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的植物既可进行_有性生殖,又能进行_无性生殖 、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 3、有性生殖—一由_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属于有性生殖。(凡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均属于有性生殖。 4、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5、有性生殖的意义:①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适应能力强,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无性生殖——不经过_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母体( 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无性生殖。例:竹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没有芽眼或芽的块茎在土壤中很快 就会腐烂) 7、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8、无性生殖的意义: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主要意义)。②产生新个体速度快,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 的新个体。③加快开花结实。 9、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_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0、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比较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生殖细胞有无性别区分 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后代的遗传特性 有是双否 亲 无否母是 体 是否有利于保持亲本性状 l1、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 2、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 定根,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例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等用扦插茎的方法来繁育 13、扦插时:①要将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②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辨认正反方向,以免插错;增加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③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减少伤口水分的散失)。 1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_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 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例如:柿树、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嫁接根据接穗的不同,有两种方式:』枝接(以枝条为接穗)和芽接(以芽为接穗)。 6、嫁接时最关键的步骤是:_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_,以确保接穗成活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17、嫁接的结果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18、通过_嫁接的方式可以让同一株植物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19、植物组织培养—一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无菌条件下)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20、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①繁殖速度快。②受季节影响小。③诱导变异容易。④有效脱去病毒,获得健康植株。 21、①“试管婴儿”、用“种子”繁殖后代_等属于有性生殖 ②_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扦插、嫁接、克隆、植物组织培养等属于无性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一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_幼体与_成体_的_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 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23、完全变态——像家蚕这样,发育经过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_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例如:』家蚕、菜粉蝶、蜜蜂、蝇、蚊 24、美丽的“蝴蝶”(成虫)是由“毛毛虫”(幼虫)变成的 家蚕“作茧自缚”后进入蛹期。 26、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该延长家蚕的幼虫期。 27、不完全变态——像蝗虫这样,发育经过卵(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 有的植物既可进行 有性生殖 ,又能进行 无性生殖 。 2、 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花蕊 。 3、 有性生殖——由 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形成 受精卵 ,再由 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属于有性生殖。(凡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均属于有性生殖。) 4、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 双亲 的遗传特性。 5、 有性生殖的意义:①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适应能力强,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6、 无性生殖——不经过 两性生殖细胞 的结合,由 母体(根、茎、叶) 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无性生殖。例:竹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没有芽眼或芽的块茎在土壤中很快 就会腐烂)。 7、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母体 的遗传特性。 8、 无性生殖的意义: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主要意义)。②产生新个体速度快,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 的新个体。③加快开花结实。 9、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 10、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比较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生殖细胞有无性别区分 有 无 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是 否 后代的遗传特性 双亲 母体 是否有利于保持亲本性状 否 是 11、无性生殖的应用: 扦插、嫁接 12、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 定根,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例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等用扦插茎的方法来繁育。 13、扦插时:①要将茎剪成 15~20 厘米长的茎段。②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辨认正反方向,以免插错;增加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③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减少伤口水分的散失)。 1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 芽或枝 (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 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例如:柿树、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5、嫁接根据接穗的不同,有两种方式: 枝接(以枝条为接穗)和芽接 (以芽为接穗)。 16、嫁接时最关键的步骤是: 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以确保接穗成活。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17、嫁接的结果表现的是: 接穗 的性状。 18、通过 嫁接 的方式可以让同一株植物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19、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无菌条件下)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20、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①繁殖速度快。②受季节影响小。③诱导变异容易。④有效脱去病毒,获得健康植株。 21、① “试管婴儿”、用“种子”繁殖后代 等属于有性生殖; ②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扦插、嫁接、克隆、植物组织培养等属于无性生殖。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2、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体 与 成体 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这种 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包括 完全变态 和 不完全变态) 23、完全变态——像家蚕这样,发育经过 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例如: 家蚕、菜粉蝶、蜜蜂、蝇、蚊 。 24、美丽的“蝴蝶”(成虫)是由“毛毛虫”(幼虫)变成的。 25、家蚕“作茧自缚”后进入 蛹 期。 26、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该延长家蚕的 幼虫 期。 27、不完全变态——像蝗虫这样,发育经过 卵(受精卵)、若虫、成虫 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
