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放出去的疯狗咬伤人,其主人是要负责任的!这句谚语说明了() A.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 B.公民的自由权受法律保护 C.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 D.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答案C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了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本题要注意人身自由权与人身权的区别: 人身自由权通称“自由权”,其客体是权利人的行动,其内容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支配 自己的行动,他人不得妨碍;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指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 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故选C项。 2.女青年胡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辞犀利而受到关注。有网友对其发动“人肉搜索”, 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胡某的曾用名、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在网站上捏造胡某曾与某 明星有染的情节。网民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 () ①姓名权②肖像权③隐私权④名誉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网民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隐私权和名誉权,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姓 名权和肖像权,①②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3.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 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 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B.甲侵犯了乙的健康权 C.甲侵犯了乙的身体权 D.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甲的做法侵犯了乙的姓名权,A项入选。题目没有涉及健康权与身体 权,B、C两项排除。D项表述错误,丙银行应该承担责任。 4.李某与张某之间产生矛盾,为了泄愤,李某于2019年8月在其拥有700人的朋友圈中公布 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被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文字内容。2021年3月,张某得知此 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B.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 C,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 答案c 5.2021年3月12日,刘某和王某在老家举行结婚仪式时,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 出祭奠用的花圈,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高举着花圈从人群中穿过。刘某 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 的名誉权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以侵害隐 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 A.①②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后· 基础巩固 1.“放出去的疯狗咬伤人,其主人是要负责任的!”这句谚语说明了( ) A.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 B.公民的自由权受法律保护 C.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 D.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答案 C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了公民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本题要注意人身自由权与人身权的区别: 人身自由权通称“自由权”,其客体是权利人的行动,其内容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支配 自己的行动,他人不得妨碍;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指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 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故选 C 项。 2.女青年胡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辞犀利而受到关注。有网友对其发动“人肉搜索”, 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胡某的曾用名、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在网站上捏造胡某曾与某 明星有染的情节。网民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 ( ) ①姓名权 ②肖像权 ③隐私权 ④名誉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网民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隐私权和名誉权,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姓 名权和肖像权,①②与题意不符。故选 B 项。 3.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 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 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B.甲侵犯了乙的健康权 C.甲侵犯了乙的身体权 D.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甲的做法侵犯了乙的姓名权,A 项入选。题目没有涉及健康权与身体 权,B、C 两项排除。D 项表述错误,丙银行应该承担责任。 4.李某与张某之间产生矛盾,为了泄愤,李某于 2019 年 8 月在其拥有 700 人的朋友圈中公布 了张某的照片,并配以“此人被关进派出所了”等捏造的文字内容。2021 年 3 月,张某得知此 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B.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 C.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 答案 C 5.2021 年 3 月 12 日,刘某和王某在老家举行结婚仪式时,张某开车来到婚礼现场,并从车中取 出祭奠用的花圈,步行至刘某和王某亲友聚集处将花圈打开,高举着花圈从人群中穿过。刘某 和王某亲友发现后将花圈夺下并毁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张某以诽谤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的人身权 ②张某以侮辱的方式侵害了刘某和王某 的名誉权 ③刘某和王某可以要求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④刘某和王某可以以侵害隐 私权为由直接起诉张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张某拿花圈参加刘某和王某的婚礼,意在侮辱刘某和王某,这显然侵犯了刘某和王某的 名誉权,但并没有侵害刘某和王某的隐私权,②正确,④不选:张某的行为虽然情节严重,但并不 属于诽谤的范围,①不选;对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其赔礼道款并赔偿损 失,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 6.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 此未作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 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 B.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C.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 D.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人身权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乙因外形酷似甲而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侵害甲的姓名权、肖像 权B、C两项不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 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双方交涉,并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人身权,A项正确,D项错误。 7,李某因闯红灯被电视台新闻节目录入并播出,李某起诉电视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和名誉权。 在这里,电视台( A侵权,因为没有征得李某同意 B.不侵权,因为新闻节目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 C.侵权,因为电视台具有营利性质 D.不侵权,因为电视台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 答案B 解析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法律禁止用侮 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电视台此举是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且没有侮辱、诽谤 李某,因而不构成侵权,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8.某校两名女同学去某超市选购洗化用品,后嫌太贵就要离开。超市的工作人员认为她们偷 了一盒化妆品,把她们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并恐吓关押长达一个多小时,但最终一无所获。最 后超市工作人员连一句道款的话也没说就将两名同学赶走。事后,学生家长到超市进行交 涉,但超市工作人员拒绝道歉认错。 (1)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同学的什么权利?超市应以何种方式承担法律责任? (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两名女同学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 施。 答案1)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是我国法律明确保护的人身权,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位女同学 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超市应以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2)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非法侵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中: 可以采用呼叫周围群众,联系民警等方式来制止侵权行为。侵权后: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或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第(1)问,由“认为她们偷强行搜身%恐吓关押”等关键信息判断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 名女同学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第(2)问,紧扣“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的要求作答。 