西门赶到小南门去买肉,因为那 里的肉要便宜一点;为了搬运两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说很多好话,或骂很多难 听的话:他一边下面,一边拿眼睛瞟着门外过去的几驮子柴,估着柴的干湿分量; 他拣去一片发黄的菜叶,丢到地下,拾起来,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 是睡觉的,他的碗是吃饭的。他不幻想。 一个女同学病了,我们去看她。她笑了笑说:“如果再有一盘白煮鱼,我这 病就生得很像样子了!”她是扬州人。扬州人养病,以“清饿”为主。开始动荤 腥时,都是吃椒盐白煮鱼。我们为了满足她的雅兴和病中易有的思乡之情,就商 量去问问扬州人,能不能像从前一样为我们配几个菜。他答复得很慢。但当那个 同学说“要是费事,那就算了”时,他立刻就决定了。中/华-资*源%库 吃饭的那天,南京人一直一声不响,扬州人掌勺。他的纺绸裤褂、好鞋袜、 戒指、表链都没有了。他用铲子抄起将好的菜来尝一尝,菜好了敲敲锅边,用抹 布(好脏!)擦擦盘子,把刷锅水往泔水缸里一倒,用火钳夹起一片木柴歪着头 吸烟,鼻子吸一吸吐出一口痰……这些等等,让人觉得这扬州人全变了。 菜都上了桌,他从桌子底下拉过一张板凳:“什么都贵了,生意真不好做!” 听到这句话,南京人回过头来向我们这边看了看,脸色很不好看。 我看看南京人,忽然很同情他
他穿着一身老蓝布的衣裤,系着一条洋面口袋改成的围裙。周身上下,无一处不 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 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顿早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猪肝面,加了一点菠 菜、西红柿,淡而无味。我看了看墙上写了几个美术字,“绿杨饭店”,心想: 三个月以后,这几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我对猪肝和美术字一向都没有好 感。 半年过去,很多人的家乡在不断“转进”(报纸上讳言败退,创造了一个新 奇的名词)的战争中失去了。滇越铁路断了,昆明和“下江”邮汇不通,大学生 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绿杨饭店。 代表这个饭馆的,不再是扬州人,而是南京人了。我可以跟你打赌,从他答 应来应活那一天,就想到了这一步。 那个南京人,他一大早冲寒冒露从大西门赶到小南门去买肉,因为那 里的肉要便宜一点;为了搬运两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说很多好话,或骂很多难 听的话;他一边下面,一边拿眼睛瞟着门外过去的几驮子柴,估着柴的干湿分量; 他拣去一片发黄的菜叶,丢到地下,拾起来,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 是睡觉的,他的碗是吃饭的。他不幻想。 一个女同学病了,我们去看她。她笑了笑说:“如果再有一盘白煮鱼,我这 病就生得很像样子了!”她是扬州人。扬州人养病,以“清饿”为主。开始动荤 腥时,都是吃椒盐白煮鱼。我们为了满足她的雅兴和病中易有的思乡之情,就商 量去问问扬州人,能不能像从前一样为我们配几个菜。他答复得很慢。但当那个 同学说“要是费事,那就算了”时,他立刻就决定了。中/华-资*源%库 吃饭的那天,南京人一直一声不响,扬州人掌勺。他的纺绸裤褂、好鞋袜、 戒指、表链都没有了。他用铲子抄起将好的菜来尝一尝,菜好了敲敲锅边,用抹 布(好脏!)擦擦盘子,把刷锅水往泔水缸里一倒,用火钳夹起一片木柴歪着头 吸烟,鼻子吸一吸吐出一口痰……这些等等,让人觉得这扬州人全变了。 菜都上了桌,他从桌子底下拉过一张板凳:“什么都贵了,生意真不好做!” 听到这句话,南京人回过头来向我们这边看了看,脸色很不好看。 我看看南京人,忽然很同情他
这个饭店是每下愈况了,南京人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时常看他弄了一碗市酒 闷闷地喝,忽然把拳头一擂桌子,大骂起来。他不知骂谁才好。扬州人的身体越 来越不行了,背佝偻得很厉害。他的嘴角老是搭拉着,嘴老是半张着。他的头发 还是向后梳着的,用水湿了梳的,毫无光泽,令人难过。有人来了,他机械地站 起来,机械地走动,用一块黑透了的抹布抹抹桌子,往肩上一搭: “吃什么?有包子,有面。牛肉面、炸酱面,菠菜猪肝面……” 声音空洞而冷漠 过了好多好多时候,“炮仗响了”。云南老百姓管抗战胜利,战争结 束叫“炮仗响”。此后,我没有见过扬州人 直到我要离开昆明的前一天,偶然到一家铺子去,一抬头:哎,那不是扬 州人吗?我振作一下,说 “猪肝面加菠菜西红柿!” 扬州人放好筷子,坐在一张空桌边的凳子上。他牙齿掉了不少,两颊好像老 是在吸气。而脸上又有点浮肿,一种暗淡的痴黄色。肩上一条抹布,湿漉漉的。 一件黑滋滋的汗衫,(还是麻纱的!)一条半长不短的裤子。衣裤上到处是跳蚤 血的黑点。最后,我的眼睛就毫不客气地死盯住他的那双脚。好脏的脚!仿佛污 泥已经透入多裂纹的皮肤。十个趾甲都是灰趾甲。难看无比 对这个扬州人,我没有第二种感情:厌恶!我恨他,虽然没有理由。 九四六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始描写扬州人的穿着、语言和店堂布置,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 条件优越的人,为下文写他的落魄埋下了伏笔 B.“我”对猪肝一向都没有好感,但最后重逢扬州人时还是点了猪肝面, 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 C.小说中穿插的对历史事件的概述,既为情节的发展创设了开阔的时代背 景,也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丰厚了小说意蕴。 D.小说写生病的扬州女生,主要作用是衬托,借她的病中雅兴和扬州人最 终的落魄做鲜明对比,隐含着对扬州人的批判 8.简要分析“南京人”的形象。(5分)
这个饭店是每下愈况了,南京人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时常看他弄了一碗市酒, 闷闷地喝,忽然把拳头一擂桌子,大骂起来。他不知骂谁才好。扬州人的身体越 来越不行了,背佝偻得很厉害。他的嘴角老是搭拉着,嘴老是半张着。他的头发 还是向后梳着的,用水湿了梳的,毫无光泽,令人难过。有人来了,他机械地站 起来,机械地走动,用一块黑透了的抹布抹抹桌子,往肩上一搭: “吃什么?有包子,有面。牛肉面、炸酱面,菠菜猪肝面……” 声音空洞而冷漠。 过了好多好多时候,“炮仗响了”。云南老百姓管抗战胜利,战争结 束叫“炮仗响”。此后,我没有见过扬州人。 一直到我要离开昆明的前一天,偶然到一家铺子去,一抬头:哎,那不是扬 州人吗?我振作一下,说: “猪肝面加菠菜西红柿!” 扬州人放好筷子,坐在一张空桌边的凳子上。他牙齿掉了不少,两颊好像老 是在吸气。而脸上又有点浮肿,一种暗淡的痴黄色。肩上一条抹布,湿漉漉的。 一件黑滋滋的汗衫,(还是麻纱的!)一条半长不短的裤子。衣裤上到处是跳蚤 血的黑点。最后,我的眼睛就毫不客气地死盯住他的那双脚。好脏的脚!仿佛污 泥已经透入多裂纹的皮肤。十个趾甲都是灰趾甲。难看无比。 对这个扬州人,我没有第二种感情:厌恶!我恨他,虽然没有理由。 一九四六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一开始描写扬州人的穿着、语言和店堂布置,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 条件优越的人,为下文写他的落魄埋下了伏笔。 B.“我”对猪肝一向都没有好感,但最后重逢扬州人时还是点了猪肝面, 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 C.小说中穿插的对历史事件的概述,既为情节的发展创设了开阔的时代背 景,也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丰厚了小说意蕴。 D. 小说写生病的扬州女生,主要作用是衬托,借她的病中雅兴和扬州人最 终的落魄做鲜明对比,隐含着对扬州人的批判。 8.简要分析“南京人”的形象。(5 分)
9.你是否认同小说最后“我”对扬州人的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 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 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 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 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 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 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 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袒与题书目得所送马甚应其象关有平定朝廷无两顾之优 屁下之勋也薏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亦适岂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 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 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 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 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 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 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 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
9.你是否认同小说最后“我”对扬州人的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 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 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 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 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 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 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 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 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 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 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 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 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 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 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 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
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 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 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 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 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 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 死 C.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 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 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 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 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 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
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 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 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 源。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 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 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 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 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 死。” C. 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 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 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 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 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 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