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金蝉 8、若虫与成虫的主要区别?_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29、蜕皮的原因?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金蝉脱壳”脱去的是_外骨骼。,脱壳后的蝉进入_成虫期。 0、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区别?_发育是否经过“蛹”期。 31、①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玉米螟、稻螟、菜青虫等),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发育时期是:幼虫期 消灭最佳时期为:幼虫期: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若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但蝗虫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蝗虫消灭最佳时期为若虫期。 32、比较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发育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常见昆虫 发育起点发育过程发育特点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家蚕、菜粉蝶、蜜 完全变态都是“有性生 卵、幼虫、蛹、成虫结构和生活习性差蜂、蝇、蚊 殖”的变态发受精卵 异大,有羽化现象 不完全变态育 卵、若虫、成虫若虫与成虫相似,蝗虫、蟋蟀、蝼蛄 无羽化现象 螳螂、蜻蜓、金蝉 33、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昆虫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4、春末夏初_是青蛙繁殖的季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_水中完成的。 35、_雄蛙口角有一对_鸣囊,雄蛙_以鸣声招引雌蛙,(求偶行为) 36、体外受精—一雌雄蛙_抱对,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 完成受精,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抱对”的意义:有利 受精 38、仔细观察水面,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产下的卵块, 里面有许多受精卵 39、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聾蚪→幼蛙→成蛙 40、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多为“变态发育” 41、①受精卵→蝌蚪:蝌蚪像_鱼_,有尾,用_鰓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 ②蝌蚪→成蛙: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_肺,皮 肤_辅助呼吸,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42、比较蝌蚪与成蛙 生活环境 乎吸器官 形态结构 早期蝌蚪 只能生活在 中用_鳃呼吸 戎蛙 既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 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43、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_变 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大部分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_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 44、_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45、鸟类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鸟卵
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例如: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金蝉 。 28、若虫与成虫的主要区别? 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仅有翅芽 。 29、蜕皮的原因?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金蝉脱壳”脱去的是 外骨骼 ,脱壳后的蝉进入 成虫 期。 30、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区别? 发育是否经过“蛹”期。 31、①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玉米螟、稻螟、菜青虫等),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发育时期是: 幼虫期 , 消灭最佳时期为: 幼虫期 ;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若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但蝗虫 成虫期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蝗虫消灭最佳时期为 若虫期 。 32、比较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发育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常见昆虫 发育起点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 都是“有性生 殖”的变态发 育。 受精卵 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习性差 异大,有羽化现象。 家蚕、菜粉蝶、蜜 蜂、蝇、蚊 不完全变态 卵、若虫、成虫 若虫与成虫相似, 无羽化现象。 蝗虫、蟋蟀、蝼蛄、 螳螂、蜻蜓、金蝉 33、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 昆虫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完全变态 或 不完全变态)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4、 春末夏初 是青蛙繁殖的季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 水 中完成的。 35、 雄蛙 口角有一对 鸣囊 ,雄蛙 以鸣声招引雌蛙 (求偶行为)。 36、体外受精——雌雄蛙 抱对 ,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 水 中 完成受精,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37、“抱对”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8、仔细观察水面,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产下的 卵块 , 里面有许多 受精卵 。 39、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0、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 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 多为“变态发育” 41、①受精卵→蝌蚪:蝌蚪像 鱼 ,有 尾 ,用 鳃 呼吸,只能生活在 水 中。 ②蝌蚪→成蛙:蝌蚪先长出 后肢 ;再长出 前肢 ; 尾、鳃 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 肺 , 皮 肤 辅助呼吸,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42、比较蝌蚪与成蛙 生活环境 呼吸器官 形态结构 早期蝌蚪 只能生活在 水 中 用 鳃 呼吸 有 尾 无 四肢 成蛙 既能生活在 水 中, 又能生活在 陆地 上 用 肺 呼吸, 兼用 皮肤 辅助呼吸 有 四肢 无 尾 43、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 水中 进行,幼体要经过 变 态发育 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大部分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 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 44、 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 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45、鸟类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 鸟卵
46、鸟卵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 尖端 胚盘 钝端 师克膜卵黄 卵白 卵壳 系带 卵黄膜 (1)卵壳—一坚硬,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_气孔一一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2)卵壳膜——(2层),_起保护作用 (3)气室——(位于钝端,由内外两层卵壳膜围成。),_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4)卵白——(透明凝胶状物质),①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②起保护作用。 5)卵黄——(黄色),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6)卵黄膜 起保护作用 (7)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内含_细胞核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8)系带——使卵黄固定在卵中央。 47、鸡卵的卵细胞包括:_卵黄膜、卵黄、胚盘 8、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受精卵的胚盘 49、从商场买回来的鸡蛋一般都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鸡卵未受精 50、鸡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是在_母鸡体内,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若要继续发育,则需要_适官的温度(指 与亲鸟体温一致的温度 51、(P19黑体字)鸟卵有哪些特点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_营养物质_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_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5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 复杂的_繁殖行为_。(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必须具有的行为。) 筑巢”是为了:产 、鸟的发育过程:受精卵→雏鸟→成鸟 55、鸟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鸟的发育方式:无变态发育 56、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 [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一锥鸟一成鸟,无变态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7、遗传一—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58、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59、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如兔子毛的颜色) 60、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兔子的黑毛与白毛 6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2、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控制性状的基因_ 63、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 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6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_环境的影响。