拓展提高 1“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泄露而在业 务办理窗口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 A肖像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张某拿花圈参加刘某和王某的婚礼,意在侮辱刘某和王某,这显然侵犯了刘某和王某的 名誉权,但并没有侵害刘某和王某的隐私权,②正确,④不选;张某的行为虽然情节严重,但并不 属于诽谤的范围,①不选;对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损 失,③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6.甲系知名歌手,乙因外形酷似甲,时常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外人难以分辨两人,而乙对 此未作说明。后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在一次通话中,乙将手机设为 免提模式让一起吃饭的朋友听到,并将该通话内容发布于朋友圈等网络媒体。对此,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 B.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C.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 D.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人身权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乙因外形酷似甲而参加一些营利性商业演出,并没有侵害甲的姓名权、肖像 权,B、C 两项不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甲多次打电话给乙,并在电 话中对乙进行指责,双方交涉,并没有侵害乙的名誉权、人身权,A 项正确,D 项错误。 7.李某因闯红灯被电视台新闻节目录入并播出,李某起诉电视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和名誉权。 在这里,电视台( ) A.侵权,因为没有征得李某同意 B.不侵权,因为新闻节目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 C.侵权,因为电视台具有营利性质 D.不侵权,因为电视台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公民肖像 答案 B 解析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法律禁止用侮 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电视台此举是出于公益而非营利目的,且没有侮辱、诽谤 李某,因而不构成侵权,B 项正确,A、C、D 三项说法均错误。 8.某校两名女同学去某超市选购洗化用品,后嫌太贵就要离开。超市的工作人员认为她们偷 了一盒化妆品,把她们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并恐吓关押长达一个多小时,但最终一无所获。最 后超市工作人员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说,就将两名同学赶走。事后,学生家长到超市进行交 涉,但超市工作人员拒绝道歉认错。 (1)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同学的什么权利?超市应以何种方式承担法律责任? (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两名女同学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 施。 答案(1)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是我国法律明确保护的人身权,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位女同学 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超市应以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2)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非法侵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中: 可以采用呼叫周围群众,联系民警等方式来制止侵权行为。侵权后: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或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第(1)问,由“认为她们偷”“强行搜身”“恐吓关押”等关键信息判断超市工作人员侵犯了两 名女同学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第(2)问,紧扣“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的要求作答。 拓展提高 1.“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泄露而在业 务办理窗口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 ) A.肖像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答案D 解析设立“一米线”有利于保护公民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 护。故选D项。 2.某火锅店老板郑某因使用“口水油”被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逮 捕。该火锅店侵害了顾客的 () A名誉权 B.生命权和健康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答案B 解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无关,A、C、D三项排除:有 害食品侵害了顾客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故选B项。 3.下列不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是() A.假冒他人姓名 B.盗用他人姓名 C.与他人同名 D.禁止他人用某个姓名 答案c 解桐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 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 的姓名权。A、B两项明显侵犯他人姓名权,D项属于干涉他人的姓名权,而C项不带有主观 侵权意识,更无侵权目的,故不属于侵权行为。 4.李某具有超强的演艺才能,今年已满16周岁,以T台走秀获得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摄影师张某为李某拍摄一组生活艺术照后,未经李某同意,将这组照片纳入其编写的人像摄影 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李某获悉后,将张某告上法庭。在本案中( ①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②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③李某应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本诉讼须由李某法定代理人代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桐材料未涉及侵害李某的著作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为李某 拍摄的生活艺术照纳入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②符合 题意。我国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故选D项。 挑战创新 张甲年幼时父母离婚,其随母亲李乙生活。张甲年满18周岁后,征得李乙同意,到户籍登记机 关改随母姓。其父张丙闻知后,坚决不同意,并通过熟人到户籍机关将甲改回张姓。 运用法律知识对张丙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 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②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 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③张甲年满18周岁,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张丙将甲的姓氏改回, 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该负法律责任。 解析本题以姓名更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公民姓名权的理解。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 变更自己的姓名的权利。自然人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还可以选择父母姓氏之外的其 他姓氏,对此任何人无权干涉。回答问题时首先分析姓名的特点;其次分析民法典对姓名权的 规定:最后联系材料分析:张甲年满18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
答案 D 解析设立“一米线”有利于保护公民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 护。故选 D 项。 2.某火锅店老板郑某因使用“口水油”被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逮 捕。该火锅店侵害了顾客的 ( ) A.名誉权 B.生命权和健康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答案 B 解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无关,A、C、D 三项排除;有 害食品侵害了顾客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故选 B 项。 3.下列不属于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是( ) A.假冒他人姓名 B.盗用他人姓名 C.与他人同名 D.禁止他人用某个姓名 答案 C 解析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 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 的姓名权。A、B 两项明显侵犯他人姓名权,D 项属于干涉他人的姓名权,而 C 项不带有主观 侵权意识,更无侵权目的,故不属于侵权行为。 4.李某具有超强的演艺才能,今年已满 16 周岁,以 T 台走秀获得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摄影师张某为李某拍摄一组生活艺术照后,未经李某同意,将这组照片纳入其编写的人像摄影 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李某获悉后,将张某告上法庭。在本案中( ) ①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②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③李某应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本诉讼须由李某法定代理人代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材料未涉及侵害李某的著作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张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为李某 拍摄的生活艺术照纳入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并对外发行,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②符合 题意。我国法律规定,16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故选 D 项。 挑战创新 张甲年幼时父母离婚,其随母亲李乙生活。张甲年满 18 周岁后,征得李乙同意,到户籍登记机 关改随母姓。其父张丙闻知后,坚决不同意,并通过熟人到户籍机关将甲改回张姓。 运用法律知识对张丙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①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 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②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 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③张甲年满 18 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张丙将甲的姓氏改回, 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该负法律责任。 解析本题以姓名更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公民姓名权的理解。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 变更自己的姓名的权利。自然人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还可以选择父母姓氏之外的其 他姓氏,对此任何人无权干涉。回答问题时首先分析姓名的特点;其次分析民法典对姓名权的 规定;最后联系材料分析:张甲年满 18 周岁,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