即生物体有许多_性状明 显的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5、生物体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可以遗传:(1)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遗传。(2)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6、鸟卵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 尖端 钝端 (1)卵壳——坚硬, 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 气孔 ——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2)卵壳膜——(2 层), 起保护作用 。 (3)气室——(位于钝端,由内外两层卵壳膜围成。), 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 (4)卵白——(透明凝胶状物质),①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②起保护作用。 (5)卵黄——(黄色), 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6)卵黄膜—— 起保护作用。 (7)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内含 细胞核 ), 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8)系带—— 使卵黄固定在卵中央。 47、鸡卵的卵细胞包括: 卵黄膜、卵黄、胚盘 48、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受精卵的胚盘 49、从商场买回来的鸡蛋一般都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 鸡卵未受精。 50、鸡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是在 母鸡体内 ,卵产出后,胚胎发育停止,若要继续发育,则需要 适宜的温度(指 与亲鸟体温一致的温度) 。 51、(P19 黑体字)鸟卵有哪些特点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 营养物质 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 卵壳、卵壳膜 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5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 复杂的 繁殖行为 。(其中“ 求偶、交配、产卵 ”是必须具有的行为。) 53、“筑巢”是为了: 产卵、孵卵、育雏 54、鸟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雏鸟→成鸟 55、鸟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 鸟的发育方式: 无变态发育 56、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 或 “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雏鸟→成鸟,无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7、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58、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59、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如兔子毛的颜色) 60、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 同一性状 的 不同表现形式 。(如兔子的黑毛与白毛) 6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2、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控制性状的基因 。 63、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 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6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 环境 的影响。即生物体有许多 性状 明 显的表现了 基因 和 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 65、生物体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可以遗传:(1)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遗传。(2)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66、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7、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68、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系图(右侧包食左侧 70、染色体——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染色体 (1)染色体主要是由_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2)一条染色体上有_1个DNA分子和_多个蛋白质分子 71、DNA分子是长长的_链状_结构,外形很像一个_螺旋形的梯子,。DNA是遗传物质 72、基因一一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基因在DNA分子上) (1)一个DNA分子上有_多个基因。(2)基因中含有遗传信息。(3)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73、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上 74、①在生物的_体细胞_(除_生殖细胞_外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_成 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生殖细胞是指精子和卵细胞) ②一对基因(A和a)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细胞核 75、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 即:体细胞=受精卵=2精子=2卵细胞 76、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上皮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 色体?答:46条、23条、23条、46条、0条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 色体中各有一条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78、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_母方。因此,后代具有_父母双方的遗 传物质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7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所选材料的特点:具有_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纯种:AA或a;杂种:Aa) 高茎×矮茎 子一代性状 高茎×高茎 亲代性状 亲代基因 DD x dd 生殖细胞基因 生殖细胞基因D 受精卵因 子二代基因 受精卵基因 Dd Dd Dd Dd 二代性状 子一代基因 Dd dd dd dd 代性状高高高高 ①因型(3种)DD:Dd;dd=1:2:1 茎茎茎茎 ②性状(2种)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66、 基因 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 。 67、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生殖过程 把 基因 传递给子代。 68、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精子和卵细胞 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69、 基因 DNA 细 胞 生 物 细 体 胞 核 染 色 体 关系图(右侧包含左侧) 70、染色体——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就是染色体。 (1)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 分子 和 蛋白质分子 构成的。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形态和数目 都是 一定的 。 (2)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 和 多个 蛋白质分子。 71、DNA 分子是长长的 链状 结构,外形很像一个 螺旋形的梯子 。DNA 是遗传物质。 7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即基因在 DNA 分子上) (1)一个 DNA 分子上有 多个 基因。(2)基因中含有遗传信息。(3)不同的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 73、细胞核内的 DNA 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 有规律 地集中在染色体上。 74、①在生物的 体细胞 (除 生殖细胞 外的细胞)中, 染色体、DNA 和基因 都是 成对 存在的。 成 对的基因 位于 成对的染色体 上。(生殖细胞是指精子和卵细胞) ②一对基因(A 和 a)位于一对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 上。 A B C ab c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75、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 一半 。即:体细胞=受精卵=2 精子=2 卵细胞 76、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那么人的上皮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 色体?答:46 条、23 条、23 条、46 条、0 条 77、在形成 精子或卵细胞 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 减少一半 ,而且 不是任意的一半 ,是 每对染 色体中各有一条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78、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因此,后代具有 父母双方 的遗 传物质。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7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所选材料的特点:具有 明显相对性状 的 纯种 豌豆。(纯种:AA 或 aa;杂种:Aa) (2) 亲代性状 亲代基因 生殖细胞基因 受精卵基因 子一代性状 高茎 × 矮茎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高 茎 高 茎 高 茎 高 茎 子一代基因 Dd Dd Dd Dd × 子一代性状 子一代基因 生殖细胞基因 受精卵基因 子二代性状 高茎 × 高茎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高 茎 高 茎 高 茎 矮 茎 子二代基因 DD Dd Dd dd × 在子二代中: ①基因型(3种)DD : Dd :dd=1 : 2 : 1 ②性状(2种)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3 :1
(3)相对性状有_显性性状和_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 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_: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隐性基因_。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如D)和隐性基因(如d)。 (5)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所以,①基因组成为dd,表现为隐性性状(如矮茎); ②基因组成为DD或Dd,表现为显性性状(如高茎)。(Dd: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 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6)扩展:DD、Dd、dd ① DDXDD→DD②Dd×Dd→DD、Dd、d(1:2:1)③dd×dd→dd ④ DDX Dd→DD、Dd(1:1)⑤Dd×dd→Dd、dd(1:1)⑥DD×dd→Dd (7)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做题方法? 【补充】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做题方法: ①有中生无“"为显性性状 1、判断谁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①题干中 若两亲本表现型相同,后代中有不同于 有;②用“有中生无”或“隐姓埋名来判断) 亲本的表现型,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2、从隐性性状入手。(因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 ( DdxDd→DD、Dd、dd) 成是确定的如dd) ②隐姓埋名“隐埋的"为隐性性状 3、用后代的dd,可以推出父母的基因组成 若两亲本表现型不同,且两亲本都为纯种,后代 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后代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如Dd×Dd→dd) DDXdd→Dd 4、按照题意做题即可 80、_蔡止近亲结婚 ①我国婚姻法规定:_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_之间禁止结婚 ②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血友病 ③近亲结婚的危謇(或禁止近亲结婚的依据):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④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 有的发病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81、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前22对称为常染色体_:第23对称为_性染色体_。 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X大,Y小):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 82、在男女体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体细胞(23对) 22对+XY 22对+XX L生殖细胞(23条)22条+X或22条+Y22条+x (1)在体细胞中有_1对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有_1条性染色体 (2)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中 (3)在体细胞中: ①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_22对+XY:②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对+XX ③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④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XX 在生殖细胞中: ①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十X或22条+Y;②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Ⅹ ③男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④女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4)男性有两种精子:①含X染色体的精子;②含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有一种卵细胞: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3)相对性状有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 叫做 显性性状 (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如矮茎)。 (4)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显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如 D)和隐性基因(如 d)。 (5)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所以,①基因组成为 dd,表现为隐性性状(如矮茎); ②基因组成为 DD 或 Dd,表现为显性性状(如高茎)。(Dd: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 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6)扩展:DD、Dd、dd ①DD×DD→DD ②Dd×Dd→DD、Dd、dd(1:2:1)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Dd、dd(1:1) ⑥DD×dd→Dd (7)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做题方法? 【补充】 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①有中生无 “有”为显性性状 (Dd×Dd→ DD、Dd、dd) 若两亲本表现型相同,后代中有不同于 亲本的表现型,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隐姓埋名 “隐埋的”为隐性性状 DD×dd→ Dd 若两亲本表现型不同,且两亲本都为纯种,后代 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后代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1、判断谁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①题干中 有;②用“有中生无”或“隐姓埋名”来判断) 2、从隐性性状入手。(因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 成是确定的,如dd) 3、用后代的dd,可以推出父母的基因组成 (如D × D →dd) 4、按照题意做题即可。 做题方法: d d 80、 禁止近亲结婚 ①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之间禁止结婚。 ②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血友病 ③近亲结婚的危害(或禁止近亲结婚的依据): 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 ④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 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81、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前 22 对称为 常染色体 ;第 23 对称为 性染色体 。 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Y (X 大,Y 小);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82、在男女体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男 女 体细胞(23 对) 22 对+XY 22 对+XX 生殖细胞(23 条) 22 条+X 或 22 条+Y 22 条+X (1)在体细胞中有 1 对 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有 1 条 性染色体。 (2)性染色体存在于: 所有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中。 (3)在体细胞中: ①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 对+XY ;②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 对+XX ③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Y ; ④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X ; 在生殖细胞中: ①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 条+X 或 22 条+Y ;②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22 条+X ③男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 或 Y ; ④女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 X 。 (4)男性有两种精子:①含 X 染色体的精子;②含 Y 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有一种卵细胞: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8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各占50% 受精卵 父亲产生精 x女儿 XY 母亲 产生卵鲡展 【解析】: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Ⅹ染色体的卵细胞_。男性在一次生殖活动中会排出上亿个 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含Ⅹ染色体的,二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 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各占50%)。如果母亲的_卵细胞与父亲的_含有Ⅹ染色体的精子_结合,受精卵的性 染色体组成就是_ⅹ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_。如果母亲的_卵细胞_与父亲的_含有Y染色 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_性染色体组成就是_ⅩY,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_男孩 84、①胎儿性别决定是在:受精卵形成 ②龙凤胎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③第一胎生了女孩,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是:50%(两胎之间没有关系,每胎生男孩或女孩的几率都各 占50%) ④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Y):其中Ⅹ染色体来自于他的母亲,将来一定传给他的女儿:其中的Y染 色体来自于他的父亲,将来一定传给了他的儿子。 ⑤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即人的性别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也是一种性状)。 85、①生一个男孩,白化病的概率。②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 概率:①×12=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86、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 主物的变异 87、生物具有相对性状是变异的结果。 88、生物性状的_变异是_普遍存在的 9、变异的分类: (1)引起变异的原因 首先取决于_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_环境也有关系。 (2)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的不同,变异分为:_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①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_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变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 体变异) ②单纯由_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 90、变异是不定向的,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①有利变异一一这种变异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②不利变异一一—这种变异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于自己的生存 91、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人工选择育种,选出高产奶牛:②杂交育种,使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③诱变育种,太空射线引 起普通甜椒种子基因发生改变,得到新品种。 _(以上三种,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92、生物变异的意义:①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②可以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育新品种;③为生 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93、推测一—是根据旦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94、科学推测有三个要求:①有一定的证据: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95、生命起源——“宇生说”: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可以推测出一一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 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8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各占 50%) X Y X 产生精子 产生卵细胞 XX XY 受精卵 父亲 母亲 女儿 儿子 【解析】: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 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男性在一次生殖活动中会排出上亿个 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两种: 一种是含 X 染色体的, 一种是含 Y 染色体的 ,它们与卵 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各占 50%)。如果母亲的 卵细胞 与父亲的 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 结合, 受精卵 的性 染色体组成就是 XX ,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 女孩 。如果母亲的 卵细胞 与父亲的 含有 Y 染色 体的精子 结合,受精卵 的 性染色体 组成就是 XY ,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 男孩 。 84、①胎儿性别决定是在: 受精卵形成时 ②龙凤胎是由 两个受精卵 发育而成的。 ③第一胎生了女孩,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是: 50% (两胎之间没有关系,每胎生男孩或女孩的几率都各 占 50%) ④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Y):其中 X 染色体来自于他的母亲,将来一定传给他的女儿;其中的 Y 染 色体来自于他的父亲,将来一定传给了他的儿子。 ⑤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即人的性别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也是一种性状)。 85、①生一个男孩,白化病的概率。②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 概率:①×1/2=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86、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 生物的变异 。 87、生物具有 相对性状 是 变异 的结果。 88、生物性状的 变异 是 普遍存在 的。 89、变异的分类: (1)引起变异的原因? 首先取决于 遗传物质 的不同;其次与 环境 也有关系。 (2)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的不同,变异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 和 不遗传的变异 ①由 遗传物质的变化 引起的变异是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的变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 体变异) ②单纯由 环境 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 不遗传的变异 。 90、变异是不定向的,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变异分为 有利变异 和 不利变异 。 ①有利变异——这种变异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②不利变异——这种变异是不适应环境的,不利于自己的生存。 91、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人工选择育种,选出高产奶牛;②杂交育种,使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③诱变育种,太空射线引 起普通甜椒种子基因发生改变,得到新品种。 (以上三种,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92、生物变异的意义:①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②可以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育新品种;③为生 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93、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94、科学推测有三个要求:①有一定的证据;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95、生命起源——“宇生说”: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可以推测出——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 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96、生命起源——“化学起源说” (1)①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②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为什么?不存在。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米勒实验 ①“沸水”模拟:原始海洋;②“大烧瓶内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③“火花放电”模拟的是 闪电。,为该实验提供能量_;④大烧瓶下部连通的冷凝器,让反应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流到底 部的小烧瓶中,这模拟了。降雨过程 ⑤底部的小烧瓶含的有机物是多种氨基酸。 ⑥米勒实验的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⑦米勒实验的意义: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完全可能实现 米勒实验的局限性: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没有证明怎么实现。 (4)推测,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化学起源说) ①_原始大气在_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②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_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_,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 入_原始的海洋中 ③原始的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_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_。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形成场所:原始大气: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_原始海洋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_:因为 在原始生命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成分 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97、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采用比较化石的方法,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①化石一一是生物的_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_,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③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原因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出现的_越早;结构越_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 (2)比较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3)总之,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 进化的大致过程 98、比较一一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9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_(细菌):后来出现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100、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苔藓植物 藻 截一(账类植物】一种子植物】物 单细胞动物 鸟类 栖 类 哺乳类 01、原始生命根据_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植物和动物两大主干 102、从生物进化树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_。 10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古代鱼类;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古代爬行类
96、生命起源——“化学起源说”: (1)①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②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为什么?不存在。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米勒实验 ①“沸水”模拟: 原始海洋 ;②“大烧瓶内的气体”模拟: 原始大气的成分 ;③“火花放电”模拟的是 闪电 ,为该实验提供 能量 ;④大烧瓶下部连通的冷凝器,让反应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流到底 部的小烧瓶中,这模拟了 降雨过程 。 ⑤底部的小烧瓶含的有机物是 多种氨基酸 。 ⑥米勒实验的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⑦米勒实验的意义: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完全可能实现 米勒实验的局限性: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没有证明怎么实现。 (4)推测,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化学起源说): ① 原始大气 在 高温、紫外线、雷电 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②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 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 ,这些有机物 又随着雨水进 入 原始的海洋 中。 ③原始的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 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 原始的生命 。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形成场所: 原始大气 ;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 原始海洋 (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 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因为 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海洋成分 也发生了变化 。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97、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采用比较 化石 的方法,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①化石——是生物的 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 化石 是研究生物进化 最可靠、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但不是唯一证据) ③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原因是: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出现的 越早 ;结构越 简单 ;分类地位越 低等 ;水生生物 越多 (2)比较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3)总之,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 进化的大致过程。 98、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9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原核生物 (细菌);后来出现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100、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原 始 生 命 藻 类 植 物 单 细 胞 动 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无 脊 椎 动 物 鱼 类 两 栖 类 爬 行 类 鸟类 哺乳类 (裸子植物和 被子植物) 101、原始生命根据 营养方式 不同,进化成植物和动物两大主干。 102、从生物进化树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亲缘关系 。 10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古代鱼类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古代爬行类
104、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的原始祖先是_古代爬行类 10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06、为什么许多物种只存活了较短的时间就灭绝了?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自然选择 107、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108、保护色的意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109、P63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 ①“彩纸”相当于生活环境:②“同学”相当于_捕食者;③“小纸片”相当于猎物 ④“幸存者”最多的是:与彩纸颜色相似的纸 ⑤结论:体色与环境颜色相近的动物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 110、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创始人:_达尔文 (2)自然选择—一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_,这就是自然选 (3)主要内容 【解读】: 大量个体 础遗伸、变异 提供被选择的材料 1、在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变异是不定向的①原因一过度繁殖:②动力(手段)一生存斗争: 南不利变美有变 ③基础一遗传和变异:④结果一适应者生存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原始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食物和空间有限 动力生存斗◆ 控制进化方向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应环境的变异被保留 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从而使生物总是 暴不适应者适应者生存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和发展 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l1、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现象 (1)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古代长颈鹿存在颈长的和颈短的变异。在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易获得食物而 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不易获得食物,活下来的可能性小,留下来的后代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后,颈短的就被淘汰,我们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2)大量使用青霉素后,会产生耐药菌(即有些致病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细菌中存在着抗药性的和不抗药性的变异。使用青霉素时,不抗药性的个体被杀 死: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多次使用青霉素后,耐药菌就形成了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病 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l13、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将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 ①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②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③寄生虫性传染病(如蛔虫病) 114、~传染病的特点:①传染性②流行性③季节性、地方性 115、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11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7、①传染源——能够散播_病原体的_人或动物_。(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_传染源_到达_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 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等。 ③易感人群—一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I8、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三个方面):_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_
104、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的原始祖先是 古代爬行类 。 10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106、为什么许多物种只存活了较短的时间就灭绝了?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07、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108、保护色的意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109、P63 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 ①“彩纸”相当于 生活环境 ;②“同学”相当于 捕食者 ;③“小纸片”相当于 猎物 ④“幸存者”最多的是: 与彩纸颜色相似的纸片 ⑤结论:体色与环境颜色相近的动物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 110、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创始人: 达尔文 (2)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 择。 (3)主要内容: 自 然 选 择 过度繁殖 大量个体 遗传、变异 原因 基础 具有不利变 异的个体, 不适应环境 具有有利变 异的个体, 适应环境 动力 生存斗争 结果 不适应者 被淘汰 适应者生存 (食物和空间有限) 提供被选择的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 控制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读】: 1、在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①原因—过度繁殖;②动力(手段)—生存斗争; ③基础—遗传和变异;④结果—适应者生存 2、生物的 变异是不定向的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 原始材料 。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适应环境的变异被保留 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从而使生物总是 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和发展。 4、“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斗争 来实现的。 例:大量使用青霉素后,会产生耐药菌。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细菌中存在着抗药性的和不抗药性的变异。使 用青霉素时,不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抗药性的个 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多次使用青霉素后,耐药 菌就形成了。 111、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现象。 (1)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古代长颈鹿存在颈长的和颈短的变异。在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易获得食物而 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不易获得食物,活下来的可能性小,留下来的后代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后,颈短的就被淘汰,我们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2)大量使用青霉素后,会产生耐药菌(即有些致病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细菌中存在着抗药性的和不抗药性的变异。使用青霉素时,不抗药性的个体被杀 死;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多次使用青霉素后,耐药菌就形成了。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12、传染病——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之间 或 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病 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113、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将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 ①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②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③寄生虫性传染病(如蛔虫病) 114、传染病的特点:①传染性 ②流行性 ③季节性、地方性 115、传染病在发病 初期 传染性最强。 116、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三个基本环节。 117、①传染源——能够散播 病原体 的 人或动物 。(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 ②传播途径—— 病原体 离开 传染源 到达 人或动物 所经过的 途径 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 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118、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9、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_,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 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_综合措施_和_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20、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作用特点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阻挡或杀死病生来就有的:对多种 原体,清扫异物」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溶解、吞噬和消 非特异性免疫 质和 胞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宣和免疫|产生抗体,消除|出生以后产生:只对 病原体(抗原)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特异性免疫 12Ⅰ、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_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和吞噬细胞_(分 布在血液、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中,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122、第三道防线: (1)组成:」免疫器官_(如胸腺、淋巴结、脾)和_免疫细胞_(如淋巴细胞) (2)利用第三道防线,使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 ①当_病原体(抗原)侵λ人体后,剌溦_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_特殊蛋白质,叫做 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病原体在免疫学中称为抗原。)(抗体是自身产生的;抗原是来自外界 ②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昋噬细胞_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④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即机体产生 了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3)①没有抗原不会产生抗体:②抗原清除后,抗体仍留在体内 (4)天花病毒引起天花:从传染病角度看,“天花病毒”是_病原体_:从免疫学角度看,“天花病毒”是_抗原 123、免疫—一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 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24、“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 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25、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 ①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体现了免疫的第①个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②过敏反应:当免疫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相当于“抗原”,在医 学上被称为“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 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使用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 126、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 (1)疫苗—一—是用_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 (2)疫苗的作用机理:接种疫苗后,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 (3)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4)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①从免疫学角度看,这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_特异性免疫 ②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_。 (5)①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②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119、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 综合措施 ,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 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 综合措施 和 重点措施 相结合。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20、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作用特点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或杀死病 原体,清扫异物 生来就有的;对多种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 非特异性免疫 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 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 细胞 产生抗体,消除 病原体(抗原) 出生以后产生;只对 特 定 的病 原体 起 作 用。 特异性免疫 121、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 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和 吞噬细胞 (分 布在血液、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中,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122、第三道防线: (1)组成: 免疫器官 (如胸腺、淋巴结、脾)和 免疫细胞 (如淋巴细胞) (2)利用第三道防线,使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 ①当 病原体(抗原) 侵入人体后,刺激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 ,叫做 抗 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病原体在免疫学中称为抗原。)(抗体是自身产生的;抗原是来自外界 的) ②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④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即机体产生 了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3)①没有抗原不会产生抗体;②抗原清除后,抗体仍留在体内。 (4)天花病毒引起天花:从传染病角度看,“天花病毒”是 病原体 ;从免疫学角度看,“天花病毒”是 抗原 。 12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 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24、“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 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25、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 ①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体现了免疫的第①个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②过敏反应:当免疫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相当于“抗原”,在医 学上被称为“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 利用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使用青霉素之前要进行 皮试 126、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 (1)疫苗——是用 失活的或减毒的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 (2)疫苗的作用机理:接种疫苗后,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 力。 (3)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4)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①从免疫学角度看,这是人体的 第三道防线 在起作用,属于 特异性免疫 ; ②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5)①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②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或狂犬抗病毒血清(属于“抗体” 127、艾滋病(传染病): (1)艾滋病,又称_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 3)传染源:_艾滋病患者和HⅤ携带者 (4)传播途径: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5)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因为目前没有艾滋病疫苗) (6)H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7)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①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上艾滋病,所以我们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而不应歧视他。 ②相处时,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防止感染 (8)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128、“是药三分毒”,即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29、安全用药—一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_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 甸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30、药物分为处方药 (1)处方药(R)——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_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OTC 是不需要凭医师_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_说明_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_,适于消费者可以_自我诊断、自我治疗_的_小伤小病 131、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_药品说明主 32、药物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药物相互作用、批准文号、制造单位等。 133、中药一一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矿物中获取的 西药一一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 134、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_密封、干燥、避光 135、家庭小药箱: (1)小药箱中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①晕车一乘晕宁;②心脏病一硝酸甘油;③神经衰弱一 安定)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镇痛、消炎、解热)、黄连素(防止腹泻)、碘伏、酒精 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 (2)配备小药箱的目的:为了防止小伤小病 3)旅行时带的小药箱,药物应当是用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确切的 (4)一旦发生了不能靠小药箱救治的意外伤害或疾病,一定要_及时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治疗 136、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立即拨打二“120急救电话”。 拨打120,需讲清楚三点:姓名、地址、症状 137、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_关团气源、电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 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_心肺复苏_。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 (1)心肺复苏的顺序: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先做_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3)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4)胸外心脏按压 ①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②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③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1/3,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
(6)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或狂犬抗病毒血清(属于“抗体”) 127、艾滋病(传染病): (1)艾滋病,又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AIDS”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 HIV 携带者 (4)传播途径: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5)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因为目前没有艾滋病疫苗) (6)HIV 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免疫系统 (7)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①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上艾滋病,所以我们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而不应歧视他。 ②相处时,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防止感染。 (8)世界艾滋病日: 12 月 1 日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128、“是药三分毒”,即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129、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 品种 ,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 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 不良影响或危害。 130、药物分为 处方药 和 非处方药 (1)处方药(R)——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 处方 才可以购买;并按 医嘱 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 凭医师 处方 即可购买,按所附 说明 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 ,适于消费者可以 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的 小伤小病 。 131、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 药品说明书 132、药物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药物相互作用、批准文号、制造单位等。 133、中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矿物中获取的。 西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 134、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密封、干燥、避光 135、家庭小药箱: (1)小药箱中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①晕车—乘晕宁;②心脏病—硝酸甘油;③神经衰弱— 安定)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镇痛、消炎、解热)、黄连素(防止腹泻)、碘伏、酒精、 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 (2)配备小药箱的目的: 为了防止小伤小病 (3)旅行时带的小药箱,药物应当是用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确切的。 (4)一旦发生了不能靠小药箱救治的意外伤害或疾病,一定要 及时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治疗 136、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 拨打 120,需讲清楚三点: 姓名、地址、症状 137、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 关闭气源、电源,确认伤病员和救护 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1)心肺复苏的顺序: C(胸外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先做 30 次 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 2 次 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3)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4)胸外心脏按压: ①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 胸外心脏按压 。 ②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③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 1/4~1/3 ,从而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